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一说“书”

作者|王家忠

临帖感悟(一)

       我因喜爱书法,年轻时对临帖也算下过“苦功”,楷书、行书、隶书、魏碑都有涉猎。记得由于产生“临得越多进步越快”念头,我曾立志将《圣教序》(近2000字)临写百遍,结果阴差阳错,还是“志”与愿违。

       我在临写硬笔字之前,闲暇之余偶尔翻阅自己30年前所临之字,总会感到自慰,甚至还会有些小自满。有时还会在道友面前“显摆”,嘴里虽有谦辞,心里却有些得意。通过对田英章钢笔字帖一年半的临写,这种感受不再,反而有了羞愧感,这是因为我又有了新的感悟。

       田英章老师说:“书法的全部核心是临帖。……谁想进步快,就要临帖临得'狠’。”什么叫“临帖'狠’”?我认为一是要多临,只有多临才能熟能生巧。字是写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但只求多也不行,看看自己以前的临字,有的临帖,后面的字还不如前面的字,那是因为我把临帖当任务来完成,只求数量,不求质量。二是要细致地临,这一点最重要。如果只看范字结构的大概,而不仔细观察其字的形态、点画的姿态,甚至感悟书家的用笔动作,写得再多也达不到形似,也就更谈不上之后的神似了。正所谓不能“入帖”怎能“出帖”。所以,启功先生说:“练书不在多,不是时间加数量,而是准确性的重复。”田英章老师也说:“临帖一定要克服自己的固有习惯,要看一笔写一笔,一笔三抬头也不过分。……有些人之所以进步快,就是因为临帖细致的缘故。”

       书法家们的临帖心得,也是我30年后的切身体悟,虽然这点领悟是“公开的秘密”,但终归是我躬身践行后的渐悟。愚钝的我对这迟来的“悟”,还有如获至宝之感呢!

                                                                      2021年6月30日

习书感悟:字如其人

       “字如其人”一词是书法人经常挂在嘴边的,而往往越是耳熟能详之词,细细品来越是耐人寻味。

       所谓字如其人,事实上书法、文学、绘画等艺术作品,都相当程度的反映出作者的性格、修养,也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西汉文学家扬雄说:“书,心画也。”这里的“书”,原意虽是指书籍,但后人多用于书画之意。东晋王羲之说:“把笔抵锋,肇乎本性。”意思是说,提笔写字,始于或体现人的本性。字最能表现人的性格,一般说正直的人,字多硬朗;懦弱的人,字多柔弱;豪放的人,字多洒脱;厚道的人,字多拘谨。诗仙李白的字,如其人其诗,飘飘然仙气十足。明代“吴中四才子”之一的文征明,是个地道老实人,是著名书法家,而看他临写怀素的草书,总有放不开的感觉,应该是性格使然。

       孔子说:“人无德不立”。无论到什么年代,人的品性永远是放在处世之首。就书品与人品的关系,历代书家学者多有论述。唐代柳公权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雄健的柳体折射出其刚烈正直之品格。宋代苏轼说:“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是殆不然。”意思是说,看一个人的字就可以知道他们的为人,甚至还可以看出是君子或小人。虽然此语讲得似乎让人有些疑惑,但是从一个侧面说出了字与人内在气质的关联。黄庭坚盛赞林逋的字如何写出高洁的志向。他说:“林处士书清气照人,其端劲有骨,亦似斯人涉世也耶。”是对林逋字的赞美,更是对其为人处世的赞颂。清代的刘熙载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字的内涵反映了人的内在素质,从字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字是书写者人品的写真。

       字如其人,是有科学依据的,不仅是书法家的作品字如其人,普通人写字亦然,只不过他与书法家的有所区别。因为写字是大脑的意识形态通过手转向笔,也就是说,手把脑的意识形态转入笔端,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便体现出什么样的字迹来。近代郭沫若也说过大概意思是这样的话,孩子从小写字合乎规格,让人一看觉得端正、干净、容易认,养成这样写字习惯,久之就会使其想事做事细心,险阻面前意志集中,与人交往关怀体贴;反之写字不经心,会使其养成做事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等不良习惯,甚至还会形成误事、遇事独行专断等恶习。

       纵观历代书家,一是人品高者,书品自然高雅。清代杨守敬说:“品高则下笔妍雅。”二是品德清纯,书法就潇洒。如书圣王羲之,李白评价其“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是右军的“粉丝”,借李白的评价更是大加赞赏,在他的《论书》中说:“右军潇洒更清真,落笔奔腾思如神。”三是忠臣烈士,字多端正、刚毅、厚重。颜真卿就是历代公认的典型代表,再看看宋代“精忠报国”的将领岳飞的字,也能允分说明这一点。

       关于“字如其人”,我在百度上还搜到了王景芬《论古代名家书法》中的一段论述:“书品好坏离不开人品……但不能说是人品的全部……不能说思想道德行为好,他的书法一定好,也不能说一个人的思想道德行为不好,那么他的书法一定不好,从宋蔡京的人品与书品恰好相异的例子便可证明。”

       看到这里,让我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为什么那些奸臣的字却也挺拔、康正,看起来似乎不输于那些忠良直臣呢?大概是因为很多奸臣也都认为自己是浩然正气的忠臣和君子,再加上自己的才气,所以他们的字看起来或雄健豪放,或中清雅高洁。“字如其人”这个说法,其实只是通过字可以看出写字的人当时的心理状态,至于真正的品性难以从字里真正显露出来的。我们说字如人,人如字,字人不二,是因为我们见字思人,字品是受人品影响的,我们欣赏书法,往往要与书者人品相联系。人品不过关,书品再好,终被人所鄙视,难以流传。

                                                                          2021年7月6日

教学心得:再谈学生学习书法与做作业的关系

       我记得之前就这个问题与家长们进行过一次沟通,前几天,听原老师说她教的一名学生,已学两年了,家长终止了他的书法学习,理由是“作业书写不认真,学书法作业也没看出有多大起色。”从教几十年的我,似乎是种职业病,听到这话就按呐不住,总想与家长们再次交流。

       孩子学书法,大都是家长的意愿。我在教学时,对初学者总是要问:“是你自己要学书法,还是家长要你学?”回答十之八九是“家长要学的”。我再问:“家长为什么要你学?”回答多是“嫌我作业不认真”、“嫌我写字不好”之类的话。极少有家长抱有将来让孩子习得一手好字的想法,有让孩子一边学书法,一边学做人(良好习惯养成)这样想法的家长更是少之又少了。孩子们被动学书法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孩子对书法不感兴趣;二是家长们“急功近利”的心态。下面就这两个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浅见。

       孩子为什么对学习书法不感兴趣?他们片面认为书法就是写字,早已写够了作业的他们怎么会自愿学书法呢?而写字不像绘画那样,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彩,有山水、花卉、人物等不同实物,颜色主要是黑(墨)白(纸),实物是线条(点画)组成的方块字,它形式单一,与绘画有极大差别。以上两个方面是阻碍学生学书法的主要原因。学生一旦开始学习,对学习书法的兴趣就成了摆在教师教学面前最头痛的问题。老师如何让学生喜欢书法,学生自我如何寻找兴趣,这是我在教学中不断苦苦思考的问题。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难以坚持。因此,我在教学中努力尝试运用多种教法,突出以活动为主,以激发学生兴趣,进而培养其综合素质。

       家长为什么会“急功近利”?有的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写字好,再看看自己孩子写得如比潦草,心里就着急,认为学习书法就会迅速把字写好,甚至超过别人,得到老师的夸奖与同学们的羡慕。还有少数家长是为了纠正孩子坐姿或握笔等书写不良习惯,也有极个别家长觉得自己写字丑,把希望寄托于孩子将来写得一手漂亮字。这几年的教学中,我只遇到了一位家长是嫌孩子浮躁,想让孩子通过学书法静静心,当然这仅是个案。

       家长无论出于什么目的让孩子学书法,都存有误区,那就是急于求成。大都想让孩子习得一手令人羡慕的字,然而好字可不是轻易得来的,它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前面说过,坚持来自兴趣,对书法而言,兴趣的培养又的确很难。有人说书法是线条艺术,也有人说书法是造型艺术,无论哪种观点,要想把字写出美感,确实不易,必须要一笔一划按法而行,还要有自己的领悟,否则是不得法的。

       有人说,练书法练的是一种心境,此话是有一定道理的。要将汉字枯燥的笔画写出灵动感,没有定力是不行的,要耐得住寂寞,要静下心,稳住神,专心致志去想如何把字写好。只有专心,才会仔细观察范字,只有一遍遍精准临帖,才是书法进步的唯一途径。我在教学中实施“专注力训练”即出于此目的。一诺美校全体教师坚持每日练字一年半多了,她们都有体会,学书法确实慢慢来,急不得,只有不急不躁、循序渐进,才能在不知不觉中进步。作为学生,没有两年以上的学习难见成效。书法提高班有个叫王雅萍的同学,学习书法的态度非常端正,几乎回回作业评为优秀,学书法四年多,得到了言谈举止文明,书法端庄文雅双丰收,她试卷的书写,时常受到老师的称赞。像她这样书法进步一年一个台阶的还有好几名同学,学习时间均在三年以上。

       再回到家长关心的问题,我首先从正反两面断定学书法与写作业的关系,以启发大家思考:学书法一定提高写作业的质量;学书法不一定提高写作业的质量。这肯定与否定的关系中内含诸多因素,有老师教的问题,也有学生学的问题。试想一个德才兼备、内心装着孩子的教师和一个一心营利而德能又平庸的教师,教的质量能一样吗?一个专心听讲、认真练习的学生和一个得过且过、草草了事的学生,学的成效能相同吗?这是就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态度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而言。概括讲,只要学生学习书法,尽管用心不同,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而不学书法的孩子,若写一幅书法作品,无论多么规范端正,总是没有美感,缺少“书法味”,这是因为书法讲的是书写法则。字的笔画、偏旁、结构以及篇中章法等都有规则可循,有技巧可用。例如,书法中的右点:轻入笔、渐加力、顿笔回收,一点能见用笔的动作,而不学书法的就难以写出。这便是书法与写字的区别。

       综上所述,学书法绝不可一蹴而就,那些“速成之法”纯粹是骗人的。

                                                                  2021年9月8日

临帖感悟(二)

       临帖要专一,心不专则事不精。有一段时间,我一边临书,一边听经,觉得这样省时间,两不误,其实并不然。当我把此时的临习与之前的临作比较,便不难发现虽然结构似无差别,但仔细观察有诸多不如人意之处,如用笔动作不到位、不精准,字的风神与范字差别较大。有时也会因为事杂心乱,不免就有敷衍功课的现象,临习效果明眼人一看便知。此足以说明,一心不能二用。

       专心是临帖之关键因素。只有专心临写,才能看得准,悟得到,仿得像。也只有专心临习,才能做到日日精准,时时精准,从而达到稳步提升之效果。

       若习得一手好字,必走临帖之路,是毋庸置疑的,早已被历代书家所证实。前面提到精准临帖,所谓精准就是不但要笔笔到位,还要临出笔画的姿态,最终达到所临之字合乎帖上的神态。除了专心还有坚持,这一点我多次强调。要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准帖,坚持临摹几年,有了一定基础,再广博吸收各家之长,经过一个时期,最终才形成自己的风格。

       总之,临帖绝不是机械重复性劳动,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是练不成字的。要通过仔细观察、细心琢磨、专心练习等重要的环节。请君坚信,只要认准一个帖、一家字,日复一日专注、专心、专攻,三两年成果必显。

                                                                2021年10月20日

       ——本文刊载于2021年《北海道》冬季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想修炼人品请学书法吧!
新课改下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探究
人品不好,书法你还练个毛!
小岛语文丨语文老师强调的书写练习和家长理解的练字,这是两件不同的事……
学生多次获全国大奖!她设计“最有效”的教学方案,更受学生青睐
聚焦丨书法这条路,从小怎么走(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