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筝届的传奇流派 北京于氏风筝 二

2017-06-14 14:15:43 

来源: 追风  

二、于氏风筝的创始人
于景廉对曹雪芹始终怀有深挚的感激之情,在一次朋友聚会时,他对好友敦敏说:“当日若非芹圃救我,则贱躯膏野犬之腹也久矣!”曹雪芹听了以后说:“适逢其会,无足挂齿。何况朋友本应有通财之义,今后万勿逢人便道此事也。”于景廉说:“受其惠者,能不怀其德乎?如我之贫,更兼废疾,难于谋生矣。数年来,赖此为业,一家幸无冻馁。以是欲芹圃定式著谱,庶使有废疾类余者,借以存活,免遭伸手告人之难也。”曹雪芹说:“叔度(于景廉的字)推己及人之见,余深然之,非过来人讵(ju,岂)能若此深切也?”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于此可见。多年后于景廉小有名气以风筝为生,代代相传。

于氏风筝第三代传承人彭镇镶(1908-1992)在辛勤制作

三、于氏风筝第二代传承人(于景廉之后人)


“风筝于”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四灯市口附近灯草胡同的一家冥衣铺店主姓于,他每年都在东四摆摊。所售风筝以“透头活眼蛤蟆燕”为其代表。民国时流传的沙燕上印有“于”字,应为风筝于的作品。曾居住在内务部街的梁实秋在文章《放风筝》中有对“风筝于”的描述:在内务部街与史家胡同之间有一个二郎庙,庙旁边有一爿风筝铺,铺主姓于,人称“风筝于”,他做的风筝在城里颇有小名。他做的风筝,种类繁多,如肥沙雁、瘦沙雁、龙井鱼、蝴蝶、蜻蜓、鲇鱼、灯笼、白菜、蜈蚣、美人儿、八卦、蛤蟆以及其他形形色色。鱼的眼睛是活动的,蝴蝶蜻蜓的翅膀也有软的。风筝的架子是竹制的,上面绷起高丽纸面,讲究的要用绢绸,绘制很是精致,彩色缤纷。风筝于的出品,最精彩是“提线”栓得角度准确,放起来不“折筋斗”,平平稳稳。风筝小者三尺,大者一丈以上。

金寄水、周沙尘著《王府生活实录》载:东四南大街灯市口对角的“聚宝斋”(俗称“风筝俞”)。

视频截图:

沙燕系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曹雪芹利用风筝扶贫
非遗文化丨有只风筝叫扎燕
北京风筝制作技艺流派
曹雪芹与北京风筝
刘兴辰讲《曹雪芹与风筝》
曹雪芹不写小说能干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