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卷二 诸证门

  周痹证

  (主痹。出《灵枢·周痹》)

  《黄帝针经》云:在血脉之中,随上下,本痹不痛今能上下周身,故以名之。

  大豆 散 主之:治周痹,注五脏留滞,胃中结聚。益气出毒,润皮毛,补肾气。

  大豆 (一斤,炒香熟)

  上为末,每服半钱,温酒调下,空心,加至一钱,日三服。

  卷二 诸证门

  胞痹证

  (主膀胱。出《素问·痹论》)

  小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太阳直行,从巅入循于脑,气下灌于鼻,时出清涕不止。

  肾着汤 主之:治胞痹,小便不利,鼻出清涕者。

  赤茯苓(去皮) 白术(各四两) 甘草(三两,炙) 干姜(二两,炮)

  上为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盏,去滓,温服,日三服。

  卷二 诸证门

  肠痹证

  (主痹。出《素问·痹论》)

  虽多饮,不得溲,不成大便,糟粕不化,故气喘急而飧泄。

  木香丸 主之:治肠痹,腹 痛,时发飧泄,气不消化,小便秘涩。

  木香 白术 官桂 芜荑 良姜 诃子皮(各一两) 附子(炮,去皮) 浓朴(生姜制)

  肉豆蔻(各二两) 干姜(三分) 甘草(半两)

  上为末,曲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姜汤下,空心。

  卷二 诸证门

  热痹证

  (主痹。出《素问·痹论》)

  阳气多,阴气少,阳热遭其阴寒,故痹。脏腑热,煽然而闷也。

  升麻汤 主之:治热痹,肌肉热极,体上如鼠走,唇口反纵,皮色变,兼诸风皆治。

  升麻(三两) 茯神(去皮) 人参 防风 犀角(镑) 羚羊角(镑) 羌活(各一两)

  官桂(半两)

  上为末,每服四钱,水二盏,生姜二块(碎)、竹沥小许,同煎至一盏,温服,不计时候。

  卷二 诸证门

  白淫证

  (主虚劳。出《素问·痿论》)

  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 纵,发为 痿,及为白淫。太过者,白物为淫,随溲而下,故为劳弱。

  秘真丸 主之:治白淫,小便不止,精气不固,及有余沥,或梦寐阴人通泄耳。

  龙骨(一两,另研) 诃子皮(五个,用大者) 缩砂仁(半两,去皮) 朱砂(一两,研细,一分为衣)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一丸,空心,温酒下,冷水亦得。不可多服。

  大便秘,葱白汤、茶下。

  卷二 诸证门

  胃脘痈证

  (主痈。出《素问·病能论》)

  胃脉沉细,阳气不得下通,寒痈,阳热聚于胃口,腐坏成脓。

  射干汤 主之:治胃脘痈,人迎脉逆而甚,嗽脓血,营卫不流,热聚胃口成痈。

  射干(去毛) 栀子仁 赤茯苓(去皮) 升麻(各一两) 赤芍药(一两半) 白术(半两)

  上为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入地黄汁一合、蜜半合,再煎,温服,不计时候。

  卷二 诸证门

  阳厥证

  (主诸气。出《素问·病能论》)

  怒狂者,生于阳也,阳胜则气逆,狂怒上气,夺食即已。食入阴,善于阳,则平其气。

  若阳胜,气逆多怒。

  羚羊角汤 主之:治阳厥,气逆多怒,而颈脉复动。已食阴养于阳,平其气。

  羚羊角 人参(各三两) 赤茯苓(二两,去皮) 远志(去心) 大黄(炒。各半两)

  甘草(一分,炙)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新补,又方 治阳厥,若除烦下气,铁落为饮,铁浆汤饮之,食后并服。

  卷二 诸证门

  息积证

  (主心腹。出《素问·奇病论》)

  病胁下满,逆气不已,气逆胁下,息而不消,积而不散,气元在胃,妨饮食。不可针灸,宜导引服药尔。

  白术丸 治息积,胁下气逆,妨闷喘息不便,呼吸引痛不已。

  白术 枳实 官桂(各一两半) 人参(二两) 陈皮 桔梗(醋炒) 甘草(各一钱)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日三服。

  卷二 诸证门

  证

  (主肝。出《素问·奇病论》)

  人有尺脉数甚, 急而见,腹必急,数亦为虚, 见以名耳。

  柏子仁散 主之:治 ,肝虚生寒,脉数劲急,腹胁痞闷, 见于外。(《圣惠方》中十五味柏子仁丸亦治。)

  柏子仁 茯苓 防风 细辛 白术 官桂 枳壳 川芎(各三两) 附子 当归槟榔(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二枚,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卷二 诸证门

  厥逆头痛证

  (主肾。出《素问·奇病论》)

  肾虚犯大寒,头痛,齿亦痛,痛之甚,数岁不已者是也。以:天南星丸 主之:治厥逆头痛,齿痛骨寒,胃脉同肾脉厥逆,头痛不可忍之。

  天南星(炮) 硫黄(研) 石膏(研) 消石(研。各等分)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空心、日午、临卧三时服。

  卷二 诸证门

  胆瘅证

  (主肝。出《素问·奇病论》)

  谋虑不决,胆虚,气上冲口中,上溢则口苦,是清净之府,肝浊扰之,气上溢。

  益胆汤 主之:治胆瘅,胆虚,热气上冲,口中当苦,泄热不已,脏腑固虚致然。

  黄芩(去朽) 甘草(炙) 人参(各二两) 官桂(一两) 苦参 茯神(各两半)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卷二 诸证门

  濡泄证

  (主利。出《素问·气交变大论》)

  《内经》云:湿胜则濡泄。《甲乙经》云:寒客生濡,胃泄,如随气而下利。

  豆蔻散 主之:治濡泄不止,寒客于脾胃,故伤湿而腹痛滑利不止。

  肉豆蔻(五个) 甘草(炙) 浓朴(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一盏调下,食前,白汤亦得。

  卷二 诸证门

  溏证

  (主利。出《素问·气交变大论》)

  脾虚风冷,阴盛,糟粕不化,大便黄黑如 溏,或大肠有寒也。

  吴茱萸丸 治 溏,泻泄不止,脾虚胃弱,大肠有寒,大便青黑或黄,利下。

  吴茱萸(汤洗,炒) 干姜 赤石脂 陈曲(炒熟) 当归(焙) 浓朴(各三钱)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空心服。

  卷二 诸证门

  三焦约证

  (主大小肠。出《素问·宣明五气论》)

  小腹痛,不得大小便,邪气入客,约而不行,故谷气不得通也。

  枳壳丸 主之:治三焦约,调顺三焦气脉,消痞滞,利胸膈,治风,通大小便。

  陈皮(一两) 槟榔(半两) 牵牛(四两,一半生一半熟,捣,取头末一两半,余不用) 木香(一分) 枳壳(二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生姜汤下,食后,日三服。

  卷二 诸证门

  胃寒肠热证

  (主胃。出《素问·五脏别论》)

  胃寒不受,水谷不化,泻泄,寒之气在上,肠热之气在下,故胀而泄。

  妙应丸 主之:治胃寒肠热,水谷不化,腹胀痞满,泄利不已。

  川乌头(去尖,半两) 栀子仁 干姜(生。各一分)

  上为末,生姜汁、面糊为九,如桐子大,每服五丸,温酒下,食前,日进二服。

  卷二 诸证门

  胃热肠寒证

  (主胃。出《素问·五脏别论》)

  胃热则消谷,善食而饥,奈肠寒,则血凝脉重,小腹疼痛而胀。

  青橘皮丸(又云:前胡木香散亦治饥) 治胃热肠寒,善食而饥,便溺少而腹胀痛,大便或涩。

  青皮 京三棱 黄连 蓬莪术(炮。各一两) 巴豆霜(一分)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至九丸,茶、酒下,食后。(少与之,不可多也。)

  卷二 诸证门

  控睾证

  (主小肠。出《素问·至真要大论》。)

  《甲乙经》云:小肠病,结于腰上而不下,痛冲心肺,邪所系。

  茴香楝实丸 主之:治小肠病结上而不下,痛冲心肺。

  茴香(炒) 楝实(麸炒,去核) 吴茱萸 马练花(醋炒。各一两) 陈皮(一两)

  芫花(半两,醋炒)

  上为末,醋、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温酒下,空心食前。

  卷二 诸证门

  阴疝证

  (主男病。出《素问·至真要大论》)

  足厥阴之脉,环阴器,抵小腹,小腹痛或肿,肾虚寒,水涸竭。泻邪补脉为治。

  蒺藜汤 主之:治阴疝,牵引小腹痛。诸厥疝,即阴疝也。欲劳,痛不可忍之。

  蒺藜(去角,炒) 附子(炮,去皮脐) 栀子(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半,煎至六分,去滓,每日三服。

  控睾证茴香练实丸,亦治此证。

  卷二 诸证门

  诸痹证

  (主风。出《素问·痹论》)

  痹乃风寒湿三气相合而为痹。风者,百疾之长,善行数变,多汗恶风,目 胁痛,或走注四肢,皮肤不仁,屈伸不便。

  升麻前胡汤 主之:治肝风虚所中,头痛目眩,胸膈壅滞,心烦痛昏闷,屈伸不便。

  升麻 前故(各一两半) 玄参 地骨皮(各一两) 羚羊角 葛根(各二两) 酸枣仁(一钱)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再煎三五沸,食后温服,如行五六里,更进一服。

  卷二 诸证门

  心疝证

  (主心痛。出《素问·脉要精微论》)

  心脉急,小腹有形,心不受邪,必传于府,故小腹有形。心气逆不顺,当痛不已。

  当兼心气治,不止为有寒邪所中。

  木香散 主之:治心疝,小腹痛,闷绝不已者。

  木香 陈皮(各一两) 良姜 干姜 诃子皮 赤芍药 枳实(各半两) 草豆蔻 黑牵牛(各三两) 川芎(三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四圣散 治肾藏风,并一切癣。

  白附子 白蒺藜 黄 羌活(各等分,生用)

  上为末,每服二钱,汤调下,空心,一日三服。

  久癣不瘥,十日大愈。

  赴筵散 治口疮不已者。

  密陀僧 黄柏 青黛(各等分)

  上同研为细末,每用干糁于疮上。

  不过三二日,即便愈。

  诃子汤 治失音不能言语者。

  诃子(四个,半炮半生) 桔梗(一两,半炙半生) 甘草(二寸,半炙半生)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同童子小便一盏,同水一盏,煎至五七沸,温服。

  甚者不过三服,即愈。

  卷三 风门

  诸风总论

  《素问》云:诸风掉眩强直,肢痛软戾,里急筋缩,皆足厥阴风木之位,肝胆之气也。

  (风者,动也。动者,摇也。所谓风气甚而主目眩运,由风木王,则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能生火,故风火多为热化,皆为阳热多也。)风为病者,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或为腰脊强痛,或为耳鸣鼻塞诸证,皆不仁,其病各异,其名不同。

  经云: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风气俱入,行于诸脉分肉之间,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致使肌肉 ,而有疡也。卫气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分肉之间,卫气行处,风与卫气相抟,俱行肉分,故气道涩而不利。气道不利,风热内郁,卫气相抟,肉 而疮出。卫气被风郁,不得传遍,升凝而不行,则肉不仁也。谓皮肉 而不知寒热痛痒,如木石也。

  经曰:风者,百病之首也。其变化,乃为他病无常,皆风气所发也。以四时五运六气千变万化,冲荡推击无穷,安得失时而绝也。故春甲乙伤于风者为肝风,夏丙丁伤于风者为心风,季夏戊己伤于风者为脾风,秋庚辛伤于风者为肺风,冬壬癸伤于风者为肾风。

  风中五脏六腑,自俞而入,为脏腑之风。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白,时嗽短气,昼则微,暮则甚。心风之状,(上同。)善怒,色赤,病甚则言不可快。肝风之状,善悲,色微苍,嗌干,善怒,时憎女子。脾风之状,身体怠堕,四肢不收,色薄微黄,不嗜饮食。

  肾风之状,面 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 ,隐曲不利。

  又曰:风寒热,诸疾之始生也。人之腑腑,皆风之起。谓火热,阳之本也。谓曲直动摇,风之用也。眩运呕吐,谓风热之甚也。夫风热怫郁,风大,生于热,以热为本而风为标。言风者,即风热病也。风气壅滞,筋脉拘卷,肢体焦痿,头目昏眩,腰脊强痛,耳鸣鼻塞,口苦舌干,咽嗌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粘,肠胃燥热结便,溺淋闭,或夜卧寝汗,切牙睡语,筋惕惊悸,或肠胃怫郁结,水液不能浸润于周身,而但为小便多出者。或湿热内郁,而时有汗泄者。或因亡津液而成燥,淋闭者。或因肠胃燥郁,水液不能宣行于外,反以停湿而泄。或燥湿往来,而时结时泄者。或表之阳和正气(卫气是也。)

  与邪热相合,并入于里,阳极似阴,而战烦渴者。表气寒故战,里热甚则渴。或虚气久不已者。(经言:邪热与卫气并入于里,则寒战也,并出之于表,则发热。)合则病作,离则病已。或风热走注,疼痛麻痹者。或肾水真阴衰虚,心火邪热暴甚而僵仆。或卒中,久不语。或一切暴喑而不语,语不出声。或暗风痫者。或洗头风。或破伤、或中风,诸潮搐,并小儿诸疳积热。或惊风积热。伤寒、疫疠而能辨者。或热甚怫结,而反出不快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卷二
白淫诸证
妇人大全良方 卷8
奇方类编
《女科证治准绳》
恶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