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其协作意识和自主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涉及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手段如何使用的问题,而是涉及了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等根本性的问题,其目的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可以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改革教学结构,使教与学达到最优化效果的过程。 国家提出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然而对于教师和教育研究者而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和领域,容易与熟悉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混淆。本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比较中,明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1、整合的主体是课程。以实现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整合要让信息技术服务于学科教学,既应用于教师的教,又适用于学生的学,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的改善。     2、整合是有机的融合。信息技术既是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发挥着教学环境的作用。通过创设数字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学习,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并使信息技术逐步成为学习者强大的认知工具。    3、整合是革命性的教学模式变革。它使信息技术既是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又是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研究工具。整合将引起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善传授式、接受式学习,加强指导性、探究式学习。

       总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极大地丰富教育资源和适时更新各类知识,不仅有利于扩大课堂信息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和手段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在网络环境下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融为一体,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自己最佳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为学校教育提供了许多新的潜在可能性,为当代教育理论提供的许多实现的途径.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本身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最终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也因此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国基础教育的主要目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教育界出现了以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广泛运用为特征的发展趋向,国内学者称之为教育信息化现象,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教育信息化有其自身的基本特征。从技术上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数字化使得教育信息技术系统的设备简单、性能可靠和标准统一;网络化使得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时空限制少、人际合作易实现。智能化使得系统能够做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讯智能化、繁杂任务代理化;多媒体使得信媒设备一体化,信息表征多元化、真实现象虚拟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信息化工作计划4篇
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专项督查自查报告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思考
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应用驱动案例
教育信息化的认知与实践
我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 - 柳暗花明196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