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讲古(一)

作者|张振东

       听一段历史,讲一个故事。

       话说赵匡胤在陈桥黄袍加身,被众将士推上皇位,以相对和平的方式取代了柴氏天下,当上了皇帝,建立了大宋王朝,改元建隆,史称宋太祖。

       与其他开国皇帝不同,赵匡胤经历过五代十国之乱,对军阀割据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极为忧虑,同时又是和平称帝,没有出现腥风血雨的夺帝之争,因此在治国安邦方面采取的方式更为仁德平和,对于国家发展规划的眼光更加长远。

       金匮之约。赵匡胤做上皇位的第二年,其母杜太后就去世了,这一年赵匡胤34岁,弟弟赵光义22岁。临终前,杜太后把赵匡胤召到塌前,问道:儿啊,短短五十多年间,有这么多的朝代更迭,江山易主,是什么原因呢?赵匡胤说:请母亲赐教。杜太后说:主要原因是皇帝死后,后主年幼,立不住,基本上在第二代或是第三代就被取代,既失去了皇位,而且整个家族也会遭受灭顶之灾。如果将来你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赵匡胤说:母亲说得极是,如果我死后,就让二弟赵光义当皇帝,赵光义死后就让三弟当皇帝,这样您不仅是三个皇帝的母亲,而且我大宋都是长君治国,军民臣服,为千秋万代之策。杜太后说:我儿这样考虑极好,空口无凭,需立下约定。随召宰相赵普入宫,赵匡胤当众立下字据,一式两份,一份在太后去世后,放入太后棺椁,随太后一起下葬。一份封存于一个宝盒之中,由专人保存,史称“金匮之约”。此后,赵匡胤49岁(虚岁50)时突然无疾而终,皇位传与赵光义,史称宋太宗。

       杯酒释兵权。国基稳固之后,赵匡胤将黄桥兵变的有功将士全部召到宫里,置酒款待。与皇帝大哥开怀畅饮,大家自是非常开心,但喝着喝着就发现赵匡胤好像是愁眉不展,心事重重。于是就有大臣问道:今日欢聚,陛下怎么不高兴呢?赵匡胤叹口气,指着屁股底下的龙椅说:哎!我们都是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大家把我推到这个位子上,我没有办法,只能是不负众望,殚精竭虑的把事情做好。其实坐在这里,我每天压力很大,不光是整天为朝政操劳,还总是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大臣又问:陛下,现在大业已定,君威四方,您怎么这么忧虑呢?赵匡胤说:在座的有人惦记着这把椅子呢。众人闻言皆大惊失色,纷纷跪地不敢抬头。此时赵匡胤的结拜兄弟、大将军石守信大声喊着:陛下,谁敢有觊觎之心,臣必举三尺宝剑诛之!赵匡胤摇了摇头说:现在没有,将来不一定没有啊,我就是被你们强迫,才黄袍加身做上皇位的,将来你们的部下也这样拥立你们,而你们也许会迫不得已呢。众人皆大汗淋漓,体似筛糠,石守信也扑通跪倒说:请皇帝明示,我等该怎么做,您给指条活路吧。赵匡胤见此情景,转而温和的说:诸位爱卿请起,朕就是在睡不着觉的时候想到“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诸位都是我的生死兄弟,都是过命的交情,我不想将来有不得已的事情发生,让手足相残。这些年你们跟着我南征北战、劳苦功高,都很不容易,不能总是这么辛苦,也该休息一下,乐享富贵荣华了。大家如梦方醒,纷纷磕头谢恩:陛下说的极是,我等也是正盼着解甲归田、享享清福呢。第二天,这些战功赫赫的将军就纷纷递交辞呈,以各种理由,表达归隐之意。赵匡胤将这些功臣,削去兵权,分封各地,尽管有职无权,但可享受朝廷优厚的俸禄,安度晚年,同时也消除了功臣居功自傲的政治隐患。这在封建王朝的君臣史上,确实是极为人性化的一个范例。相对于那些为安王室而杀戮功臣的皇帝来说,赵匡胤算是重情重义的一个仁义之君。

       半部论语治天下。赵匡胤建国后,改元建隆。在确定年号时,曾与几位大臣商议为年号取名,正在大家绞尽脑汁商讨之时,赵匡胤偶然发现一个词语,认为不错,就提了出来,问大家是否合适。宰相赵普马上迎合,说:极妙!我等愚钝,怎么想不到这么好的词语呢。正在君臣二人自鸣得意的时候,一位大臣说道:陛下,万万不可!据臣所知,这个年号,以前有个国家曾经用过,而且这个国家很快就灭亡了。此话一出,皇帝感觉羞愧难当,一时间下不来台,坐在那里很长时间没有说话。看到皇帝又气又恼的神情,赵普也觉得异常尴尬,不敢抬头。沉默了半天,赵匡胤怒气未消,朝着赵普摆了摆手,赵普战战兢兢的走到皇帝跟前,垂手而立,众人不知道皇帝要干什么,也吓得不敢出声。只见赵匡胤拿起毛笔,沾上浓墨,然后在赵普脸上狠狠地涂抹一番,画完后掷笔而去。赵普被画了一脸墨汁,自然是羞愧不已,据说回家后好几天都不敢洗去。赵普是在陈桥兵变中为赵匡胤披上龙袍的主要人物,深得皇帝的信赖和器重。出现了这样的囧事,赵匡胤自然非常恼火,他私下里又找来赵普,语重心长的说:你现在贵为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你看看现在朝堂之上,很多大臣都是饱学之士,发表起朝政都是引经据典、旁征博引,非常有见地。治理国家不应该只像以前率兵打仗一样,你要不断学习、增长知识和学问,不然何以服众?对于皇帝的训示,赵普铭记于心,自此之后,潜心修习学问。据说赵普去世后,家人整理其遗物,在他读过的大量书籍中,发现了他读过的《论语》前二十篇,从而有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并且流传至今。

       以德报怨。赵匡胤年轻时,一次因生活所迫,去投奔父亲的一位乡绅挚友。结果并未得到收留,而是给了赵匡胤一点资助,便借故打发他离开。之后,赵匡胤便因投靠无门而走上了从军之路。当上皇帝后,赵匡胤想起了这段不愉快的往事,就把这位老先生召到宫里问话,老先生一想,这下完了,皇帝这是要算旧账啊,此番一定是凶多吉少。看着眼前匍匐在地,浑身颤抖的老先生,赵匡胤问道:当初投奔,老先生何故不肯收留?老先生惶恐万状地答道:万岁息怒,万岁容禀,您老人家乃是真龙天子,我这个小庙池小水浅的,哪敢收留您呢?再说,要是我把您留下了,那还有现在的大宋皇帝啊?赵匡胤闻听哈哈一笑,说:老先生请起,我今天召你进宫,就是要报答你当初对我的资助之恩。随即命人厚厚封赏,老先生以富贵之命善终。

       还有一个人,是与赵匡胤年轻时同在军营的一名军官,资历和职务都比赵匡胤高一些,也颇有一些才干,但不知什么缘故,这个人总是仗势欺人,处处和赵匡胤作对,搞得赵匡胤内心很痛苦,却又敢怒不敢言。赵匡胤当上皇帝后,此人已是军中的一位中高级军官。他的一帮手下都知道此人以前得罪过皇帝,都惧怕皇帝问罪时会牵连到自己,就暗中串联,给他罗列出十几条罪状,联名向皇帝检举,极力与其撇清关系,其中不乏添油加醋、落井下石的成分。收到检举信后,赵匡胤下旨召见此人,他的下属都认为这个人一定是有去无回,他自己也抱着必死无疑的心态。谁知见面后赵匡胤却温和的对他说:你以前做的事情确实很令人讨厌,现在有这么多人检举你的不端之处,但是我了解你,并没有这么不堪,而且我也知道你的一些长处,希望你能扬长避短,继续为国家出力。此言一出,让这位将军心服口服,磕头谢恩,泪流满面。然后主动请旨,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为国戍边。皇帝准奏,还提拔了官职。不仅如此,赵匡胤还专门差人,几经辗转,从当时辽国的占领区幽州找寻到了他失散多年的老母亲,让他们一家得以团聚。赵匡胤以德报怨的宽广胸襟,不但感化了这位将军,终其一生精忠报国,还教化了大批将士拥立捍卫明君圣主的军心。

       爱民如子。一将功成万骨枯!纵观封建王朝历史,每一次战争,都是血淋淋的杀戮场面,经常会伤及无辜,百姓遭难。赵匡胤则不然。为将时,一次奉命攻打滁州,两军阵前,面对滁州守将皇甫晖,赵匡胤一骑冲出,大喝一声:今天我只取皇甫晖的人头,与尔等无关!众军士皆被赵匡胤的虎威镇住,眼睁睁的看见赵匡胤手起刀落,斩皇甫晖于马下,众人皆幸免于难。

       在讨伐南唐国的军事行动中,赵匡胤任命曹彬为主将、潘美为副将。临行前,赵匡胤反复叮嘱曹彬,将来南唐的百姓,也是我大宋的子民,攻城后要严明军纪,约束部队不杀战俘、不骚扰百姓、不掠夺财物。这还不算,当大军出发时,在军前当着万千将士,赵匡胤摘下自己的佩剑,双手交给曹彬,再次叮嘱:赐你这把尚方宝剑,如有违抗军令扰民者,副将之下,皆可斩之!众将士闻听皆骇然称诺。副将潘美,就是我们熟悉的评书《杨家将》中的潘仁美。与评书中不同,此人有勇有谋,堪称大将之才。当年陈桥兵变,赵匡胤派了一名亲信回京向小皇帝柴宗训和太后通报称帝信息的人就是潘美。这个差事不好干,稍有不慎,便有杀身之祸。在征讨南唐之前,赵匡胤先派兵灭掉了与南唐相邻的南汉,而这次行动的主将,也是潘美。即便是这么重量级的人物,如有违纪,也可斩之。从中可以看出赵匡胤爱民护民的强大决心。对于皇帝的态度,曹彬深感压力,几万人的军队,万一哪里出现违抗圣命的现象,他也难辞其咎。那么曹彬在具体执行命令的过程中,是怎么做的呢?在围困南唐国都江宁城(今江苏省南京市)数月后,由于皇帝李煜拒不投降,曹彬就明令几天后的27日发动攻城。可就在25日这天,众将却突然闻听主帅曹彬生病了,而且还病的不轻。大战在即,主帅突然生病,这可急坏了众将官。潘美带着众将前往中军探视病情,只见曹彬躺在床上,头上敷着布巾,不断呻吟,于是便问:大帅好好的,怎么突然病成这个样子了呢?曹彬有气无力地说:我身体其实没有什么毛病,只是心病难解。众人问:大帅心病何来?曹彬说:出征之时,陛下赐我尚方宝剑,让我约束部属,可这么几万人马,我担心哪位将军的部下,一旦进城后失去控制,做出违抗军令之事的话,我该怎么办呢?诸位将军都是我多年的生死弟兄,到时候我怎么能下得去手?如果不按皇帝说的做,这抗旨之罪,我又如何担待得起?因此,这块巨大的心病把我压垮了。听到这里,潘美大声说到:大帅放心,我等定会谨记在心,管好自己军士,绝不扰民。大帅如若不放心,可率众将对天起誓!众将也一起跟着潘美高喊:大帅放心,我等愿意起誓!再看曹彬,立刻起身,病态全无,吩咐中军,摆上香案,率众将焚香盟誓。果然,大军入城后,真是做到了秋毫无犯,民心得以迅速安抚。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宋朝历经十八位皇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在中国历史上,其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的文明程度令世人瞩目。宋太祖赵匡胤在位十六年间,大宋的建立,国家的统一,为经历过五代十国连年战乱支离破碎的中国开创了三百多年相对稳定的发展空间。但对于被宋朝灭亡的国家来说,战争总是会带给人们不同程度的痛苦和灾难。就如仅用六十六天就灭掉后蜀国的大将王全斌,因为没有约束好部队,进城后烧杀抢掠,激起了极大的民愤,此起彼伏的民间抗争,过了两年多时间才得以平息。南唐后主李煜在亡国降宋以后,屡屡被第二位皇帝赵光义羞辱。在无限悲苦之中写下了一首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唱,也是李煜人生的最后哀歌。

       壬寅冬至,夜长人静。将听书的故事梗概进行整理,写成《讲古》一篇。了解一段历史过往,倍加珍惜和平安宁的生活。

                                                                    2022年12月22日夜

       ——本文刊载于2022年《北海道》冬季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最能说实话的皇帝
皇帝也听话
宋太祖如何选状元?谁先交卷谁当状元(5)
赵匡胤—强化封建中央集权的宋代皇帝(6)
历史上,五代皇帝收夺兵权均失败,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为何能成功?
烛影斧声,兄终弟及的宫廷谜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