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处 | 守到白露秋分 自见秀而且实——蕅益大师《圣学说》导读(下)

2020年9月22日,农历八月初六,正是秋分节气,阴平阳秘,昼夜均而寒暑平。历代祖师常借时节演说佛法,每以景物利济群生,有关秋分的开示也不在少数。我们谨从大藏经中选取灵峰蕅益大师的《圣学说》一文,略分篇章,粗解义趣,画蛇添足,以为导读。

前文回顾:

学处 | 守到白露秋分 自见秀而且实——蕅益大师《圣学说》导读(上)

学处 | 守到白露秋分 自见秀而且实——蕅益大师《圣学说》导读(中)

起始之重:益物利生  要紧初步


以此方便自养善根,令成熟度脱,便堪以四悉檀益物,令其番番种熟脱,尽未来际,无所不度。

修行者用功之时,若能如种田一样,护苗锄草,勿助勿忘,旱则车水,潦则开渠,这就是观照自心、融通万法的最初方便。以此方便长养自善根,渐渐成熟,足可化,能得解

若能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以四悉檀利益众生,没有善根者为善根,已具善根者令其善根成,善根成熟者令其获得度,乃至穷尽未来,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普遍化度,无所遗漏。

补注

四悉檀者,悉是普遍之义,檀是梵语檀那简称,义为布施。佛以四法普施众生,令一切众生完成佛道,称四悉檀。

一、世界悉檀,佛顺世间凡情,宣说浅近事理,以令闻者欢喜信受;

二、各各为人悉檀,佛审察众生根机浅深,而说各人所须之法,令其发起正信,增长善根;

三、对治悉檀,对嗔多者教以慈悲观,痴多者教以因缘观,障多者教以念佛观,如是普施种种法药,以除众生恶病;

四、第一义悉檀,佛见众生机缘既熟,便为其说诸法实相,令悟圣道。

而吃紧关要,只在今日最初一步。盖南其辕则步步近楚,北其辕则愈趋愈远,纵能久后觉悟改辙,不唯所伤既多,亦枉却多少功夫,岂不可惜?

如此无上圣道、广大功德,其最吃紧点只在最初一步。所谓最初一步,就是指前文所说的是否具足佛祖圣贤襟期

  • 若无佛祖圣贤襟期,则学儒者急富贵、学佛者在利名,乃至一切学问操履行门,不过是助长其虚妄发心;

  • 若具佛祖圣贤襟期,自然希求佛祖圣贤之学,而佛祖圣贤之学无他,求尽其心而已。确立了这种发心,之后种种境缘,都是藉境炼心的修行道场,道业自然渐渐纯熟。

因此,初始发心决定了后续修行前进的方向,如果最初一步出现偏差,所有修行都是南辕北辙,所以才说南其辕则步步近楚,北其辕则愈趋愈远。一旦最初一步踏错,蓦直行去,背觉合尘,与道日远,纵然有朝一日能够幡然醒悟,改弦易辙,于道业伤损既多,于功夫耗费亦巨,岂不可惜?

叮咛之切:良药入口  彻骨透心


文章的最后,蕅益大师为了让后世修行者用心于佛祖圣贤之学,更有一番婆心切切的叮咛:

此苦口良药,勿但作文字看过,道理解过,直滴滴入口,从咽喉灌入脏腑,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毛窍,皆为药味所透,庶几也已。

他希望读者看到这篇《圣学说》,不要只是当做寻常文字,不要只是当做一般道理读,而是将这片文章的开示当做苦口良药滴滴入口,字字铭心,全身上下所有骨骼、血肉乃至八万四千毛孔,皆为这篇《圣学说》的药味所浸透,才算是真正领会了蕅益大师的一番良苦用心。


原文

圣学说

佛祖圣贤之学无他,求尽其心而已。尽其心者,不于心外别立一法,不于心内欠缺一法。是故为子臣弟友,止孝忠顺信,充恻隐辞让羞恶是非之心,而仁义礼智不可胜用,造次颠沛必于是,可以久处约、长处乐,皆由了达心外无法故也。

六祖云:法法皆通,法法皆备,而无一法可得,名最上乘。今人甫欲通备一切法,必舍自心而求诸外;甫说法皆无实,必固守痴顽,而不知藉境炼心,无怪乎不堕枝离之学,便落暗证之坑也。夫不知万法唯心,泛求诸事事物物,安得不罔?不知心具万法,独取一昭昭灵灵,安得不殆?嗟嗟!昭昭灵灵,尚不可取,况昏昏墨墨哉?

真志佛祖圣贤者,素位而行不愿乎外,凡富贵贫贱种种境缘,皆大炉韛,一切时中,动心忍性,增益不能,然后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如松柏亭亭独秀于霜雪间,而天地之心赖此见矣。

吾悲儒释真风今日尽皆扫地,良由学儒者急富贵,学佛者在利名,元无佛祖圣贤襟期,故学问操履行门,皆适助其虚妄。

如良田然,种未植,莠未芸,而灌以粪腻,益增芜秽而已。学者但向心田中保护菩提嘉苗,芟刈名利莠草,随时溉灌,勿助勿忘,守到白露秋分,自见秀而且实。至于旱则车水,潦则开渠,虽神农复兴,亦不能使岁时无旱潦也。

以此方便自养善根,令成熟度脱,便堪以四悉檀益物,令其番番种熟脱,尽未来际,无所不度。而吃紧关要,只在今日最初一步。盖南其辕则步步近楚,北其辕则愈趋愈远,纵能久后觉悟改辙,不唯所伤既多,亦枉却多少功夫,岂不可惜?

此苦口良药,勿但作文字看过,道理解过,直滴滴入口,从咽喉灌入脏腑,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毛窍,皆为药味所透,庶几也已。


综上,这篇《圣学说》是蕅益大师针对当时儒佛学者用功弊病而作的一篇开示,其主要特点有三:

1

就其内容而言:佛儒并阐,引儒彰佛

文章从起始处佛祖圣贤之学的破题,就明确了本文是儒佛并阐的一篇文章。文中的恻隐辞让羞恶是非之心,造次颠沛必于是,素位而行不愿乎外,动心忍性、增益不能等,都是援引自儒家经典的概念。这更加体现出了《圣学说》这篇文章所针对的群体不仅限于佛教界内部。

但蕅益大师毕竟是佛教的一代祖师,文中他虽广引儒家经典,落脚点却仍在佛教。如他在开篇时所对尽心的解释,不于心外别立一法,不于心内欠缺一法,这就完全是源自佛法了;又比如他在描述功夫有成之后所用的四悉益物、广度众生,这也都是佛法的思想了。

因此,本文表面上看是儒佛并阐的,但侧重点却在佛法。蕅益大师借用儒家诸多话语,是为了便于接引儒家学者依佛法方式来融心境、做功夫,以期最终由儒入佛。

2

就其方式而言:法喻合明,借喻况法

本文有一大段的内容是在举例,以耕耘田地、种植庄稼为例,比况修行用功。佛法中自古就有耕耘心地的说法,以心为田,则田中不仅长有禾苗,也会长有杂草,甚至杂草比禾苗的生命力还要更加强劲。这就和一般修行者用功时所遇到的困境一样,道念固然是有的,但无始劫来生死流转,习气深重,并不是一开始用功便能够瞬间将烦恼全部拔除,往往道念不及情念的时候还会更多。

对于这种情况,蕅益大师给出了药方:首先要能分得清什么是烦恼,烦恼来时提起正念,便可不随烦恼流转。但这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应时时观照,处处提撕,既不随烦恼流转,也不与烦恼纠缠,单提正念,久久自见进益。更要以此正念经历顺逆境缘,藉境炼心,守到白露秋分,自见秀而且实

3

就其思路而言:正歧兼说,以歧显正

文中有两处集中指出了修行者的歧途:

  • 一是不能够善体心外无法之旨,将心与万法分为两端,不是向内孤取自心,就是向外驰求万法,以致内取者落暗证之坑,外求者堕枝离之学。通过这两种歧途的说明,突出体现了蕅益大师所认可的修行正途:在观照自心的基础上,还要藉境炼心,以期融通万法。

  • 二是根本不具有佛祖圣贤襟期学儒者急富贵,学佛者在利名,发心不正,南辕北辙,所学所行不过是助长虚妄执着,与道日远。通过对当时儒佛二家学者的批评,蕅益大师更进一步强调了修行之初发真实心、立坚固志,以佛祖圣贤之学为目标的重要性,所谓吃紧关要只在今日最初一步


好书不厌百回读,好的文章也是如此。本文层次分明、理路清晰,不谈玄、不论妙,只向修行者的顽疾根株痛下钳锤,虽是针砭时弊,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依然是对症之药。希望阅读蕅益大师这篇《圣学说》的读者,也能够如大师所期待的那样,同服苦口良药,勿使法身慧命夭丧也。




线上随喜

盖闻欲种福田,无过斋供最胜;希登觉岸,莫如布施为先。苟能具严精洁,奉万德之慈尊,心起虔诚,延六和之上士,必定功无虚弃,德有攸归,多臻福慧于今时,早脱尘劳于异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自然活法》四十七讲(6):所有的圣贤讲的都是一个东西!
《法句经 · 智者品》(图文释义)【992期】
迷时千卷少 悟后一字多
狂心顿歇,永截疑根(永明大师)
学修 | 禅法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楞严经》最高明的指引:七处征心十番显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