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伊莎贝拉:武士女王》有感

为什么选这本书呢?两个原因,一是陆大鹏。读翻译书籍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国内翻译实在是层次不齐,有些翻译的可以说无法下咽。例如那本非常畅销的《耶路撒冷三千年》,简体中文版不单错误百出,而且逻辑不通,前言不搭后语,简直没法看,被逼无奈买了本台版。陆大鹏是个蛮不错译者,至少文字流畅,先后入手了他翻译的《地中海史诗三部曲》《阿拉伯的劳伦斯》《金雀花王朝》和《伯罗奔尼撒战争》,总的来说阅读体验上乘,尤其是《地中海》,到现在我都觉得,就通俗历史书籍来说,没有几本比上《地中海》的翻译水准。我个人的标准也很简单——错误少,读起来舒服。二是对欧洲的几个女性君主的好奇,还有一个是叶卡捷琳娜。已经不记得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伊莎贝拉女王,也许是读世界通史时候关注过。印象中这是个不简单的女人,做的几件事任何一件拿出来都是影响世界的大事。比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西方商业贸易全球化和殖民主义全球化的起点,而资助哥伦布的正是伊莎贝拉。再比如西班牙人把伊比利亚半岛上的穆斯林政权消灭了,完成了这个国家的天主教化,这在欧洲历史上几乎也是独一份。更重要的是,她是个女的,在欧洲王室政治错综复杂的年代里,一个女人执掌政权,而且还能做出这么大的成绩来,实在是让人想不好奇都难。个人来说不是非常喜欢名人传记,书柜里收录的历史书籍不算少,除了一本《康德传》和一本《金与铁》外还真再没有其他传记类的作品了(那本700多页的《金与铁》让人望而生畏,还没下决心看呢),但是对于伊莎贝拉女王的生平,却一直有心想好好了解一下。

伊莎贝拉女王是欧洲历史上比较杰出的君主。她18岁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自己决定自己的婚姻。23岁就敢抓住机会毅然夺取王位。她把自己化妆为基督教的守护者,得到了梵蒂冈的最有力的支持。领导“收复失地运动”的胜利,资助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同时她也很残忍,建立异端裁判所,驱逐世代生活在伊比利亚的犹太人和穆斯林,制造了罄竹难书的人间惨剧。

《伊莎贝拉:武士女王》比较完整的描写了这位杰出女性的一生,这本煌煌巨制,足足530页,需要至少一周的深度阅读。但是阅读过程中我时时觉得,作者克斯汀唐尼似乎忘记了她所著述的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女性——而是一位帝王。可以明显感觉到作者对伊莎贝拉的喜爱。她试图给伊莎贝拉戴上数道光芒。一个是虔诚的基督教信徒的光芒,以至于我怀疑作者本身可能就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二是试图将伊莎贝拉塑造成一个仁慈的君主。三是作者将伊莎贝拉塑造成一位慈爱的母亲。四是作者总是试图对伊莎贝拉做过的任何事情给予美化或者辩解。但在我看来,这种美化不一定能给作者的主角增添光环,相反的可能拉低了作者以及作者所热爱的这位女性的格调,原因就在于,伊莎贝拉一世的身份,她的成就并不在于相夫教子、小恩小惠或者乐善好施。

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的确在欧洲引起轩然大波,不过当时真正心焦如焚的主要是中欧、巴尔干和意大利诸国,至于地处偏远的英伦三岛、后来的低地国家以及当时处在衰落期的汉萨同盟并不会感觉太大的威胁,西班牙也是一样。西班牙地处欧洲最西端,属于边缘国家,它远离奥斯曼帝国的势力范围,与土耳其人根本就没有利益冲突。西班牙帝国最强大的时代,它也没有过多的介入地中海范围,它主要的对手是葡萄牙、荷兰、英国等航海和远洋贸易强国。而且另外西班牙南部的穆斯林王国——格拉纳达,以及隔海相望的北非的穆斯林政权都非常弱小,不但无法对西班牙造成威胁,相反这些达达尔人和摩尔人忧心的是自身的命运。再者北非的穆斯林政权一直来受到什叶派的影响,与奥斯曼的逊尼派有宗教上的矛盾,至少表面是如此,所以两者很难结成同盟。但是作者为了制造紧张气氛,非要牵强的将土耳其人的威胁强加在女王的头上,似乎土耳其人是时时悬在西班牙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造成女王的忧心忡忡,这完全是作者一厢情愿的臆测。事实上西班牙一直到1571年才真正参与了一场针对土耳其人的大海战,那已经是伊莎贝拉去世六十多年之后的事情了。

十五世纪是文艺复兴前夜,也是宗教革命的酝酿期,这证明这一时期的宗教影响力有明显下降,欧洲国家世俗化程度明显加深——如果那个时期的基督教还能像五百年前一样,就不会出现像亚历山大五世那样的教皇。在这种大环境下,伊莎贝拉就算是自己多么的虔诚也不可能逆势而行。我们假设,作者塑造的虔诚的基督教女王是真的,那她应该会拒绝那位梵蒂冈历史上最糜烂的教皇——但她没有,因为与这位世俗化的教皇结盟有利于她的利益。类似的例子还很多,比如她喜欢奢华的服装和场面,她并没有因为教士建议她谨守“朴素”而放弃自己的爱好,她的理由是王室需要威严。再比如她在考虑子女婚配的时候并没有将宗教条例的禁令作为一个考虑的方面——只要有利,可以申请教廷的许可。再比如西班牙异端裁判所的所作所为引起亚历山大六世的抗议,西班牙的反应是斐迪南国王的威胁,以及裁判所继续运作。所以伊莎贝拉是个帝王,她在乎的是利益,宗教只是她用以实现目标的其中一样工具。

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伊莎贝拉都不是一个仁慈的人。她严苛高效,不介意有多少人会被处以死刑——只要她认为属实和必要,以至于在塞维利亚期间大量居民逃离该地,当地主教恳请她“对坏人多一些仁慈”。她发动“收复失地运动”,造成大量死伤,并且把责任都推给穆斯林。她建立异端裁判所,驱逐犹太人和穆斯林,并且禁止他们带走财产,这都不是一个仁慈的人能够做出来的事。而且,连为她登基立下汗马功劳的人也是如此——只因为他是犹太人。如果说伊莎贝拉是仁慈的,我就实在无法定义何为“不仁慈”了。

伊莎贝拉有五个子女成年,作者自己描述道 “为了保障自己的王国,伊莎贝拉运用自己的亲人,就像她运用她的臣民、武器装备和城堡一样”,但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作者还要反复强调伊莎贝拉对子女的慈爱。事实上从我们普通人的眼光来看,伊莎贝拉五个子女的家庭生活几乎都是悲剧,他们从小就是工具——这是他们的身份和地位所决定的。长女伊莎贝拉刚结婚就死了丈夫,后来嫁给另一位葡萄牙国王,时间不长就过世了。二儿子胡安年纪轻轻就因病去世。三女儿胡安娜受尽折磨。因为她名义上是卡斯蒂利亚女王,她的父亲、丈夫和儿子为了拉斯蒂利亚的统治权,都先后声称胡安娜是疯子并囚禁她,使她在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里都在囚禁中度过,她没有朋友、亲人和任何可信赖的人,一生都是别人的工具,最后在一间没有窗户的房子终老,而且在历史上落了个“疯女胡安娜”的绰号。胡安娜的悲剧在整个欧洲历史上也是空前绝后的。四女儿玛丽亚是唯一生活幸福的一个,1517年在分娩中去世。五女儿凯瑟琳第一任丈夫威尔士亲王亚瑟年纪轻轻就因为瘟疫去世了,后来凯瑟琳嫁给亨利八世,却又被亨利八世以不生育为借口抛弃,被囚禁在一处下等庄园,孤独终老。更不要说在“收复失地运动”期间,伊莎贝拉总是带着子女行走于军营、堡垒或者刚刚投降的城市,遇到过刺杀,也遇到过炮击。你可以说伊莎贝拉从小培养子女的承受能力,但,这无论如何不能算作慈爱吧。

其实伊莎贝拉是一位君王,对君王就不可能以普通人的标准衡量,君王家庭也不可能是普通家庭。一位好的君主未必是个好人,一个好人也未必是一个好的君主。燕王朱棣绝对不算好人,但他是大明王朝比较靠谱的皇帝。中国有句古话:“慈不掌兵,义不养财,情不立事,善不为官”正是这个道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格拉纳达|摩尔人的最后叹息
伟大的女性君主伊莎贝拉一世为什么要驱逐境内的犹太人和穆斯林?
胡安娜 (卡斯蒂利亚)[编辑]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西班牙女王强迫御医与自己私通,御医不仅严词拒绝,出门后还吐了
西班牙如何开启大航海时代?从统一建国到征服海洋——西班牙简史
西班牙版的“芈月传”:伊莎贝拉女王的传奇 | 深扒王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