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常接触不会导致乙肝病毒传播
乙肝病毒传播三途径需反复强调
日常接触不会导致乙肝病毒传播
乙肝病毒不会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接触不会导致乙肝病毒传播。在12月29日召开的体检中乙肝病毒检测有关问题媒体通气会上,有关专家指出,当前社会上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误解主要是由于对乙肝防治知识缺乏了解。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三大乙肝病毒传播途径应在公众中反复强调,从根本上消除公众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恐惧和误解。
据介绍,1992年我国乙肝病毒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岁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为9.67%,1岁~59岁乙肝病毒携带率为9.75%;2006年我国乙肝病毒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4岁以上人群乙肝病毒携带率为8.75%。上述数据说明,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基本上是在1岁前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且多在围产期造成。而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接触,如共用办公、生活用品及生产工具,或者拥抱,共用餐具、洁具等不会造成乙肝病毒传播。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教授介绍,目前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有9300万人,与1992年相比下降仅3000万。假如日常工作和生活接触可造成乙肝病毒传播,则近年来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数量应成倍增长,且入学、入职年龄段的人群因接触人群增加将出现乙肝病毒感染高峰。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同时,根据目前掌握的医学文献资料,国内外尚无因日常工作、学习或生活接触而感染乙肝病毒的确凿病例。
庄辉表示,在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唾液中,确实可检测到乙肝病毒,但其含量仅为血液中的1/10000~1/100。这些病毒并非来自于唾液腺,多因牙龈出血或口腔溃疡使病毒从血液中渗透至口腔内造成。如此低的乙肝病毒含量很难致病。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不共用牙刷、刮胡刀等,则完全可避免乙肝病毒传播。
庄辉指出,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病毒传播最常见的途径,其中母亲乙肝表面抗原及e抗原两项均为阳性的新生儿,90%会发生乙肝病毒感染;母亲仅为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30%会发生乙肝病毒感染。因此,我国从2002年实施的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计划,有效阻断了母婴传播。据统计,2006年我国5岁以下人群乙肝病毒携带率已经下降到0.96%,其中1岁人群乙肝病毒携带率为0.86%。
来源:健康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读大家的误区,乙肝也不是顺便传染,轻平等对待乙肝携带者
为什么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较多?
你敢不敢和乙肝携带者接触??血液传播才是根本
无知真的很伤人!乙肝病毒携带者其实并不可怕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传染性有多大
婚检查出他有乙肝大三阳,我该和他领证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