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注全译还不够?再来24万字“研读”帮你真正读懂《庄子》!
《你真能读明白的〈庄子〉》,张景 评注

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上,《庄子》都是一部难得的奇书。它是太多人的心头好、枕边书,常见的大众读本往往是注释加翻译,但是对于那些“好读书求甚解”的读者来说,脑子里仍有许多问号,比如:《逍遥游》为什么连讲两遍大鹏的故事?既然庄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为什么还不厌其烦说了那么多?庄子的性善论和孟子的性善论有什么区别?……
中华书局刚刚推出的《你真能读明白的〈庄子〉》,约请三全本《道德经》的译注者张景先生,将其多年精研《庄子》的心得写成此书,不仅对《庄子》全文进行了言简意赅的解题、精准晓畅的注译,还对许多你想到和没想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这就是分量极重的“研读”板块。《庄子》原文65000多字,本书的“研读”部分就有240000多字,篇幅如此巨大的“研读”,到底说了些什么呢?

原文实际字数

研读实际字数



梳理行文的逻辑结构

《庄子》一书,行文汪洋奇肆,实际上有着严密的逻辑结构,各篇的写法亦各有特色,无一雷同。本书“研读”对其进行了精彩的梳理,这里仅举《逍遥游》篇为例:《逍遥游》篇为什么连讲两遍大鹏的故事?“圣人无名”后面的几个故事与前文有什么关系?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中质疑道:

其实在先秦,著作人观念是不明确的,当然更没有所谓著作权。不仅称为某子的书不是一人一时写的,其中的某些篇也不是一人一时写的,其中有些部分是陆续添上去的。例如,《庄子·逍遥游》讲了两遍大鹏的故事,结之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以下的几段小故事,跟前面意义不联贯。这些可能都是随后加上去的。

现在不少教材在选录《逍遥游》时,也删去了后面的几个故事。而本书“研读”则认为,《逍遥游》连讲两遍大鹏故事,是与庄子的写作手法有关。本篇开头用自己的话讲了大鹏故事(这是寓言),接着又引用商汤与棘的对话重复大鹏故事(这是重言),目的是要用前代名人的话来证明大鹏故事并非自己虚构,以此来取信于读者。按照常理,《庄子》既然提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那么后面印证此理论的几个故事也应该与此顺序相应,“然而庄子思维反常,他颠之倒之,用第一个故事'尧让天下于许由’说明什么是'无名’,用第二、第三个故事说明什么是'无功’'无己’。行文顺序这么一颠倒,后人便找不到这几个故事与前文的联系了。”不仅如此,“研读”还把《逍遥游》全篇结构、行文秩序列图进行说明:
在《你真能读明白的〈庄子》中,类似的精彩分析还有很多。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跟随着本书的“研读”,相信读者朋友很自然地就会懂得更多了解庄子思想的“门道”。

解释寓言的确切含义

庄子说自己的书由“三言”——寓言、重言、卮言构成,其中寓言是假借各种故事或别人的言论来表达自己思想的,占比有十分之九之多,为什么呢?《庄子》是这么解释的:“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亲生父亲不便为自己的儿子做媒人,因为做父亲的去夸奖自己的儿子,不如请别人来夸奖自己的儿子显得更为可信)顾炎武《日知录》说:“《庄子》书凡述孔子皆是寓言,渔父不必有其人,杏坛不必有其地。”孔子是庄子心目中的圣人,也是万世之师,以他为寓言故事的主人公,可以达到更好的说服效果。同样老子、孙叔敖、墨子等历史名人在书中的故事,大抵也可作寓言来看,不必坐实。

任渭長《高士传》画像之《庄周》

《庄子》中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如庖丁解牛、运斤成风、鲁侯养鸟、邯郸学步、井底之蛙、东施效颦、鹏程万里、螳臂当车……有的寓义一望而知,有的则让人似懂非懂,“研读”以相当多的篇幅解释了这些寓言的确切含义。这里试举两例以见一斑。
《齐物论》篇寓言“朝三暮四”,“研读”解释为“从事物的相对性和万物都有共同点这两个角度出发,正面论述了万物一齐的道理”,并举例说明,同样的事实和概念,表达方式不同,效果就不同,“念经的时候抽烟”与“抽烟的时候念经”,“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事实相同,表达顺序不同则效果迥异。
《泽阳》篇寓言“蛮触相争”,“研读”揭示出其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人在自然面前渺小得似有似无,“人类只有摆正自己在自然界的位置,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爱护自然,才能获得大自然更多的恩赐”。第二层含义是说,既然人如此渺小,那么人们所争夺的名利又有多大意义呢?并举白居易诗《禽虫十二章·第七》例:“蟭螟杀敌蚊巢上,蛮触交争蜗角中。应似诸天观下界,一微尘内斗英雄。”以相印证。

阐述庄子思想的深刻意蕴

庄子的思想博大精深,行文跌宕跳跃,透过这样的文字理解庄子却绝非易事,本书“研读”保持了三全本《道德经》“研读”的一贯水准,内容扎实,语言平实有料,让读者诸君在不知不觉中随之走近庄子,如沐春风又收获满满。
试看《齐物论》篇“研读”对庄子人生如梦这一思想的梳理:
先是列举历来表达这一思想的诸多诗文、事例,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吴自牧《梦粱录》、张岱《西湖梦寻》《陶庵梦忆》、曹雪芹《红楼梦》等;
随后阐述了佛教所宣扬的人生如梦思想;
接着变换角度谈“梦如人生”,通过老仆人、酒鬼、纳兰性德等人的经历,说明“梦中的遭遇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和痛苦一点也不亚于现实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和痛苦”;
此后话锋一转,说明人生苦短,“如果仅仅从消极的角度去理解人生如梦的观念,那么我们等于一天也没有真正活过”;
接下来通过历史上几个著名的梦境,说明虚幻的梦是如何大大影响人们的真实生活的;
最后总结:“对现实太认真,生活将是痛苦的;对现实太不认真,生活将是苍白的。我们完全可以把自己的生活态度定位在认真和不认真、执著和不执著之间,定位在世法和佛法之上。人生不过是一局棋,我们应该尽力地去赢得这局棋;如果下输了呢?也不过是下输了一局棋而已。”
此外还阐明了庄子齐同万物的四个方法、齐物的目的、以及在齐物问题上的理论与实践的矛盾,《齐物论》篇是公认的晦涩难懂,本书“研读”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抽丝剥茧,毫无保留地呈现了自己的研读心得,读来无比丝滑顺畅,毫无滞涩之感。

刘贯道《梦蝶图》

除了直接阐述,“研读”还对一些学界通行的意见进行了商榷。如学界几乎都认为季咸相面的故事与前文没有连贯关系,本书则认为联系紧密,主要是用形象的故事说明什么叫“立乎不测”(《应帝王》篇);学界普遍认为外篇与杂篇为庄子后学所撰,内篇为庄子本人所撰,本书则认为不可一概而论,如外篇的《胼拇》与内篇的《应帝王》联系就十分紧密;《至乐》篇庄子在妻子去世后鼓盆而歌,“学界都认为这一故事表现了庄子旷达的生死观,而我们认为这一故事表现了庄子面对死亡时的那种无奈情绪”;学界基本上都把万物一齐思想视为庄子的认识论,而本书认为齐物只是一种修养论。
许多学者认为《庄子》中的不少篇章,如《让王》《盗跖》《渔父》《说剑》等并非庄派作品:“《渔父》《盗跖》则妒妇詈市、痴犬狂吠之恶声,列之篇中,如蜣螂之与苏和,不辨而自明,故俱不释。”(王夫之《庄子解》)本书认为这些学者忽略了一个常见的基本事实——任何人都是矛盾统一体:

如果我们把庄子定位为一位隐士的话,那么他当漆园吏的历史就应该被抹掉。然而事实上,出任漆园吏的庄子和拒绝当楚国相的庄子是同一个人。……大谈生死一齐、死甚至比生更幸福的庄子与写《养生主》的庄子是同一个人,大谈是非一齐、无是无非的庄子和激烈批评其他各个学派的庄子也是同一个人。(《渔父》篇“研读”)

接着阐述了思想家出现自我矛盾的几点原因:随着认识的深化和环境的变化产生的自我否定、多重需要和不同角度的观察造成的矛盾、虚假的矛盾(表面看似矛盾实际却有着内在的统一性)。
庄子善于把各种寓言、故事、对话、比喻连缀起来阐述道理,化难以理解的抽象理论为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这本《你真能读明白的〈庄子〉》,同样善于把各篇内容勾连起来,把古今人物思想、故事连缀一起,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读来不时有会心之感。如果说《庄子》原文好比胶片,经由本书的“暗房冲洗”(注译和研读),庄子其人、其思想,就一点点清晰地在我们眼前“还原”出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荣子解读
读庄札臆(十七则)已烂尾
语文轩—— 《逍遥游》优秀教案5
庄子及其作品介绍
小古文阅读百篇 传说寓言篇1.逍遥游·北冥有鱼(练习与答案)
道家四书之庄子,高妙的寓言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