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直言敢谏的汉朝牛人谷永

谷永是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官员,字子云,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他出身低微,起初担任长安的小吏,但因其博学多才,尤其是对经书有深厚的研究,且擅长撰写文章,逐渐崭露头角。

在政治生涯中,谷永曾被御史大夫繁延寿赏识并提拔,先后担任过太常丞、光禄大夫、安定太守、凉州刺史、北地太守等职务,最终官至大司农。他在当时以直言敢谏闻名,尤其在汉成帝刘骜统治时期,对于天象异常如日食、地震等现象,谷永能引经据典,结合现实情况向皇帝提出警示,并不避权贵,对汉成帝的行为举止也有过多次直谏,尤其是在反对帝王过度沉迷后宫、游猎等方面,表现出对国家社稷的深切关怀。

谷永还是一位知名的经学家和阴阳学家,精通京氏《易》,其留存的奏议、对策等文章,显示出其文笔犀利,见解深刻,深受同时代及后世学者的赞誉。王充在《论衡》中评价谷永的文章不仅具有丰富的学识内涵,而且能够真诚动人,影响力深远。

据《汉书·谷永传》记载,汉成帝喜好游猎,曾经有一次因狩猎活动过于频繁,导致京城附近的农田遭受严重破坏,农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对此,谷永深感忧虑,决定上疏直谏。

谷永在奏疏中指出:“陛下春秋方富,未留意于万几,而乐田弋之事,晨往夜还,以娱目前,非所以贻厥孙谋,垂统万世也。”他用语恳切,直接批评了皇帝过度沉溺于游猎娱乐,忽视国事民生的做法。他进一步告诫成帝,作为一国之君,应心系天下,关注百姓疾苦,致力于国家长远发展,而非仅仅满足个人一时之乐。

此外,谷永还曾针对当时汉成帝宠爱赵飞燕姐妹,荒淫无度的情况进行劝谏,认为这将对皇嗣传承和社会风气产生恶劣影响。他的多次直谏虽然可能引起皇帝的不满,但他始终坚守原则,以国家利益为重,体现出了一名忠良臣子的高风亮节。

根据《汉书》记载,谷永深知修建昌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于是上疏进谏,痛陈修建昌陵的弊端以及对国计民生的巨大冲击。他认为,大量征发民力、财力用于陵墓的豪华建设,将加重百姓负担,造成社会不稳定,同时也违背了“薄葬”的古训,不符合儒家提倡的仁政理念。因此,他请求汉成帝停止或简化昌陵的修建规模,减轻百姓徭役,将更多精力放在国事与民生之上。

看看他多敢说:王者以民为基,民以财为本,财竭则下畔,下畔则上亡。是以明王爱养基本,不敢穷极,使民如承大祭。今陛下轻夺民财,不爱民力,听邪臣之计,去高敝初陵,改作昌陵,役百乾溪,费拟骊山,靡敝天下,五年不成而后反故。百姓愁恨感天,饥馑仍臻,流散冗食,喂死於道,以百万数。公家无一年之畜,百姓无旬月之储,上下俱匮,无以相救。诗云:'殷监不远,在夏后之世。’愿陛下追观夏、商、周、秦所以失之,以镜考己行,有不合者,臣当伏妄言之诛!

谷永的系列谏言,充分体现了他忧国忧民、敢于直谏的精神风貌,对当时的社会状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然而,由于各种复杂原因,昌陵的修建并未因此立刻停止,但谷永的谏言无疑对后世的执政者起到了警示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梅福的直言上书
读《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三》(七)
王莽传(十四)
大宋,真不是我们以为的那样
我国古代4大明君是谁?4大昏君又是谁?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当九五至尊成为副业时,国家会走向何方?百姓又何去何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