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一)课程建设相对滞后

1.偏重国家课程,忽视校本课程。各学校对国家课程较为重视,国家课程研究和实施占据绝对地位。多数学校认为校本课程处于从属地位,是国家课程的补充。从全市情况来看,没能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地方文化特色、学校的实际情况建设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

2.偏重学业课程,忽视其它课程。对于考试类学业课程比较重视,对于非考试类、德体美劳类课程不够重视,各学校相关课程和活动均不充分。

3.偏重理论课程,忽视实践课程。理论类课程较多,研学旅行、劳动、实地观摩、制作等动手课程不足。

4.偏重单一课程,忽视课程规划。校本课程建设多是依靠教师自由进行,校本课程较为零散,没有明确的主题,多数学校没有根据发展目标进行系统的校本课程规划。

5.偏重学段课程,忽视衔接课程。校本课程多是适应学段内,缺少小初和初高的衔接课程,也缺少跨年级的课程。

6.偏重共性课程,忽视特色课程。校本课程开设具有雷同性,没有根据学校特点、学生特长来进行课程建设,校本课程缺少特色。

(二) 教师、干部队伍活力不足

1.岗位职责扩大导致工作量和风险增加。非教学管理性事务不断增加,干部、教师额外负担加大,承担非教学性责任过多,导致干部和教师岗位风险增加,限制了干部和教师工作积极性和担当意识。

2.干部缺少培养和培训。校级领导有相关培训,中层干部缺少针对性的培训。很多干部从基层到领导岗位,没有岗前针对性培养,也缺少岗后相关培训。中层干部在领导岗位上多数依靠自身探索和自发成长,这导致一部分领导干部能力无法满足岗位要求。

3.干部待遇缺少政策支持。班主任待遇在政策上有明确规定,干部待遇缺少政策上支持。从工作重要性来说,干部明显要高于班主任。

4.教师聘任制度落实不到位。教师聘任制度没有落实到位,教师待遇跟教学脱钩,教师缺少流动性,存在在职不在岗、在岗不在教的现象。教师超编和岗位紧缺矛盾比较突出。

5.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教师整体工作作风扎实,工作态度较好,但是研究型教师较少,教师整体专业化程度不高,讲授型和考练型教师较多。

6.教师考核制度不完善。多数学校教学成绩决定教师考核成绩,没有实现德能勤绩全面考核。在教学成绩的计算中存在不少问题,多以目标学生发展情况进行考核,没有实现全体学生动态考核。

(三)科研作用没有最大发挥

1.科研与教学呈现分离状态。教育研究与学校实际工作“两层皮”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科研多是以理论研究为主,科研成果推广和运用机制不健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扬中市中小学中层干部培训心得
中央发话了!教师待遇、家庭作业、招生入学等将发生这些变化
校长任期内必做的三件事
聘期内学校对各科教师提出的岗位要求
五年规划2017.3—2022.2
课改,永远在路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