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起点南关终点北关,行走洛阳老城南北主干道,观风土人情市井百态

作者:巴图

近日看《永怀河洛间》有关洛阳老城的文章,产生一个想法:从南关到北关,沿老城南北主干道,走一次,实地体验一下老城居民的实际生活状态。11月25日,星期六上午9—11点,天气睛朗,一个人从洛河边的凤化街出发,一路向北,一路拍摄,依次经过九都路、南门口街、南大街、十字街、兴华街,到达中州东路。虽然走马观花,但收获较大,体验了老城的风土人情、市井百态。

  从滨河北路风化街口出发,一路向北。

明洛阳城长厦门,清改望涂门,门外称南关。南关为城门关已众所周知,但有码头关却鲜为人知。过去,洛阳城有号称繁华车马大道之"九街"的马市街、凤化街在南关。其中凤化街因传为凤凰头,名头最响。 

解放前后,凤化街连着洛阳水旱码头,无论从栾川、洛宁等山区运来的木材、土特产,还是从巩县运来的煤以及等待出城的各种商品,都要在这一带集散,街上药铺、酒店、钱庄、饭铺、旅店、煤场、粮行、货栈鳞次栉比,人群熙熙攘攘,相当繁华。

在菜市西街南雷家口,原有座明清古建,曰"洛汭严关"。此处"汭"读ruì,意为河流汇合拐弯的地方,顾名思义,"洛汭严关"指洛河拐弯与瀍河汇合处的重要关隘。该建筑为二层砖石结构,进深5米,宽6米,高近7米,印象中关门已无,门臼尚存。该关距洛河堤约50米,专为当时重要的货运码头服务,有验货、收税及安保功能,傍晚码头收船即闭关,严防城郊"刀客"混入。

这个地方,夏天晚上,很热闹。

赫赫有名的菜巿街,因路西已开发成高楼,现在仅余菜巿东街。

各种汤,因汤鲜肉烂,味道纯正,深受食客青睐。

据说,因街南有朱熹祠堂,为尊师,1927年改称凤化街了。九都东路凤化街口有一牌坊,上书"徽国传芬"四字,是洛阳朱熹文化研究会于2005年10月在其原址所建。据志书载,"朱文公祠"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祠内观音因与众多"坐北朝南"观音像相反,又叫"倒坐观音堂",也寓"回头是岸"之意。 

  风化街九都路口,向东不远,路南有山陕会馆(大运河博物馆)、南关公园,路北有洛八办、洛邑古城。

南门口街:九都路以北,到护城河。

  对为什么叫南门口街,这个收费员说:我真不知道。大家都叫南大街。

  百姓生活,尽管拍摄,没人干涉

贴廓巷,原为铁锅市场,东连吕氏街,西到南门口街,与马市街首尾相接,1927年改贴廓巷,有靠近城廓之意。过去的贴廓巷,也因地理优势,商贾云集,店铺密布。该巷居民主要有庄吕两大姓,还是联姻的儿女亲家,到门当户对。庄家多经商,为清末洛阳"四大家族"之一,所建院落排场大气,"洛八办"曾经办公的地方即为富豪庄延珍宅院的一部分,俗称庄家大院。

贴廓巷所以能家喻户晓,得益于"洛八办"。"洛八办"的正门和门牌原在贴廓巷,九都东路建成后,为进出方便,大门改朝九都路了。

据这位老先生讲:马市街,东起南门口街,西接盐店口街,长700余米,中间向南还有一小街,原是马去洛河边喝水的便道,人称饮马坡、饮马胡同,现在叫饮马街。马市街临近饮马街的地方,有一棵大皂角树,枝繁叶茂、颇有年头。后来,驴市街取其谐音改为吕氏街,但马市街却无法避讳出身,街名依然。

  走街串巷,卖白面、红薯面、绿豆面等,老先生说这家面好吃、有滋有味。

  原护城河,现在的中州渠,水质还可以。

  沿河人家

  进入南大街,青石板路,以共享单位为界,两边各行其路。

  早餐,胡辣汤

南门口社区

  这位老先生把护城河的历史讲得头头是道

据我市学者郑贞富所著《洛阳通史》记载:清代时期和民国初年,洛阳的商行集中在南关一带,西至盐店口,东至小石桥,商铺林立。在南大街和现在的兴华街上,多为京广杂货、绸缎、布匹等零售店铺。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由晋陕两地商人所建的山陕会馆,位于南关马市街。300多年前,这里是山西、陕西两地商贾聚会、经商、传递信息、住宿休息的场所。

  全民环保,严禁用煤,液化气钢瓶生意挺好

  自由自在的古城生活

  卖日历,老黄历,不见卖者

  每天拆门板,上门板

  到这儿,西边农校街,东边三复街。

  这位老者,每天看着人来人往,波澜不惊

三复街位置在老城南大街以东、河南府文庙以西100米处。

据洛阳史志记载:三复街原名叫"三府街",因"三府衙门"都设在同一条街,故称"三府街"。三府即:河南府(以洛阳为中心的行政衙门,与开封府、怀庆府同级)的知府(掌一府之政令和总领各属县的官职)、同知府(为知府的副职,分掌地方盐、粮、捕盗、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军籍、抚绥民夷等事务)、通判府(朝廷派出监察和控制地方行政、军事的官职)。当时"三府街"是洛阳政治、文化中心。

三府街最早在金朝、元朝兴建洛阳老城之初,明清后,三府先后迁到西南隅、东北隅,并多次转移驻地,三府街改称为三复街。"三复"指古代诗人对自己的诗十分慎重,总是反复三次修改的意思。解放初期,三复街不少院子还都是老门老院,有的是三、四进门的深宅大院,甚至后院直通鼎新街。

位于 连市胡同的阮籍故居。2014年10月22日,竹林七贤之一、三国时期的著名诗人阮籍的故居对外免费开放。自此,洛阳又多了一处历史人文景观。

阮籍作为一个离经叛道的人格典型,加之他无人撼动的文学成就,在中国历史上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红学家周汝昌说从红楼梦里的贾宝玉的人格形象,就能清晰地看到阮籍的影子,而曹雪芹别号"梦阮",更是暗示着曹雪芹对阮籍的梦想并非泛泛。

以前进去过两次,是个四合院,阮籍后人保护得很好。这次,大门紧闭。

  拐到鼎新街

  这家春联,挺显眼。

洛阳古城历史建筑保护牌,带编号

这位老者,说老城改造好,现在进展太慢。解放前,南大街商贾云集,南门外的洛河码头也为货物集散和周转提供便利。小时候,经常看见在一些店铺外进货车排起长队。当时,在南大街上的店铺门前都放着一个被称为"太平缸"的大水缸。这种水缸除了具备消防作用外,各店铺清扫街道时,还用缸里的水降尘。

这家房屋漏雨,用麦秸、黄泥修缮。

  市化工商店在此

  老店

  

  十字街。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兴华街

  著名的八角楼,经营金银首饰。

闻名全国的兴华街。当时夜幕降临,一串串红色宫灯亮起,青石板的道路,古色古香的门脸,老街的夜市尽显古都风情,让人有种穿越的错觉。

  纯手工,织补

兴化街与中州东路交叉口,过了马路就是北大街了。

正如"老城守望者"李健虎所说:洛阳文化是老街的根,只有根扎得深、扎得牢,老街才会如大树一般欣欣向荣、华盖如云。

  这次,时间太紧,走马观花。下次,抽时间专门去北大街。

洛阳摄影网,洛阳本地摄影,旅游资讯

微信公众平台(lyphocc)

编辑小天微信:wwwlyphoc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梦回老家(4)
烟台七区中小学学区划分全部出炉!多区发生重大变化
温故:民国时期洛阳县城
洛阳老城十字街
隋唐洛阳里坊的形态结构
洛阳老城窜胡同随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