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列宁为何以辞职为威胁,也要签订屈辱的割地赔款的布列斯特和约?

屈辱的布列斯特和约,使俄国割地赔款,列宁的决定究竟是对是错?

列宁冒着辞职的风险,也要坚持签订布列斯特和约,这与俄国刚刚建立起来的苏维埃政权不无关系。

但是彼时的俄国内有红军,外有东线军队牵制德奥,为何列宁还要做出这种,看似穷途末路的决定呢?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在历史上被称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这次革命也使俄国成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变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这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程,对于当时的社会,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和平,开始成为新社会的一股新旋律。

而就在国家开始缓慢复兴的同时,列宁决定要与德国签订新条约,将波兰、立陶宛、白俄罗斯在内的一百万平方公里,尽数割让给德国,并且还要赔偿30亿卢布。

此举引起了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严重分歧,而列宁之所以接受德国的条件,事情还要从一纸法令说起。

1917年11月8日(俄历10月26日),俄国十月革命的第二天,列宁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发布了《和平法令》。

《和平法令》是苏维埃第一条对外政策法令,它代表了苏维埃的外交重点,呼吁各国进行公正、民主的谈判,实现和平。

法令通过后,苏维埃政府向英国、法国、美国等协约国递交《和平法令》,并说明这是建议停战,希望能以不割地、不赔款的方式进行和谈。

英法美等国先后拒绝此法令。而同盟国德国则接受了,并表示愿意谈判。

彼时,苏维埃政府为了尽可能获得全面的和平,再次向协约国发出《和平法令》。

英美法等国再次拒绝此提议,并采取敌对态度,想破坏苏维埃政府及同盟国的谈判协议。

实际上,早在十月革命开始之前,德国已经将战线放在东线,并占据了俄国大量领土。

俄国当时对外多次开展战役,消耗重大。对内开展革命,经历多次打击。

对于协约国英法而言,俄国在东线战场牵制了德奥一半的军队,对于一战战局的影响至关重要。

反观德国,他们的军队一半被俄国牵制,另一半则在西线胶着,与俄国多次的交战中,他们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俄国在十月革命后,退出战争的心愈发强烈,这种想法对于英法及德国来说,就是一家欢喜一家愁。

德国很想借此,摆脱东线俄国对德国的牵制,于是在俄国提出条件前,德国内部先提出三种方案。

第一种是与俄国签订条约,逼迫俄国让步,并全面退出东线战役。

第二种是同意俄国的谈判要求,签署长期或短期的停战协定,保持东线的和平,以此从东线撤军增援西线。

第三种是保持不战不和的态度,东线留下少量军队牵制,并要求俄国做出一定让步,以此优先集结兵力,解决西线问题。

以上三种方案,德国最认同第一种方案。因为这可以帮助德国脱离东线和增援西线战场,同时俄国的让步也可以鼓舞德国的士气,并使德国得到不菲的金额和割地作为赔偿。

德国如此过分的条件,在刚刚成立的苏维埃政权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对于德国提出的要求,政权内部分成了两股势力。

列宁极力主张接受德国提出的条件,与德签订和约,并在第一届大会上,起草了《关于立刻缔结单独的割地和约问题的提纲》。这一提议,在俄国引起了轩然大波。

那么,列宁为什么要同意签署,这份割地赔款的丧权条约?

一战期间,列宁以辞职威胁,与德国签订丧权辱国的布列斯特合约。

这个对俄国象征着屈辱的和约,由德国提出。不论是割地、赔款,或者战场上的退让,都说明了俄国的形式,需要为人让步。

然而,这种可耻的和约,即便列宁主张缔结,党内的纷争能这么悄无声息的过去吗?

有人反对列宁的主张时,他的回答一针见血。他指出,俄国现在看似有两条路,一条签署和约;另一条进行革命战争。但在他看来,实际上只有一条路可走。

彼时俄国刚刚革命成功,政权刚刚建立,国家并没有足够的战备力量。

如果要继续战争,东线防守不堪一击,新成立的红军军力不足,如果德国直指俄国,那么战争失败是必然结果。

他指出,如果战争失败,为了停止战争,必然会有更苛刻的合约出现。德国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步步紧逼,所以谈判无法拖延,无论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都无法给出更多的时间。

列宁说:“毫无疑问,我们现在被迫缔结的是一种可耻的条约,但如果开始战争的话,条约依旧会缔结,而缔结的会是别的政府,因为我们的政府已经被推翻了”。

这段话也提出更重要的一点,如果开始战争,苏维埃政权将不复存在,而在普遍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前,苏维埃政府必须坚持下去。

这一观点遭到了别的政派强烈反对,其中托洛茨基主张“不战不和”,他声明,谈判无法拖延就停止谈判 ,拒绝谈判、停止战争,以此当作国际政治向德国施压,达到拖延的目的。

这种情况下,列宁的主张在政府内部无法得到认可,托洛茨基“不战不和”的观点,看起来似乎更符合俄国当时的国家态势。

托洛茨基在后续的军事活动中,主观认为,即使俄国宣布立刻退出战争,德国也会同意不割地不赔款的要求。

于是,他在下一次的会谈中发布了一则声明,提出把俄国的军队及人民退出战争,希望可以把政权掌握在国家和人民手中。

同时,他又在声明结尾发出,俄国军队全线复员的命令。

在关键时刻,这种举动无疑是告诉德国,俄国前线的军队不堪一击,根本无力抵抗德国的进攻。在和约签署前,这简直又给德国提供了一条指明灯。

基于此,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第二次会议上,列宁抓住这点,称托洛茨基的声明使俄国同德国的谈判,再次陷入十分被动的境地。

由于托洛茨基的声明发表,引起了党内其他人的不满,逐渐的也失去了更多的支持者。

再后来,他本人也销声匿迹,在这场角逐中失去了上场的资格。

俄国后来就此探讨了近四个月的时间,1918年2月23日,俄国收到了德国的无线电答复,也是最后的通牒。

回信中提出比之前更为严苛过分的条件,要求俄国撤出波罗的海东岸地区,并限于48小时内接受全部条约,派代表签署合约。

收到德国的最后通知,布尔什维克党召开最后一次会议,讨论是否要接受德国新提出的条件。而这一次,是一次决定苏维埃政府未来的重要会议。

列宁首先指出,现在应该立刻抛弃继续作战的想法,德国一旦发起进攻,苏维埃政权将不复存在,只能接受德国的条件,立刻缔结和约。

并提出,如果不接受这个提议,自己就以辞职为威胁,退出苏维埃政府和中央委员会。

在这样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以索柯里尼柯夫为首的一众人,不得不同意列宁的请求。

但斯大林则有了不同的想法,他同意拖延和谈,恢复谈判,但不签订协议。

列宁不赞成这种态度,他主张必须要签订合约,如果现在不签订,三周后,这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等待它的就是死刑。

话说到这种地步,斯大林就同意了列宁的提议,布尔什维克党此次召开的会议,最终七票赞同、四票反对、四票弃权。最终,苏维埃政府通过了与德国签订和约的决定。

在此提案初步通过后,政府内部的一批左派共产主义者声明:作为少数不赞同签署和约的政府人员,不为党内多数同意而通过的提案承担责任,所以辞去一切职务。

2月25日凌晨,全俄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举行会议,讨论对德和约签署的最终决定。

最终以116票同意、85票反对、26票弃权,正式通过此提案。

早晨七点,俄国向德国发布无线电,同意签署和约,并派遣代表去往布列斯特签署和约。

随后俄国派遣代表,同德国进行和谈,至此,一场铺垫了许久的和谈拉开序幕。

经过俄共党内的一番激烈争论后,列宁的坚持也算有了回应,同意与德国进行和谈。

但是德国面对俄国这种步步退让的行为,一开始提出的条件真的能满足他们吗?

1918年3月1日,和谈正式重启。意料之中的,德国提出的条件比先前更为苛刻。

他们提出:高加索的卡尔斯、阿尔达汉和巴统地区回归土耳其,承认芬兰和乌克兰为独立国家,俄国军队撤出。

也就是说,俄国如果同意,将失去近一百万平方领土,人口流失约5000万,约占俄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同时,俄国的煤产量也将失去近90%,铁矿石占73%,一半的工业和三分之一的铁路,俄国都因为割地赔偿,而被迫放弃。而且和约对俄国军队的要求更甚。

首先要求俄国军队必须全部复员,尤其是刚刚组建的红军队伍,俄国的海军舰队必须返回海港,直到和约缔结完成。

其次,俄国要和反革命的乌克兰中央缔结条约,并承认他们2月9日与同盟国签订的和约。

在经济上,俄国也必须赔付大量的经济赔偿,同时德国的船只在港口和贸易上都享有特权。

尽管德国提出的条件如此苛刻,俄国派出的代表却没有进行太多辩护,只在最后的时候说了一句:“帝国主义对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只是暂时的”。

尽管有再多的无奈和不满,条约还是于3月3日17时30分,签署完成。随着长时间的谈判与争论,这份充满着耻辱意味的条约,还是落地成文。

和约签署完成后,列宁对此事做出报告,和约的签署使得国内的新生政权得到了喘息时机,列宁称这个和约为“提尔西特和约”。

他提出以空间换取时间的策略,为了保全革命的利益,应该在实际上退却,把领土让给战争的胜利者,以此获得喘息的时间。

和约履行,还需要正式的法律批准作为支撑,签署完成后,俄国国内举行大会,对这次结果进行探讨。结果毫无疑问通过,批准了布列斯特条约的执行。

后来,德国及其同盟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战败国。

苏维埃政府根据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会议,废除了布列斯特和约。

这份布列斯特和约,就在签署完成的很多年后,还有多位学者对此事争论不休。对于列宁为何非要签订这个屈辱和约,引起了激烈的讨论。

一部分人认为,列宁进行如此大的让步,是基于战场形式转变,而做出的选择。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国内形式可以说是百废待兴,俄国面对的形式确实不容乐观,需要做出让步。但是不是一定要做到如此让步,还有待商榷。

当时的旧军队处于瓦解状态,东线战场根本无法与德国抗衡,而新建立的红军,确实无法承担起保卫祖国的重任。

在没有军队的情况下,俄国退出战争就是必然的选择。如何退出,其实也有很多选择。

签署布列斯特这样的条约,可以说是用最惨烈的条件达到了目的。

当时国家的情况虽然紧迫,但列宁做出的选择,只从俄国与德国的角度出发。他没有意识到,后来协约国美国参战,对德国及其同盟国的压力也非常大。

在巨大的压力下,德国与同盟国之间的分歧也越来越深,而西线战场,法国与德国的战线胶着,也使德国自顾不暇。

在这种状态下,德国与俄国停战的想法不比俄国的低,东西战场的战线长时间胶着,军队的后续供给已经很成问题,国内也是人心惶惶。

并且,德国想把更多心力放在法国这边,使得法国向美国频频告急。而美国加入战场后又加快战争动员,使得德国不得不将东线的一部分德军,调到西线。

种种迹象都表明,德国虽然不会无故放弃东线,但也不会放弃西线的战场,深入东线对俄国发起攻势。

遗憾的是,列宁当时没有细致的去分析国家局势,忽略了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的暗流涌动。

他更担心国家没有兵力抵抗,而导致德国会一拥而上,致使刚刚建立的苏维埃政权一手覆灭。

实际上,如果德军全线进攻俄国,在西线的德军也将全面崩溃,那对于德国也是毁灭性的打击。

可惜当时的列宁并没有看到这一点,并签署了这样一份条约,给当时的俄国换取了一段喘息的时机。

而在俄国在和约签署的过程中,种种的决策都说明,当时的布尔什维克党还不成熟。政权刚刚成立,党的决策,议会机构都不太熟练。这一次的危机后,他们付出了一次惨痛的代价。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俄为何要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一战?
十月革命后,苏俄退出一战有多难?为求和德国:割地百万赔款60亿
俄国历史上的耻辱!割让近一百万平方公里和5000万人口!
苏洵《六国论》的逻辑谬误:5、用排除法看看战争的结果
红色教父(十一)—— 红军卫国
【俄德签订《布列斯特和约》的时间】是“出卖”还是高明的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