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0多岁的耿飚回乡探亲,两位兵团司令陪同,到家乡又遇到一位司令
userphoto

2022.10.28 河南

关注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家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心底里最温暖的地方。

可在国家和民族最危险的时候,总要有人舍小家为大家,奔赴枪林弹雨的战场。

战时英勇无畏,视死如归;而当和平到来的时候,思乡之情就会日益浓烈。

1950年2月的一天,湖南醴陵县回来了一个人,但村子里的年轻人和小孩都不知道这是谁。

场景就像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写的一样。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闻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此人正是四十多岁回乡探亲的耿飚,他为了革命事业已经离开家乡20年了。

戎马半生,耿飚为新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衣锦还乡的他本来就有两位兵团司令陪同,没曾想到家乡又遇到一位司令,这样的将军阵容属实不多见。

回乡探亲三人行

正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但国内外的形势并不容乐观。

尤其是在国际关系上,我国还面临着被许多西方国家封锁的严峻局面。

如何搞好外交工作?谁来负责外交工作?成了摆在中央领导人面前的大问题。

当年可没有专门的外交学院培养外交人才,党内的干部也几乎都是战火中淬炼出来的英雄。

带兵打仗的武将多如牛毛,可做外交工作的文臣却是凤毛麟角。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其实我军也有这样的文武全才,耿飚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在1950年年初,时任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耿飚,就收到了一封调令。

组织决定让耿飚离开部队,到北京从事外交工作。

虽然耿飚还想继续留在部队,但他懂得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

为了以一个更好的状态迎接新的工作,耿飚决定先实现一个压在心底的夙愿。

为此耿飚特意向组织请了假,回自己的家乡看看。

自从1930年离开故乡,20年里耿飚跟着部队南征北战,再也没有听过乡音。

一则是因为当时的交通和通信都十分的不方便,加上部队又经常转移阵地,连一个稳定的通讯地址都没有。

二则是因为早年干革命动辄会连累家人,耿飚为了保护家人不受迫害,也不敢和家里人联系。

保家卫国是大丈夫的责任,可对故乡的那份思念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却日益浓烈。

耿飚被组织批准回乡探亲,自然是喜不自胜,而他的这一行为,却引得杨得志也按捺不住思乡之情了。

杨得志不仅和耿飚是老乡,还是同生共死、亲密无间的搭档,加上罗瑞卿,三人组成的“杨罗耿”兵团远近闻名。

耿飚要离开部队,司令员杨得志从心底里舍不得,希望他能经常回部队看看。

看到耿飚要回家乡了,杨得志也索性向组织申请,决定和耿飚一起结伴回老家探亲。

杨得志比耿飚的年龄小,但是参加革命比他早,是见证了中国革命事业从萌芽到发展、壮大,到取得胜利的革命先辈。

1955年,杨得志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思乡之情就像会传染一样,同样是湖南人的新疆军区副司令员陶峙岳也决定回乡探亲。

陶峙岳原本是国民党将领,但他是一位爱好和平而且深明大义的人。

陶峙岳是一位军事才能出众的人,35岁时就已经是国民党的少将师长。

抗日战争期间,陶峙岳奋勇杀敌,是名副其实的“抗日名将”。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陶峙岳并不是一个反共分子,还曾经帮助我党营救过被国民党关押的共产党员和家属。

到了1949年,解放战争大局已定,时任新疆警备司令员的陶峙岳,自知抵抗只会造成无畏的牺牲,于是在同年8月起义,新疆和平解放。

为了继续稳定新疆地区的统治,陶峙岳继续主政新疆,担任了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司令员,并且还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

所以这次回乡,陶峙岳倍感轻松和愉悦。

即将负责外交工作的耿飚回乡探亲,杨得志和陶峙岳两位司令陪同,这一路上就热闹多了。

少年往事犹昨日

一路上三人谈笑风生,那一场场的激战,在他们的回忆中已经变成了永恒。

在汉口转车时,三人又看望了老战友罗荣桓和林彪等人。

后来因为各自行程有变动,就分开回家。

耿飚回到醴陵后,看到了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倍感亲切。

隐约中,他仿佛看到了曾经那个穷困潦倒的家和一个踌躇满志的少年。

耿飚的父亲耿楚南也是一位不甘于平凡的人,12岁的时候就开始闯荡江湖。

虽然习得了一身好武艺,奈何世事艰难,依旧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为了养活自己又在农村做起了手艺人,木匠、瓦匠、铁匠都做过。

可即便如此辛劳,日子依旧没有起色。

结婚生子后,耿楚南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

1909年,耿飚出生,新生命到来的喜悦,很快就被沉重的生活压力给取代了。

耿楚南不分昼夜地劳作,也仅仅供耿飚读了两年的私塾。

后来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7岁的耿飚就跟着家人逃荒到了水口山。

水口山有矿,在外地人眼里这里遍地是黄金。

可是到了之后才发现,这里是另外一个人间地狱。

生活总要继续,耿飚先是给地主家里放牛,到了13岁的时候就开始在矿上当童工。

像耿飚一样当童工的人有很多,长年的营养不良和繁重劳动让他们都成了大头娃娃。

耿飚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甚至没有一个人知道他们的未来在哪里。

直到水口山成立了由共产党领导的工人组织,饱受压迫的矿工才看到了希望。

一直在寻找出路的耿飚,接触到了革命思想之后,犹如在无尽的黑夜里看到了一束光,他立刻投身到了工人运动中。

耿飚虽然年龄不大,但是行事格外地沉着冷静,而且革命的意志十分地坚定,在17岁的时候就独立完成了组织交给的艰巨任务。

找到了人生方向的耿飚准备继续追求自己革命事业,于是他离开了水口山,回到家乡开始组织农民运动。

当年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并不容易,时常会遭到反动派的破坏,耿飚就在一次次的斗争中逐渐地成长起来了。

从加入中国共青团,到加入中国共产党,耿飚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近了。

18岁的耿飚就担任了游击队的队长,虽然人数不多,枪也不多,可是耿飚已经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与使命,也锻炼了如何指挥作战。

在耿飚的带领下,游击队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到了1930年9月,耿飚带领的部队正式加入了红军。

加入红军后,耿飚知道自己以后即将面临怎样的人生,于是在行军路过家乡的时候,他特意请假回家看看。

如今的故乡,变得更加地破败不堪,满目疮痍的村庄无言地诉说着它的苦难经历。

耿飚的家人为了躲避反动派的杀害都躲进了深山里,临走耿飚也没能见家人一面。

而这一走,就是20年。

为了让自己的家人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为了全天下的穷苦人不再受压迫,也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抱负,耿飚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新征程。

在今后的岁月里,耿飚打了无数次的仗,杀了无数个敌人,也眼见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一个倒下,但他始终不改自己心中的坚定信仰。

每次作战都冲在前面,耿飚从不在乎自己的生死。

耿飚能打仗、敢打仗、善打仗,在军中的职务也逐渐地越来越高。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他已经是19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军功得来不易,耿飚身上的伤也不计其数。

湘江血战的他的膝盖被子弹打穿了,在与东北军作战的时候,弹片划破了他的脖子,险些丧命……

耿飚打仗是出了名的不要命。

除了会打仗,耿飚在外交上也显现出了过人的才能。

抗日战争时期他就曾经护送过美军的考察团;抗战胜利后,他还在军调部工作过,谈判桌上的他依旧是沉着冷静、言辞犀利、表达精确。

这就是为何中央决定让耿飚离开部队,从事外交工作。

其实对于耿飚来说,无论从事哪个工作,都是为了祖国和人民的事业。

如今在履新职之前,回到家乡,他又回想起了自己当年意气风发的模样。

故乡再遇司令员

耿飚回忆了自己的少年往事之后,出于多年行军打仗的习惯,他询问了如今是哪支军队驻守醴陵。

随行人员回答说,驻扎在这里的是解放军第21兵团,司令员是陈明仁。

一听是陈明仁,耿飚决定立刻前去看看,因为他们两人3年前还有一个赌约。

陈明仁见耿飚来了自然是盛情款待,酒过三巡,两人再一次回忆起了打赌的事情。

陈明仁和陶峙岳一样,都曾经是国民党的将领。

他们第一次成为挚交好友,是在3年前的东北,当时东北还没有解放。

耿飚时任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陈明仁时任国民党第71军军长。

水火不容的两个人为何会打赌呢?

1946年4月,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在四平地区展开了鏖战,到了6月,双方达成了暂时停战协议。

耿飚带领停战小组前来和驻守四平的陈明仁谈判,这是他们之间第一次的君子见面。

两人都听闻过对方的大名,两人都是湖南醴陵人,又都是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学生,所以尽管两人立场不同、各为其主,但见面还是相谈甚欢。

陈明仁也算是早年得志,30岁的时候因为在惠州之战中表现勇敢,而深得蒋介石的赏识,官至中将师长。

在抗日战争中陈明仁也是屡立战功,就连毛主席都称赞他指挥的回龙山战役是“战术杰作”。

陈明仁是我军关注已久的人,这次派耿飚前来谈判,也是棋逢对手。

欢迎晚宴结束后,耿飚和陈明仁竟然都有意犹未尽的想法,索性二人秉烛夜谈。

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

耿飚和陈明仁在谈论许久之后,不可避免地谈到了国民党和共产党谁将获得最后胜利的问题。

当时两人唇枪舌剑,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后各执一词的两人,还爽快地打了一场赌约。

耿飚赌共产党一定能胜利。

陈明仁赌国民党能消灭共产党。

他们是君子之间的赌约,没有赌注,而见证人则是历史。

事实证明耿飚赌赢了。

1949年的8月,当年对国民党胜利充满信心的陈明仁,已经认识到了国民党大势已去,共产党才是人民和江山的统一者,于是他和陶峙岳一样宣布起义,长沙和平解放。

而陈明仁和陶峙岳一样,在起义后也得到了中央的认可和重用,他被任命为解放军第21兵团的司令员,驻守在湖南。

这次耿飚回乡探亲,又专程看望陈明仁,并不是为了3年前的赌约。

不过陈明仁没有忘记,所以故人重逢后,他说:“当年的赌约,是我输了。”

而耿飚则说:“这个赌约没有输赢,如果一定有,那就是人民赢了”。

四十多岁的耿飚,回乡探亲之行十分圆满,不仅有两位兵团司令陪同,到家乡又遇到一位司令,这样的美谈属实也不多见。

除了见了家人和战友,耿飚还特意前往左权的故居拜访,他没有忘记这位从醴陵走出的将军。

探亲结束后,耿飚立刻走马上任,先后担任了中国驻瑞典、芬兰、丹麦、巴基斯坦大使。

“将军大使”、“中巴关系总设计师”,这些美誉都是对耿飚外交工作的肯定。

就连毛主席都称赞他是敢说真话的好大使。

而到了1979年,耿飚再次回到部队工作,再次和老搭档杨得志合作,他向杨得志下达了对越作战命令。

这对曾经的老搭档再一次为祖国立下了战功。

参考文献:

【1】陈辉:《耿飚:毛泽东称赞敢说真话的好大使》

【2】邓鑫、柏华:《湖南水口山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耿飚》

【3】孔祥琇:《耿飚护送美军观察组赴晋察冀抗日前线》

【4】温相:《历史镜头下的耿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新中国曾有19个兵团,16个是解放军兵团,剩下的3个兵团干什么的
1950年,耿飚回乡探亲,两位兵团司令同行,回家后又遇到一位司令
陈明仁起义前提了1个条件,没想到被答应,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例
1955年授衔时三位上将来自国军起义过来的
1955年55位开国将领被授上将军衔,其中三人身份非常特殊
陶峙岳手迹,曾任建设兵团司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