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沈果孙和陈祖德之间的是非恩怨

1992年至2002年,担任中国棋院院长和中国围棋协会主席的陈祖德是中国围棋的决策者与实际当家人。

网上一直有沈果孙的一些声音,暴露出他和陈祖德的种种不合。但很长时间以来,都是他一个人在自言自语,但是2002年4月,陈祖德作出提前退休的决定后,聂卫平突然对媒体说出一段耐人寻味的话,他说:“陈祖德十多年来做了一些工作,不过中国围棋的水平可能是有点下降了”。此番言论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

沈果孙终于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

陈祖德

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坦白说陈祖德和沈果孙是有矛盾的,而且很深,当然陈祖德和聂卫平也是有矛盾的。

陈祖德作为中国围棋的主要决策者之一,前后历经十几年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有人对他提出质疑,站在他的对立面,怎么说都是正常的事情,谁还没有个把反对者呢?

所以沈果孙和聂卫平上演双鬼拍门的好戏,也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首先,沈果孙看不惯陈祖德的某些做法以及行事风格,这个在后面会分段详述。

先说聂卫平和陈祖德的矛盾,聂卫平比陈祖德年轻九岁,平时都是队里的尖子,一起住集体宿舍,聂卫平只喜欢看围棋书,别的书一概不看,而陈祖德爱看书,私藏有多本文学名著,有一次,聂卫平的朋友江某来串门,这个人也认识罗建文,他看到某本属于陈祖德的文学名著,结果就提出借走看看,聂卫平就向陈祖德借了这本书,江某说肯定会还,但好死不死,后来江某告知说书弄丢了,聂卫平只好向陈祖德坦白此事,陈祖德的世界名著,文革时期属于禁书,买都没地方买,于是陈祖德很生气,就对着聂卫平说出两个字“流氓”,并且气头上还打了聂卫平,刚开始挨骂又挨打的聂卫平只好忍着,理亏嘛,但你不能打起来没完没了啊,于是就演变成了互殴,聂卫平的反击很粗暴狂野,于是两个人的友谊小船就因为这本消失不见的书宣告完结,以后聂卫平和陈祖德生活中是没有互动的,以后交往都是工作关系。

沈果孙

陈祖德平时戴一副眼镜,文质彬彬的,一副谦谦君子之风,如果他向你走来,那真是一派儒将风度,举手投足之间如春风拂面,这可能就是陈祖德留给许多人的第一印象。

在他任期之前,中国围棋界已经逐渐超越了日本围棋,至少中国围棋界是这样认为的,标志性事件就是聂卫平率领中国围棋队取得三次中日围棋擂台赛的胜利,但是国际围棋元年(1988年)以来,日本围棋连续夺冠,韩国围棋强势崛起,反倒是中国围棋变成了弱势群体。

陈祖德担任领导十几年中,中国围棋界所获个人世界冠军不多,仅有三次,分别是1995年马晓春的双冠王和2000年俞斌捧得LG杯。

所以聂卫平说的中国围棋成绩下降并非全无道理。

有人坦言:我不喜欢老聂,他一直生活在光环掌声和鲜花中,造成极度自以为是的性格,建议看一下心理医生。陈祖德先生德高望重,人品高洁,道德文章,皆为一流,棋艺不凡。中国围棋水平下降,你老聂是不是该负点责任?

最后一句等于是替领导甩锅呢。

世界冠军旁落的事,仅聂卫平就有三次,首先世界亚军当时也是中国围棋界的突破性成绩了。而且聂卫平也有自己的贡献,他在第六届东洋证券杯替队友马晓春扫清了许多障碍,保障了中国围棋界成功夺冠。

陈祖德任期内,有两件事值得一提,一件是1992年钱宇平获得富士通杯的决赛权后却弃权,这件事版本众多,众说纷纭,我只相信自己认为最可靠的版本,那就是钱宇平在决战前一段时间,突然犯病,发病的时候头痛欲裂,根本无法思考。另外呢就是钱宇平有一种奇怪的理论,就是我不去下,就不算输。他用这个逃避现实与压力。这套理论怪怪的啊,有点儿像鸵鸟。总之他病了没办法去参加比赛,谁劝也没有用,你总不能把一个思想有病的人给派到日本跟赵治勋决战吧。

钱宇平

另一件事就是2001年4月9日围乙赛爆出的“假棋”的丑闻,在第六轮浙江队和江苏队的比赛中,浙江新湖队棋手兼教练陈临新通过江苏队教练丁波授意江苏队年轻棋手刘曦故意认输,这盘棋的输赢影响到了浙江队、香港队、北京北新队谁最终冲入甲级队的结局,所以说影响深远,事情的性质非常恶劣。这是动摇围棋运动根本的大事,事情发生以后,刘曦承认了错误,说到底他只是一个执行者,所以祖德领导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没有处理刘曦,还说“刘曦没有责任,他是一个好孩子”。而陈临新和丁波则采取消极抵抗,对抗组织施以挽救的机会,陈临新和丁波双双被禁赛一年时间,陈临新还被清除出国家队,由北京转回浙江,陈临新的福利待遇全都打了水漂,可谓损失惨重。

陈临新

陈祖德、王汝南、华以刚,罗建文这些棋手出身的中国棋院的领导们,对这样的事情痛心疾首。

那么问题来了,这次假棋事件处理结果究竟如何呢?这边厢,领导们的心情想必是忐忑不安的,不料深圳队突然发现这里面的水实在是太深,太浑,所以直接找到围棋部的华以刚,认怂了,表示不再深究此事,这个态度让领导既意外,又感动,于是这件事就此尘埃落定。

陈祖德任期内发生的这几件事对他还是有着一定程度负面影响的。

所以有的人说:

陈祖德下棋可以,做官就不怎么样,在其统治下,中国围棋不但没有起色,甚至有倒退的迹象,特别是其苦心经营的所谓围棋联赛,真像是一场闹剧,总让人觉得怎么看都是中国足球甲A的翻版。中国围棋现状,的确有点儿惨不忍睹,陈祖德应该辞职,负一点领导不力的责任。

聂卫平

说完了聂卫平引发的轩然大波,我们再来说说沈果孙,他比陈祖德年长一岁,他是陈祖德昔日的队友和部下,一九八二年他因故离开了国家队,转而到了《中国体育部》担任记者。离开的原因,没有人知道,这应该是被刻意隐瞒起来了。

钱宇平因病离开国家队回上海,他的福利待遇是保留了的。陈临新离开北京回浙江,他的福利待遇是撤销了的。沈果孙离开国家集训队,福利待遇当然也就没有了,这也许就是一条线索,矛盾就此展开。

沈果孙,1942年生人,中国首批获得段位的10名棋手中就有他,他是1962年全国围棋个人赛第5名,1964年全国个人赛第3名。1973年在中国举行的中日围棋对抗对抗赛之中执白中盘战胜了日本多冠王坂田荣男九段,成为第一位战胜日本围棋头衔王的中国棋手。

沈果孙2006年开始写成了《围棋的道与魔》一书。该作品先后在苏州《城市商报》和博弈教育网连载,在棋迷中引起强烈反响。

他的书中,主动爆了几条陈祖德的黑料。

主要有这么几条,

第一条,1965年7月16日,至8月5日,中国围棋代表团访问日本,在35局比赛中获得11胜22负2平的成绩,我国五位年轻棋手无论执黑还是执白清一色采用了一种星,小目加拆边的布局,于是这种布局以后就称为“中国流布局”了,这个布局,陈祖德六十年代初率先尝试过,巧合的是安永一也把这个布局套路写进自己的围棋著作里《围棋新法》里,但是,媒体就是这样,一旦约定俗成使用一个称谓,就固定不变了,所以这套布局以后就叫中国流布局。

  沈果孙提到,为什么会出现“清一色”的布局呢?因为中国围棋集训队内已将用不用“中国流”提高到想不想超越日本的高度。而沈果孙是从不用“中国流布局”的,因为他下不好这样的布局,同时他对“指鹿为马”这样的试探心存反感,他不想当陈祖德的附庸者。后来集训队来了年轻的聂卫平,聂卫平也是从不用“中国流”的。因此,在“指鹿为马”的游戏中,他也是不合格的。那么,1965年五名访日队员都有谁呢?很好,他们的名单是陈祖德,吴淞笙,王汝南,姜国震和黄进先。

聂卫平

陈祖德入选国家集训队之初,就是主力队员,而且责任心很强,这就是小时候班主任眼里的那个班委委员嘛,老师和校领导的心理是:他做什么我都是投赞成票的,而班委委员和班里的普通学生,关系是不会太好的。为什么?你懂的。

最狠的,陈祖德还很能喝酒,因为应酬多,交际能力也强,这简直就是 标准配置的干部苗子嘛。陈祖德不负众望,因病退出棋手序列后,马上就转入管理层,中国棋院棋牌司第四司副司长,专管棋牌专业,最后官至中国棋院院长,中国围棋协会主席。

沈果孙也是热爱围棋的人,他在国家队中也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人才。早年他曾指导过邵震中,江铸久等职业棋手。后来他还指导了周逵,付冲,彭立尧等职业棋手。但是1982年他离开了国家队,但是想必他对这样的安排是不满意的。

第二条,1963年,杉内雅男为代表团团长的日本围棋代表团访华,陈祖德被让先,半子击败了杉内雅男九段。1965年,岩田达明九段在分先的对局条件下输给了陈祖德,这被树立为里程碑式的突破。

1973年国家集训队重新组建,7到8月坂田荣男为代表团团长的日本围棋代表团访华,他所向披靡,即使日本代表团有着太田耕造、小川诚子、菊池康郎、西村修这样的女子与业余棋手,中国棋手总战绩也仅仅是14胜2和40负。

坂田荣男1960年在第一次中日围棋友谊赛就曾经来到过中国,他在击败了当时中国围棋最强者之一的过惕生之后,说出了“对手只是受先还是无法抗衡的”这样的话。而曾经让陈祖德深感耻辱的业余棋手安藤英雄对局时起身散步,仿效的,也正是当年在中国对局时的坂田荣男。十四年匆匆而过,此时的坂田荣男依旧站在日本最巅峰强者之列,他是当年日本的“十段”战冠军,沈果孙在1964年是中国围棋个人赛的第三名,这个成绩,说明沈果孙有中国棋坛第三号强者的实力。沈果孙主动请缨,出战坂田,他执白抓住坂田荣男轻敌冒进的错误,一举获胜,这是中国围棋手一次突破性的胜利,沈果孙在上海的这一战,打出了中国棋手的士气,被文革停滞掉的前进步伐,也凭借着这样提气的一战,承前启后,再度出发。(有附录棋谱为证)。

可惜在陈祖德编辑的围棋史册以及回忆文章里,这一局棋被刻意打压了,没有拔高宣传不算,还被描述成“中方战胜日方的几局棋,大多数依靠中盘战斗奠定胜利。如沈果孙战胜坂田荣男的一局棋,布局和序盘阶段,坂田荣男占了优势,在中盘阶段,坂田荣男走错了一个不很明显的次序,就被沈果孙抓住硬是断下一块棋来获得了胜利。”

坂田荣男

  这段文字,是陈祖德编辑的《中国围棋史》里的一段话,这似乎是在告诉大家:沈果孙胜坂田荣男这件事,是一个意外。

但该来的荣誉自然会有,比赛结束后,坂田荣男对沈果孙说“这是你毕生的杰作”,这句话从失败者的嘴里说出来,颇有戏剧效果。而这局棋,也确确实实成为了沈果孙一生的荣耀之战,即便太多故事被吹散在了岁月烟尘里,这场对局,这场胜利,却永远在史册里棋谱里,光华熠熠,历久弥新。

沈果孙暗示陈祖德气量小,自己击败岩田达明,杉内雅男被大肆宣传,而他击败日本当时的56冠王坂田荣男却偃旗息鼓,不发一声。

沈果孙还提到一个细节:本世纪初,南方有个城市举办“围棋节”庆典。举办者写好了发言稿请中国围棋协会主席陈祖德审阅。发言稿中有“1973年,沈果孙战胜了坂田荣男九段”这句话。陈祖德拿起笔来,将这句话勾掉了。沈果孙的一位参加了围棋节的朋友,事后告诉了沈果孙这件事,说:“想不到陈祖德的气量这么小。”也许在陈祖德的心里觉得沈果孙战胜坂田荣男这样的事情,知道的越少越好吧。”不然该如何解释呢?

附录棋谱

取材于中日围棋对抗赛沈果孙执白与坂田荣男(黑)之战,240手,白棋八目胜,1973年8月6日,弈于郑州。

附录棋谱一:沈果孙执白第208手抓住了坂田荣男(黑)第207的过分招法。

附录棋谱二:经过一系列的交换,坂田荣男回到第27手试图连络,

附录棋谱三:可惜沈果孙手起刀落,黑三角七颗子被尽数斩获,沈果孙赢得漂亮。

沈果孙还提到1989年首届应氏杯的决赛,聂卫平在2比1领先的情况下,应昌期希望把最后两局棋放在中国,曹薰铉提出放在韩国比赛两场,陈祖德表示支持曹薰铉,应昌期先生一再重申,应氏杯是中国人举办的,一定要中国人拿冠军。陈祖德说应昌期不懂什么是比赛,比赛要公平。

于是陈祖德化身为光辉的国际主义者,大公无私,而应昌期成了狭隘的爱国主义者。

后来折中把比赛地点放在了新加坡。

我们从若干年后韩国人在三星杯,LG杯等随意改变赛程表的安排时有发生,表现出纯粹的利己主义。这就说明,韩国人不配大公无私四个字。

陈祖德是领导,底下的人和领导不和,于是就有了说领导坏话的动机,但是领导自身做的到底是对不对?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由于当时国家体委经费紧张,只能由聂卫平独自前往。

当时陈祖德是国家体委四司副司长,分管棋类桥牌,他让孔祥明赴新加坡照顾聂卫平,当时聂卫平和孔祥明夫妻关系紧张,她已经独自在日本留学一年时间,全围棋集训队都知道的事情,偏偏陈祖德这个领导不知道。

沈果孙和陈祖德论战,曾经提到这件事,陈祖德辩称自己调到四司,围棋队由训练部主管,自己并不知道聂、孔关系已经闹僵。

陈祖德

沈果孙提出的论调是典型的阴谋论了,我是不大相信阴谋论的,我只能说,聂卫平在新加坡连败两局,不仅输掉了气运,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棋手自身的问题有,领导的问题有,体制内的也有。

似乎一个盖子被贸然揭开了,一地鸡毛。

回顾前文,再来一个对比。吴淞笙,江铸久,芮乃伟等九段高手去国外谋生,譬如韩国,日本,对此,中国棋院发文至日本棋院、韩国棋院,让他们不要让中国棋手参加他们的比赛,真有点儿赶尽杀绝的意味。但这能怪到陈祖德或是罗建文某个人的头上吗?

这个属于体制问题,中国国家围棋集训队费心费力,培养的围棋人才,如果不能为我所用,都放任流失吗?那成何体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时候,得按规矩来,否则我还怎么管?所以还是一刀切吧,禁令一出,都歇菜吧。

 陈祖德先生已经故去,同时带走了诸多的是是非非。聂卫平和沈果孙也都是和陈祖德一样,为了围棋事业做出了卓越的成就与贡献。

 沈果孙的围棋新书里,有这样两句话:妙着原在方寸间,高手得之活全局。

“妙着原在方寸间”,便是棋道;“高手得之活全局”,便是求道。

希望在棋道的世界里,大家彼此“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棋闻详情何他战胜日本多冠王却不见动静?作者:空想千年头条号7月前  54  6392
中国围棋的一抹亮色 1973年沈果孙击败坂田荣男
围棋起源于哪个国家?陈祖德是如何一步步击败神话的?
细数中国41位职业九段棋手 一代代中国围棋的最强音
深度还原围棋三峡事件:重新解读芮乃伟与罗建文的是非恩怨
走得稳,才能赢得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