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打开心脏——心脏外科的发展

News

       打开心脏——心脏外科的发展

      心脏,曾是手术刀难以触及的禁区,心脏受损的人往往只有死路一条。现代外科学奠基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其后便进入飞速发展期。但心脏外科学的发展却直到近100年以后才逐步得到发展。究其原因,是因为手术需要没有血的视野和静止的心脏,因此心脏手术很难开展,一度被认为是禁区。1880年,外科学家Theodor Billroth曾经说到:"A surgeon who would attempt the suture of a heart should lose the respect of his colleagues because the operation is not compatible with a surgeon’s responsibility." 也反映了当时心脏外科手术的艰难进程。

      然而六十多年以来,人类挑战这一禁忌的尝试从未停止,一颗颗破碎的心终于迎来重生的希望。

      当今心脏外科医生的主流认可1944年11月29日第一例BT分流手术是心脏外科的正式开端。BT分流手术又称布莱洛克-陶西格分流术(Blalock–Taussig shunt),是用来治疗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姑息手术,由美国心脏病学家海伦·陶西格与外科医生阿尔弗雷德·布莱洛克发明,他们在1944年救治一法洛四联症患儿时首次实施了该手术。此后20世纪,一系列心脏外科技术发展起来。先后出现了降低体温暂停血液循环、体外心肺循环等技术。促进了心脏外科的发展。

正常的与法洛氏四联症的心脏

      心脏外科史的发展经历了4个时代,第一时代以1938年Gross施行的动脉导管未闭手术成功为标志。第二时代以闭式心内手术为标志,1948年Bailey在美国费城成功施行了第一例二尖瓣狭窄交界成形术,开创了闭式心内手术的先河。第三时代以心内直视手术为标志,Gibbon, Dennis和Lillehei是这个时代体外循环的先行者。1939年Gibbon首次研制出人工心肺机,1953年完成了首例在体外循环下小儿房间隔缺损修补术。Kirklin和Lillehei将心内直视手术逐步演变成今天的标准操作程序。第四时代期以心脏部分或全部置换为标志,这个时代包括瓣膜置换、生物材料应用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该时代的发展高峰是心脏移植,以1968年南非的Barnard第一例心脏移植成功为标志,而美国加州的Bailley则被称为“小儿心脏移植之父”。

Barnard医生

      1920年波士顿的卡特勒,莱文和贝克(Cutler, Levine and Beck)三位医生开始广泛的二尖瓣狭窄的研究1923年5月,三位医生试着为一位11岁的女孩施行了二尖瓣手术,手术是如此描述,“轻度弯曲的扁桃腺刀从心脏下方缓慢向上送入,似乎是二尖瓣口,沿二尖瓣切了一刀,但感觉是切在主动脉瓣上,于是,变换刀的方向,又在似乎是二尖瓣处切了一刀”。尽管这个11岁的女孩术后合并了肺炎,但还是从手术中恢复过来,并存活了4.5年,但生活不能自理,并有反复心衰。后来尸检显示手术刀痕分别在主动脉瓣前交界和二尖瓣的后外侧交界。她是心脏手术存活的第一个病人,在医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1924年-1928年完成了四例这样病例,但这些病例都出现致命性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此后这种手术方式被放弃。

      1925年5月6日伦敦一位名叫苏塔(Henry S. Souttar)医生实施了第一例经心耳进行瓣膜切开的手术。病人女性,只有15岁,有家族有风湿病史。苏塔医生的手术是这样描述的,“从切断第二至第四肋软骨开始,然后翻转胸部游离皮瓣,暴露心脏,心耳被切开,手指进入心耳后感觉到了一束返流,并通过心脏的右下方进入心室,在二尖瓣口,手指很容易感觉到瓣口周围都是涡流。当手指在瓣膜口时,患者手腕上无脉搏,退出手指后,脉搏重现。我的手指通过左心耳进入了狭窄的瓣膜口,尽管瓣叶有广泛的钙化,但我感觉到三件事情,一是瓣口比原来扩大,二是原来明显的振颤消失了,三是没有感觉到瓣膜口的返流。”尽管苏塔医生改进了手术器械,但患者后来仍有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存在。他用一个做疝手术的长刀作为瓣膜切开刀。但事实上苏塔医生并没有用刀切开瓣膜,因为其担心刀切开瓣膜,可能会增加二尖瓣返流,仅仅简单的用手指扩张二尖瓣,手指的扩张改善了二尖瓣的狭窄。术后第5天,患者露出了微笑,活动耐力也增加了。3年后患者风湿热复发,并出现心脏功能恶化。1932年患者出现右侧偏瘫,三周后去世。

      二次世界大战中,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哈肯(Dwight Emary Harken,1910–1993)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在跳动的心脏上取出弹片的方法,他连续为130位在战斗中负伤的士兵取出心脏弹片且无一例术中死亡。他为现代心外科的发展做了重要铺垫。

      以上种种,都是心脏外科历史上的伟大医生们做出的贡献,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他们的严谨和大胆,现在的心脏外科能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而存在。

      就像纪录片《手术两百年》中所说的那样:“在质疑声中,医学先驱以非凡的勇气、大胆尝试的智慧、必胜的决心,将外科学从黑暗带进了光明。”在外科医学既漫长又短暂的发展过程中,有无数灵光一闪和至暗时刻,每一次异想天开大胆尝试对医生和患者来说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成就与风险同在。如果没有物理学家伦琴的意外发现,就不会有可以术前研讨的X光片,更不会有如今各司其职的影像检查;如果没有卡尔·兰德斯坦纳的溶血实验,就不会有关于血型的检测分类,更不会有如今不可或缺的术中输血;如果没有加拿大医生比奇洛的突发奇想,就不会有心脏手术的低温麻醉,更不会有如今留住生命的体外循环;如果没有绣工之子卡雷尔的细心观察,就不会有“三点法”血管吻合术,更不会有如今堪比重生的器官移植……“医学是有悲剧的,盖出于医学认识的局限性和医学实践的风险性。”这些转瞬即逝的灵感付诸实践后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伴随而来的也有许多令人惋惜的至暗时刻。

解剖课程开展初期资源不足有利可图催生的杀人案;

X射线对身体的危害还未被人们了解时的四处滥用;

乙醚麻醉剂使用剂量还没有明确标准时的过量摄入;

神经外科创立之初简单粗暴极不人道的额叶切除术;

体外循环实验初期不够精密稳定的简陋人工心肺机……

      “几千年来,在一片蒙昧与黑暗中,在一片世俗冷眼中,医学先驱们用一点点微光探索自身的躯体,建立起人类在这个广阔世界里的坐标。认识自己或许是医学永不停止的主题,接下来,医学仍将不断地冲破黑暗,继续改变人类的命运。”

      值得庆幸的是,在无数医生的努力与坚持中,一个个难题被发现、被研究、被攻克,外科医学也逐渐走向科学、专业、正规、严谨,希望下一个两百年能有更多生命的奇迹诞生!

      所以学医学的历史是为了看清我们自己的过往,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明白我们的去向,才能为“健康中国”做出自己的贡献。心脏外科作为当今外科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这门学科的历史已十分悠久,在经过了医学史课堂的学习后,我更加体会到了“医学就是最大的政治”这句话,医学和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密切相关,相信在生物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心外科一定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保护人民的安康。

作者简介

顾遥:南京医科大学2019级本硕博班

本文为《医学史》课程作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脏外科的发展史(一)
华西外科房颤消融八大实用Tips,不信你不看!
这例中纵隔占位不寻常
这是一次词条的革命丨医学词条
课程详解 | 高杰:全胸腔镜心脏手术
不开胸,就可换心脏瓣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