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爱走进学生心灵

面朝心海,春暖花开。

这,是教育的境界,更是教育的责任和使命。

柳斌同志曾说过“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心的事业,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单纯的知识传授,不能造就一代‘四有新人’。” 爱心,是燃烧的火,会让绝望的心灵重新点燃。作为教师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热爱学生。在日常工作中,深入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应事事注意,时时留心,缌观察每一个学生。当学生在生活上遇到困难,学习中失去信心时,教师应给予慈母般的温暖和帮助,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学生体验到你的爱心,他们就会直视困难,努力克服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扬起理想的风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一)情感教育——完善学生个性的金钥匙  

情感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尤为重要,这里所讲的情感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如一个经常受到教师真诚关爱的学生,他就会从教师的爱中感受到社会对他的关心与肯定,由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诱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使他对人生感到有意义,因而情绪经常是愉快乐观的。同时,他又从自己所感受到的关心、爱护中,陶冶了良好的情感,学会了如何以高尚的情感去对待别人,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关心他人,对人友爱,助人为乐,团结互助等优良的个性品质。   

当前,有极个别的学生,他们对人生感到彷徨、苦闷、对他人冷漠,对社会感到不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不能在人与人的相处中,实际地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其中自然也包括教师的关心、爱护。可见,师爱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性能否健康发展,而且还影响到学生对整个社会体系的感情和态度。  

       (二)情感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前驱力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需把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所灌输的思想转化成为学生本身的要求和愿望。而实现这种转化,正需要借助师爱这种情感的触动和催化。也就是说,教师的某一种要求和意见,只有被学生认作为是出于真正的关怀和爱护时,学生才会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才会对教师的意见和要求产生肯定的倾向而被愉快地接受。尤其是对学生真诚的爱,是赢得学生信任的基础,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前提。教师对后进学生的诚挚的爱,更是转化他们的基础和首要条件。对品德不良的后进学生来说,他们在家庭或学校中受到的批评、斥责和惩罚往往多于赞扬和鼓励,因此,他们与教师在情感上常常是对立的,他们往往比较心虚,敏感、有戒心,常常认为教师是轻视、厌弃自己的,甚至认为周围的人都是抛弃他们的。对于真心实意教育他们的教师,他们也常常持以沉默、回避或粗暴无礼的反常态度。这样,教师的教诲在他们身上就很难生效。如果教师对他们表现出诚挚的爱,用温暖融化他们心中的冰块,他们就会渐渐亲近老师,对老师的对立情绪就会逐渐消除。只有在这时,他们才能接受老师教导和劝告,才能尽心尽力地按教师的要求去做,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可见,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正是教师对学生的诚挚的爱,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协调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在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信任的桥梁。        

        (三)情感教育——促进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情感关系是师生之间心理关系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在教育过程中,最强烈、最深刻的情感莫过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或“母爱”,它是具有明确的社会目的性和稳定性特征的普遍的爱,因而在教育中起巨大的相互调节作用。 

       热爱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是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师生关系是教育领域里人与人关系的具体化,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情感关系。 

      在教育实践中,倘若教师把爱生情感“投射”到学生心里,师生间就会有心心相印的体验。师生情感上的一致性,会引起双方心灵的“共鸣”和“共振”。在师生情感的“共鸣”、“共振”期所给的教育,学生的可接受性最强,教育效果亦最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只有“动之以情”,才能收到“晓之以理”的效果的道理。 

       其实,学校好比一个池,教师对学生的“情爱”好比水,学校教育如果没有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作为鱼儿的学生,在无水的池里是无法成长的。没有情爱之花,哪来教育之果?爱的河流是双向流动的,它沟通了师生思想,协调了师生关系。学生一旦感受到教师的爱和期待,就会激起对教师的亲近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从而产生一种愉悦的情绪体验。     

      二、情感教育的操练

      (一)情感教育要体现主动性 

      首先,教师要有一颗“爱满天下”的心。教师对学生的爱能够唤醒学生的爱心并激发学生的善良美德和高尚的情操。可以说,爱是教师一切教育艺术、技巧、方法产生的基础与源泉,也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起点。 

      其次,教师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体现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人对尊重的需要有“自尊”和“他尊”两个方面。自尊包括对获取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和自由等愿望。来自他人的尊重包括承认、接受、关心、赏识等。因此,一个具有自尊心的人,总是更有信心、更有能力、更有效率。教师尊重学生,就会使学生感到自己不仅是一个学生,而且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会增强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

      (二)情感教育要体现赏识性 

      长期以来,学校一直处于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的状态。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老师的教导,从而失去了主动性、创造性。其实学生具有各种潜在的能力,如何利用这一为人所不知道的潜能力呢?这就需要欣赏他,鼓励他,激发他们进取向上的情感。老师应在教学中尤其应在和学生的最初接触中学会欣赏学生,赞扬学生,鼓励学生。如果教师欣赏学生,学生也会反过来欣赏教师,这是一种回报性吸引。    

  

       (三)情感教育要体现尊重性  

       进入初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认知层次,自我意识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他们不仅能经常自我评价,而且也非常注意周围人们对自己的评价,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的需要日益强烈,对他人是否满足自己的这种需要所引起的情感体验——自尊感,也表现出明显的特点。作为教师在工作中,要注意平等施教。要贯彻“教学相长”的精神,决不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要放下架子,悦纳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绝不为自己的缺点辩护。另外,评价学生不单看他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看他的品行与为人,学习好的未必将来一定成为国家栋梁,学习差的也不一定将来不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其实,对个别难以驯服或品德上有污点的学生,更要理解、开导鼓励他们,向他们伸出友谊之手。     

      情感教育虽说是一个较新的课题,但它秉承了传统教育中的精华所在,而且更着眼于现代教育的需要,适应了中国现阶段的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只要我们教师在平时工作中注意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智能,那么情感教育的春风必将化作甘霖,使学生的心灵之花竞相开放。

曾伟,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学校骨干教师;学校教科研中心教研员,语文学科带头人;多次主持校本课程的研究和编写工作;《基础教育论坛》封面人物;几十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征文活动中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参加各级教学比赛、创课大赛、精品课程建设、教师专业技能大赛都曾获国家级、省级、市级、镇级一、二、三等奖;几十篇文章和研究成果在《教育学》《教师教育论坛》《教育理论研究》《课堂内外·教师版》《文存阅刊》《读与写》《语文课内外》等国家级、省级、市级刊物发表,并被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收录;2018年参加由教育部关工委社区教育中心组织的“中国好老师评选”入围终审;现为百度学术网学者(注册)、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广东省教育学会会员、中国导读语文协会会员、中国导读语文协会微信公众号编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如何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2005.5.27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上好英语课的前提
教育需要真心
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让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_语文教学论文(一)
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调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