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开复:理想不敌骨感现实 创新工场是不折不扣的VC(2)

丰满理想与骨感现实

然而,正如许多创业者在创业之初太过理想化一样,李开复想象中的创新工场同样需要经受市场的考验。

和北京相比,创新工场上海基地如今看起来依然略显冷清。三个楼层的规模将近1万平方米的空间,一楼只有点心和布丁的部分员工入住,剩下将近三分之二的座位依旧空着,而二楼整个层面都处于闲置状态。

“我们投资的企业和团体当然不全在这里,对于一些B轮、C轮的公司,创新工场依然会提供例如人事、财务、技术、法务上的服务,只是他们不需要这里的办公场所。”即便如此,李许良和他的团队仍然期待空荡荡的空间能够尽快被填满。

2011年6月,“酒店达人”获得创新工场投资,成为旗下的家族成员,刘张博带着自己仅有的5人团队搬到工场北京的办公室接受孵化。

“孵化平台只是保证早期团队的存活率,后期发展主要靠团队本身。”刘张博说,创新工场的孵化,无论是从技术,还是市场运营上,都给了他们指导。半年后,他的团队从最初的5人增加到20人左右。

然而就在此时,刘张博做出一个决定:离开创新工场北京总部。回到成都,酒店达人成了“创新工场在西南地区投资的唯一项目”

光环效应是否大于孵化本身?在刘张博看来,创新工场本质就是商业性的VC,与其他投资机构一样,看重投资项目的盈利和收益,而与最近兴起的政府背景孵化投资机构相比,创新工场的重点并不在孵化,而是侧重于投资收益。

另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创新工场旗下APP团队则坦言,创新工场的品牌效应大于孵化作用。

与酒店达人选择投资时相似,这家团队于去年5月进入创新工场助跑计划,当初吸引他们入伙的,正是创新工场和李开复的个人品牌。但在经历了近一年的孵化期之后,团队仍然没有找到明确的盈利模式,这让团队合伙人有些苦恼:如果孵化起不了作用,创新工场和其他投资机构相比,还有什么区别?

2009年9月募资1500万美元,2011年8月募资第一只美元基金,金额为1.8亿美元,2012年2月再次获得3亿元人民币基金。算上之前3次融资,此次2.75亿美元的融资注入,使得创新工场成立以来总募集资金额超过5亿美元。

从集资的角度来看,即使在投资人的寒冬,创新工场的成绩依然可圈可点。然而当目光转向那些被投资的项目,即使李开复从不认为失败,但质疑的声音却从来没有间断。

“创新工场投资的项目不少,但没有哪一款产品真正引起爆发式的用户效应。估值对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企业来说永远都只是纸面数字,投资人想要赚到钱,只有在其退出的时候。”一位熟悉互联网的风险投资人士向本报指出,“作为一家公司,创新工场真正要解决的还是怎么赚钱问题。

有人揣测创新工场可能成为互联网创业背景下的又一个“资本家”,通过资本投资谋求回报。对此,李开复在微博上回应道,“恰恰相反,新基金到位给我们更多资本来帮助早期创业者。虽然我们也可以投更大的项目,但是我们80%以上的项目都是从初创投起。

虽然创新工场的管理团队超过一半“时间”和“精力”或许是在早期团队扶持,但大部分资金其实并不是在早期投资商。对于工场的资金分配,李开复曾举例说道,“假设工场融了1亿美元,可能只有2000万投入了最早期,另外七八千万投入了A轮或者B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开复:自我的世界
李开复:早期创业者容易失败原因是何?(全文)
李开复:创新工场是不折不扣的投资机构
创新工场李开复:人生是场和时间作战的旅行
专访李开复:陪伴知乎10年连投5次 我们是最大机构股东
李开复:创业者最难的是客观自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