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0后创业者黄正世,打拼10亿身家后的反思与重构。山西人都在看!

作者| 黄正世 编辑| 王 键

技术| 文创思宇 社群| 天天关注

黄正世,多点科技创始人。

90后创业者,山西大同人。

没有背景靠自己折腾。24岁拿到VC的124万美元,折合700多万人民币;成立公司,几年赚了10个多亿……

什么原因?什么秘诀?怎么做到?

本文当事人黄正世通过文章,回顾了自己的商业启蒙,如何赶上风口红利,对商业的重新理解,对自己的反思;重构梦想,踏上新征程!

我过29岁生日的时候,没有吹蜡烛,也没有特别的庆祝,就是跟朋友一起吃饭谈事儿。大家敬了我一杯酒,祝我生日快乐。

朋友问我生日有什么愿望,我说:“‘乌托邦科技’第一期的KPI一定要圆满完成。”员工们完不成KPI,不拿奖金就好了,但我如果完不成,大家明年就不会相信我了

我20岁停学出来创业,那时候招的员工很多都30岁了,他们光看我的年龄也会有想法,所以我在公司经常穿西装、留胡子,故意打扮得比较成熟。

那时候还没有90后创业的新闻,我出去跟客户谈合作,本来谈得挺好,但人家一问:“黄总你多大啊”,我说:“我20岁,是90年的”,就能马上感觉到对面飘来的不信任感。对方会深吸一口气,问我:“那你能开发票吗?”

年龄焦虑就这么伴随了我一段时间。直到24岁的时候,我拿到了知名VC的投资——125万美元。从那以后我才感觉,年轻不再是bug。

今天我也快30岁了,虽然还没有经历过结婚生子,但好像不可以再觉得自己是个年轻人了。回头看看,我可能是一个野蛮生长出来的人,又或许,我天生就是个创业者。

因为效益不好爷爷关掉了家具厂

我出生在山西大同,现在它是旅游胜地,空气很清新,但在我小时候,大同哪儿都是煤。拉煤车在街上跑着,风一吹,煤灰到处飞,弄得所有道路都是灰色的。

整个城市以煤炭为主要支柱产业。我叔叔们开过洗煤厂;我爸通过煤炭生意赚过一点钱;我的中学同学现在也有人在煤矿上班。

我家里人大部分都是做生意的。在我四五岁的时候,爷爷做过家具厂和家具店。家具厂里堆着很多木材和设备,很多木匠在里面忙活,摆弄着各种各样的工具、胶水、油漆……我们一大群孩子就在家具厂里头各种折腾,找感兴趣的东西来当小玩具,把刨平木头的设备当成飞机……那里就是我们的游乐场

随便我们怎么胡闹,爷爷都只是安详地看着我们玩,很少批评我们,每天给我们零花钱。傍晚家具店打烊后,我们想要什么、想吃什么、想买什么,他都会带着我们去买。

后来,因为效益不好,爷爷关掉了家具厂。现在回想起来,他做的传统生意,要自己建加工厂,还要自己开店去卖,如果不进行品牌化、规模化改造,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潮流下,是没法儿生存下来的

后来,爷爷和叔叔们又去开了酒楼和医院。那时我还太小,对他究竟怎么做生意,我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只记得在整个社交的圈子里,大家都非常认可他,说他无论做什么生意,信用都极好

是我爸让我觉得创业没有那么难

真正让我体会到创业是什么的人是我爸,我常跟人说,他是我心目中最强大的男人。

我读小学的时候,我爸通过煤炭生意攒了几十万元的存款。当时猪肉价格非常高,一斤有十几元的样子,他就和几个兄弟合计着,一起办个现代化养殖场,花了很多钱。

可是养殖场一建成,猪肉价格就暴跌,10元钱3斤,比菜都便宜。很多之前说要合作的人纷纷退出,他就自己把这个事承受了下来,苦心经营了几年,不但把所有钱都赔光了,还欠了20万元的外债,家里变得非常困难。

在谷底的时候,所有的亲戚朋友都看不起他。他曾经抑郁过,想过自杀。有一次爷爷在街上跟他迎面走来,我爸都没看到我爷爷,低着头不知道在干嘛,把爷爷吓了一跳。

后来,我爸终于走了出来,找到了新的商机。因为办过养殖场,接触过动物药品,他发现给药品厂商做代理可能会是一条路。

忘了他从家里哪个叔叔那儿弄来了一辆厢式货车,烧机油的那种,一开动后面就冒黑烟,坏了两年,一直放着。他把那俩车修理了一下,开去各种养殖场,推销这个药品。

刚开始,根本没人理他,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这样一个转行做生意的人,价格没有优势,各种信任关系也都没有。他每到一个养殖场,就在那里放一些药,然后说:“我先把药放在这儿,您用着要是好,我以后就再来,您要是不用,也不收您钱。

每到周末,我和我弟弟就跟着爸爸去送药。车颠簸着开上一座一座山坡,窗外只有土,没有硬化的公路,那些农场和养殖场都在这样的郊外或者县区。车上只有一个座位,我们就在后头随意找个箱子坐下,车里没有空调,天气热的时候,只能开着窗,吹自然风。

当时我一点也没觉得累或者脏,能出去看到更大的世界,还可以跟爸爸和弟弟在一起,我就觉得很开心

印象最深的是我8岁的夏天,有一天已经下午两三点了,我们都还没吃午饭。我爸问我:“你们饿吗?”我们说:“不饿。”我问他:“咱们今天卖了多少钱的药啊?”他数了数钱说:“136元。”我问:“那咱们挣了多少钱呢?”我爸说:“就十几元吧。”

说完我爸去了附近一个小卖部,给我和弟弟买了几袋干脆面和一瓶健力宝——对,是一瓶,不是两瓶,我跟我弟弟一起喝。我清晰地记得,那瓶健力宝还是山寨的。因为正牌的健力宝是铝罐,上面印着“健力宝”三个字,而那个是塑料瓶,上面贴了一层塑料纸。可当时不管什么饮料,我们都觉得很好喝

在那个推销药品的阶段,我爸有三年时间没有吃过午饭,都是上午十点多出发的时候多吃点饭。我问他原因,他说是为了省钱。他一直坚持不懈地跑,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好。现在他已经是大同市最大的代理商,还把之前最大的给合并了

是我爸让我觉得,创业没有那么难,只要你坚持不懈,诚信经营,尽可能做一切的努力。哪怕是中午不吃饭,哪怕是一天只有136元的销售额,哪怕一开始没人知道你……

以前,我说自己的梦想是当科学家,但看到我爸东山再起的过程之后,我的梦想变成了当老板。我记得英语课命题作文的题目是——你的梦想是什么,我当时写的就是“to be a boss(当老板)”。但对于以后具体要做什么,当时的我还没有任何概念。

网吧像一台时空机,让我探索到全世界的软件和模式

十三四岁的时候,我遇到了我的“时空机”和传送门,那就是网吧。虽然小时候我们家里都有电脑,但是没有联网的机会,只能玩《仙剑奇侠传》《CS》《红色警戒》之类的单机游戏。

那时,一个同学把我带到网吧里打《传奇》,我们上了瘾,一到周末就往网吧跑。我爸第一次在网吧抓到我的时候,其实对我非常温柔,就说了句:“走吧,回家了。”

但也因为那次没有受到任何惩罚,所以我还是继续去网吧。老师知道后,把我叫到楼道里严厉地批评了一顿。但我当时学习成绩很好,靠着吃老本,月考还是考了全校第一,于是我继续去网吧。

这次我爸就真的发飚了,揍了我一顿。从小到大,那是他头一次打我。从此以后,我看到网吧腿就发抖,整个初中一次网吧都没去过。

2006年我读了高中,在一个离家比较远的学校住校。高中前,我学习很好,想坐哪儿就坐哪儿,但高中老师排座位的时候,我被排到了倒数第二排。我努力学习了将近一年,考到全班第11名,可座位还是没有变,这段经历算是我人生的一个低谷

有一次,因为我上课戴耳机听歌,老师在后窗看到了,我被他叫去办公室狠揍了一顿,那是我生平第一次被老师打。我说,“老师,我错了,下次我再也不会这样了。”他说,“你还有下次?”于是又揍了我。这时候进来一个资历比较老的老师,也许是为了向前辈证明自己在学生面前的威信,他当着老教师的面又打了我一遍。

这件事确实挺影响我的,我变得沉默了,中午也不想留在教室写作业,干脆去网吧打游戏,学习成绩也变得不好了

那时候我对《QQ幻想》很沉迷,那是QQ游戏第一款自研的大型网络游戏,我一直玩到了满级。当时流行的其他游戏我也都玩遍了,就等着《QQ幻想》开放新地图,等了好久才出来,新地图设计还非常差,让人根本没有再玩的动力了。

这相当于我在网络世界里没事干了,于是就开始研究软件和电商。像《网友世界》《电脑报》《黑客X档案》《黑客手册》之类的书籍和杂志,我买了好几箱,里面都是各种互联网新奇软件的介绍。我把这些软件拷进U盘,带到网吧里去研究,想知道这些软件都是怎么做的、怎么卖的。

然后我又开始研究起了QQ空间,关注一些做QQ空间的人,跟着他们的教程来实验,在网吧花几个小时就能做出一个空间。我们学生时代的社交网络,基本上全都在QQ上,把QQ空间弄得好看是很有面子的事。同学们都找我帮忙做,他们喜欢什么风格,我就给他们做什么风格。当然,这些都是免费的。

我还研究怎么在淘宝上开店和买卖东西。那时候注册淘宝是非常困难的,不是苦心钻研,没几个人能够开得了淘宝店铺。得去银行办卡、扫描身份证,办了以后还得往银行打钱,还要查流水单……我有了淘宝账号之后,就义务承包了整个年级的淘宝购物。

一开始我主要在淘宝上帮同学买游戏点卡、Q币和QQ会员,后来就开始帮忙买衣服和鞋子。我在收集信息、分辨真假上还是有些经验的,用同样的价格,可以买到比别人更好的东西。而且我会尽心尽力地了解同学们的需求和预算,帮他们挑选和鉴别,就像给自己买东西一样。回头有问题要修,我还会帮他们联系售后。

当时的老师和家长都觉得,去网吧就跟吸毒一样,整个人全完了。可网吧对我来说,就像一台时空机,把我从一个封闭的、荒凉的地方,一个学生时代的低谷期,传送到了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地方,让我探索到全世界的软件和模式

当然,那时候我是个自控能力很不好的人,我得感谢《QQ幻想》做得没意思了,不然我可能会继续玩下去。

这段经历让我感受到社群的力量

我读了五年高中,在之前学校待了三年,回到大同市区又读了两个高三。回市区后,我和一个网友一起做了“匡威论坛”,后来有30-40万会员,每个月有6000-10000元的广告费。那是我的第一个“乌托邦”

做论坛这件事一开始和网购有关。回大同之后,我上网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双匡威,低帮白色经典款,138元。当时其他的帆布鞋都只要二三十元,我想知道为什么匡威这么贵,查了历史才发现,它原来是一个百年品牌,很多明星都喜欢它,有非常多时尚元素。

于是我也成了匡威的粉丝。在搜索信息的时候,我还认识了未来几年的“合伙人”——一个网名叫“自然卷”的大一美术生。他说:“我想搞一个匡威论坛,要不咱们就一起做。”我说好啊。他找了个几百元的服务器,我们就开始做了。

当时他主要负责论坛服务器和软件的搭建,logo也是他手绘的,而版块的规划、每个版块的介绍、制定、表情的搜集等,都是我的工作。我的论坛ID是“黄氏人”,头像是张学友,当时论坛里的人都叫我“老大”。

最开始每条帖子和留言我都一一回复,除了周末花大量时间专心泡在论坛里之外,上课也会偶尔开小差,用索爱手机的WAP页面刷一下论坛,忙着帮人鉴定真假、处理纠纷,还策划送话费卡或者匡威鞋等商家赞助活动,提高论坛活跃度。

对我来说,玩游戏和做论坛的成就感很不一样。玩游戏是在确定的规则下,找自己的快乐。而做一个社区,就是定义规则,用愿景和使命凝聚一帮人

我还记得那些版块的名字,比如“匡威酒吧”就是大家来灌水的,“秀我匡威”里有很多漂亮的小姐姐,还有“匡威鉴定”,那是我们最火的版块,会员里有很多匡威重度粉丝和专业卖家,网友在网上买了鞋,可以来这里免费鉴定。

我们当时有一个正品的列表,也有一个假货列表,但凡有商家卖过假货,他在我们有影响力的渠道就卖不出去鞋子了。

如果有人在我们这儿打广告,或者是在我们的论坛卖货,我们要先收1000元的保证金,如果他卖了假鞋我们要先赔给用户,剩余的钱我们就不退了。我们当时还没有能力去研发一些担保工具,淘宝也没有很好的插件可以对接过来。所以我们用了最笨的办法,就是打钱过来,然后去做手工记录。

论坛里的规则是一天天完善起来的,比如让商家在交易区有序地发广告,允许他们每个月发5个广告帖,而且要按照我们的格式,方便大家在标题上看到尽可能多的信息;比如不能随意链外部的链接;又比如违规内容会被禁言或者封IP。

为了推广我们的论坛,我老去百度贴吧“匡威吧”发广告,还到虎扑社区去发广告。虎扑一看到我发,就给我删了。我还去李维斯论坛,跟他们交换友情链接,那里有超过100万的粉丝,而且李维斯和匡威非常般配。

刚开始匡威论坛同时在线就几个人,到后来同时在线一万人。影响力慢慢大了之后,很多淘宝商家都会写“支持匡威论坛正品鉴定”,如果匡威论坛说鞋子是假的,他们会退钱。

用户多了之后,我们也想赚钱,第一个广告是我谈的,我印象深刻。那是淘宝上最大的匡威卖家,叫“匡威贩店”。当时我去找客服要老板的联系方式,然后直接给他打电话。他问我多少钱一个月,我说100元。他马上说,先投一年。

就这样,我拿到了1200元的广告费。当时就是一个文字链接,后来我们还开发了图片链接,200元一个月,然后广告越来越多。当年没有那么强的商业感要是今天,我肯定就联系匡威中国的总代,直接六折供货给我,那我就发达了

这段经历让我对互联网有了基本的产品和运营的理念,也让我感受到了社群的力量,而且让我知道,运营社群不需要多么高的才华和门槛,只需要选你极其热爱的一个品类,有基础的运营工具、人缘好,用心对待里面的每个人、每件事儿

我们当时根本没有注册公司,也没有签合同,两个站长下面一堆版主,大家基于热心和契约精神聚在一起。我还记得一个版主叫“牙刷”,是珠海一个工厂的工人;还有一个版主叫“梁小勇”,是无锡一家线下厂货店的小老板。

其实我也知道,当时应该把所有精力都花在学习上,但在互联网社区里,我获得的成就感,远比在线下作为一个辛苦读书的高中生要多得多。大家叫我老大的时候,应该没几个人知道,屏幕后面只是一个高中生。

也正因为我还是高中生,以当时的经验和能力,根本没有办法把鉴定鞋子的真伪这件事定义为一个商业产品。但虎扑就把鉴定模块单独拿了出来,做成了“毒”App。

快速的,也是贫瘠的

我没上多久大学,就出来创业了。

苹果那时候刚发布了iPad,我买了一个,发现应用的世界实在是太美好了,各种新奇的功能,各种各样的用户。

那时候也是创新创业的高潮,各种应用都在创业,我觉得这简直是最好的一个领域。我每天都在研究各种软件的功能,看别人是怎么卖软件的。当我攒了6万块钱的时候,就去中关村找了一个外包公司,帮我开发限时免费的应用商店,相当于我当时是个产品经理。这个外包公司不负责后续的迭代升级,我就自己组建团队,就这么开了第一家公司。

那时候我已经赚了几百万,基本不去学校了。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敢告诉爸妈自己在做什么,他们对互联网没有认知,我担心他们以为我做了什么违法生意。所以虽然我当时已经很有钱了,他们给我的生活费,我还是照拿。

当时我还做过一个数据产品叫“ASOU”,它可以分析全球的应用商店,统计每天有多少流量通过搜索来到了你的应用上。它的用户口碑挺好,但是赚不了钱。

后来我拿到融资,成立了多点科技,做了一个叫“应用试客”的应用商店,它把发红包的理念加入到了传统的应用商店里,卖各种广告,有很多人专职帮我们邀请客户,邀请一个新用户我们给10元。

当时正好微信也推出了公众平台,借助它的传播效率,我们一两年就有了将近1000万用户,公司的收入也噌噌往上涨,几年赚了10个亿,每年税后的净利润都有6000万元

后来曾鸣教授也讲过,如果一个点上的商业模式可以快速长起来,而且可以快速赚很多钱,代表这个地方的土地比较贫瘠。我对此体会很深。

那时候想要在我们这儿投广告,都要付预付款,我们是移动互联网第一个这么做的广告公司。我记得非常清楚,2015年12月,我们收到了9600万元预收款,这让我非常焦虑,每天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

当时我在想,我们能真的创造这么多客户价值吗?另外,我也明白,应用广告平台这个行业,三五年之后就没有了。因为这个生意本质上是手机厂商的生意,只不过在他们忙着造手机的时候,我们在中间插了个空,卖点广告。

我想要做新的项目——后来我们一大堆问题,就是跟着我的这些想法来的。在我的众多新项目里,有两个比较重要的,一个是“字里行间”,它是一个写作平台,当时自媒体很火,类似于Twitter的联合创始人做的“Medium”。另一个是“多点社群”,现在升级成了乌托邦。

为了做新业务,我还花5000万元并购了一家公司,中间我们还经历了股改和上市。那时候创业板对互联网的企业不大友好,我们就在新三板挂牌,结果新三板到今天就是一个半成品。

那个阶段我做了好多事,组织上也经历了各种动荡。我们一共就100多人,可无论是做自媒体协作平台,还是做社区平台,都是很大的事儿,组织是没有那个能力全都做的。

2017年,有5个高管离开,我各种手忙脚乱,因为走一个我就接一摊事儿,后来我都接了。从那时候开始,我们的业绩过了高峰往下转,从四五个亿,掉到两三个亿,然后掉到一个亿,业务足足调整了两年多。

我反思过自己前10年做得不好的地方,非常重要的一条是对组织的理解非常浅薄,没有搭好团队。其实当时10个亿的收入可以培养很多很好的人才,但粗犷式的发展,让我根本没有组织意识,都是凑合着过。股市看着很好,公司业绩很好,自己就很膨胀

从今天来看,当时我们的移动广告的产品能够赚很多钱,就是因为运气好。

那个时候创新创业非常热,资本非常热,所有大公司都做移动化,有多少流量买多少流量,所有的小公司只要创业,一定能融到钱。融到钱干嘛呢?先做个APP,然后找这些广告公司去买流量推广。所以那些VC们投给创业者的钱,他们做完APP也就都给我们了。

如果说一个企业要想长期发展,能够影响上亿的人,能够做到10亿美元以上的估值,肯定得做长期的用户价值

错过的知识总得补课

我的校园生活是比较缺失的,在大家最天真烂漫、最爱玩的时候,我在做公司,每天半夜睡觉,但同时,我又收获了更多的其他方面的东西。归根到底,我从没想过去打工,一直想当老板,所以一看到商业机会就会去做

说实话,我觉得休学甚至退学创业的,一定是很少的一部分人。什么样的人可以选择创业优先于学业呢?就是你已经找到了靠谱的、正反馈的商业机会,也就是说你已经赚到钱了,比起在学校里悠闲地混几年,还不如去真正的商场中闯荡。但如果只是有一点创业的激情或小想法,就不要轻易退学创业。

说起来我很早就对商业世界跃跃欲试了,我的知识积累一开始主要通过看电视。高中的时候,我每天中午都会看中央二台财经频道,财经新闻之后是《财富故事会》,周一到周五播,每期讲一个创业故事。我和弟弟中午回家边吃午饭边看这个节目。

主持节目的是光头王凯,后来他出来创业,做“凯叔讲故事”,我成了天使投资人之一。我见到凯叔时特激动,我说:“凯叔,我是看你的节目长大的,你的故事激励了我创业!”他也特别开心。

当时让我比较激动的企业家一般有两类:一类是互联网和新模式的创业者,尤其是在学校就开始创业的人,比如做试用网的徐乐,我特别关心为什么客户会喜欢,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用,他是怎么有这个点子的,又是怎么开始做的。一类就是经典的大型商战,比如大众反收购保时捷,这让我知道,原来商业做到这么大的时候,可以这么传奇。

之前爷爷和父亲的创业过程让我学到的是创业精神,但他们做的是比较传统的事情。而那个节目把公司、商业模式的概念种在了我的脑子里,融资、投资人、IDG、并购、反收购、垄断、金融危机……这些词语好像都活过来了。这让我感觉,无论是小的商业还是大的商战,模式都非常精密,比我小时候拆开家具所看到的零件更加精密

但是这些看电视学来的知识还是很不够,当年我落下的知识,后来还是花了大量时间去弥补,因为越来越意识到所有知识在底层上都是相通的。

创业之后,我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读硕士,去湖畔、中欧、混沌学习,也找了许多书籍和音视频,学习各种学科,比如社会学、经济学,甚至是医学、政治学、心理学。我逐渐感觉到,除了自己之前在意的表面的知识应用之外,各个学科的底层逻辑也很重要。如果网吧是我的第一个传送门的话,这些商学院就是我的第二个传送门,它把从我从原来那个叫作“生意”的小世界,带到了商业和现代化公司的大丛林

我慢慢意识到自己没有精力做好那么多事,对有的东西我其实没那么热爱,对使命愿景没有想得特别清楚。比如“字里行间”。我当时很喜欢,心血来潮要做它,为了买“zi.com”这个域名,还花了100万美元。事后想来,“字里行间”的本质是电子出版,可我干嘛要在文学社区上投入一辈子的精力呢?我家也不是文学世家,我在写作方面没有很强的使命感,而它确实也不是一个能承载上亿用户的平台。

现在这个产品已经被搁置,处于勉强维护的状态。初心本身就不是很好,到后来坚持不下去,这也很正常。

下一个乌托邦

我到底热爱什么?提到“热爱”这个词,我就会想到匡威论坛。当时,我们一个高中生和一个大学生,在一个虚拟世界里,可以运营到几十万用户,无论爱好者、商家还是买家,都能从中获益。我很怀念一群人以精神家园为主体的那样的一个地方,像一个线上小区。

今天中国的各种垂直社区都做到了几十亿的规模,比如汽车之家、小红书、虎扑和铁血网,可这是一个复杂的创业行为,今天还有很多运营者没有能力做这么大的工具和平台。

我想赋能这些运营者,在他们自己热爱的、擅长的领域里,造福一个共同体。运营者可以在整个社区的经济活动中获得很好的回报,用户也能够在里面交朋友、买东西、获得存在感。

这是“乌托邦科技”的由来。它最早是在多点科技孵化的,我们在两年多前就定了一个战略,要做移动社区平台这个方向上的产品,也一直在打磨。有了“乌托邦”这个名字以后,我去孔夫子旧书网上淘到了1956年出版的《乌托邦》,它是这本书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印刷。

这本书其实是假借游记的方式,描述了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也许这个制度不够严谨,在几百年前也不能去论证推敲,但依然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灯塔。在这本书的第一页,我写下了乌托邦的使命:“构建人类网络空间的命运共同体,让全世界都在线。

写完字之后,我们四个创始人来到我的办公室,就在这张桌子上签下了我们的名字。

这是我独断专行想出来的使命。如果你看过《头号玩家》这部电影,你应该知道那个彻底线上化的世界是什么样,我认为10年之后我们就是《头号玩家》里演的那个虚拟世界。随着VR和5G时代的来临,到时候所有的社交、购物、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组织,都要发生巨大的改变

我今天就在这个赛道里做着这样一个平台。我现在的烦恼是,感觉自己跟很多人都讲不清楚“乌托邦”这事儿的价值。因为我们现在还太小,可能到我们有1000万用户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这事儿稍微有一点点眉目了。现在多点科技赚的钱都会投到乌托邦科技里,所有业务也都是我亲自在带。

现在的我和10年前不一样了,不是为了一个“老大”的称呼,一个张学友的头像,以及大家的膜拜来做事情,而是去思考未来的10年、20年要做什么样的事情

(来源:《中国商人》杂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是什么让你和亲人“老死不相往来”?网友:自从娶了媳妇,就变了
耕墨: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旧年
三次灵魂出窍
从一九二八年到二零二三年
暴力、猥亵和游戏厅,这是我的九年义务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