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著名学者戴维·麦克莱伦受邀参加马克思主义学院第53期国际学术前沿讲坛系列之“海外学者讲坛”
userphoto

2024.03.23 河南

关注

3月15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当代政党研究平台、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联合主办的国际学术前沿讲坛系列之“海外学者讲坛”第53期在人文楼十层高精尖会议中心顺利举行。本次讲座邀请肯特大学政治学名誉教授、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双一流”建设国际顾问委员戴维·麦克莱伦(David McLellan)作题为《马克思的“需要”概念及其当代意义》的学术报告。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秀琴教授主持本次讲座,王莅副教授与任劭婷副教授担任评议人,马慎萧副教授担任学术翻译。来自校内外近百名专家学者和学生参加了本次讲座,现场气氛热烈。

主持人:张秀琴教授

首先,张秀琴教授简要介绍了麦克莱伦教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所做的主要学术贡献。她指出,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的老朋友和国际知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麦克莱伦的代表作《马克思传》《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思想导论》等被翻译为含中文在内的多种语言,在国际学界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

主讲人:戴维·麦克莱伦教授

在接下来的讲座中,麦克莱伦教授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资本论》等文本,从三个方面对马克思的“需要”概念及其当代意义作了具体论述。

第一,马克思“需要”概念的提出及其社会历史性。麦克莱伦教授首先将需要(need)概念界定为马克思的核心概念。他指出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口号的提出,其中对于人类需要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取决于马克思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人性的构想。基于在不变欲望(constant desire)和相对欲望(relative desire)之间所做的区分,麦克莱伦教授认为,欲望和需要在充分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情况则相反,即欲望优先于需要占据了主导地位。为此,他援引《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中的相关论述。麦克莱伦教授还揭示了需要的社会历史性,即需要的内容会随着特定的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第二,马克思“需要”概念与共产主义理论的关系。麦克莱伦教授指出,那种将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构想视为无法实现的乌托邦式的观点,是对马克思思想的错误理解。因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从来都不是静态的,而是历史的和动态的,即共产主义是消灭现存不合理状态的现实的运动。这可以从马克思对“需要”概念的社会历史发展属性的理解中得到证明。

第三,马克思“需要”概念与当代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资本主义在过去两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对人类和全球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特别是其所造成的环境和生态危机等,在麦克莱伦教授看来,都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麦克莱伦教授强调,只有回到马克思的“需要”概念、重新认识马克思对非异化的人的生活的社会历史性的思考的时代意义,才能为解决当下的资本主义现代性危机提供正确的方向。总之,解决当前资本主义现代性危机的路径不仅在于财富再分配,更在于形成一个新的能真正满足人们需要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们可以过上充实的满足自己真正需要的、而不是单纯为了满足被制造出来的欲望的异化的生活。

学术翻译:马慎萧副教授

在评议环节,任劭婷副教授针对报告内容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麦克莱伦教授是在何种意义上使用的历史发展的“线性(linear)”概念界定?它与“辩证的(dialectical)”关系如何?第二,麦克莱伦教授对马克思“需要”概念的解读,在多大的意义上与《1859年序言》中的唯物史观公式相契合?

评议人:任劭婷副教授

评议人:王莅副教授

王莅副教授认为,学界目前尚较少从马克思的需要概念出发来探讨人的本质的历史发展问题。因此今天麦克莱伦教授做了一个有意义的、英国唯物主义式尝试。王莅指出,除了麦克莱伦教授刚才提到的一些文献,《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也是相关议题的重要文献。因为在这里,感性需要的满足和社会的人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的历史生成过程都有论及——特别是感性活动即实践(劳动)作为这一过程的必要中介的历史发展及其结构关系。因此,麦克莱伦教授的讲座所提及的广泛议题,包括人与自然、劳动与人的本质及其在资本主义现代社会中的异化等,都再次提醒我们,将这些资本主义现代性所带来的问题和危机,置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阈下加以重新审视,是迫切和急需的。

麦克莱伦教授对评议人所提出的问题,一一做了回应,同时还在最后的自由讨论环节,就同学们提出的如何超越由欲望导致的消费主义等资本主义现代社会现象等问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和讨论。

讲座现场掠影

文字:林宝怡

图片:张宇熙

编辑:新媒体中心 王伊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复习资料里的重点内容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三篇【精华版】
周世兴|论马克思的“人性”概念
马克思的平等概念:质疑与重构
共产主义经济学原理——基础概念
《人类世的资本论》:以生态视角续写经典资本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