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87年,江西教师看到一烈士悼文后,致信副总理:我母亲是您女儿
userphoto

2022.09.01 河南

关注

1987年11月30日上午,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盛大认亲活动在江西南昌滨江招待所三号楼举行。九时左右,会客厅已经有一群人在此静候,其中《江西画报》社的记者也闻讯赶到,大家都迫切想见证这个历史性时刻。

当时老父亲抵达现场后,在看到女儿的那一刻,脸上原本刀刻般的皱纹立即舒展而开,一切阴霾一扫而空,他一步步迎上去,用颤抖的手紧紧握住女儿......

而女儿看到眼前面容和蔼的父亲,也同样变得极为激动,她仿佛有些难以相信眼前的事实,反复问道:“是真的吗?这是真的吗?”在迟疑片刻后,她终于冷静下来,深情地喊了一声:“爸爸!”

听到这句陌生的呼唤,老父亲瞬时变得抖擞起来,他动容地抚摸着女儿同样花白的头发,再拍了拍她那消瘦的肩膀,老泪纵横,叹息道:“孩子,53年前,我把你扔啦......扔啦,现在现又捡回来了,到底是捡回来了!”

曾几何时,父亲还是风华正茂的青年,而女儿则尚在襁褓;如今再次相见,两人都已经老了。不过好在上天眷顾,虽经历了长达53年的骨肉分离,双方都经历了无数苦难,但现在终于亲人团聚,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见到这一幕后,现场观众也无一都落泪,他们为这对父女历经艰辛后的再次重聚而触动,更为老父亲能在余生了却毕生心愿感到欣慰。

这位老父亲名叫陆定一,曾在建国后历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要职,是我党宣传战线上的代表人物。他曾为革命、为国家倾其所有,但付出的代价却是与骨肉分离的苦楚。

一、骨肉分离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开始进行战略转移。

当时陆定一跟随中央第二纵队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而担任中革军委总卫生部药材厂厂长的妻子唐义贞则由于怀孕在身,行动不便被组织留在了苏区。

在分离前夕,陆定一的心情极为沉重......

因为他清楚:红军一走,国军便会毫无顾忌地血洗苏区,到那刻留下来的人都将没有保障,先不说妻子即将再次面临分娩,就说他们如今那个三周岁的女儿叶坪,这个孩子该如何安置呢?

一想到这,陆定一便满面愁容,不知如何是好。但面对困境,唐义贞却表现得极为乐观,她安慰丈夫,并告诉他自己早安排妥当了一切。

即:把叶坪托付给药材厂的管理员张德万。

此人忠厚老实,为人可靠,并且一直与叶坪相处颇好,此前便经常照顾有加,女儿常叫他“好妈妈”,因此让其将孩子带到雩都老家(今天的于都)是最佳选择。

而对于即将出生的孩子,唐义贞也表示:会想尽一切办法好好安置的。

看到她如此坚定,陆定一也有了些许慰藉,最终听从妻子的嘱咐,安心跟随主力部队转移。他期待着长征胜利后能尽快与妻儿团聚。

但没想到的是,这次分离却彻底成了诀别,甚至还让他差点失去一双儿女。

当时唐义贞在匆匆告别丈夫后,立即赶回厂里,为女儿亲手赶制了一些不同年龄段穿的衣物。随后,她将叶坪与这些衣物连同“传家宝”象牙筷子全部托付给张德万,嘱咐其可以找个可靠的人家收养。

在处理完女儿事宜后,她便火速与福建省委秘书长毛泽覃和贺怡夫妇前往长汀工作。随着临产期来临,唐义贞不能再继续工作了,于是在组织安排下,她被人送到附近的圭田乡,住在原汀西县保卫局区队长范其标家中。

当年11月20日,她顺利生下了一个男孩,并取名为“小定”,意为思念父亲。

但刚生下爱子,她便被通知立即归队并再次转移,因为国军第三十六师已经向这逼近。考虑到携带孩子不方便,加上范其标夫妇一直无子,于是她便打算将儿子交给老红军范其标抚养。

离开前,唐义贞把一条地毯和一个铜脸盆当作分别的礼物,还用中文写下了湖北武昌老家的地址,然后强忍着悲痛对二人说道:“哥哥嫂嫂,等革命胜利了,如果我没来,就说明我不在人世了,但你们也要告诉孩子,我是为革命而死的。”

在交代完毕后,她便再次踏上了革命征途......

二、唐义贞牺牲

1935年1月底,唐义贞所在的游击队不幸被敌人包围,最后由于寡不敌众,不幸被俘。面对国民党的严刑逼供与各种手段,唐义贞始终咬牙坚持,绝不透露游击队的任何信息。

后来她趁敌人给自己松绑时,迅速将藏在内衣口袋里的字条吃了下去,敌人恼羞成怒将她按倒在地,之后将她五花大绑押到刑场,刽子手惨无人道的对她开膛破肚,挖出心脏,在牺牲时她年仅25岁。

在唐义贞遭遇不幸期间,国民党的还乡团也对圭田乡进行大肆报复。

由于范家曾经接受一位女红军在家里生孩子的事情,村里上上下下都清楚,于是他们直接把范其标抓起来,关进监狱,威逼其交代女红军的身份与位置,否则就要抄家。

但即便是遭到敌人拷打,范其标也坚决否认此事。为避免麻烦,同时也是隐藏孩子身份,他灵机一动,把原来唐一贞赠送的,里面含有收件人地址、唐一贞名字的包裹袋给“消除”掉了。

他当时拿村里经常染布用的“蓝靛”,将袋子弄成深蓝色,由于深蓝色比原来的灰白色更深,因此便全部覆盖住了原来包裹上的一些重要信息。

就这样,敌人在搜查时并未发觉可疑之处。由于未找到证据,加上范其标在村里一向人缘很好,于是地主只好在敲诈了范其标一笔钱后,将其遣送回家。

此后,范其标夫妇给孩子改名为范家定,将他当作自己孩子抚养。

另一边,在1935年,追随中央红军的陆定一终于抵达陕北,顺利完成长征,并在中共中央机关报担任《解放日报》的总编辑,但却一直不知道一双儿女与妻子的下落。

直到1943年11月,毛泽覃的夫人贺怡从江西来到延安,此时陆定一才得知妻子唐义贞牺牲的噩耗,同时还获悉:妻子在闽西生下一子,后来送给当地老乡抚养了;至于女儿叶坪,则在赣南一带,由一个称呼为“好妈妈”的人带着。

痛失爱妻,陆定一悲痛欲绝,他发誓即便付出多大代价也是找回失散的儿女。

但由于当时仍在战乱期间,消息闭塞;加上可用信息有限,虽然有托人找寻两个孩子的下落,但始终没有多大进展。直到新中国成立,陆定一仍旧未找到两个孩子,他甚至内心已经作出了最坏打算......

三、找回儿子

春去秋来,时间已经到了1952年,此时距离建国也已经三年之久。

但身在福建的范其标却始终没有见到女红军唐义贞回来接孩子,回想起当初分离时她说过的话,范其标猜测其可能遭遇了不测,加上养子范家定如今也已经18岁了,于是打算把身世告诉他。

在除夕那天,在全家人欢聚一堂的年夜饭上,范其标特意让儿子将多摆的酒杯倒满米酒,然后让他将酒洒在天井上。

对于这个举动,范家定很是不解,因为这一般是缅怀故人所做。

范其标似乎看出了儿子的疑惑,于是意味深长地对他说道:“孩子,你今年满18岁了,这是为你生母摆下的,你的母亲是老红军,我们等了她18年,你不是我们亲生的。”

随后,范其标将当年收养的细节一一告知儿子,同时还向他转交了生母留下的纸条、铜脸盆等重要物品。得知自己的真实身世后,范家定彻底愣住了,此后找寻亲生父母成为范家定的最大愿望。

范家定一开始通过母亲生前留下的纸条地址,给湖北武昌寄去了一封信,但等来的却是查无此地址。不过首次寻亲的无功而返,并没有让他放弃希望,反而是让他更加坚定要找到亲生母亲。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天,范家定在翻看母亲留下的包裹袋时,偶然发现上面似乎存在些许隐隐约约的墨迹,可是任由自己如何擦拭都看不清楚里面下的是什么。

于是他便去询问养父缘由,此时年迈的范其标也忽然想起这个包裹自己曾经染色过,上面有毛笔字,只是被自己当时隐去了而已。

如何让里面的字迹重现人间呢?范家定很是苦恼,不知如何是好,后来县公安人员根据多年办案经验,说出了一个办法,即:可以将袋子浸泡在含有漂白粉的水中,或许可以还原本色,看清楚字迹。

范家定认为说得有理,便急切照做,终于奇迹出现了:包裹袋上逐步呈现出一行毛笔字痕迹。经辨认后,范家定看到上面写着:送胜利县平安区琵琶龙乡卫生材料厂,署名是唐一真 同志, ( 内衣料两件) 一九三三、五、六号”。

对于这条线索,范家定很兴奋,因为这至少有母亲的名字,还有详细地名。后来他找了很久才了解到:胜利县是苏维埃时期的地名,目前在江西于都附近一带。

之后在好心同志的帮助下,他写了一封信,并附上包裹上的字,交给时任广东省委副书记李坚贞,闽西革命时期,她是第一位女县委书记,对当时的情况,尤其是女红军人员都比较熟悉。

很快,李坚贞的回信便来了。他在看到包裹上的字后,在信中极为肯定地表示:所谓“唐一真”其实正是唐义贞的谐音化名,她是陆定一的亡妻。

看到这些话后,范家定大吃一惊,若自己生母是红军女烈士唐义贞的话,那么生父岂不就是中央的国务院副总理陆定一吗?

这一切来得实在太突然,但事实确实如此,所有证据都表明范家定正是陆定一的儿子。

——但是父子二人在当时却苦于没有机会相认,直到1979年8月12日,范家定终于在相关人员的安排下,在北京见到自己朝思暮想的父亲陆定一。

那一刻,陆定一激动地握起范家定的手,关切地询问:“你是我的孩子,这么多年,你是怎么找我的?”听到父亲的关心,范家定早已哽咽,不知该如何作答,只好起身扶着父亲坐下,紧紧握着他的手......

1980年9月,陆定一与范家定的养父母一家在福州西湖附近的小楼里相会。对于范其标,陆定一是充满感激的,毕竟若是没有这家人出手相助,自己的亲生骨肉可能早已经死于战乱。

因此他当时毫不吝啬对他们的感激,表示道:感谢,感谢你们了,好同志!感谢苏区人民!你们在那样的条件下收养孩子,这养育之恩,恩重如山那!你们是孩子的再生父母呀!

而念及这份恩情,所以当时在范其标提出要将范家定的姓改回陆姓后,陆定一始终没有答应。毕竟妻子唐义贞曾经有说过:“孩子既是陆家的,也是范家的。”

于是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对范其标说道:“我们应该尊重他生母的遗愿,他是陆、范两家的孩子,如果非要改的话就改为'陆范’吧,今后就叫陆范家定,这是工农团结的姓,也是纪念烈士的姓,希望今后代代沿用下去。”

四、女儿回归

对于陆定一而言,找回亲生儿子,并且认祖归宗,固然可喜。

但他老人家仍有一事未了却,那便是失散多年的亲生女儿叶坪还杳无音讯,他当时不止一次地告诉儿子:“你还有一个大三岁的姐姐,名叫叶坪,至今仍然下落不明。”

为完成父亲心愿,陆范家定根据仅有的线索,来到赣南一带,联系瑞金公安局,请求协助找寻姐姐叶坪的下落,但却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

听到这一调查陷入停滞后,陆定一的神情格外沉重。

在沉思片刻后,他对儿子说:“你母亲壮烈牺牲,可歌可泣,要把她短暂却光辉的一生所走过的历程写下来,作为烈士的永久纪念,也了却我的一个心愿。我已经75岁了,叶坪未找到,是我这一生中最大憾事,现在也应该向九泉之下的义贞做一番交代了。”

之后他通过追忆,写下了一篇极为深情的悼文,即《关于唐义贞烈士的回忆》。此举既是为纪念亡妻,也是为了通过媒体形式来寻找女儿的消息,之后这篇文章还被《风展红旗》这本专门登载革命回忆录的刊物所收录。

也许是陆定一的真诚感动上苍,女儿的找寻便是靠着这篇文章有了突破性进展。

1987年7月的一天,位于赣州的南方冶金学院(今江西理工大学)某系资料员黄玉香在《风展红旗》看到陆定一这篇文章时大吃一惊,因为文中提到的丢失女孩与自己同事兼邻居的母亲极为相似。

——她的同事名叫赖章盛,同样在这所高校任教,由于也是邻居,黄玉香经常会与赖章盛的母亲聊家常,其中赖母也曾聊起过自己的身世,由于经历颇为坎坷,因此黄玉香记忆尤深。

之后她便将这个消息告知赖章盛。而在仔细阅读完上面那篇悼文后,赖章盛的心狂跳不已,因为无论是寄养时间,还是地址都能够完美符合,甚至小名“野萍”也能与叶坪对上,因此他越看越觉得像母亲张来娣。

赖章盛无法按捺住内心的激动,在第二天便写信将关于母亲的身世寄往北京。

在信中,赖章盛还说到几个关键线索。

第一,母亲是在1934年被一个叫张德万的人带来的,当时只是一个三岁女娃;第二,张德万走到哪里都与母亲形影不离,母亲老是亲热地叫她“好妈妈”,而张德万则称呼其为“野萍”。

这些显然也都与叶坪对上了。1987年10月,陆定一看到这封信后,欣喜若狂,立即让儿子陆范家定带着亲笔信赶往江西南昌。

此后在地方政府的配合下,陆范家定等人前往赖章盛家乡进行调查,当时在看到“野萍”的第一眼,他便发现:眼前的面容,酷似自己的父亲陆定一。

之后通过对话中所透露出的关键细节,特别是管张德万这个男管理员叫“好妈妈”,以及身边曾有过一双象牙筷子等线索,陆范家定更加确定这个大名张来娣的女人便是自己的亲姐姐叶坪。

但为保险起见,陆范家定还联合调查组人员赶往张德万的老家吉安县云楼乡芦下村,在这里他们见到了张德万的侄子张永济。从对方口中,陆范家定获悉张德万的确曾寄养战友女儿的事实。

1987年11月,陆定一亲自从北京抵达江西南昌,在当地政府主要领导人的陪同下前往滨江招待所进行认亲,之后便发生了开头那一幕感人至深的团聚场面。

当时在找回女儿后,陆定一感慨万千,他曾兴奋的说道:“我们最挚爱的亲人义贞已牺牲53年,我能在晚年见到女儿等亲人,也算了却了最后的心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87年江西教师读到一烈士悼文,随即致信副总理:我母亲是您女儿
1987年,陆定一见到一位56岁的女子后,激动地说:真是我的女儿啊
1987年,一教师读了陆定一的文章,立刻写信:我母亲可能是您女儿
87年一教师无意看到一烈士悼文,激动致信副总理:我母亲是您女儿
您可能是我外公
他曾担任副总理,60岁被撤职,69岁被永远开除党籍,73岁恢复名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