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汉中央军

西汉的中央直辖军(禁卫军)分为南军和北军,平时集中驻屯于都城长安(今西安市西北)及其周围地区。它们是西汉军队中最为精锐的核心部分。

一、南军
南军是皇帝和皇宫的警卫部队。因驻屯在未央宫区域,未央宫又在长安城的南部,故称为南军。南军又分为郎卫和兵卫(卫士)两部分。
(一)郎卫。郎卫是由郎中令(汉武帝时曾改称为光禄勋)统御的皇帝待从。主要负责殿内警卫、殿门守卫、皇帝车骑、侍从接待和其他临时任务。其人员无固定编制,一般约为千余人,汉武帝时增至数千人。郎中令(光禄勋)是皇帝侍从武官的总管和最高长官,能与皇帝直接接近,有较高的俸禄和政治地位。先后任此职的有:张释之、田蚡、张武、李广、范明友、张安世、霍禹、匡衡、于永、王章等。郎中令(光禄勋)的属官主要有:
五官中郎将 主管五官部,下属有五官中郎、五官侍郎、五官郎中。
左中郎将 主管左署部诸郎。
右中郎将 主管右署部诸郎。
车郎将 主管 车郎。
户郎将 主管户郎。
骑郎将 主管骑郎。
期门仆射 主管期门郎。期门是汉武帝时增编的一种郎卫。意为在约定时间等候在某门的持兵器侍卫。无编制定员,多时达到千人,多由从天水、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中选拔的良家子弟充任。成员均勇敢惯战,弓马娴熟。汉平帝时将期门仆射改为虎贲中郎将。
羽林中郎将 主管羽林郎。羽林郎是汉武帝时增编的一种郎卫。其主要任务是负责皇帝的护卫,取其“为国羽翼如林之盛”的意思。羽林分为左、右两部,左骑900人,右骑800人。其成员也是从上述六郡中擅长武艺的良家子弟中选送的。羽林、期门同其他郎卫相比,地位较高,是一种贵族兵。他们都是父死子代,具有世兵性质;又长期服役,不予更替,含有职业兵性质。
郎中令(光禄勋)的属官还有大夫、议郎、谒者等,他们主要掌谏议、顾问应对、奉引天子、殿上威仪等事,不担任执兵护卫之责。
(二)兵卫。兵卫是由卫尉统领的警卫皇宫的部队。它和郎卫的主要区别:郎卫担任殿内廊署的警卫,是皇帝的侍从和贴身卫士;而兵卫担任殿门以外的门署警卫,负责宫门禁卫和宫内的巡察。指挥所设在宫墙之内,卫士们沿宫墙屯驻于各个要点。兵卫是一支很精强的部队,西汉前期总兵力保持在两万多人,汉武帝时减少到一万多人。其兵员均从各郡县的正卒中精选而来,每年轮换一次,往返路费统由朝廷发给。年初卫士到京时,由丞相迎劳;岁终罢遣时,皇帝亲临与之聚餐。卫尉是兵卫的最高长官,由皇帝最宠信的人担任。李广、程不识、韩安国、苏建、路博、王莽、范明友、邓广汉、王接、繁延寿、王凤、史丹等担任过卫尉一职。卫尉的属官主要有:
公车司马令 负责收受章奏、贡献,掌宫门警卫、启闭以及收发、传达。
卫士令 其中南宫卫士令掌南宫卫士,有员吏95人,卫士537人;北宫卫士令掌北宫卫士,有员吏72人,卫士416人。
卫司马 负责各宫门的巡察宿卫。每门设司马1人。其中有南屯司马、苍龙司马、玄武司马、北屯司马、朱爵司马、东明司马、朔平司马,分别负责7个宫门的警戒宿卫。
左、右都侯各1人,分别率领剑戟之士,在宫内巡逻侦察。其中左都侯有员吏28人,卫士383人;右都侯有员吏22人,卫士416人。
二、北军
北军是由中尉(汉武帝时改名为执金吾)统御的担任京城和三辅(右扶风、京兆尹、左冯翊三地区的简称。右扶风包括今宝鸡地区和咸阳地区西部;京兆尹包括今西安市及其东至河南灵宝的陇海铁路两侧地区;左冯翊包括今铜川地区、渭南地区北部、咸阳地区东北部和延安地区南部)地区守卫的常驻部队,是皇帝亲自掌管的重要军事力量。因其营垒多在长安城北部故名北军。总兵力一般为4万余人,多时达6.5万人。其士兵主要征调自三辅地区的正卒,一年轮换一次。三辅地区的郡、县地方部队也归中尉(执金吾)指挥,因此北军力量远比南军为强,对维护西汉王朝,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北军的主要任务,平时在京城和京畿三辅地区巡逻稽察,防盗防乱,与南军互为表里。战时,抽调一部或大部随将军出征作战。如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谋反,曾“发上郡、北地车骑、巴蜀材官及中尉卒3万人,为皇太子卫,军坝上。”(《资治通鉴·卷十二》)中尉(执金吾)是北军的最高长官。周勃、周舍、周亚夫、王温舒、金日磾、上官安、赵充国、冯奉世、任天秋等,都先后任过此职。其属官主要有:
中垒令 负责北军营垒的修建和管理。
武库令 负责北军武器装备的制造和管理。
中垒校尉 统管北军营垒内的日常事务。
屯骑校尉 主管骗兵和战马训练。
越骑校尉 负责训管由材力超群者组成的骑兵。
步兵校尉 负责训管上林苑(今户县、长安县和西安市南郊一带)的屯兵。
长水校尉 负责训管驻屯在长水(今蓝田县西北)、宣曲(宫名。今长安县马王镇附近)降汉匈奴兵所组成的部队。
胡骑校尉 负责训管驻屯在池阳(宫名。今泾阳县西北)降汉匈奴兵所组成的骑兵部队。
射声校尉 负责训管弓弩部队。意在冥寞中闻声即射之。
虎贲校尉 负责训管车兵部队。
三辅校尉 负责管理指挥三辅地区的郡、县地方部队。
城门校尉 负责训管长安12个城门的屯兵。
三、南北军的作用
西汉时的太尉,为朝廷中最高军事长官,负责训管南军、北军和郡县地方部队,并辅佐皇帝处理军事上的其他大事。卢绾、周勃、灌婴、宋昌、周亚夫、田蚡都任过太尉之职,汉武帝后改名为大司马,霍光、上官桀、张安世、霍禹、繁延寿、史子长、王接、王凤等都任过大司马之职。由皇帝严格控制并由太尉(大司马)具体负责管理的南、北军,为天子亲军,兵将素质较好,训练严格,装备精良,战斗力极强,对巩固西汉王朝统治,平定宫廷叛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例如,太尉周勃领导指挥平定吕氏家族的叛钆,主要依靠的是北军;太尉周亚夫率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北军曾以主力参战,并获大胜。又如,汉武帝时期,连年大规模对外用兵(主要是征伐匈奴),内部之所以保持稳定,关键是南、北军强大和指挥权的高度集中。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戾太子刘据趁武帝避暑甘泉之机,以讨伐江充(汉武帝特命的监察御使)为名,调动长安宫卫士,释放囚徒,发动政变,但终因调动不了北军而失败。再如,西汉后期,外戚势力扩大,王氏一家有九侯五大司马,汉王朝统治受到严重威胁,但汉成帝以宗室刘向为执金吾兼中垒校尉,控制着北军,才使西汉统治一时得以稳固。
为了保证京畿地区的社会安定,北军还有特设的监狱。在中垒校尉下专设尉1人,“主上书者狱”。即:凡是臣民上书,告发有人违法或言词激怒皇帝的,就捕送北军,由军尉制裁。据《汉书·江充传》记载:汉武帝很宠信江充,特命他为监察御使,“督三辅盗贼”。江充对权臣贵戚毫不留情,凡车马服饰超越制度者,均捕送北军,并罚充军以征匈奴。由是权贵恐惶,要求以钱赎罪。北军因此入钱数千万。
西汉统治者为了集中军权,统一军令,使南、北军切实为其使用,不发生意外,既要求南、北军互为表里,内外配合,宿卫皇宫和京师的安全;又在组织上使其互不隶属,相互制约,相互牵制。兵力来源,南军来自各郡、县,北军来自京畿三辅,其意在相互制约。在北军中增设监军使者,使中尉(执金吾)权力削弱,也是制约牵制的措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汉的中央常备军编制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戎政典  第六十卷
执金吾是什么官?为什么这里的「吾」要念做「yù」?
汉朝一共养了多少兵?正是凭借强大的军力汉武帝才能够一展雄才
大汉军制军阶
汉朝与匈奴兵制和战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