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说天门状元蒋立镛的老婆是京山永兴南庄易夫人

天门状元广场

天门蒋家、京山南庄易家均为富甲一方的大财主。蒋祥墀(蒋状元父亲)的祖父、父亲和易履泰(易夫人祖父)的祖、父辈虽然都是本地颇有名望的读书人,但都没有获得过比较显赫的功名,更没有当过官。这两家是哪一家先出仕发迹的呢?其实是易家。

易家是从易履泰开始。易履泰(1727一1805),乾隆庚辰(1760)举人,曾任汉阳府教授,湖广均州学正,广东广宁知县。蒋家最早出仕的是蒋立镛的父亲蒋祥墀。蒋祥墀(1762一1840),乾隆55年庚戌(1790)恩科进士。由此看来,易履泰年长蒋祥墀35岁,易履泰中举时蒋祥墀只有两岁,易氏是他的父辈。蒋祥墀举进士时易履泰已经63岁,早已告老还乡养尊处优了。可见当蒋家还是一个普通百姓之家的时候,南庄易家早已是举人之家,三个儿子有两个即大枞、大醇皆以贡生出仕分别任江西赣州府通判和枣阳县训导。秀才出身的老二大谟在南庄主持家政。

还有,蒋祥墀是乾隆48年癸卯(1783年)中举,此时易履泰56岁,尚在广宁知县任上。蒋祥墀和易履泰的儿子们是同辈人,结为亲家,年龄上没有矛盾,门第没有高下。

蒋立镛(1782一1842),于嘉庆九年甲子(1804)科中举,当年就偕同易夫人进京,与父母一起生活,继续苦读准备考进士。故蒋立镛在七年后(1811)在送呈岳母王太夫人的贺寿条屏中有“既与内子拜别后堂束装来京”句。这一年蒋立镛22岁,早已结婚。

蒋立镛与易夫人订婚时,蒋、易两家是什么情况呢?封建时代有钱人家大多是订“娃娃亲”,一般在十岁前就拿了“八字”。假设蒋立镛与易夫人是六岁左右订婚,应该是在1788年左右,这时其父蒋祥墀还是一个举人,故两家结亲正好门当户对。

易夫人的父亲大谟没有当过官,为什么与蒋祥墀结为儿女亲家呢?只有一种解释,是老亲戚。天门、京山是邻县,自古以来有通婚的传统习俗。但不详查两家的族谱,很难找出这种亲缘关系。当地曾有传说,蒋立镛小时候常到南庄易家走亲戚,甚至在那里读过一段时间的书,还有对对联的故事,这都是很有可能的。

蒋立镛与易夫人结婚的时候,易履泰已去世,蒋祥墀在翰林院当官。何绍基撰的《蒋母易夫人墓志铭》有“丹林公(蒋祥墀字丹林,笔者注)之原配林夫人以懿慎清勤为吾楚京宦所矜式。夫人继其姑之志……”易夫人嫁到蒋家后,公婆林夫人已随蒋祥墀赴北京任上,持家理事的担子由易夫人挑了起来。

易夫人管理这个大家庭,不是像王熙凤在大观园里盛气凌人颐指气使。她是一个极具教养贤德的女人,《蒋母易夫人墓志铭》中有“夫人继其姑之志,益励谨俭持贵盛。布裳执爨,身先婢媪,日与亲串语田里耕鎑时事。岂知有笄珈之荣纨绮之适哉?”从这里可以看出,易夫人当家理事比林夫人更强。她布衣荆钗,亲自捋袖掌厨为婢仆示范;她送饭到田间,与亲朋指桑话麻亲切交谈,多么平易近人。一个没有脱离土地的耕读之家的主妇,做梦也不会想到日后能有锦衣玉食的“笄珈之荣”。可见易夫人嫁到蒋家时,蒋家只是一个比普通老百姓富有的乡村大户,蒋立镛是一个很平常的读书人。《蒋母易夫人墓志铭》中还有“门庭菀枯,基于壸德。夫人虽以积忧遘疾,不七旬而终,其后祉盖未有量已。”。

确实如此。正是易夫人为乡里称颂的壸德懿范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培育出三个进士,光耀了蒋家门楣。儿子蒋元溥,道光年间探花;孙子(元溥子)蒋启勋咸丰年间进士;曾孙(启勋侄)蒋传燮光绪年间进士。想当年蒋立镛先是读书备考应试,后来当官忙于公务,哪有功夫沉下心来管教子女。全靠易夫人如历史上陶母、柳母“封鲊丸熊”般的严格管教,才使蒋家人才迭出。虽然曾孙蒋传燮不可能直接领受易夫人的教导,但孙子蒋启勋是在易夫人的直接教养下长大的。蒋启勋于咸丰十年(1860)举进士,易夫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去世,即易夫人去世15年后蒋启勋举进士,蒋启勋在十岁以前是接受了易夫人的教育的。

易夫人是封建时代一个了不起的女性。如果将一个天赋较好的人比作一块内涵晶莹的璞玉,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环境影响,有如技艺高超的“大国工匠”点石成金般地雕琢镂刻。易夫人对子孙的教育之于如今望子成龙的年轻夫妇们,应该有所启示。(曾凡义)

2016.10初稿 2017.9.修改

南庄民居一一易家老屋

京山县永兴镇南庄村有一栋始建于康熙年间、保存了300余年的易家老屋,是市、县人民政府挂牌保护的“南庄民居”。被人们称为“进士之家”、有着明清建筑风格的易家老屋虽然只剩下三进,依然比较完整,保持了古色古香的原貌。

南庄易家是清朝中晚期京山第一名门望族。易家女婿天门状元蒋立镛于嘉庆十七年在给岳母王太夫人六十大寿的贺寿条屏中称(京山)“世家大族代承科目蔚然称极者首推易氏”。

易家从乾隆到同治的150多年间,出了以易履泰、易镜清、易本烺为代表的翰林、进士、举人、贡生、秀才近30余人,有11人做过朝廷命官,最大的是监察御史,“南庄六易”声名远播。

易履泰,乾隆庚辰举人,曾任广东广宁知县、湖广均州学正。他有三个儿子,大枞、大醇以贡生出仕任过通判之类的官,大谟虽是个秀才也貤封修职郎。易大醇的儿子易镜清是嘉庆十六年与蒋立镛同科的进士,曾任浙江御史、庆阳知府。次子易本烺举人出身,当过翰林院誊录,在方志学、文字学方面很有造诣,留下了《字证辨篆》、《云杜故事》、《春秋楚地问答》等多部著作,《字证辨篆》收入了1994年国家出版的重点图书《续修四库全书》。据统计,易家人的著作共有51种500余卷,如今在网上书店可见到的有16部80余卷。

蒋立镛是易大谟的女婿,他在条屏中对“南庄”这个庄园有较详尽的描述。“……南庄为弟子读书之所,距家里许。植松、杉百余本,杂以桃、李、梅、杏、芰荷、兰蕙之属,俾得游息其间。四周石垣缭之,前通一门,不禀白不得出……”从蒋立镛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石墙环绕,松杉并茂,桃李芬芳,兰荷点缀、有山水造型的人造园林。同时可以看出“南庄”是指“距家里许”的一个庄园,因坐北朝南故称南庄,是“子弟的读书之所”。这个庄园实际上在如今被称作“南庄上”的这个湾对面的陈子山上,至今山顶上尚存学宫、凉亭、墨池等遗址。而“家”应该是现在“南庄民居”所在地。时间一久,学宫毁了,人们就将这个自然村称作“南庄上”了。

保存到现在的进士之家即“南庄民居”始建于康熙十七年(1698)。易履泰发迹后于乾隆年间进行了整修扩建,如今虽然拆了几进,依然比较完整。虽是土木结构,“朝门”却是灰砖砌筑的“金包银”墙体。条石门框、雕花石门槛、“门当”、“户对”保存完好。青石板砌筑的天井两边是镂花木板镶嵌的厢房和学屋,学屋门楣上有“课花觅句”、“倚剑暝天”八个蓝色篆字。天井后面是正厅,木柱间镶嵌镂花隔门,正面墙壁前的两根抱柱上有易镜清贺伯母王太夫人六十大寿的抱对:“梅岭生春鹤算频添盈海屋,萱庭种德銮封伫晋报慈晖”,上方是“春融绮阁”大匾。古色古香,雅气十足。真不知道这些“封资修”的玩意儿是怎么逃脱倒海翻江的文革灾难保留到现在的?而易家数代文人学士留下的大量珍贵古籍善本、文人字画却被造反派用两台“290”拖拉机拉到王场管理区燎之以火。蜗居于易家老屋60余年的易平阶老先生又是如何于文革烈焰中火中取栗,巧妙地保存了蒋状元的贺寿条屏和其父蒋祥墀为亲家母王太夫人亲书的寿联呢?真是匪夷所思啊!

易平阶老人怕自己不能保存这段历史,上世纪80年代初慷慨地将这两件珍贵文物捐给了县博物馆,为研究易氏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易平阶还偷偷地保留了一些零星资料,如我们发现的“乾隆举人试卷”。他还说有易本烺的手迹,却秘不示人,说被儿子带到深圳去了,我们想求得一副照片,但总是推三诿四。不能怪人家,他们被文革吓怕了,改革开放30多年了,还有噩梦惊魂,可见一场社会大动荡的余震还像幽灵般没有完全消失,多么可怜的老实农民啊!

我多次到易家老屋采访考证。有一次,易平阶老人挺知心地对我说,易家的“诰封”一直没有见到,文革抄家时也无此物。他估计可能收藏在神龛后的夹墙内,因为其他地方都找遍了。我说何不将夹墙拆掉?他怕影响建筑结构不置可否。“诰封”是皇帝对官员们的直系亲属一种荣誉性的封赏文书,也就是“圣旨”。易家被“诰封”的男女前辈共有20多位,“诰命夫人”就有10个,光绪版《京山县志》对此记载甚详。如果能见到实物,对这种“封赏文化”不是能有更直观的感受吗?

虽然残存的“进士之家”已成危房,但主体建筑还比较完整,这是不幸中的万幸,是没有被毁灭神州生灵的肆虐洪流吞噬的一叶孤舟。

南庄,这个在清朝中晚期风光了150余年的自然村,是永兴地区极具开采价值的历史文化富矿。当年的南庄多么辉煌啊,如果我们将想象的触觉穿越时空隧道,追溯到嘉庆十七年,就是在这个进士之家,两个进士同为王太夫人贺寿,特别是状元驾临小县,京山、天门的知县僚属能不攀高结贵附势趋炎吗?当时的南庄定然是宦友高朋,齐聚一堂,寿灯高悬,摇红曳彩,管弦绕梁,觥筹叮咚……

如今的“进士之家”已东倒西歪岌岌可危,易平阶老人怕房屋倒塌已搬到王场亲戚家居住。他曾对我说:“在外打工的孩子们赚了点钱,想将老屋拆了盖楼房。”我说:“这是万万使不得的!”

现在,易家老屋在风雨中飘摇。倘若易平阶先生的儿子不顾阻拦真的拆了,后人岂不会骂我们吗?连被人们视作洪水猛兽的文化大革命都躲过了的、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南庄“进士之家”竟在新世纪的和谐盛世中消失,这像话吗?希望引起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参考资料:

光绪版《京山县志》《易氏族谱》蒋立镛《贺寿条屏》 网上有关资料。在写作过程中采访了易平阶和易平宇先生。

2016.5.13

  蒋立镛(1782-1842):清代嘉庆16年状元。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生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卒于清道光二十二年,享年六十一岁。蒋立镛出生世代书香之家,自幼耳濡目染,养成了勤奋好学、多思善辩的性格。  【生平简介】:蒋立镛:清代官员。字序东,号芝山,又号笙陔。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嘉庆十六年进士;殿试中,以一甲一名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国史馆纂修、协修,后历任翰林院学士、朝考阅卷大臣、内阁学士。为官时,曾协助家乡竟陵治水患。善书法、对前人墨迹收藏颇多,著有《香案集》。  少年时蒋祥墀把儿子立镛放到家乡一个叫“粟洞”的山洞中,让他隔离世事,专心攻读。天长日久,虽然双腿得了关节炎,但经过严格训练,他更加学识超群、才思敏捷了。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中状元。是科二甲四名便是禁烟英雄林则徐。蒋立镛取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国史馆协修及纂修,朝考阅卷官等。嘉庆十八年,出任河南乡试副主考官。  嘉庆二十四年,出任广西乡试主考官。由于蒋立镛性格耿直,不喜逢迎拍马,故仕途不畅。其家乡湖北天门流传着不少关于他敏捷善对的故事。  青矜争出玉宫;(嘉庆帝)  朱笔独点天门。(蒋立镛)  ——蒋立镛应对嘉庆皇帝  相传,蒋立镛参加殿试过后,文华殿大学士董浩和户部尚书曹振镛等人初拟的名次是一甲第三名。当天下午,嘉庆帝在御花园见从进士,进行“御批”。他翻看了初拟的一甲前十名的卷子,突然发现蒋立镛为湖北人,便问:“汝系湖北人?湖北人要开天门才能点元的。”蒋立镛不慌不忙地回答:“臣正是湖北天门人,此次是从天门赶来应试的。”嘉庆帝一听,心想,我只是一句戏言,想不到来人正是从那里来的。然而君无戏言,正要点他为状元时,又转念一想,这不是让他轻而易举地中了状元?不能,我还得试一试他的才学。打定主意,嘉庆帝和颜悦色地说:“朕出一联,还望卿能立即对上。”他瞄了一眼旁边的莲花池,便吟出了上联。“青矜”是古时对读书人的称呼;“玉宫”即皇宫。这上联的意思是说,读书人齐集在皇宫,争相脱颖而出。蒋立镛一听,心想:内涵虽然如此,但表面上还是写的眼前景物:“青矜”又可理解为荷叶;“玉宫”还可理解为水晶宫。这一句如此解来,便成了描写青翠欲滴的荷叶,从碧玉般的水面争相而出的美景。他注意到皇帝曾向莲花池瞄了一眼,自己也暗暗地向那里瞅了一眼,只见株株粉荷含苞待放,直指苍穹,顿时心里一亮,便朗声对出下联。嘉庆听罢,不由拍案叫绝。于是朱笔一挥,蒋立镛便成了状元。  

千年古树晾衣架;(杨建廷) 

万里长江洗澡盆。(蒋立镛)   ——蒋立镛应对塾师杨建廷 

 蒋立镛幼年时,其父蒋祥墀便为他延聘了以严厉著称的老塾师杨建廷来府授教。杨先生培养了不少高才生,身为翰林蒋祥墀亦出其门下。杨先生重讲衙背。每讲一课,学生都要认真复讲,还须背得烂熟。他惩罚学生既严又怪,学生偶有过失,便立即以戒尺、竹片重打手掌和屁股。打过,他还要让学生对对联,若对不出,就关禁闭。他从不随便离开教室,也禁止让学生乱跑。这对活泼好动的小立镛来说,无异于进了牢笼。有一天,小立镛实在打熬不住,便背着先生与几位同窗溜到河里去游泳。一会,先生就手持戒尺赶来,大喊学生上岸。学生们怕打,谁都不敢上来。先生见状,就说:“好吧!这回先对对子,谁能对着,免打!”说完顺手把衣服往河边的树上一挂,捻了捻胡须,抑扬顿挫地念出上联。最小的蒋立镛望了望又宽又长的河水,便稚声对了下联。老先生听了不禁暗暗称奇。  

稻草系秧父抱子;(蒋祥墀) 

 竹篮提笋母怀儿。(蒋立镛)  ——蒋立镛应对父亲蒋祥墀  

有一次蒋祥墀自京城回乡省亲。时值春耕,乡亲们都在秧田里拔苗,边拔边用稻草所了一把把的。蒋翰林兴致颇高,就对前来迎接他的县吏、儒生们戏出上联。在场各位苦苦思索,都对答不上。翰林转而考问儿子。立镛笑道:“这有何难?”便脱口对出了下联。大家听了,齐声赞道:“老子出得好,儿子对得巧。”蒋立镛从小练就的这种敏捷善对的本领,在以后夺状元时充分发挥了作用。  

宝塔矗矗,七层八方四面;(李翰林)  

玉手摇摇,五指两短三长。(蒋立镛)  ——蒋立镛应对李翰林 

 道光初年,李翰林外放湖北乡试主考。刚到任,便见试院门前高悬一匾,赫然丹书“惟楚有材”。他暗忖:“湖北人如此自负,我倒要试试看。”乡试放榜后,他将新取的举人召集到试院前,指着匾冷笑道:“鄂人自称'惟楚有材’,我看未必。现出一对,各位有人对得出,留下此匾;若对不出,便将此匾摘下藏起来!”说完,指着院前的七层宝塔,笑着吟出上联。众举人面面相觑,只是摆手,无人应声。李翰林见状,哈哈大笑,命随从将匾取下。回京后,一次公余,他语带讥讽地对湖北籍状元蒋立镛谈及此事。将状元问:“众举子有何动作?”那李翰林鄙夷地说:“还能有什么动作?惟有连连摇手罢了。”蒋状元说:“我湖北人喜欢以手求语,他们对的是:'玉手摇摇,五指两短三长’。”那李翰林听后,面红耳赤,叹道:“绝对!”此事传至家乡,乡人纷纷称赞:“蒋状元真是才高八斗,为楚人争了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天门蒋状元与京山南庄易家
广西籍宰相仅全州蒋姓一位,蒋姓翰林中全州蒋姓约占总数八分之一
【考据】光绪丙戌科湖北天门蒋传燮会试朱卷(清代蒋氏朱卷系列之六)
甘海斌:天门状元蒋立镛
湖北历代状元
走马竟陵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