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竹韵 |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青翠挺拔、奇姿出众、凌霜傲雪、四时常茂

竹子和松、梅并誉为“岁寒三友”,和梅、兰、菊一样有“君子”之称。人们赋予它心虚节坚、坚韧不拔、风度潇洒的君子美誉。

君子之风,气清逸远

人们常把“人格高尚的人称为君子”。君子是几千年来中国文人所追求的至善至美的理想人格。君子的内涵即来源于竹子,白居易《养竹记》说:“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子的竹节,被引伸为“气节”;竹子的耐寒长青,被视为“不屈”;竹子的高挺,被视为“昂然”;竹子的清秀俊逸,被引伸为“君子”。

“山有竹则山靑,水傍竹则水秀”,足见竹子的魅力所在。竹的枝干和叶片四季常青,苍翠欲滴,如苏辙在《墨竹赋》中所言:“叶如翠羽,筠如苍玉。”“欲求枣下吹。别有江南枝。但能凌白雪。贞心荫曲池。”谢朓在《秋竹曲》中歌颂了竹在严寒大雪中挺立不屈、忠贞不饶的品性。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板桥笔下的竹子虽然立根于破岩之中,但却能“咬定青山”,无怨无悔,任凭狂风暴雨,绝不屈服。诗人托物言志,寄寓着自己面对困境,坚韧如竹的君子气概。

竹以其正直清高、清秀俊逸的身影走进了文人的笔墨中,成为文人墨客绘画创作的钟爱题材。竹影婆娑,姿态入画,清秀而又潇洒。

典雅的中国水墨画,在诗一样的意境中,竹子的意蕴便在水与墨,黑与白之中,以无所不包的宽容描绘出来。

园林与竹,以竹造神

古今园林之中,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清气满园。

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山水园林兴起,文人雅士大兴造园之风,竹子也开始广泛应用于园林。在中国园林美学中,首重意境。在园林造景中,要营造出“幽深”的意境之美,竹子是最合适不过的植物了。竹子集虚实为一体,在风中摇曳,时而发出清脆的声响,横斜在窗前,与亭台楼榭相映成趣。因为有了竹子的装饰,园林便多了分清高俊逸之风,使得人们在园林寻回仙境,也在这里亲近自然,回归山水之乐。

俗话说“园以竹胜,景以竹异”。而竹既有自然美的“形”,又有灵魂美之意。在以竹造景的中国园林中,无论是“竹径通幽”、“移竹当窗”,还是“粉墙竹影”、“竹石小品”,无不体现出竹景的丰富多彩以及形态的风情万种。

“听雨人秋竹,留僧复旧棋”。被雨水冲刷过的竹子,其叶片色彩显得更加鲜亮,竹径半掩半开,加上雨滴敲打竹叶的声响,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意境。

身入园林之中,静立窗前,听雨打竹子的声响,赏眼前景致,别有一番趣味。

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竹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竹可入药。《药性赋》讲:“鲜竹截断,两端斜破,加火在节中熏烧,从两端滴出淡黄色澄清液汁,称竹沥水。此物性大寒,能豁痰利窍,善通径络。”

竹与衣食住行密切相关,早在三千年前,充满智慧的中国人就已经使用箸进餐,沿用至今。中国人依竹而居,杖竹而行。几千年来与竹朝夕相处,自然养成了竹的文化精神。竹的挺拔洒脱、正直清高、清秀俊逸,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人格追求。

“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苏轼与竹为友,他俯仰林中之烟云,呼吸吐纳间,竹的挺拔之姿、虚怀之德都潜化进他的心里。“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道出了竹在他心中的崇高地位。竹也成为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微风浮动,竹筑成海,波浪起伏。伴有沙沙一片的浪声。风过了,一阵竹子特有的清香也被牵引而来。青山悠悠,脑海里又浮现了“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的词句。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竹,“咬定青山”,道心悠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窗下 风摇翠竹 疑是故人来
苏州园林之竹
竹 · 石
有了院子,一定要种一片翠竹
园林君子竹
园林中的竹情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