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给女儿的第一封信

亲爱的女儿:

离开校园以后几乎就没有再写过信了,今天突发奇想,完全是受所读著作影响。今时今日,应该很少有人费心费时去构思信笺,社会发展,信笺这类不合时宜之物遭临淘汰也是在所难免,但总觉遗憾。现代信息沟通手段偏重“器物”而少情感,所以总是对前人秉笔直书的寥寥文字生出些羡慕来。且学前人以怀旧心情修此一书,权当玩笑乐趣。

1835年,年轻的赫尔岑因为“思想危险”被沙俄当局流放。在流放地他与他的堂妹——他后来的妻子互通书信,那些信笺现在看来甚像文学作品。例如在其中一份信笺里他那位年轻的女士说道“也许你现在坐在书房里,没有写字,没有读书,只是出神的抽雪茄,目光注视着不确定的远方,对进屋的人的问候也没有回答。你的思想在哪里呢?你的目光要奔向哪里呢?你不必回答——让它们飞向我这儿吧。“

我有时候会思量,诗歌其实是诞生自书信的吗?因为几张纸页,寥寥数语,这无边无际的情感如何能够呢?所以笔者郑重规划,拣选字句,组织语言,竭尽所能将自己的心意传达给对方。况且手书笔录必须一气呵成,心中情感断不能停滞,于是诗意也就自然流露了。 

我所想的科技对文字影响必有两个,一是电报,二是网络,前者改变了速度,后者改变了数量。在电报发明以前,信息传递速度等于火车和马车的时速,信笺、报纸、单据只能等到火车进站,再由邮递人员或骑车或步行,送至等待者手中。现代科技彻底改变了这一切,在我还年轻时,人们就开始为“地球村”欢欣鼓舞,将世界缩为一村,这让人深受震撼,所有人——包括杂志报纸上的人都信心满满——世界会更好,似乎只要我们有了技术手段,就能无限靠近和亲密无间一样。但事实上,技术手段只改变了信息的形式,心灵与心灵之间的距离却未必取决于这个。亲密是不在于说了多少的,倘若声响的频率和速度是亲密程度的标准,那么圈养的鸡才是最亲密的。

我为什么给你说这些呢?因为我认为情感是我们每个人赖以存在的根本。人虽倡言理性,但理性只是情感的通路,其本身不是目的。正因为如此,信笺并不比网络或者电子邮件落后,因为形式不是重点,其中的内容才是。信笺代表的情感不仅仅是象征性的——不仅是因为它来自我们愿意亲近的某人,还在于它得天独厚的文字魅力。这也就是我想写这份信的原因之一。

毫无疑问,你是我们的宝贝,这一点毋庸置疑。即便有时候我们的观点不完全一致,但是很显然我们都竭尽所能,想把我们觉得最好的给你。一个健康的人一定是在爱的沐浴下成长起来的,一个人心理的强大程度往往取决于年少时接受了多少爱的熏陶,一个心灵贫瘠的人是脆弱的。作为父母不但有养育的义务,也有把爱的感觉带给孩子的义务,前者更多的作用于身体,后者将影响一个人的心灵。父母这份工作也许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但是却没有一对父母是做好了准备以后再上岗的,本质上来说,父母是与孩子一起磕碰、蹒跚、跌撞着相伴而行的,那是一种共同的成长。也许终有一天,我们会有幸变得比较像是合格了,但那又多半是在你开始准备展翅飞翔的时候了。

我的孩子,我们这个社会对很多东西都有点言不由衷,一方面我们说父母的爱是无私的,另一方面我们又在强调感恩,这在逻辑上多少有点说不通。无私与感恩只能选一样,我选择前者,因为在我们一路相伴走来时,我们——你的父母,已经得到了最好的,那是你给我们的。不知你是否能感受到,我们心怀感激的满足。我无法知道,我们在你心里是什么形象,就像我记得更多的你爷爷奶奶的不好,但他们却更多的回忆起对家庭付出的自豪,但这很正常。我们都是以个体的形式存在的,代沟、距离、差异本身就是家庭共同体的一部分,所以那没有什么,而且我认为那是无碍的。

我的孩子。你要知道生命是肉与灵的二元结构,前者包括健康、寿命、金钱、地位、心情等等内容及衍生物,这也是人们一般所说的生命。但是我总认为,单说这部分是不完整的,甚至不是最重要的。我从很早的时候就有种模糊的感觉:人的灵魂生活比外在的肉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更为本质,人生质量首先取决于他的灵魂生活的质量,而不是肉身。到今天,我似乎越来越倾向于这种看法。我同意房龙的看法:享乐本身并不邪恶,但享乐不能带来神秘的灵性满足,而没有灵性满足的人生会很贫瘠,缺乏真正的乐趣。”而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你的快乐。

孩子,从理论上来说人人是皆可成才的,只要时间足够都不是问题。假设有人能够长生不老,那么他一定会是神一般的存在,但问题就在这里,没人有足够的时间。我们所有关于成才的精确定义,其实是指在有限时间内,使个人素质达到某种高度。因为对人来说,时间是个固定值,对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而言,时间的长度也是不变的,所以我们无法通过延长时间来完成蜕变,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提高有限时间里的物质密度,这是增加我们生命质量的唯一方法,就像如果我们要带上足够多的东西,就要给旅行箱里装的更满,。这也就是你们一直被要求刻苦学习的原因。

不要相信什么“读书无用”,曾几何时“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但是这一点的根本问题在于混淆了读书的目的。似乎读书就是为了进入某张办公桌后面的准备,这种太过于功利化的观点至今还在不断转换着新的形式。但是我们人对自己的塑造是通过生命中的点滴来完成的,任何有用的和无用的,最终都会汇成我们自己,而读书与写作便是使一个人越来越像他自己的路径,我甚至认为,文学修养是一个人灵魂快乐的最好的方式。大哲学家康德一生都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乡哥尼斯堡,他广博的学识完全来自书籍和手稿。培根宣称读书使人丰富、讨论使人成熟、写作使人严谨。苏东坡则说天下最让人快乐的,莫过于动笔写文章。布拉格的斗士伊凡克里玛也曾经说过写作是一个人可能仍然成为个人的最后场所。你我都喜欢的汪曾祺,这位历经动荡和非难的“士大夫”,在他的咏《螃蟹》里轻轻一句“凶恶与滑稽往往近似”,让人忍俊不禁。我喜欢这样的快乐,我希望你也能拥有它。

关于生活的意义,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要面对三个问题。我们怎么度过“上帝”分配给我们的时间才算是好的?我们如何看待我们终将必死的命运?我们如何超越它?这些问题也许永远都没有最终答案,但是我们却可以无限接近答案。青年奔放地热情,青春地气息,有时是胜过一切道德说教的。光辉灿烂的青春年华绝不是为了进入职场的准备,即便是衣冠楚楚、亮丽光鲜和踩着高跟鞋。至少现在,年轻的憧憬和气质,还不应该过早被市侩习气侵蚀。不必担心被人斥为不切实际,因为那是年轻的特权,那是年轻面对未来必然含有的理想的成份,如果没有不切实际的气质,那么一切实际就只能停滞不前,最终变成同一件事情的枯燥反复。梦想不是庸俗的用来实现的目标,而是孜孜不倦的追求的目标,希望你能勇敢的寻找它,追求它,只要是快乐的,受苦何妨。

我的孩子,相信我的判断,人生启于广揽简取,浅薄的人远比他看起来更浅薄,深厚的人也比他看起来更深厚。对我们凡人来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是选择,而对于佛陀来说却是境界。“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厚重永远是快乐的基石。否则顶级美食为何都崇尚简约清淡或者余味绵长呢?或者就像国画的雅致与微妙。廉价的快乐多数并不邪恶,但那只是一时,灵性满足才是一世。我们成年人背负的东西太多,而你不一样,你还有时间,趁着年轻,勇敢去飞吧。我们羡慕你,也会祝福你。

此致

                                                                                        爸爸

                                                                                  2019年5月28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到底是心灵问题还是心理问题?
爱发脾气的父母,将收获一个怎样的孩子?看完沉默了
再谈孩子的教育问题
听王朔讲育儿经——《致女儿书》读书抄
如何跟孩子讲死亡
爱=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