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城池烽火|天水一色“望湖门” (阜阳古城池门楼系列之一)

清顺治《颍州志》记载:“小西门旧在西城水门上隘。万历二年(1574),知州赵公世相稍移西,凿城设门,建楼于上,额月城门曰望湖,以近西湖名,门外空无居民,尝闭”。由于当年宗教盛行,城内陆皮宝贵,官府则利用城楼建筑在楼上置火星庙,祀火星。

清乾隆二十年颍州城图(全图)

  其中“小西门旧在西城水门上隘”句,此“上隘”之“上”在这里作方位解,指所处的位置;“隘”是狭窄、狭小之意。全句意即小西门与水门相邻,间隔比较狭窄。明嘉靖十五年(1536)李宜春《颍州志》“州城图”是阜阳最早的标准州城图,从中可看出小西门与水门的明确位置关系,及小西门之小。其“稍移西,凿城设门”句,是讲向西开凿城墙将“小西门”扩大,并筑立墩台,上建城楼曰“望湖楼”。

嘉靖十五年(1536)李宜春《颍州志》“州城图”(局部)

  颍州城池自唐代时即为“重城”(双城),即分北城(子城)、南城(罗城);早在明洪武初年至正德年间(1376-1516),业已砖甃定格为城周九里四十四步(约今11华里),直到民国二十八(1939)国民政府通令“全国拆城墙”时也未曾改变格局。  

  后来的清康熙《颍州志》,在编纂时将“凿城设门”改成了“筑城设门”。其一字之差,谬以千里,误导世人300多年,至今难正视听。坊间“明万历二年(1574),知州赵世相拓建南城,并建望霍楼”即是最严重的讹传之一。一音之别,把赵世相所创建的“望湖楼”亦被错讹呼成“望霍楼”。而真正的“望霍楼”,则为明正德年间颍州按察分司兵备道佥事孙磐、曾大显所建。清时,“望霍楼”祀奎星或魁星,又称奎星楼。2018年,市文物部门已将望霍楼(奎星楼)处的介绍牌作了勘正。

  知州赵世相在创建“望湖楼”的同时,应对水门内外的水道作了疏通,使城内余水渲泄通畅,水患无虞。他可能还对颍州城墙、城楼和角楼的其它风化、坍塌损毁的部分进行了相应修缮。明万历二年(1574)知州赵世相在颍州城垣西北隅改造小西门,创建 “望湖楼”,是他对颍州城池建设的一大贡献,同时也给古代颍州平添了一处登高远眺西湖名胜的景点,伫立其上碧光粼粼、广袤美丽的西湖秀色尽收眼底,置身于天水一色的意境中感受西湖别样之美。

清乾隆二十年颍州城图(局部)

   在颍州城池筑门史上,“小西门”在“东门、西门、南门、北门”之后排行第五,因而也叫“五门楼”。哪后来为何又称其“待诏门”呢?据阜阳旧志及《张氏族谱》记载:明崇祯八年(1635),原退休兵部尚书张鹤鸣,组织乡兵积极参与防守,抵抗闯王高迎祥所部农民军攻城,城陷时遇难。一说城陷后,义兵将张鹤鸣由小西门(五门楼)拉出杀死,故后来官方将小西门(五门楼)封闭。翌年(1636)四月二十一日,明朝廷遣中书科中书舍人申腾芳“谕祭”原任兵部尚书太子太师张鹤鸣,并卜吉于十二月十八日,葬于芦花湄新茔。阜阳民间有“金头御葬,五门出棺”的传说,讲的就是张鹤鸣被俘后骂不绝口,农民军恼怒之下,将他的头颅砍掉并扔的不知去向。待农民军撤退后,张家子孙为张鹤鸣打制了一个“金头”替代入棺,因怕“金头”被盗墓贼知悉后掘墓盗走,发丧时则有五支出殡的队伍抬着五口棺材,真真假假地从五个城门相继穿过,在五个地方下葬。适才有了“金头御葬,五门出棺”的传说。据推断,浩浩荡荡的出殡队伍抬着装有真正“金首”的灵柩,应是从“小西门”通过,去往城西芦花湄墓地的。大概是因皇帝“谕祭”张鹤鸣,出殡时又途经“小西门”(五门楼)的原故,常闭不开的“小西门”从此又称“待诏门”(意即等待皇帝的旨令)。

   “小西门”(望湖门、待诏门、五门楼、小五门)遗址,大体在今北城西北隅刘公祠东约百米位置,再往东曾有疏泄城内积水的“水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城池烽火|老北关北门“承恩门”石额,你在哪里? 李援朝
福建:龙岩州(县)城
宣城古城壕漫谈
带你穿越那些消失的古城池——中国城池志·海南篇(五)定安县城
京畿重镇-漂来的城池-12
福建:兴化府(莆田)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