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史随笔|阜阳吴寨“保寨大将军”神炮传奇

   

  前些年,笔者一行沿着颍河大堤去农村考察古树名木,途经颍州区三十里铺吴寨村时,偶听同行的一文史爱好者说,吴寨有一门非常大的古代土炮。兴趣所致,欣然走进了吴寨村考察。

  吴寨村,北依颍河南大堤,南临105国道(曾是古代驿道基址),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颇为重要。1987年《阜阳县地名录》记载:“吴寨,清代有吴姓居此,清末程姓建寨,故名。现杂姓”。

  在过去兵荒马乱的年代,土匪多如牛毛,尤其是豫匪等大股土匪武装经常侵扰阜阳,一些富裕的村镇成了任土匪宰割的羔羊。旧社会,为了防患土匪,村民有组织地联合起来挖沟筑寨。寨子类似于城池,通常由灌满水的深沟(寨沟)、寨墙和寨门及可以拉起的吊桥组成,有条件的还用砖石垒砌。如太和县税子铺寨,原为夯土版筑的土寨,清咸丰十一年(1861)富户张鹏梧等捐资用砖增修。通常寨内储备充足的粮食,平时有专人站岗放哨,一旦遇有匪情,邻近百姓拉家带口迅速进寨躲避,并由强壮劳力持土枪土炮、大刀长矛在寨墙里以逸待劳,与土匪武装抗争,保护村民免受祸害。

  吴寨至今寨沟水量充盈,四至清晰可辨,石碾石磙等石器随处可见,古井如镜,清澈可饮,农耕时代的生活印记历历在目。在寨中位置,建有一座坐北面南供着土地爷、土地奶奶的“土地庙”。庙前有南北放置着一尊清代“保寨大将军”铸铁大炮,三通清代程氏祖先的石碑(残)在其东侧排列,其西侧有两块建庙捐资功德碑。庙前有砖砌大香炉,青烟袅袅,香火旺盛。

    身披红绸的“保寨大将军”铸铁大炮,炮长1.75米,炮口内径20厘米,外径38厘米;炮身中间粗两头细,炮腰外径粗约48厘米,后座外径达44厘米,重约3000斤。炮身乌黑锃亮,炮身清晰铸有铭文:“奉谕团练,四十里铺保;保寨大将军;大清咸丰四年(1854)仲春月经德堂制”三行铭文。

  据群众介绍,这门大炮是由当时寨内居民集资,邀请阜阳城内“经德堂”红炉的师傅带着模具来村里现场铸造的。但铁炮的铸造工艺略显粗糙,铸成后总共也就试放过一次。当时,炮膛内装上火药,混入碎犁铧、碎锅铁等,然后点燃捻子(导火索),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大炮的巨大后坐力把地面撞出一个大深坑,幸无人员伤亡,围观者无不拍手称奇,而旁观者的耳朵被炮声震得嗡嗡作响,几天都听不到其它声音。随后“保寨大将军”威力无穷,十数里之内片瓦难存的传说广泛流传。因大炮后坐力太大,或因没有使用机会,大炮即闲置至今。

  被誉为“保寨大将军”的火炮,在村民中还留有一段传奇。最早时,寨子里有一大两小三门火炮,在1958年大跃进“大炼钢铁”时,两门小炮被扔进小高炉熔成了铁水。而这门大炮因太过粗大,本村的小高炉无法熔炼,只好运到别处的大型高炉熔炼。为此动用了三匹高头大马套上马车吃力地拉出村子,行至沙颍河一渡口时,不仅差点将渡船压沉,而且船只在原地直打转转却难以行进。无奈,只好决定把“保寨大将军”原路拉回村里。在返回的路上,马儿欢叫,车轮如飞,似有神助,大炮因此得以幸存。村民说,这是一门“神炮”,对吴寨有感情,不愿离开寨子。从此被村民奉为神灵,享受着人间烟火和丰盛的供品,“保寨大将军”也再也没有离开过吴寨一步。

  清咸丰四年(1854),在当时的区划编制上,吴寨概属四十里铺保。史料显示,清代设置团练乡勇,令地方绅士训练乡勇,清查保甲,坚壁清野,地方自保。办团经费均来自民间,且由练总练长掌握。吴寨清代火炮的发现,说明吴寨当时经济实力很大,防御体系完备。

  文史专家认为,这尊铁炮完好地保存到今天,见证了一段历史变迁,丰富了吴寨村的历史文化内涵,也为研究清代地方“团练”武装、社会治安、村寨文化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明的红夷大炮辉煌一时,满清的“耀威大将军”型火炮却不堪一击
阜阳两大行业被外乡人垄断,剿匪部队侦察员坦言:这些老板是土匪
科技大倒退 清朝的大炮远不如明朝威力大
真实的清军使用火器情况
甲午战争日本赢在1774年(中)
密林娶亲(杜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