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年渐渐失去年味归根结底的原因是什么?

▌我是70年代后期的,出生在皖北农村

记得小时候一到过年,大人小孩都一脸的喜气洋洋,徜徉在大街小巷里,见了面都互相道声:“吃了么?”

家家户户都开始蒸包子、炸果子,随便到一家都大兜小袋地往你身上塞,嘴里还嚷着:“过年了,多吃点,孩子!”

老老少少都换上衣衫,换了新衣的人经常故意一撇一撇地绕着人转,乐呵呵地摩搓着新衣服,得意地咧着嘴说:“这是前几天赶集才扯的新布,印花滴!

杀猪宰羊的营生在年关前都会招来很多帮忙的邻居,大家一起烧水、抓猪、褪毛,养了一年的大白猪总是不甘心地嚎叫着,响彻冬日的村落!

外出的人无论多远都会提前十几天赶回家里来,提着新潮的录音机到处晃悠,可着劲儿放大了声音,唯恐全村人不知道他有多新潮!

每每到了晚上,噼里啪啦的烟花和鞭炮就沿着村中的大街地放了起来。这家放完,那家接着,就好像约好了似地

而吃饱饭的人们,也都涌上了大街,一家家轮流看过去,直到深夜才拢着袖子,顺着灰白的路色小声地说笑着,走回家。

回到家里,爷爷奶奶总会守护神一样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续着香烛,一直到很久......似乎,他们守护着的是最珍贵的事物!

▌可是,随着我们渐渐长大,这些记忆越来越清晰,而年味儿却越来越淡了。

年关莫道淡如水,应是人心似水流!

关于年味的话题,从这个世纪初开始,逐渐占据了年关新闻的主要位置。

人们一边缅怀着过去车马缓慢的悠悠岁月,一边心急火燎地过完年就各奔东西。似乎,这年味的变淡与每一个人都无关,却又实实在在地被每一个匆匆离家的人给分散开了

以前的年关,在外拼搏的人回家一次十分不易。要转许多次火车、汽车,甚至畜力车,花费了好多天的时间,才千辛万苦地回到家,享受天伦之乐。

▲而如今,随着国家基础设施现代化进程加快,回家变得越来越快捷,时间也越来越短,只需订好票,一两天内就可以到家!

越是得来的容易,越不被珍惜。

这个千古不易的真理自然也适合于回家过年了。

▼以前,回家过年的人儿,总是要到处走走亲戚,见见朋友,送送礼物,每一家都要吃上一顿午饭的。否则,主人家肯定会懊恼地拉着你不让走的!

这样轮番下来,年前至少要提前半个月回家的!

年味就在这亲情的交织和缠绵中,越发浓厚绵长了。

▲而如今,家家有汽车,人人有手机。只需要手指一摁,微信红包就发了出去;只需要开车半天时间,几家亲戚就走了一遍。

再没有人拉着你不放走了,也再没人注重迎来送往的古老礼节了。

自然地,这年味了就被压缩在了手机和汽车里,散不出来了。

社会发展越来越智能化、现代化,生活节奏也就被这智能和机械牵引着,不得不十倍、百倍地提速,人心又被这快节奏的生活驱使着飞转起来.......

▌这样的年关,还能有多少年味儿留存?

已开视界如何闭?最忆当年温饱时!

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越来越少了那份贫困年代朴素的炫耀欣喜,和慢慢享受年味的快乐!

更多的人越来越不出门,或者围着电脑,或者抱着手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不愿,也不想和外面的世界互动。

▼以前,外面回来人儿周围总会聚满好奇的人们,围着他问天问地,问东问西。听他说从天上的飞机看到了自家院子晒着的被子,听他说大城市里带彩的电视,听他说抽一根烟香了一车厢的人,每次都忍不住一阵阵惊奇地咋呼起来....

▲而如今,即便是从国外回来的人,也没有人再围着他问来问去了。通过电视、手机,太多的人已经知道国外的百姓绝大部分都不如国内的生活水准!

信息爆炸的时代和开阔了的视界,挤压了口口相传的信息交流方式,年味儿也被分流得无影无踪。

距离占用的时间越短,人们面对面交流的时间越少。

▼以前,刚刚解决温饱的人们,年关时最喜欢的就是端着盛满米饭和肉的碗走来走去,遇到嘴馋的孩子,总是显得极其心疼又十分大方地分一块肥肉过去。

那时候刚刚解决温饱的人们,炫耀着的不是富有,而是慷慨!

▲而如今,吃遍了美食的农村人早已不再追求白米饭、肥猪肉了,而是想方设法去挑最绿色的蔬菜,吃得健康才更重要。

再也没有孩子在别人家里串门蹭吃的了!

富裕起来的人们,平日里吃得和过年关又有什么两样呢?

当没了许多孩子的活泼跳脱,没了四处串门的大人,这年味儿就被锁在了各自的家里,幽幽地消散了。

高楼大厦千千万,户户已成市里人!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当年的农村人已经大部分迁移去了城市和集镇。农村人口越来越少,而城市也逐渐全面禁止烟花爆竹造成的污染。

没了人口的农村,没了烟花爆竹的城市,这年味儿怎么能不淡呢?

2018年年底,中国的人口总数已经达到了13.95亿,城镇人口约83137万人,乡村人口约56401万人,城镇化率为60%。

▼我所在的那个村子,最鼎盛的时候是90年代末期,人口达到了4800多人,800多户人口,家家都有几个孩子。

有了孩子,就有了生气;有了生气,就有了年味儿。

▲如今,我每年仍坚持带着老婆孩子从城市赶回农村,陪着不愿意去城市的爸爸妈妈过年。

可是,村子里只剩下几百名老人,更多的老人已经随着孩子去了城市生活

皖北年关的农村,总还是冷的。

照顾老人和小孩子身体的儿女,总是不舍得带着他们回到农村受罪。

▲当然,更多的是因为离老家久了,那些久不走动的亲戚乡邻关系越来越淡泊了。自然地,大家也就淡了回老家过年的心思。

每次过年,我家老爷子总是会在吃年饭的时候说起一些往事,而后又突兀地说某某和他年岁相当的人又走了,某某被查出了癌症......

每到这个时候,全家人吃饭的声音就会变得低沉,直至悄不可闻......

▌人都没了,哪里还有年味儿呀!

结语

对我们这一代人而言,那些年味其实一点都没散,一直都在我们的心里珍藏着呢!

只是,在我们的后代这一辈里,他们生活在优越的物质年代,没经过艰辛岁月的砥砺,也没受过乡邻情味的熏陶,不知以后谈起过年来,他们的记忆里还有什么?

越是得来的容易,越不被人珍惜啊!

▌其实,这年味儿,不就在这道理里面一直蕴养着么!!!

你们说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点原因揭露农村的年味儿为啥越来越淡了,最后一点不可取!
正在农村消失的年味儿,第4种已经绝迹了!
4593篇返乡见闻,告诉你要不要回老家
不孕不育的女性,还有未来吗?
云南省统计局
2014年民生数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