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晚唐才子一首情思细腻的七律,感时怀事,抒发了对京都的怀念之情

写在前面

用“生不逢时”四个字来形容唐代诗人吴融,简直再恰当不过,因为,他是唐王朝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吴融,字子华,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他走后三年,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正式落下了帷幕,历史至此翻页。

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君王昏聩,这动荡不安的时局,注定了吴融的宦海浮沉。

吴融的取仕之路走得极为艰辛,他从16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直到40岁才踏入仕途,这条路他走了整整24年。

但他并没有因为入仕而迎来自己的春天,几度受到重用,可随即又遭人构陷被贬蛮荒,抑或经历动乱而流落他乡。

虽命运多舛,但他依旧心怀建功立业的期望,这首作于贬谪荆南途中的《途中见杏花》,就是他此种心迹的表现。

简译:一枝粉色的杏花探出墙头,彼时,这个从墙外经过的行人正黯然神伤。

这枝杏花的样子看上去,好像跟我这个路人一样充满惆怅,春光迅疾,来去匆匆,我与这杏花都难禁受。

日暮时分,天色暗了下来,寂静的树林中黄莺最先归来,乍暖还寒的早春,没有蜂飞蝶舞,只有杏花在料峭的春寒中独自绽放。

这个时候,我愈加怀念长安城的千万株桃浓杏淡,可惜,暮色已经笼罩住了夕阳的光辉,整个神州大地一片黯淡。

赏析:

这是一首感时怀事的七言律诗,诗人借物抒怀,既有蒙冤遭贬的愤懑之情,更怀来日可期的美好憧憬,情感细腻,读来令人动容。

首联用“红杏出墙”和“行人正独行”做对比,衬托出诗人的愁绪满怀,彼时的诗人行走在贬谪的路上,一个人踽踽独行,四顾茫然,是如此的孤寂无依。

在颔联中,诗人将自己郁郁不得志,漂泊异乡的忧思情怀,赋予这早春娇艳的杏花,它好像懂得诗人的忧郁和悲伤,看上去竟也显得郁郁寡欢。

为什么“犹有恨”?只因为春来春去“更难留”,原来,杏花和自己一样,怕春去,惜花落,辜负了大好光阴。

愁极无人可语,此刻,这枝探出墙头的杏花就是诗人可以为之倾诉的知音,花似人,人如花,一时物我两忘。

颈联中,诗人以“林空色暝莺先到”喻自己彼时的艰难处境这只暮色中归巢的“莺”就是彼时遭受政治打击的自己。

次句“春浅香寒蝶未游。”则是赞美春寒中独自盛开的杏花,它们不在乎有没有人欣赏,经历了一个严冬的孕育,犹自带着寒意的早春冲寒怒放,绽放出最美的生命色彩。

由至暗的冬夜看到明亮的春天,明亮春光中的这枝艳丽杏花,照亮了诗人这只踟蹰在暗夜中的“莺”,令他有了向阳而生的勇气和力量。

尾联寓情于景,写诗人的向往之情,心中充满了昂扬斗志,来日可期,有朝一日回到京城,还是要振兴朝纲的。

“更忆帝乡千万树”,“帝乡”就是京城,皇帝待的地方,看到异乡的杏花,诗人思念起长安春日繁茂的桃杏花。

可是“澹烟笼日暗神州”,薄薄的烟雾笼罩着朝阳,神州大地春色满园的气象变得一片黯然,彼时的大唐已近颓败,这让诗人心痛。

虽然自己含冤遭贬,但是他内心的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却让他对京都念念不忘,他期待着归来,期待着有所作为。

首联和颔联描写内心的愁绪,颈联抒情,心生斗志,尾联写出奋斗的具体目标,既是情感的升华,也使诗的意境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堪称一首杰出的佳作。

写在后面:

在大唐星光璀璨的诗坛上,吴融算不上名家行列,他也没有耀眼夺目的光芒。

但是,在晚唐的诗坛上,吴融绝对是一位比较重要的人物,他的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唐末乱世,混乱的政治局势,导致吴融漂泊一生,而他的诗歌也反映了那个时代风貌。

彼时的唐王朝处境较前期更为混乱,而力挽狂澜,恢复大唐盛世,则是他和那个时代所有读书人的理想和抱负。

但是,江河日下的大唐帝国早已日薄西山,即便是后来的唐昭宗有心力图振作,也终究难以挽回灭亡的命运。

吴融诗以七律闻名,他传承了白居易的诗歌主张,纪录民间疾苦,抒发家国情怀,以及羁旅愁绪。

读他的诗,我们既可以感受得到他的绝望与无奈,也能触摸到他的忧伤与悲凉,还有心存的期望和美好,就如这首《途中见杏花》,那种来日可期的家国情怀令人动容。

吴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杏花[七律]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古诗词春之意象六:春雨
初夏愁绪(七律)
1818.七律 愁绪纷纭2020年2月8日
愁绪[七律]
“红杏出墙”的真正出处,你知道吗?用一首诗解读唐朝兴衰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