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照片:那些关于老行当的岁月记忆,这些老行当你知道多少?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很多以前的老行当渐渐消失,曾经经营这些老行当的手艺人如今也是越来越少了。通过一组老照片,带大家去看曾经的那些老行当和老手艺人。图为在路边进行补锅的补锅匠。在过去补锅匠走街串巷的,一边走一边吆喝着“补锅嘞”。补锅匠一到,常有一帮子婆婆媳妇们忙着找破锅烂壶漏盆,排着队等他修补。

图为一位老师傅正在钉马掌。马在古时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人类为了延缓马蹄的磨损往往在上面钉上一层U形金属(往往是铁)用于保护,这个就叫钉马掌。马蹄铁的使用不仅保护了马蹄,还使马蹄更坚实地抓牢地面,对骑乘和驾乘都很有利。如今随着各式交通工具的出现,从事钉马掌这一行当的手艺人也是越来越少了。

图为骡车的赶车人。这种车在古时很常见,一般动力为马、骡子或者毛驴,这种车既可以拉货也可以载人,在当时很受百姓欢迎。这种车都要配备一个专门的赶车人,赶车人就相当于如今的汽车驾驶员,此人必须要有高超的赶车技艺,还要熟悉牲畜,懂得牲畜的习性。

图为清末街头剃头匠正在给百姓进行理发。在现在很多地方还把理发说成剃头,把为男人理发称作“剃头”是从清朝开始的。当时剃头匠挑着剃头担子走街串巷的给人剃头。当时剃头挑子上的东西,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剃头梳辫的工具,即剃刀、梳子,篦子。二是辅助用具,如水盆、烧水的火罐,供顾客坐的凳子及围在他们身上的手巾和布单、收拾碎头发的笸箩等等。

图为街头的铜匠。在古时铜匠是用铜板或黄铜板制造各种器件(如铜壶、铜锅、铜管及各种配件)和修理各种铜器的人。铜匠按营业方式分,有两种,一种是有店铺的,一种是没有店铺的铜匠。没有店铺的铜匠通常是挑一副铜匠的挑子,早晨出门,走街串巷,直到日落才回家。

图为清末一顶停在路边的轿子,边上的为轿夫。在古时轿子是上层社会的重要交通工具,也是上层社会身份的象征。当时二人抬的称“二人小轿”,四人抬的称“四人小轿”;八人以上抬的则称之为大轿,如“八抬大轿”等,皇帝的轿子所需轿夫多达十六人。轿夫是以抬轿为生的人,他们是以出卖体力为生的劳动者。但是抬轿也是一门技术活,不是说任何一个有体力的人都能做的。

图为清末街头手艺人正在锔碗。锔碗就是把瓷器、陶器、器皿等破裂的地方锔合在一起。过去百姓人家,打破了碗舍不得扔掉,而是找个补锅锔碗的,修起来继续使用。在当时经常能在街头巷尾听到这样的吆喝声“锔盆子,锔碗,锔大缸啊!”瓷器的硬度很大,手艺人必须要用金刚钻才钻得了孔,因此民间有“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的说法。

图为清末在工地上木匠们正在拉大锯。拉大锯是木工活的首道工序,也是木工出力最大、最苦的工序,把大木材锯成一片片板材,才可以进一步加工。如今的木工活中,需要手工的地方越来越少,木匠的手锯被电锯取代,也有了电刨子。传统木匠的刨、锯、凿、锉、斧子、折尺、墨斗这些工具,如今也渐渐被现代化的生产工具所替代,如今会传统木工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了。

图为清末街头拉洋片的,也叫西洋镜。那个匣子里面装着画片儿,匣子上放有放大镜,根据光学原理要暗箱操作可以看放大的画面。 因为最初画片多是西洋画,所以叫西洋镜。在电影尚未普及的年代,拉洋片是一种代替电影的娱乐方式,可以说是当时的“土电影”。随着电影电视的普及,拉洋片被电影电视淘汰了。

图为在街头用蒲草编制各种物品的手艺人。在以前一到夏天,就能在街头看到这样的手艺人。他们用蒲草,通过他们灵巧的双手编出各式人物和各种小动物的模型,栩栩如生,常令孩子们目不暇接,不忍离开。

图为在长江三峡段的纤夫。在水路运输时,当船遇到险滩恶水或搁浅时,就必须靠很多人合力拉船,纤夫这个职业由此而生。那些专以纤绳帮人拉船为生的人被称为纤夫,为了生存,他们一年不分四季都在这里拉船。他们屈着身子,背着纤绳,一步一步的的往前迈。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航运的发展,以前的木船运输也被淘汰了,三峡纤夫也逐渐消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间正在消失的21个老行当,一个人养活一家子,如今无人问津
九佬十八匠
20年,几十万张照片他拍下渐渐消失的老行当
曾经靠它赚钱养家的23个老行当,都消失了,您见过几个?好怀念
农村基本已经消失的6种“职业”,每个都是技术活,满满的回忆
乡村手艺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