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斌:这些“船”儿
2020-09-14杨斌

中文中的领导力一词,来自于leadership的中译,古语中有领军、领异,导字繁体为“導”,皆合今意,但在一起加上个力字,还是因着leadership的缘由。而因为有领导二字,普遍地被误解为这是少数人的专属。虽然,我们尽量用“领导者”而非领导或者领导人(两个词都更有居上位者的含义)来对应英文中的leader,但是当国内一些院校、机构把培养领导力作为目标之一提出来后,还是不免遭遇讥嘲,“净想着培养当官的了”。误读之深,可见一斑。

我坚持在课堂上、讲坛上,为领导力祛魅,说明“人人都应都能拥有之”,本是寻常百姓家伙式儿,鼓呼多年,改观有限。当初在讨论某些专业学位课程设计时,就听到专家们说,CEO或者厅局高端班还是应该上个领导力课。其他人呢?这个...这个...,神情中流露出“他们也配?!”的意味。

我后来意识到这不是人们对待领导力这一个概念才有的问题,还包括其他的一些。比如说,体育这个词,有个体字,身体的体,所以,说起体育,容易与体质体力体能联系在一起,是野蛮其体魄这一面,而文明其精神的一面,则说着说着就容易忽略掉。更快、更高、更强,只是奥林匹克口号的一种,打破纪录,挑战极限,突出的是体育精神中拼搏超越的这个取向;而运动家风度,sportsmanship,则代表着体育给予人类精神的另一种丰富。马约翰先生在清华任教时常说,“我觉得体育的功效,最重要的在培养人格,......所以新同学一进来,我一直就跟他们讲sportsmanship,sportsmanship。体育是培养人格的最好的工具。”不论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还是尊重规则、服从裁判,以及集体荣誉、团队意识,包括来自苏轼的“胜固欣然,败亦可喜”,都是运动家风度的彰显,让体育运动养育君子之道。

运动家风度也好,体育精神也罢,是从体育运动中概括出来的美好品格、精神特质,但其行也远,离开体育界、不再与身体相关时,同样有很强大的力量,是很适合的指引。马约翰先生1926年的硕士论文就指出,“体育运动的教育价值,不只限于运动场上,而且能够影响整个社会”,所谓体育的迁移价值。这里的“迁移”,具有相当的启发性,说的是一种通过体育运动获得的优秀品质,可以也应该转化到体育之外的日常生活和人生、社会的更广的领域。

搞清楚“迁移”的价值,能避免许多刻舟求剑。拿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来说,虽然概念的起源是来自于企业家,刻画着创新(熊彼特)和对风险的担当,对资源、要素的创造性调动、配置。但是当国家、社会提出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时,却并非是针对只是社会中很少一部分人的企业家群体所展开的呼吁,而是面向社会中的非企业家群体、更广阔范围的民众的倡导和策动。几年前,在推动创新创业进入到高校教育中的战鼓声隆时,entrepreneurship再成了教育界的关注焦点,“创业精神”的概念,出现在了人才培养的各种文件与方案中。每每听到有人说“高校双创”时,我都要有些条件反射地纠正说,是双创(创新创业)教育,而不是双创。这个澄清,不是较真,而是认真地想明确,我们绝对不是要鼓励在校的学生去创企业、办公司,成为最早最窄含义上的entrepreneur,而是要在教育过程中灌注播撒勇于首创、拥抱不确定性、挑战现状的种子,且不管今天的这些学生未来会扮演何种社会角色,都有长期的、复合的积极意义。 

类似地,还有“工匠精神”,craftsmanship,近来颇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新闻评论聚焦在作为制造大国却面临能工巧匠的后继乏人,也建言献策如何解决“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潮流下职业教育不兴的难题,怀念中国几十年前或者钦羡日本、德国的高级技术工人队伍的荣光。这都是正经事。但同样要清楚,工匠精神并非“一生只做一样事儿”的旧时手艺人的专属美德,也不必动辄就拿德国造的产品或是日本的百年小店来作为例证。工匠精神体现着坚定与踏实、执着与精益,不“犹应向景”,甚至倾注毕生心血,是伟大的品格,并在多变的、浮躁的社会中尤为珍贵;但它与每个人都有关,不同的产业,各式的岗位,都亟需工匠精神。非要解读到制造业、技术能手不可,那就把工匠精神看窄了,说小了,局限了。还是因为没能搞懂这概念当中的“迁移”所致。

主人翁精神,ownership,是希望更多的不是真正的财务或者法律意义上的拥有者,当自己是组织的“真”主人,更有主动性,更有创造力,更能以组织使命作为每个成员的信条,将组织目标化为个体奋斗的动力。财务是所有者的,只能是有限的少数人,主人翁精神却有可能被共享着心理契约的最大多数人所有。或者说,正因为不可能人人都是“所有人”(owner),才更希望人人都有主人翁精神,上这同一条“船”(-ship),乘风破浪,同舟共济。

杨斌博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经管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开发并主讲清华大学《领导与团队》等精品课程。著有《企业猝死》、《战略节奏》(合著)、《在明明德》(合著),译有《要领》《教导》等

我在2017年提出超越人口红利、人才红利而应重视和实践的“人文红利”的概念时,特别提示在信仰、愿景和对人的尊重之外,能够带来人文红利中的这一组概念——领导力、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体育精神、主人翁精神等。这些概念,起初确实源自于某种职业、岗位、领域的特定角色中的卓越者所具有的特质、所展现的特征[注:在亚里士多德甚至更早一些的“英雄时代”,美德的主体为具有专门的社会角色的个体,美德是特殊行为实践的圆满成就。勇敢的美德是勇士的,公正的美德属于仲裁者,关怀的美德却与男性角色无关,所谓“功能的卓越发挥”。后演变为共同社会角色(人)的卓越,令人钦羡和值得向往追求的品质],而逐渐被抽象概括成为人类对于更美好的人、更完整的人、更卓越的人应有、应是、应追求的美德;超越了具体的社会角色,而成为一般人都向往都可为的美德。如果说这是一种升华,那么是升华为更普及,更民众,更迁移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所以,领导力、企业家精神、运动家风度、工匠精神、主人翁精神等,绝非专属于领导、企业家、体育运动员、工匠、所有者,我们不能把这些概念神秘化、专属化、天赋化,它们都不是少数人和特定角色的专属,也不是天赋特权,而应落实到每个人的培养和发展中,使之成为带来“人文红利”的力量。

当然并不只是这些“船”儿(我是有意但不只是凑趣地挑出这些以-ship后缀的词汇)才有这样的迁移价值,但这些“船”儿确实有着比延续物种之用而更有精神的提升与传承文明力量之德。超越了血亲、姻亲、乡亲关系而在更多人身上得到的亲情(kinship),让我们的人生更具暖意,让我们的人类(也许还包括人类之外)更能成为一个团结起来的共同体。

“洗干净头发爬上桅杆”,人类驾起这些“船”儿,航去远方,走向未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75后:试以真诚待之
​工匠精神
【研精覃思】杨斌 | 与共心智的培养:培与共心智,启与共未来
稻盛和夫:企业家必须让员工具备主人翁精神
如何避免企业陨落?教你三招
清华杨斌:当社会经济充斥不确定性时,人们对领导方向感的需求大过对局部影响力的需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