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孟津的由来,居然和周武王经过的一个渡口有关!

黄河,自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起,途径甘肃、内蒙、陕西山西交界,再河南三门峡向东,奔流而下。洛阳这里,黄河从奔腾不息到平缓流逝,也正是再这里曾经有一个渡口,再商周之际,曾经风云际会,上演了一段伐商兴周的传奇,这个地方,便是孟津。

津在古代是渡口的意思,正如天津是天子经过的渡口也称“津沽”、“津门”(和明朝永乐大帝有关,亲设天津卫),孟津自然也和一位天子有关,这边是周武王。而孟津古代又被称为盟津以周武王会八百诸侯于孟津渡而得名。

万里黄河,从陕西山西之间峡谷而过,经过三门峡后,终于洛阳逐渐平缓,流速降低,开始适合船渡,否则也不会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函谷关(位于三门峡灵宝),或许正是因为黄河洛阳区域变得平缓,加上洛水,形成了河洛之地,也就是河图洛书的地方。洛阳位居天下之中,而孟津则是扼守洛阳黄河渡口的重要地方。

夏朝的时候,孟津属于孟涂氏封国,孟津也成为中华民族孟氏的发源地和孟姓子孙后裔的溯源地之一。商代的时候,由于孟津距离商朝国都(偃师商城,郑州商城距离很近),属于畿内陆。商朝时,将国都周围千里之内的土地称为“王畿” ,属于国都直辖之地,为了防备西边过来的威胁,孟津设立了孟津关。

孟津关北濒黄河,南依邙岭,有山河作托,关隘便于坚守,形成了以关制河、以河卫关的局势。因其形势险要,易守难攻,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通往山西、河北的必经之地。由于孟津的地位如此重要,商朝前期,一直都是属于国都的直辖土地,只是到了商朝后期,随着商朝都城迁往安阳殷墟,才逐渐失去防守。

商朝后期,位于陕西岐山的周开始强大,并且开始慢慢的向东扩张。到周文王时期,商王感受到了周的威胁,便把周文王带到了朝歌,囚禁于一个叫羑里城,长达七年时间。不过随着近年来考古的不断发现,特别是位于陕西周原的一块甲骨文的出土,貌似有颠覆这一传统认识的说法,那就是:周文王并没有回到西岐,而是被商王祭祀了。

1977年陕西岐山周原,考古发掘出一块甲骨,上面刻的文字被破译后的意思是:“王祭祀大甲,册周方伯,先王保佑风调雨顺。”翻成白话文就是:商王祭祀第四代商王“大甲”,用周方伯祭祀,先王会保佑当年风调雨顺。这段话明确显示周方伯被用于祭祀,也就是被杀了,由于祭祀的是“大甲”,所以从年代来看,这个周方伯就是周文王。杀周文王的方式是“册”,原文中的“册”字是个象形字,意为一条条肋条骨 ,这段甲骨文的意思就是把用于祭祀的人杀死,然后剖开胸膛摆好,并显露出一条条肋骨。所以“周伯”就是把周文王开膛刨胸摆上祭坛。

这段阴森血腥的文字让如今的人们惊骇的同时,却揭示了一个冰冷坚硬的铁一样的史实--周文王并没有像各种史书记载的那样获得了善终,而是被当做祭品悲惨地死去了。知道了这个结果,对周武王再伐纣时的一些行为,就容易理解了。武王伐纣誓师时说:“予克纣,非予武, 惟朕文考无罪;纣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意思是,我如果战胜纣王,并不因为我武功强大,而是由于我父亲文王本来无罪;纣王若战胜了我,并不是我父亲有罪,而是出于我的无能。

众所周知,殷商是一个非常注重祭祀的王朝,尤其喜欢人祭,再安阳殷墟,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被杀戮后用来祭祀的奴隶和殉葬的人祭。“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正是因为殷商如此注重祭祀,所以经常用活人,特别是地位很高的贵族来祭祀,要知道不大可能用殷商的贵族,而是直接使用类似西周这样的方国和附属地的国君来祭祀,来显示对祖先和天神的虔诚。

到了商纣王时期,殷商国势衰弱,而纣王却更加残暴,昏庸无能,治国无方。当时的西周再周文王儿子周武王的治理下,国势强盛,天下归心,甚至天下三分居其二。和殷商动辄喜欢人祭人殉不同,西周讲究周礼,强调德化,讲究仁治,很少甚至极小使用活人祭祀,而使用动物来祭祀,所以赢得了很多诸侯国的支持,特别是得到羌人的支持。因为安阳殷墟出土的人殉,绝大多数都是羌人,所以周武王灭商的过程中,羌人都是铁杆同盟。

于是,周武王号令天下诸侯,会盟孟津,准备对商王朝发起最后一击。约前1048年,周武王为了检验自己的号召力,试探各诸侯国的态度和商王纣的反应,举行的大规模军事演习,周武王孟津(今河南孟津)举行了大规模的阅兵仪式,史称“孟津观兵”。当时来了800诸侯国,不过由于东方的几个大国没有来,而且当时殷商有了防备,所以孟津渡过黄河后,会盟天下诸侯,以时机不成熟,天命不可知的理由,返回陕西。

又过了几年,商纣王更加昏庸残暴,诛杀了比干等重臣,特别是对东夷展开攻势,商朝主力大军东方。西周得到了这个消息,立即再次云集天下诸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东渡孟津,孟津会盟台,周武王发出了著名的《太誓》,历数殷商的罪恶,号召天下反商,最终由于殷商主力来不及回撤,再加上商纣王拼凑的奴隶大军军心不定,直接战场倒戈,朝歌沦陷,殷商灭亡。

不过,周武王面对殷商的贵族,则采取了分别的对待态度,善待了纣王的儿子,重赏了亲周的大臣,对于顽抗的殷商贵族,则采取了极为恐怖的措施。《周逸书·世俘》记载:“武王乃废于纣矢恶臣人百人,伐右厥甲孝子鼎大师。伐厥四十夫,家君、鼎帅、司徒、司马,初厥于郊号。武王乃夹于南门,用俘,皆施佩衣,衣先馘入。武王再祀,太师负商王纣,县首白畤,乃以先馘入燎于周庙。若翼日辛亥,祀于位,用籥于天位。”

这段话的意思是:武王命人将纣王的邪恶大臣百余人斩断手足,又杀掉抓获的军中小吏及守鼎官,还杀了四十个小氏族首领及他们的守鼎官。武王主持祭祀时,太师姜尚背着悬挂商王纣首级的白旗和悬挂纣王两个妻子首级的红旗,先于割下的死鬼耳朵进入周庙,并庙中点起了火堆,然后将这些头颅和耳朵用于祭祀。

武王的这些行动不可谓不血腥,也不可谓不恐怖,与他历史上应有的形象相去甚远,然而为了报杀父之仇,他也顾不得这些,抡起斧钺大开杀戒。周文王被杀后用于祭祀的史实告诉后人,许多典籍对历史的记载带有很大主观性,并不一定客观真实。即使竹书纪年中,对于这一段历史,也是采取了回避的措施。据说,就连孟子看到史料中记载的牧野之战中殷商大军抵抗顽强,甚至是血流漂杵,直接认为这不是事实而抹去。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东汉赵岐注:“《武成》,逸《书》之篇名。言武王诛纣,战斗杀人,血流舂杵。孟子言武王以至仁伐至不仁,殷人箪食壶浆而迎王师,何乃至于血流漂杵乎。故吾取《武成》两三简策可用者耳,其过辞则不取也。”北宋孙奭疏:“仁人用兵,故前徒倒戈,无有敌于我师也,是以至仁之人而诛伐其至不仁之人,而何其武王诛纣,战斗杀人乃至於血流舂杵也?”

由此可见,武王伐纣或许不像现历史书(史记、竹书纪年)中那样的顺利,但是随着周王朝的建立,特别是周礼的确定,彻底结束了殷商动辄用活人祭祀的历史,不过还是有人殉的存,但是已经不会被大规模使用了。而孟津,则见证了这段有些惊心动魄的历史片段。

如今,随着黄河的不断改道,孟津的孟津关已经无法找到遗址,甚至就连八百诸侯会盟的会盟台,也只留下了一点遗址,不过悠悠黄河千载过,一切尽光阴中。

会盟台遗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商朝不是亡于武王伐纣,而是亡于继承制度与你根本想不到的内鬼!
真正厉害的人,从来不着急,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了花开
【长安万年】之二十五:孟津会盟,周武王奏响了伐纣灭商的序曲
周武王聚八百诸侯大军伐纣,为何中途自己叫停?
谋圣姜子牙——中国谋略的第一高度
周武王都打到家了,纣王还在死心眼地打东夷?河南考古发现反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