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村设计不仅仅是建筑设计

乡村设计,是在感受乡村生活、体验乡土文化、认知村民主体的基础上完成。作为乡村规划设计师,我们对乡村建设充满谦卑之心——对传统的谦卑、对生活的谦卑、对环境的谦卑,不是用万能“上帝之手”去建设一切,而是在尊重乡村自然的前提下,亲手与村民们共同添砖加瓦。在亲历过程中学习与实践,是乡村规划设计师对于乡村设计应持有的态度。

乡村设计不仅仅是建筑设计,而是对乡村居住空间、公共生活空间、文化空间、生产空间、生态空间的系列设计。

1、村庄风貌

村庄风貌设计一定要避免随意撤并村庄搞大社区、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要加强乡村风貌整体管控,注重农房单体个性设计,建设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升级版乡村,避免千村一面,防止乡村景观城市化。

案例分析——贵州省板万村

板万村设计中,通过采用传统材料、结构形式,结合现代新技术和新工艺,在对原住户最小影响前提下,恢复了比较和谐的乡村风貌,增建的坡屋顶为住户增加了更多使用空间,裸砖外墙的抹泥做法既与原来夯土材料相协调,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的物理性能。对占绝大多数数量的传统吊脚楼,首先进行了结构扶正和加固,外墙依旧保留了原来的夯土做法,对破损残毁处予以原工艺修复,立面板壁则遵循原有风貌修整完善。

板万村改造前

板万村改造后

纯化乡村景观风貌的设计,不仅仅体现在民居和一些小体量公共建筑的改造,对于乡村传统建筑形态的尊重,也体现在如小学这样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公共建筑的创新性形式设计,使得整体乡村景观风貌呈现出统一中的变化、纯化中的创新。

2、公共空间

自古以来,诸如村口、街头、(老)树下、河边、渡口、广场、桥边、院坝、晒场、池塘等……都是乡村公共空间,是村民交流信息、人际交往、消磨时光的自由开放空间。乡村的许许多多大事小情都在这里持续不断的生成、传播,构成乡村的公共意见和集体记忆。这些乡村公共空间,对于乡村人际关系融洽、社会资本增加、乡村共识形成、乡村自治管理以及乡村地区认同等起到了正向作用,许多公共议题就是在“田间地头”诸如此类的公共空间得以交流沟通解决。

系统性的乡村公共空间,为乡村民俗、礼仪、节庆等文化活动提供了适宜场所,通过公共性活动,和谐人际关系,增强集体意识。

案例分析——贵州省板万村

对板万村的改造,首先强调其公共空间系统的梳理:

一是原生态地保留了以山神庙为中心的祭祀空间,使敬先祭祖的传统得以延续;

二是通过修建凉亭、改造大食堂、建设小广场,丰富乡村生活空间,增进村民日常交往;

三是通过完善小学功能,改造村委会,新建布依文化传习所、戏台、风雨桥,改建土陶窑,构建乡村文化空间,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闲置民居改造的大食堂

食堂内景

3、文化空间

乡村的设计要强调建筑景观改造与振兴乡村的传统工艺和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努力相融合。将传统工艺的生产性保护与日常生活有机结合。将鼓励村民在生产生活中保护和传承他们拥有的传统技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乡村文化在保护中得到传承,是文化空间的重要意义。

案例分析——贵州省板万村

利用闲置民居改造为锦绣坊,为村民提供织布染布刺绣的生产、展示、销售和传习场地;新建布依文化传习所和风雨桥、修整戏台等,供布依戏、八音坐唱、哑面戏、浪哨等非遗演出活动使用;小学改建中增建了布依文化乡土教室,提供小学生学习和外来游客了解布依族文化的空间;土陶窑的改建,既恢复了传统制陶工艺,也为回乡大学生创业提供条件。

闲置民居改造成的锦绣坊

结合居住改造的酿酒坊,增加了室外平台

可供休憩观光、品酒交流

4、生活空间

乡村生活空间是以农村居民点为主体、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国土空间。乡村生活空间的设计,要坚持节约集约用地,遵循乡村传统肌理和格局,划定空间管控边界,明确用地规模和管控要求,确定基础设施用地位置、规模和建设标准,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引导生活空间尺度适宜、布局协调、功能齐全。充分维护原生态村居风貌,保留乡村景观特色,保护自然和人文环境,注重融入时代感、现代性,强化空间利用的人性化、多样化,着力构建便捷的生活圈、完善的服务圈、繁荣的商业圈,让乡村居民过上更舒适的生活。

案例分析——贵州省板万村

板万村的民居是典型的木构吊脚楼,架空层养牲畜,地面层住人,阁楼层晾晒和存放粮食和杂物,没有厨房和卫生间,功能混杂,互相干扰。改造设计选择部分新、老民居,对其内部空间进行改造示范,引导村民在以后的改造中既兼顾生产与生活相融合的传统需要,又满足对更加现代舒适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追求。

比如酿酒人家的改造,架空层置换为发酵和储存空间,在保留火塘等生活和仪式性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将原来的灶台、火塘间与中堂、卧室等生活空间做了分割,居住部分加建现代化厨房和卫生间,使得酿酒(生产)空间与居住(生活)空间既方便联系,又互不影响。新建民居的内部空间,通过合理利用层高,增加家具和储物空间,引导村民改变以往乱堆乱放的陋习,强化中堂精神性、仪式性空间,让乡风文明建设从家居空间的改造中得到提升。

板万村民居中堂改造

板万村民居中堂改造

乡村设计是一个在地性的系统工程,乡村改造要在乡村精神性、文化传承上下足功夫,所呈现的物质性空间的变化,应该适应当地特定的风土人情、民俗礼仪和生存状态,反映族群繁衍与人际交往中形成的和谐文化生态,这些将激活并提升乡村的整体文化价值,为传统价值精神存续于当代乡村生活提出创造性的途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风景文创 | 艺术与乡村共生,赋能乡村振兴新画卷
重建“上海外婆家”——记一个典型的上海新农村改造规划案例
规划方案x全国三等奖作品:水漾田居 · 乐创CooL存(苏州科技大学团队)【2019大学生竞赛获奖方...
再造魅力故乡——涧西古堡整体营造实践
访贤村|基于产业特色的乡村风貌提升设计
乡村改造 | 山西李圪塔村针灸式更新改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