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路【美摄视界】:【首发/原创】十个方面
userphoto

2024.01.11 上海

关注
我小时候的眼里,慈城它三面怀山,座北朝南,河水贯通整个城镇,大大小小的里巷规范地布局着。而火车站是唯一通往外界的地方。我印象中慈城土特产有:年糕;糯米瑰;杨梅;豆酥糖;菜烘干;臭冬瓜。而年糕最有名。这种年糕浸水不浑,久煮不烂,复炒不糊。
△2022年装饰后的慈城火车站
△宁波到慈城的火车票
△没改造前的火车行李房
△改造后的慈城火车站行李房
说在我家乡吃年糕是为了纪念一个人。相传战国时期吴国名将伍子胥在慈城率兵打仗,他对战争的残酷早有各种准备。他对部下说:'一旦国家有困难,百姓断炊,你们可到城脚下挖地三尺可以取粮。'事态的发展,果然不出伍子胥所料,城墙被越军围困,城中断粮。形势十分严峻,这时士兵想起了伍子胥的话,就到城墙去挖。真的挖到许多可以吃的'砖块'。原来伍子胥在建城墙时已作好屯粮防饥的准备。这些'砖块'就是用糯米粉蒸熟后压模出来的。这就是初先的年糕,后来人们不断地加以改进,成了今天长条形的模样。在慈城还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除夕夜吃汤圆,图的是团圆;年初一吃年糕,图的是年年高。
△家用水缸
我小时候还没自来水,为了用水。家家户户都有七缸八鬟,用的多是'天落水'。那时候空气未被污染,'天落水'很是干净。我们小时候一天到晚疯在外面,嘴渴时就到水缸里用'天落水'解渴,也从未拉过肚子。按现在的眼光看,喝生水不卫生。其实不然这水比现在的矿泉水还要干净。有一年我带读小学的女儿回老家,她看到每家有许多缸,好奇地问我,这些是派啥用场的。我告诉她这些用来盛水的,她听了更是一头雾水口。你们自来水不用用缸装水,既占地方又不卫生。她那里知道,我们小时候还没自来水,生活设施同现在相比是很落后的,自来水的概念我们是从书本上才了解的。
慈城虽小,但地理面貌、城镇布局、风土人情却很有特色。
△大东门护城河
一个慈湖
△慈湖师古亭
我们慈城每个人都知慈湖,提起慈湖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三国时代。当年有个贫苦子弟姓阚名泽字德润。少年时代曾在阚峰山下勤耕苦读,他又是孝子,为了减轻老母劳累,天不亮就到慈湖挑水。他的模范行动,影响了住在山下的乡邻,也纷纷效仿阚泽。后人为了了纪念他,就把这座临湖的山取名为阚峰山,慈湖也称为阚湖或德胜湖。
到了唐朝,慈溪县有个县官,姓房,名官,此人后官至宰相。他在任职期间,发动民工,大兴水利。在原湖的基础上,扩大规模。既蕴蓄水源,又浇灌良田。于是就有了今日慈湖的雏形。而慈湖的正名,是南宋著名学者杨简取出的。明朝诗人咏慈湖诗'画舟载酒看秋色,未必西湖胜阙湖'。
我们现在看到的慈湖,湖中有一个长堤,把湖一分为二。堤中有个座凉亭名叫'师古亭',它建造清代,这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是慈溪藉书法家钱罕的笔墨。文革中'师古亭'作为四旧被损毁,曾取名为'东风亭',尤其是亭子内顶中,双龙戏珠也于毁一旦。现虽复修,但已失去往日的韵味。

△慈城烈士陵园
提起慈湖,人们自然会想起革命烈士墓。在这青山绿水,相映成辉,美丽安静的湖畔,长眠着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踏入烈士陵园,映入我们眼眶首先是朱洪山烈士。朱洪山1917年生于宁波庄桥,1937年奔赴延安参加抗日救亡运动,那年12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年3月返回浙东,任县工委委员,办事处主任。新四军浙东游击队后勤部副部长,兼政治处主任。新四军北撤后任留守处副主任。1946年12月29日,在鄞东罂湖乡潘岙村被特务告密,他鸣枪报警,将敌人引向自己。让同志们安全脱险。而他自已在销毁文件后,用最后一颗子弹打入自己太阳穴,宁死不当俘虏。气急败坏的敌人残暴把他的头颅割下,悬挂在慈城市心口等地'示众',那年朱洪山29岁。
我们今天在松柏怀抱的烈士陵园,仰望朱洪山的墓时,他的遗体缺少他是高尚的头颅。我们小时候每到清明节,学校都要带我们去扫烈士墓。我们从小就知道红领巾是烈士鲜血染成的。
△民权路
二家医院
△慈城卫生院
在慈城有二个医院,一个叫保黎医院(曾叫慈城人民医院;宁波第四人民医院),还有一个叫卫生医院。这二个医院在不同历史,发挥过不同的的作用。但是救死扶伤,一切为人民的健康是二个医院追求的宗旨。
我小时候的保黎医院,一幢幢二层的青砖红瓦洋房,把住院部里装扮的很别致,加上园工的整理,整个保黎医院像个大花园一样。后来听说应昌期老先生,要投资家乡。对整个医院进行改造,这当然是件好事,但我曾为拆掉这样的房子而感到可惜。新医院建成后,我颇有兴趣去观察过。医院门口朝南正面,塑立着应老先生的半身像。他凝视的双眼,关注着对家乡的热爱。他敞开西服,显示着他的博大胸怀。他把多年的积蓄,用于家乡的文教卫生事业。再看看那些小洋房和青砖红瓦已荡然无存,心中难免有点惆怅,但六层的住院部显得好气派,内心感叹到新总比旧好。

△原保黎医院
三座岭
△三面环山对慈江
三座岭在我的家乡慈城有三座岭,这三条岭分别是石子岭、姜官岭、西悬岭。石子岭是我们小时候玩耍的地方,翻过石刺岭。高峡出平湖,你会看到群山之中有一个水库,当地人称'五婆湖'。据说这'五婆湖'是五个上了年纪的老婆婆,开水劈山,挑土筑坝,克服诸多困难,经过天长日久的辛勤劳作,终建成了水库。人们为了纪念这五个不畏艰险的老婆婆,把这水库取名为'五婆湖'。这个故事是真是假我没考证过,但这到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称颂五婆的精神。
石子岭按现代的话讲,是个减肥的好场所。你从山下往山上爬时,会累得你汗流浃背,上气不接下气。当年爬升到山顶时,你能看到那一片片乌黑黑的小瓦,把慈城大街小巷连贯在一起。远处慈江在阳光下,眨翻起耀眼的波光,使你心旷神怡,略领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景色。
近几年岭下多了许多坟莹可谓大煞风景,面对着既熟悉又陌生的石子岭,它曾经给了我带来许多美好的回忆,和远去的岁月。
姜官岭其岭不高,从这里出发可以到达费市、洪塘、保国寺、庄桥等地。是远古时代慈城通向外界的要道,这里曾传说过'小康王'逃难的史书。
西悬岭座落在慈城的西北面。从山下亭子开始走,有一段路很徒,但岭不长。翻过岭往右面走,是朱村岙。左面则通往妙山等地。西悬岭的南山麓连接着大宝山。


△朱贵将军
提起大宝山我们不能忘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朱贵将军。大宝山曾经是当年大宝山保卫战的主战场。我们小时,山上尚存堑壕,破屋。也有一个祠堂,祠前马路湾是朱贵将军为国捐身处。我曾经多次到过朱贵祠,第一次去时还在读小学,那是只觉得好奇走马观花看了一下,给我的感觉是破破烂烂的样子,有几家农户住在里面,祠堂正厅堆满了稻草,有几只鸡在祠院里悠然自得觅食。第二次去时十年动乱已结束,对朱贵将军也有了一些了解。这次是带着崇敬的心情是看的。朱贵祠为硬山式建筑,前后二进,用空心墙围成院子,占地约1000平方米。前后两进面阔五开间。一个看门的老农指点迷津地给我讲解,成了我义务的导游。林则徐'忠规孝矩'所题的匾额悬挂在正中厅,祠堂的左右保存着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仲秋,由礼部侍郎关骏撰写的'慈廓庙碑'十六方,但字迹已模糊不清了。整个祠堂的仍然是破烂依旧。我问老伯:为啥不重修葺一下,他回答我要花费很多的资金,看得出老伯显得无能为力。在他的指点下,我到祠堂后面去观看了英烈的墓葬地。墓碑宽80厘米长3米,'阵亡将士之墓'是1984年从大宝山北麓墓家迁建此。据说朱贵将军的孙子特地从老家甘肃前来朱贵祠凭吊先祖及阵亡将士。我走出朱贵祠,仰头看着门前的苍柏,显得郁郁葱葱。同时也有一股凄凉袭击着我的心头,想起了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听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驱,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正是我当时心情的写照。
△朱贵祠堂
△孔庙曾经是二小的场所
四个小学
△二小校门旧照
慈城有四个小学,这是我们这批五十年代出生的人,读书的地方。按过去的称法:一小称为'尚志小学',1932年由当时冯景曾先生一手创办。二小称为'中城小学',三小称为'牛田小学',四小称为'普迪小学'。我的小学读书就是在二小完成的。毕业那一年,正值'文革'开始,因受'停课闹革命'的影响。我们这批人多读了一年书,毕业时连一张班级的集体合影留念都没拍成,更谈不上'毕业文凭'了。我们这批当年的'小朋友'回忆往事,都对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
现在的二小,已恢复了过去的'孔庙'。我小时候到学校读书,每天要经过'文武官员一律下马下轿'壁石碑,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不知道这其中的奥妙。问大人,他们也不知道所以然。原来这里是,被尊奉为'至圣先师'的地方。
连皇帝每年也要到孔庙里祭祀他。至于这些文武官员,更要对孔老二毕恭毕敬了。因此在孔庙前立碑,作为警示,提醒文武官员下马下轿,并要怀着虔诚的态势缓步走过,就理所当然了。
△原一小学地址
上几天我的小学同学,来电告诉我,说孔庙已对外开放。他已去参看过。并关照我,里面可能不认识了。我想我们在这里毕竟读了六年书,对二小的整个环境,应该是了如指掌吧。走进大门,眼见到是约200平面的小池,有三座小桥。四周用石板;石块垒砌。走过中间小桥,就到了学校的中心。左右是学校的办公室,两面的走廊上是星星火炬黑板报。正中间悬挂着一面大镜子,老师告戒我们,这面镜子的作用是整容镜,你可以自我照:衣冠是否整齐;红领巾是否按规定佩挂。正是这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幼小的心灵,它更注视着我们一天天长大。每逢星期一的早上,学校的内操场,是我们举行队活动的地方。在印着火炬的队旗下,辅导员为大声地问我们:准备好了吗?我们也异口同声地高喊:时刻准备着!唱着队歌,我们春去冬来,送出了多少风风雨雨,也迎来了多少阳光明媚。我们和小树一起成长,在我们长成的征程中,凝结了老师们的关爱和心血。
五块桥板
△向家大门
慈城有五块桥板,凡是正宗慈城人都知道五块桥板。我们小时,河水流过大街小巷。那种'小河;流水;人家'的景色到处可见。这五块桥板,就架设在从'西闸桥',到'藕田畈'的河道上。而五块桥板正是通向,赫赫有名的'向家门头'。'向宅'的大门,屹立着一座石牌楼。牌楼中间是'奉天承运,皇帝昭约'的圣旨。'向宅'不讲不知道,一讲吓一跳。北宋宰相向敏中后裔向恒升所建。几个大字在碑上,有'恩荣'的字样,另额横镌'诰封三代',左右柱分刻着'乾隆丙申岁''翰林郎候选洲同孙向恒升建'。走进向宅,青砖高瓦,一派庭院深深的气势。有照壁、正厅,马头墙把向宅分为一东西两厢,使这幢'大宅院'既分割又联系。文革中'向家门头'的牌楼,曾受到破坏。尤其是浮雕两只小狮子戏球,栩栩如生,现在的二只脚掌,是毁坏后复修的。新旧对比很明显,也从一个侧面记录了时代的痕迹。
△向家大门通道
五块桥板再过去200米就到了'藕田畈',里面有个宁波军分区的教导队。这个教导队曾给我们小时候,带来了许多美好的回忆。那是我们没钱看电影,而'藕田畈'正是一个露天电影场。教导.队的解放军,为了搞好军民关系,欢迎老百姓来看电影。我们就是受益者,凡是有电影我们场场去看。那时的误乐活动少得可怜,看电影成了我们最大的乐趣。
我最后一次去'藕田畈'看电影是《枯木逢春》,大约是1965年的上半年。电影描写苦妹子得了,吸血虫病后,在政府的关怀下,经过医务工作者的医治获得新生,'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胜舜尧……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就是描写人民群众战胜瘟君吸血虫病的感人故事。参加工作后,我们这批同龄人,很佩服我看了这么多的电影。以为我家很富裕,其实不然。这些影片都是'白看'的。正因为这些精神粮食,给了我们营养,充实了我们的知识,拓展我们小时候的视野。
每次我回慈城,总会禁不住到'藕田畈'去看下。追寻少儿的快乐,回忆消逝的岁月。当我用手搭在架电影银幕的木柱子上时,就触景生情,浮想联翩。四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星移斗转,远去的岁月其实并不遥远,在我的心中总是身临其境,就是在昨天发生一样。
△藕田畈露天电影场
△中华路
△改造后的中华路
△慈城年糕节
△慈城年糕馆
△火神弄
六条弄
△金刚井弄
慈城小弄小巷特别多,转弯抹角七弯八转,又会产生弄中弄,巷中巷。
金家井弄在慈城名气最大,从弄里进去一个又一个的院子紧连着。我们小时候不知这房子干啥,现在才有所知这些房子,有明代的甲第世家、福家门头、布政房等从西到东连成一片。莫家弄最直,从弄堂这一头能看到那一头。弄里的路面全是石板铺成,在弄里骑自行车不用打车铃。自行车的重力,使不平坦的石板会发出咯噔咯噔的声音,行人听到石板的响声就知有自行车了。莫家弄原来有个'大光明',它是当年唯一影院兼戏院的场所。里面看电影;戏的椅子有的是长靠背橙子,而有的是竹靠背橙,三四人座在一起。我读小学时,学校组织过好几次包场看电影。到了慈城俱乐部盖成后,'大光明'也完成了历史使命,在它的原址上改建了'慈城铁路工具厂'。
△学前埠头
△冯冀才故居外墙
△砖弄
△原运动场旁的文化中心
△民权路至太湖路排水沟
学公弄在原卫生院旁边,从竺巷东路通出是河沿埠头。弄直路平畅通,有一段路是'水面汀,是我们小时候滚铁环的地方。
现在的学公弄,已被应昌期赞助的'中城小学'征用了。
火神弄在中华路的中间段西,最早是祀火神的地方。我小时火神庙的痕迹尚存,弄两边阴森森的高墙,几个大门紧闭着。我多次从门逢想看清里面的世界,看到的是一堆堆的废墟瓦爿,里面的空地上,不规则地种着雪里烘等蔬菜。比我大几岁的高年级朋友告诉我,里面是抲蛐蛐的好地方,无奈我们无法进去。
出了火神弄,走过一段路,这路其实就是石子岭的连接点。你会发现慈湖就在你的视线之中。湖中呈现一个小岛,岛上长满了小竹;芦苇,随风摇曳。这个小岛慈城人称为'拗孟公',传说有一个倔强的老头,独自一个人住在岛上,亲朋好友劝其离岛,不奏效,一直到死不曾离开。就他倔强固执、孤僻拗孟的臭脾气,人们把这岛取名为'拗孟公'岛。久而久之人们连这个'岛'也不叫了,干脆就叫'拗孟公'了。
后弄从竺巷口到永明寺沿,是最长的一条弄,弄的路名是中山路。50年前后弄从东到西,有水果店、税务所、邮电局、表带社、第三小学。还有王家大门,学士殿等。
中山路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命名的,凡全国大中型城市都有中山路,而慈城的中山路可能是全国最小最破的路了。
△新华书店
七个社
△二轻幼儿园小巷,巷底曾经是解放初期镇政府。
慈城有七个社,是我自己印象最深的。这七个社是:木器社;竹器社;泥石社;黑白铁社;搬运社;油漆社;供销社当然还有其它的社,但是这七个社,同全镇人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在很长的年代里,慈城没像样的大工业,而以家庭为作坊的手工业却多如牛毛。人们为了生计,学会了各种各样的手艺。而这些手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解放后,我国一边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边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慈城也同全国一样,把分散在各个角落里,的手工艺者,恰到好处地组织起来。
而慈城这些手工艺由个体,转变集体是符合当时的政策的。对个体经济的限制,在改革开放政策前,也是我国管理经济的一种手段。
你不要小看这些手工业社,它的作用,在我小时候就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木器社',我们读书的课桌;椅子。镇上居民的日常木制器具,都出于该社。
'泥石社'在慈城,就是建筑队。'泥石社'的主要职责是,担负起全镇的土建任务。历史上由于战乱,或其它诸多原因,全镇许多角落里,堆满了一块块的小瓦片。这些不起眼的瓦爿垃圾,在能工巧匠的手里,能搭配起一间一间的房子。这种应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方法,在慈城是一大创举。到现在这些瓦爿房,仍然布满了全镇的角落,组成了独特的风景线。我以及我的邻居们,都住在瓦爿房里。几间房子组成一个门院,门院的公用部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那户人家,烧了多一点的菜,就会你家一碗,我家一勺地去分。我们小时候里邻关系融洽,这可能同房子的结构有一定的关系。

△买丝弄
△原旧货收购店、废品收购店旧址
八爿店
过去的慈城店铺林立,我可以一口气地讲出众多的店名。例如百货商店、五金商店、钟表店、洋布店、妇女商店、服装商店、旧货店、煤球店、点心店、雨伞修理店、食品店、南货店、水产店、杂货店等等。还可以列举一些,按我的眼光,并在我们心中占有席之地的,不乎只有八爿商店。
而这八爿店除旧货商店在下横街外,其余全部在解放桥至大关圣殿400米的路段上。临街两面而设,全部是一楼。

△慈城百货商场
那时还没有慈城百货大楼、百货商场所。唯一的就是百货商店,当时的百货商店提供给人们是有限的商品。百货商店不设专门的布匹柜台,而在商店的对面开了一个布店。慈城上了年纪的人都称它为'洋布店',这'洋布店'倒颇有气派,20米左右的的门面,成一字线。货架上琳琅满目地摆放着花花绿绿的布匹,印花的皮面子,有好几个品种,底色以大红为主,附近地区的妙山;半浦;慈东妇女结伴而行来采购。那是'的确冷'还未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许多化纤布未问世。高档一点的布匹有:卡其;灯芯绒;绸缎;哔叽……。在凭布票的年代里,人们倾向于购买2.7尺寸的门面,一丈布套剪二条裤。当年人们图的是实用;经穿,提倡的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同现在提倡的消费拉动内需,是二个根本的概念了。我小时候穿得白衬衫就是大白细布,宁波人称为'龙头细布',双幅每尺0.3元,加上缝纫费约1元5角左右。平时这衬衫还舍不得穿,等到学校规定红领巾白衬衫时,我们这批少先队员当作'礼服',才洋洋得意地穿在身上。
△粮食收购公司
△大元行旧址
妇女商店在慈城家喻户晓,尤其是早点品种丰富。大饼、油条、淡包、细沙馒头、松花金团、肉包子、发糕、麻球、油赞子,还有豆浆、馄饨、面条、肉骨头粥……有些我已记不起了。
再说妇女商店肉骨头粥,更是胜人一筹。男女老少都爱喝。在冬天尤为欢迎,每碗只收你3分钱,半量粮票。而要烧成一锅肉骨头粥,却要花费成倍的功夫。那时还没高压锅,凌晨3点就要开始,烧得又是柴爿。粥的鲜美味道就靠慢慢地煮、缓缓地熬。待肉骨头鲜味溶化在晚米中,表面起了一层光亮后,就算大功告成了。我参加工作后,到过许多地方也喝了不少肉骨头粥,始终未能找到小时候喝肉骨头的感觉。

△棕棚店
△新弄的慈城旅馆
九根桥
△屋内三座桥

慈城有九根桥是上了年纪的人才才知道的,大约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出生的人,已不知慈城有九根桥的历史了。'城外三根桥、城内三根桥、屋里三根桥',是对古城慈城精辟的描述。同时也说明了慈城是个水乡,有路就有河,有河必有桥的特点。
大约从大跃进开始,贯通在大街小巷的河道,才慢慢地从慈城的版图中消失。到了七十年代中期,昔日出门就可以钓鱼的河水,终因流通不畅,加上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逐渐变黑变臭。无奈之中填平造路,格局随之改变。现在城内的三根桥是有其名而无其实。
屋里三个根桥,就是原来第二小学水池上的三根桥。孔庙恢复后,这三根桥给了人们有了远古呼唤的感觉。正因为池塘、三根桥同孔庙同年代存在,它的文物价值就不用我说了,是历史文化的沉淀。

△聰码桥旧照
△德星桥旧照
德星桥、解放桥(原名叫聰码桥)、通济桥是城内,的三根桥。德星桥在永明寺的粮机机厂旁边,此桥也有六十年代初不见踪影了。通济桥在耶稣教堂旁边,现在也河改路了。解放桥是慈城的市中心,人气最旺。桥是用钢筋水泥现浇建造的。桥的护栏中间铭刻着'解放桥',下方刻写着'一九五三年十月建造'。桥的栏杆上方平均地分布着八盏灯,左右各四盏。栏杆上适到好处地设置着宣传窗,是人们阅报看图的地方。每逢国庆节,在桥面上就会搭起一只彩牌楼,这彩牌楼是全镇最靓丽的。彩色灯泡;彩色旗帜;彩色花朵。
解放桥的下面是船的停泊处,是一个小的港口,货物中转就地此发生。有的往船上搬货,有的往船上卸货,大家为了不同得目的各自忙碌着,组成了桥头热闹的场面。
△太平桥旧照
太平桥;三板桥;夹田桥是城外的三根桥。现在的太平桥是三年自然灾害建造的,位于慈城的西边。原来的桥单洞拱形,用大的石块砌垒而成。不知何因在五十年代倒塌,两岸的往来靠船工来回摆渡。
太平桥的旁边是造船厂,后改名为水泥船制造厂。现名是水泥压力管制造厂。我们慈湖中学69届70届的学生,都到该厂学过工。我的同班同学中,有四个后来成了该厂的工人。

△三板桥旧照
三板桥建于清代,桥址在慈城南门外。三个桥洞,中间只最大最高,桥姿十分雄伟壮观。桥的最高端离江面约有20多米高,桥的拱形之间刻有对联,对联的上方各有一只粗大龙头府视着江面。纵观整桥合理、对称、精致。可惜现在的三板桥,已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本来从宁波开往杭州上海的火车,你座在左面远远就可以看到三板桥的雄姿。听说拆除桥是方便交通。我深感惋惜,这是祖先遗留下来的,凝结多少人的心血。这种古迹一但失去,就永远地失去了。
△夹田桥旧照
夹田桥原来也是大石块砌垒成的,环形单洞。老桥约在66年大旱倒塌,听老人们说历史上曾多次在此地造桥屡造屡塌。地下有一条活龙住着,称为'活龙地'。龙是呼风唤雨的,它一离开任何桥都要毁于一旦。现在夹田桥是用钢筋水泥建造的,比老桥平坦。也就是说钢筋水泥锁住了活龙,三十多年了这座桥仍然屹立。同时这个活龙地的故事已逐渐被人们遗忘了。
△原城河的闸门
△新建大东门后的小桥
△新建护城河后的三拱桥
△碧浮社区原部队的司令部
十个居民区
小小的慈城,居民委员会到有十个。中山区;支援区;和平区;尚志区;解放区;学前区;北门区;民主区;德生区。在镇委的领导下,街道下设十个居委会,这十个居委会按地域或地名划分的。
居委会下面再设居民小组,居民小组由十几户居民组成,居民区的最高领导是居委会主任。
我的记忆中,居委会对居住地的居民是比较负责的。政府一有中心工作,居委会就会闻风而动,发动群众,积极响应。
△望京社区原三小的学校
我曾作为户主也参加过居民区的活动,凡是整个居委会要统一活动的,小组长就会苦口婆心地前来布置,具体地落实。那时统一行动莫过于熏蚊子,熏蚊是用木宵柴未等,拌上居民区发的'六六粉',用烧饭余下的炭火,慢慢地用烟熏。随着烟气的散发,'六六粉'刺鼻的气味就会弥漫在空中,屋里的蚊子就会遭遇到灭顶之灾。居民区要求家家户户紧闭门窗,统一时间,人员分散到室外,待45分钟后才能进屋。这种灭蚊子的方法虽然落后了一点,但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灭蚊效果。
△解放居民区原址
往水缸送养金鱼也是居民区,检查和督促的工作之一。那时自来水还未普及,百姓家的饮水全靠水缸水储藏起来。按蚊子的本性,有水就会无孔不入产卵,水缸里会出现众多的子孓,繁殖速度惊人。到了这个季节居民区的小组长,就为往水缸里放几条金鱼,分文不收。金鱼在吃掉子孓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点点情趣。在空闲之际,我经常观赏金鱼悠然自得得样子,珍珠样的水泡会一串串吹上来。我有时也会放几颗饭粒下水,金鱼反映机灵,还未等到饭粒沉底,就半路被吞食了。我的家门口会经常出现一面红的三角小旗,旗的上面写着'小心火烛',这就是当年居民区义务'火警'值日员了。检查时间规定每天在烧晚饭之际。我多次拿着这面'小心火烛'的小旗,在本居民小组的范围内,走门串户检查火情,并一本正经地提出'整改”。
待到全组检查完毕,我就把这面小旗传交给下一户人家,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循环下去。
我们小时候住的房子,基本上都是木结构,按目前的眼光属高危'防火区',而火灾从未发生过。这主要有二个原因:一是人们的防火意识;二是得益于行之有效的检查方法。每天'小心火烛'的巡查,起到了警钟长鸣的作用,人们从潜移默化中感悟到火灾人命关天,'责任重于泰山'。

△大西门外的瓦爿房
△太平桥的胜利粮站
△慈城工人疗养院
△东横街路面改造
'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光荣之家'的大红对联,居民区干部到过年前夕,就会到军属家张贴,问长问短地进行慰问。想当年当兵参军是,青年人最大的愿望,'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二边',就是讲解放军穿着绿军装,戴着领章帽徽的英姿。居民区把对待军烈属摆在优先照顾,的位置体现了政府'拥军爱民'的光荣传统。居民区发放粮票、布票、副食品票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每季发放一次。待时间一到。居民小组长就会大声疾呼'发票证啦'随着喊声家家户户拿着私章,来到指定的地点秩序井然地领取。


△太湖路
△原粮管所办公室地址
△慈湖
△五十年代慈城文化业余学校
△新建的护龙寺
△新彭山塔
秋季是成熟的季节,七十年代第一个金秋。我和我的同伴们,带着对家乡人们的深情厚谊,向前来欢送的的同学、老师、亲朋好友挥手告别。站台上人头攒动,我们踏上了时代的列车,在汽笛的长鸣声中我们奔向远方,去迎接人生的挑战……。随着车轮滚动,慈城的彭山塔渐渐地离我而远去,那年我十七岁。

2004年4月23日
△董黯取水--小镇因他闻名

本文照片除注明旧照外,其余都是本人所摄。

小作文是近20年前所写,纯粹是兴趣而已也许是乡愁所致,难免有诸多差错请多指导。

感谢欣赏和相遇

2024-1-10



特别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V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就在上海周边!这些古镇人少景美还免!费!
慈城是著名的慈孝之乡
匆匆走过慈城古镇
中国古村-----寻镇浙江宁波|慈城千年古镇,身为江南第一古县城却少人问津
“九龙戏珠”的古慈城风水
慈城古镇,一个让光阴停滞的地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