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

前言:历史学科是建构在时间基础上的学科,时序观念和空间观念是进行历史的思维活动和发展历史意识的基础。近年高考命题充分体现了素养立意,注重对时空观念的考查。工作室教师循课标与高考,对“时空观念”素养是什么、在试题中如何体现、如何培养进行了研究,核心素养“落地”有了更清晰的方法与路径。

李蓓小组研究成果

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了历史学科的五大素养,其中一大素养为“时空观念”。

何为“时空观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其中时序观念尤为重要,国外历史教育学界也有类似看法:如1996年颁布的美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教学要着重培养相对独立但相互联系的五种历史思考能力,其中“时间顺序的思维能力”排在首位,并认为它是“历史推理”的核心,如果没有历史地看待时间的明确意识,学生肯定会把诸多事件看作一大堆杂乱无章的东西。没有强烈的年代学意识,学生就不可能考察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或解释历史因果联系。  英国国家课程标准:对时序的理解能力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时序是历史推理的一个关键。

不仅如此,对时间的记录,本身也是一种包含着态度的历史表达。日本反战作家鹤见俊辅曾在《战时日本精神史》中揭露了日本将十四年侵华战争“化整为零”的宣传策略:“由于战争期间我还是一个少年,因此只知道满洲事变,过了几年又爆发战争,大家称之为'上海事变’,又经过数年,这回别人告诉我发生了另一名为'支那事变’的战争,这些所谓片断的'事变’,就这样毫无关联地灌入我们年少的脑海中,这正是当时日本政府的意图。”

所以,历史学科是建构在时间基础上的学科,时序观念,是进行历史的思维活动和发展历史意识的基础,只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正如普罗斯特《历史学十二讲》所说:“历史学家站在现在向过去提问,问题针对的是起源、发展和轨迹,这些都处于时间之中。要有日期来标记。历史学是致力于时间的工作。”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了“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在课程结构上也突出了“时序”,其中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两大内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在历史时序的框架下,由若干个学习专题构成”,选修课程的具体内容也“依照时序的发展进行表述”。这一更新“不仅有利于学生梳理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主要阶段,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时空框架下把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以及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理解历史进程中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原因与结果、建构历史发展的前后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张能小组研究成果

 基于文献解读梳理已有研究成果对于“时间”定义的学理解读,现将具有代表性表述罗列出来。《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是:“名词物质运动中的一种存在方式,由过去、现在、将来构成的连绵不断的系统。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时间(如: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二十四小时/盖这么一所房子要多少时间?)时间里的某一点(如:现在的时间是三点十五分。)[1]蔺子武在《时空观念的形成和历史教学》中的定义是:“科学的时间概念含义有二:一是指年代的时间概念。如1840年这一年发生了鸦片战争,这是个年代的时间概念,它属于表面层次。二是指逻辑的时间概念。如1840年这个年代不仅仅是个时间数码而已,它贯穿着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相继发生和演变,即1840年是由许多不同的事实所充满的,这就是逻辑的时间概念,它属于隐含层级。孙新红所持观点与蔺子武一致,他认为:“历史时间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时间点,亦或是阶段性的时间年代,它还有逻辑性的内涵。郭子其在《培养学生历史时间意识的教育价值》中的定义是:“历史时间作为历史学的重要概念,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作为一种建构历史认识框架的历史时间,二是作为内在于历史,反映历史流变并内含历史意义的历史时间。他在自己的另一篇文章中也持同样观点,认为“时间具有自然时间与意义时间两个时间系统。

 历史教学语境中的“时间”具有如下特征。

从相对静止的角度看,时间具有:1.客观存在性,既不依人的意志而存在,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描述多样性,不论是在不同的表达标准下,还是在相同的表达标准下,对于时间的表达和描述多种多样;3.同时共存性,即古人所说的天涯共此时,相同时间在不同的空间中同时存在。

从绝对运动的角度看,时间具有:1.有限性,虽然时间在过去没有起点,未来没有终点,但历史学科研究的是人类文明的历史,在过去有起点,此刻便是终点,因而历史学上的时间是具有有限性的;2.持续性,无时无刻不发生时间的流动,既没有停滞时间的客观存在,也没有缺失时间的客观存在;3.顺序性,时间的持续流变是遵循着固有顺序进行的,而且这种顺序是不可逆的,没有顺序的时间是混乱的,是无法发挥定位和标尺作用的;4.普遍联系性,遵循顺序而持续运动的时间在所有的空间维度中同步进行,使得时间本身在前后相继中产生了纵向联系,在不同空间对比中产生横向联系,需要强调这种联系是动态的。

时空观念,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后天习得的以认知和思维为主要内容的学科能力、素质、涵养。抽象地说,它是主观的、属人的,是认知(常识、方法、能力),也是思维(习惯、方式、品质)。包括递进的三个方面:

1.关注时空的认知常识、思维习惯,如时空定位、时空辨识;

2.构建时空联系并在时空联系中观察、分析历史的认知方法、思维方式,如阶段特征、背景分析;

3.运用时空观念解决历史问题、感悟历史规律性认识的认知能力、思维品质,如理论建构、价值评判。

李蓓小组研究成果

全国卷中的“时空观念”

高考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对全国卷的研究,国卷中的“时空观”是如何体现的呢?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全国卷非常重视时间!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以“点”来进行时空的准确定位,时间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第二,以纵向的“线”,即以历史发展的脉络来认识事物发生的来龙去脉,以长时段的历史变迁来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

第三,以横向的“面”,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时空环境下进行考查,以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理解其时代特征,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解释。

第四,时间有着多种表达方式,显性与隐性结合

第五,多种方式考查空间

第一种:空间与时间的转化——借助空间特殊性来定位时间与史实

第二种:空间的比较——突出多种空间维度的差异性

1)着眼国家统一,关注中央与地方

2)对南方发展非常偏好,多个角度多次命题,强调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推动了观念转变、文化发展与影响力的提升,这也是唯物史观命题的典型例子。

3)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产生的影响

第三种:基于同一空间的时代变迁

三、如何加强时空观念?

1、认识不同的时间、空间表达方式

1)了解认识不同的历史纪年方法并能相互换算

2)区分相对的时间概念,并能对应常用的纪年法:

3)能辨识隐性的时间表达

4)掌握常见的历史分期方法,不同的历史时期分期方法各有侧重,要体现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

2、教学中应以“点”的角度去映照“面”,以“面”的宏观来统领“点”,重视历史事实与阶段特征的联系,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重视时间的记忆,但不是孤立的记住这个时间。

3、以一定时段为单位,建构历史诸要素之间的逻辑联系。

4、从专题史入手、长时段着眼,上升到意义的层面,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和演变的轨迹。

5、关注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并注意中外关联 

6、有意识地将历史事实进行空间的联系:一是在地图上再现历史(史实落实到地图上、脑中有地图、左图右史),二是对历史带着空间的视野思考:主要包括:

7、编制各种大事年表、时间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养成---从一个故事的情节说开去
核心素养 | 韩 平: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学科时空观念培养
历史 | 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化分类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论概念教学对历史“时空观念”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探讨高中历史时空观念素养的提升路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