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四章 极地的冰箱体积太大,

把森林也冻起来了

 

4.1  树木可以记录什么

4.2  极地的冰箱体积太大,把森林也冻起来了

4.3  迷茫的问题逼得地球不得不发生翻转

 

本章诗曰:

树木无脚难迁徙,

谁把地盘换了的?

原本热带茂盛长,

半年生长半年息。

突发天灾难生存,

怒以残桩向天泣。

难得冤屈有人鉴,

可叹学者难懂起。

 

 

4.1  树木可以记录什么

 

树木的生长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季节变化,会相应进行多种变化。阔叶树一年内有多次变化,这些变化与其所处的气候季节有关。在《周易》中就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养生论述,那也是世界上动、植物的四季运行规律。树木也与人一样会顺应季节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生长状态。冬天,树木进入休眠期,等候着适合生长的气候条件的到来。春天,随着气候转暖,水分和光照的条件很好,树木从休眠状态中苏醒,重新开始生长,长出叶子和花蕾,从而开始新一轮生长。夏天,有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树木生长旺盛,一片郁郁葱葱,那是树木大量存储营养物质的时候。秋天,树木感知到光照时间的缩短和气温的日渐下降,就把一部分营养物质转化储存在自身的下一代生命体中,于是果实成熟了;由于光照不足,光合作用过程日渐减弱,树叶变黄后掉下,随着叶子的掉落,树木自身把另一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芽苞,并用蜡质将其保护起来以后,树木准备重新进入休眠。一棵树木在不同的季节表现出的生命活动周期,由树轮记录下来。树的年轮每年增加一圈,年轮能反映某种气候条件这一说法已为大家所接受。宽的年轮体现了丰沛的雨水和迅速的生长,而窄年轮体现了雨水的不足和缓慢的生长。

安德鲁·E·道格拉斯是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的天文学家,对太阳黑子的运动,即太阳表面每11年循环发生的运动有极大的兴趣。他好奇地认为太阳黑子的运动可能会影响地球的气候,并推测通过检查树木的年轮就可以证实他的猜想是否正确。道格拉斯认为亚利桑那州活树的年轮能反映那一地区历史的降雨量,可能会符合太阳黑子11年一轮回的活动周期。当道格拉斯一根根地检验着从越来越长树龄的树上取下的标本时,他逐步建立起了过去几百年以来以树轮为基础的树轮年代学。1923年,他开始检验波尼托部落木梁的年轮。道格拉斯耐心细致地比较树年轮的排列形式;如果有两组标本重合,他将近期标本和过去的标本从时间的角度连接起来,最终,他成功地将年轮学的比较记录扩展到了近2000年以前,标志着他成功地创建了树轮年代学。使用树的年轮来确定考古文物和废墟遗址的年代是一门新的学科。例如,使用道格拉斯的方法,科学家们可以确定波尼托村落某一根木梁来自于一棵特定的树,它开始生长于1237年,砍倒于1380年。树轮年代学在使用中常常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树木年轮断代法则是利用树干横截面上显示出来的疏密相间的年轮来断定年代。这些年轮从表层向内数即可定出各树轮的生长年代,然后,利用树轮的生长年代的特征,来推断当地附近的木质器件的生长年代,从而确定古代木质器物的使用年代。

单纯的树轮年代研究到了科学家那里就更加深入了。科学家把树轮作为自然档案的一种,他们对树轮碳、氢、氧同位素的分馏原理、研究方法、纤维素的提取等问题都进行研究。树轮同位素作为环境变化的示踪剂,是古环境再造和了解现代环境气候变化的一个强有力工具,其研究结果对探讨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过去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被埋藏古木纤维素中的碳、氢、氧同位素分析,已成为环境演化研究的主要量化手段。

据说环境越恶劣,树木就活得越长久。在茂密的原始森林里,反而不容易找到活过400年以上的树。一方面因为树木的生长条件太好了;另一方面雷电、风雨、虫害也会让树木把生命的活力快速地消耗在新陈代谢中,反而容易使生命力枯竭而死亡。树轮学家们都愿意到环境恶劣却有树木生长的地方去,因为在那里,他们最有可能找到千年古树。在中国的新疆地区就流传着胡杨树是千年不死、死了也千年不倒、倒下了也会千年不朽的说法。树轮学家们在野外的工作,只是他们全部工作的一小部分,他们在上百棵树干上钻出树芯,回到实验室还要对这些样品进行分析。野外考察用1个月时间,室内分析却要用去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考古工作中,中国的很多古墓的四壁和顶部绝大多数都是用整棵树干铺就的。这些在1000多年前被砍下的大树少说也有500年以上的年龄,于是科学家们在这些死树与山上那些活树之间努力寻找某种联系:如果能在活树里找到一棵千年以上的古树,那么把墓木的年轮和活木的年轮进行比较研究以后,树木年轮就可以接上了。树轮学家的最大梦想就是把树轮年表接得越长越好。

树轮年代学的一个旁支是树轮气候学,即研究树木和气候之间关系的学科。树轮气候学通过检查树木的年轮,可以使科学家们追踪过去某一段时期内气候和天气的变化。碳14测定年代的原理是这样的,碳14是原子量为碳12的碳的放射性同位素,它是宇宙射线同大气互相作用的产物。形成以后混入大气二氧化碳中参与全球碳的交换循环。植物是靠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生长的,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依靠植物生存,也参与碳14的交换循环。因此,碳14分布于整个生物界。生物在活着的时候,身体中的碳14同大气处于交换平衡状态,具有一定数值水平。但生物一旦死亡即停止了这种交换活动,其中的碳14因放射性蜕变而减少,碳14原子放射伽玛射线后蜕变为氮14原子。碳14蜕变的半衰期为5730年,即经过5730年以后,碳14原子数只剩下原来的一半。通过测定考古遗址中的生物残体,例如墓葬中的人骨,从碳14含量减少的程度,就可以计算出墓主人死亡的年代。碳14法经过近50年的发展,技术上有很大进步,测试精度大为提高。具体的测试方法可分为常规蜕变计数法和加速器质谱法。前者是计数碳14原子蜕变时放射的伽玛射线,通常需要数克样品的碳量。后者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这项技术将碳14原子加速到百万电子伏特以上的能量,通过各种手段分离干扰粒子后,用重粒子探测器直接对碳14原子进行计数。它是直接计数碳14原子数,仅需要毫克级的样品碳量。所需样品量极少是其特殊优点,但设备比较庞大而且昂贵。对于样品量极少或只能取极少量样品的珍贵文物特别有用,例如可以用来测定甲骨、字画、布帛的年代。

通常的碳14年代,是按一定标准的碳14数值水平计算得出的。严格说来,不能算是日历年代。这是因为大气中的碳14数值水平自古以来并不完全恒定,大概有幅度不超过10%的不规则变化。树木每年生长一轮年轮,各个年轮同日历年代相对应,而过去大气中碳14数值水平变化的信息恰好储存在树木年轮中。把从古至今的树木年轮木片分别测出碳14年代,然后以树轮年代为横坐标,测出的碳14年代为纵坐标,即可画出一条曲线,称为树轮校正曲线,根据这条曲线就可以把测出的碳14年代转换为日历年代。目前,树轮校正曲线可以延伸到一万年前。

除了可以详细地研究树轮之外,树木的种类可以表示不同的气候带和高山的海拔高程。在高山区旅游时,“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其实就是由树木的种类和生长状态表现出来的。常绿阔叶林是热带气候区的标志性植物;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混生是温带气候区的标志;针叶林是寒带气候区的标志;没有乔木只有小灌木丛和苔藓是极地或高寒山区的标志。

在旷野里的大树墩子上,可以寻找出南方和北方的方位,这对野外工作者和旅游者是有用的。在北半球,树轮比较宽的方向为南方;树干表皮比较光洁的是南方;树干上青苔多的是北方。这些现象在温带和寒带比较明显,在赤道地区不太适用。在密林中也不太适用。在中国北方的山区,山南坡多为杂草生长,而在北坡则出现白桦树或者针叶林森林。

在地质学中,树木的树干与岩层的平面延续方向一致,那是被流水搬运过树木的异地埋藏现象;如果树木呈现出与岩层的延续平面方向相直交,那是原地埋藏的现象。岩层里有大量的树木化石,那是古代森林;大量树木堆积成煤,那是被树木收藏下来的古代的太阳能。

 

4.2  极地的冰箱体积太大,把森林也冻起来了

 

19858月,加拿大地质学家玻尔驾驶直升飞机,在加拿大北部,距北极点只有几百公里的阿克塞尔·海伯格岛上调查时,意外地发现,在光秃秃的土地上竖着一些奇怪的东西,很像是化石森林,他将这一发现报告了加拿大政府。1986625日,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地质系古植物学家巴森哥教授,率6人考察队来到阿克塞尔·海伯格岛,发现这的确是一片化石森林。只是有许多树木并没有完全石化,有的看上去就像刚砍倒不久,有的甚至还带有软木质部分,呈现出红色。这些树木种类很杂,有白桦、落叶松、冷杉等[1]。这种情况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不得不考虑,是现在的气候带不同于那时侯?还是什么未知的机制把温带森林送到了冰天雪地的极区?是不是女巫实施了什么魔法,把森林给移动到极区冷藏起来了?这样的思维只是童话级别的,大概只有幼儿园的孩子们才会睁着大眼睛,乖乖地听着;如果小学生听到这种说法也会哈哈大笑,笑其太幼稚了。

早在19世纪,人们就曾在北极圈内发现煤层,经鉴定,这些煤是由一些东方红松和沼泽柏树形成的,目前这些树种仅仅生长在中国。北极的情况如此,那么南极呢?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来到南极考察,人们在南极洲发现了许多矿藏,除各种有色金属外,还有丰富的铁矿,煤的蕴藏量估计有5000亿吨,石油的蕴藏为400亿桶。当然,人们还发现了许多爬行类化石,也发现了不少植物化石。科学家把高纬度地区指示温暖气候的沉积物和化石,作为是热带或亚热带气候曾经达到极地附近的证据。传统学者的这种见解,笔者依然是认可的。但是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学者们是群体性的茫然。地球怎么会象害疟疾一样,一阵“冷到赤道”,一阵又“热到极点”呢?能够说得清楚这种气候变化的起因吗?从传统学者的见解中我们可以察觉到,地球自转轴恒定不动的机械性思维的观点,确实是根深蒂固的。

 

4.3  迷茫的问题逼得地球不得不发生翻转

 

从在极区发现的古代的煤层,到现在在距离北极几百公里的阿克塞尔·海伯格岛上发现的树木,而且是连根都在一起的树木,形成了冰冻的化石森林。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科学家们发现了这些历史上的真实记录,可是说不清楚其成因。如果仔细推敲一下,问题可能可以得到解决的答案。

那些树木是温带和热带生长的,它们是没有长脚的,绝对不会自己从温带跑到极区那样的“冰箱”里面去呆着。这一点笔者和读者的认识是一致的。

通常我们会推测上述现象是气候的突变造成的,导致气候突变的原因是什么呢?学者们会无可奉告。其实言下之意就是默认地球除了自转和绕日公转之外,是没有其他运动现象的,只是存在一种目前尚不明白的原因,引起了地球气候的奇特变化。这是一种潜在的机械性思维。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什么原因引起了气候的突变呢?于是丝毫不着边际的五花八门猜想就该出笼了。什么太阳不发光了;什么核冬天了;什么彗星撞击了;什么外星人的作用了;什么神仙发怒了……,反正谁也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去推理,只是假说,于是大家就以假当真。“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百姓们只能无可奈何地感到一片茫然!

除了可能的气候奇特变化以外,唯一留下可以进行推理思考的思维空间就只有地动了。地动可以有三种动法:一种是地球整体翻动,科学家和普通老百姓都会一致不加思考地说,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嘛!好吧,暂时就算不可能,先放置到一边,那就看看第二种地动如何。整体翻动不行,那就把地壳表层象多层象牙球的最外一层一样快速翻转一下,这就是美国哈普古德教授的“地壳移置”。这个假说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地球的整体性铁面无私地告诉人们,依据地球物理解析资料,地球虽然具有圈层结构,可是各圈层之间不许可相互快速移动。第三种地动方式是板块漂移,习惯于渐进变化的学者们说说,哪个板块能够仅仅经过一万多年的时间,就从热带位置漂移到北极圈里面呢?从极地到赤道沿大圆路径是大约10000千米,习惯于渐变论的学者们可以用10000年的时间作为分母,去求取板块的平均运动速度,那是1000米/年。传统学者们能够在地球上找出这样运动速度的板块吗?它与所谓的指甲生长速度般的板块运移速度实在相差太远了。唉!三种地动方式都行不通。真是山穷水尽了吗?我们是请求外星人或者神仙来解决这个疑难问题,还是人类自己来解决和认识这个疑难问题?当然还是由人们自己解决更好一些。

请读者朋友跟着笔者尝试着思考一下:北极圈内陆面上的森林,其生长的时候需要有大量的阳光照射,我们可以设想把太阳搬到北极去嘛!嘿嘿!荒唐!那不可能!好,好,好,对,对,对,把这条思维线索掐断。我们另外设想一种地动状态嘛!太阳是恒星,就算它不动,那我们就把北极搬到低纬度地区去!把北极搬到低纬度地区去,其实就是地球自转轴发生一次翻转调整运动嘛!呃,你别说似乎有点聊斋啊!要说稀奇确实有点稀奇,但是它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值得思考的方向和空间夹缝啊!在太空中没有支点,又处于失重状态运转的地球,好象没有谁给它规定自转轴不能够翻转嘛!反复推敲解决这个疑难问题的思维过程,在地球整体翻动那一点上,人们都太马虎、太过于盲目自信了。为什么要一口否决地球翻转运动呢?砸开思维上的枷锁,让我们往这个方向尝试着深入探索一下:先把地球仪从支架上取下来,用一根竹筷穿过两极,把北极从现在的东倾23.5度的状态,向西北方向搬动大约90度,那么现在的北极就靠近了赤道,相应的南极自然也会翻转到赤道附近。这时候北极极区在极昼期间,相当于处于赤道附近,24小时都有太阳光直射,什么样的树木不能够生长呢?青草地怎么能够不大量出现呢?南极为什么不可以出现河流从大陆带来陆源碎屑沉积在海洋边缘的现象呢?如果地球自转轴从这种情况下翻转一次,到达现在的位置上,正常生活着的树木为什么不能够被自然放到“冰箱”里面去形成冰冻森林呢?那些以残桩形式留下的树木,是谁砍倒的吗?地球翻转运动的狂风,吹折了那些森林里面的大树木,那应该是何等狂暴的飓风啊!采用地球翻转的观点去解决冰冻森林的疑难问题,就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多简单的事情!哈哈,又是一个四两拨千斤!对于加拿大北极圈中出现的热带森林化石,地球翻转给出了不费吹灰之力就合理解答的机制和过程。那还会是假说吗?

 

参考文献

[1] 王大锐  北极圈内的热带森林化石  化石 1991年第1期  P10-1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穿越时空的“天气预报”
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改变了森林水循环的速度
硅化木,藏匿于世间的不朽森林!拥有亿万年古韵的至宝!
3.7亿年前的树是怎么生长的?“密集恐惧症”莫入
他在这个“冰雪星球”上钻树取芯,追寻着冰川的足迹
树木年轮的奥秘 揭示人文地理密码(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