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还是上海香

人真的很奇怪。以前在上海生活那么久,没觉得有多好,但是这两年离开上海之后,偶尔回来住几天,却突然发现,还是上海香。

昨天坐地铁,车厢里一直在滚动广播:请在车厢内全程戴口罩。环视四周,的的确确,所有人都戴着口罩。

咦?上海不是好久都没有新增病例了吗?怎么还要全程戴口罩?我后来算是明白了,这正是这座城市防疫成功的秘密所在:官方的高度警惕,市民的高度自觉。

那天去徐汇游泳馆游泳,人山人海,排了好久才排到,结果被告知,必须预约才能进场。原来因为疫情,游泳馆一律采用预约制。

无奈,只好约个晚点的,也不需要健康码,桌上放着个小屏幕,头往镜头那一伸,体温多少,码是绿的还是红的,立刻就语音告诉你。

到了泳池,泳道根本游不开。上海人平常谨小慎微,但是泳池这么多人,就不怕群聚感染?这信心从哪来?

我猜,一定是来自对日常防控的信任,一定是来自对这座城市管理水平的信任。

上海可能让你有点距离感也无法给你太多意外的惊喜,但是它却可以给你实实在在的秩序感安全感。

我刚刚去上了一趟厕所,手机,电脑,手表,背包都放在咖啡馆的桌子上,我不会担心会被人顺手牵羊。

就算被人顺了,店里也一定有监控,可能都不需要你报警,店员都会主动帮你报警。报了警,警察也会在几分钟之内赶到,然后录口供,调监控,指定时间内给你消息。

对于一个有着2000万人口的超级大都市来说,没有什么比效率更重要的。提高效率的最好办法就是将一切标准化。

所以你在上海随便去一家馆子,基本上都不会出错。

它每天的翻桌率、接待的客户种类、面临的同行竞争都是其他城市的好几倍,所以它的服务必须标准化而且是高标准的标准化。

那天去兴国路上一家经常去的酒吧,刚坐下,水和小食就迅速递到了跟前,灯光暗的恰到好处,音乐一如既往地带感。

“先生,需要我帮您推荐吗?”一个打扮朴素的女调酒师兴许看我挑的有点茫然,问我。“喜欢酸的还是甜的?”

“基酒威士忌,酒精重一点,偏酸,清爽的。”

“我们有个酸豆角泡的威士忌,先拿给您闻一下,看您喜不喜欢。”

一闻,就它了。

等酒的空挡,打量了里头的食客,个个潮到炸裂。不是那种满身大牌堆砌起来的潮,是从谈吐穿着身材气质都很到位的潮,是不管什么大牌穿在身上都能hold得住的潮。

前一阵去西南晃了两月。有两个极端,要么土的掉渣,要么土潮的掉渣。那边的人似乎还停留在穿大牌而且是那种有很大logo的大牌的阶段,再看看长相气质身材基本很少看到有hold得住的。

这一点,上海跟东京有几分相似。

不管有钱没钱,出门都要把自己收拾的妥妥的,还不能太花太突兀太随大流,还要有一点点自己的小个性。

那杯酒到了,尝了口,谈不上惊艳,但确实很fresh(新鲜),值100大洋。

真的是一分钱,一分货。

上海的物价确实要比其他地方贵,一天随随便便1000块可能就花没了,但是你不觉得被割了韭菜,人家的服务人家的品质人家的创意摆在那,确实值那个价。

可能这也是我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来小住几天而且百来不厌的原因。

每次到上海,我都喜欢到胶州路武定路口的一家意大利杂货店,点一杯俄罗斯或者日本的啤酒,找个靠窗的位置坐着,发呆一整个下午。

穿着一身黑色洋装的妹子估摸着20出头,一边吃着brunch一边自拍起来。“先生,这边有人吗?”一个金发碧眼西装革履的老外托着个三明治,问我。

几个像是ABC模样的女子举起白葡萄酒,高呼cheers,她们的面前摆着一整排的火腿和芝士。一个黑皮肤的男子戴着beats耳机,敲着mac,他的拉布拉多蹲在脚下,伸着舌头注视着路过的客人。

然后再去武定路上一家理发店理个发。那家理发店我差不多理了七八年了,每次回到上海还是会去它那理。

“大佬来拉,沙发上先坐一下。”每次去,我的那个小老乡理发师都会这么招呼我。

等的时候也不会觉得烦,因为实在太舒服了。家具都是从三林的旧货市场里淘来的,很像那种80年代爸妈结婚的嫁妆。顾客和理发师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一听就是熟客。

我注意到他们桌子上多了几个品牌化妆品的护肤用品。“现在好高级啊,开始消费升级啦。”我揶揄我的那个小老乡。

“价钱稍微涨了点,你得让顾客觉得她这钱花得值啊。”理发师笑着说。

小老乡差不多跟我同时期到上海的,他当时在上海一个老师傅那当学徒,我当时在上海东北某高校念书。

虽然走了两种不同的道路,但正因为是在上海,我们才有机会找到自己的一片天。

他在现在这个发廊已经干了好几年,也是合伙人之一。暑假,他把女儿接到了上海,准备过几天带她去迪斯尼转转。

他说现在他几乎很少回老家了,他想跟老家的亲戚同学拉拉家常,但是每次大家都是在攀比。

“还是上海好,你过你的日子,没有人关心你。”他说。

上海就像一个大熔炉,五湖四海的人在这里汇聚,既影响着上海的文化,也被这的文化影响着,最后形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上海。

我在上海有很多国外回来的朋友,他们喜欢呆在上海的最大原因是,这里跟纽约很像。

纽约我还没去过。我猜应该是选择更多元,更尊重个体,文明程度更高吧。

有时候想想上海是挺残酷的,生活成本相当高,人情味相对比较淡,确实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宜居的城市。

但是上海的机会多啊。你在上海就算送个外卖开个车都能比其他地方挣得多。昨天我在静安寺打车,足足打了半个小时都打不到车,可见上海专车生意有多火。外卖员随随便便一个月破万,那肯定也是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你去那种十八线县城试试?

前天我去一个朋友家吃饭,吃完饭,我们坐在旁边喝着红茶,另一个朋友的小孩弹起了久石让的《菊次郎的夏天》。

那一刻,不知怎么,我突然想起了我在苏北老家的童年。夏天的傍晚,先在河里游会泳玩会躲猫猫,然后去看会蓝精灵或者黑猫警长,等天一黑,就跳到小船上去捉萤火虫。

那时候钢琴长什么样子我都不知道。谁会想到几十年后,我们的下一代就可以过上这样的日子。

我那两个朋友也都是农村出来的,一个外地人,能在上海混成这样,靠的还是上海的机会和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

我们算是农一代,要想融入上海确实还有一些困难,但是农二代基本上问题不大。再多个几十年,估计他们也都变成那个时代的老上海人了。

我总觉得上海应该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一面镜子,不管你是在贵阳还是三亚,不管你是乌鲁木齐还是哈尔滨,每个中国人都理应有机会过上像上海人一样的生活,一种体面得体有尊严的生活,一种相信契约和法治而不是人情的生活,一种机会相对均等竞争相对公平的生活,一种尊重多元和个人隐私的生活。

相关文章

暴风雨来临之前的成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柏芝戴口罩遭白眼!无奈发文:潮牌店停业1月薪水照发
正在消失的那些上海美食,80%的老上海人看完都哭了...
现如今有些普通理发师的技术让人不敢恭维,是什么原因?
中国17大服饰集团112条品牌线,撑起零售半边天(含拓展计划)
广深争建“时尚之都”,你更看好谁?
27个杀马特理发师与他们的居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