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卡尔维诺的51个城市:《看不见的城市》

卡尔维诺的51个看不到的城市。城市的本质是人,因为任何城市之所以存在,完全是由于人们聚集性生活的需要。因为要生活,因为人那区别于一般动物的特别,因为人的理性思维和欲壑难填的欲望,一个个城市才像活物一样,变幻出自己的性格来。卡尔维诺的城市自然是虚构的,但是概念却不是,《看不见的城市》用一种轻奇幻的风格,展开的关于现代城市的讨论,甚至说是关于现代人的生活的讨论、思考和写作,也是恰当的。这51个城市,有的似乎有一些自己的理解,而有的却着实难以把握,所以,我将前者描述出来,而后者只留下名字,留待今后有机会填空吧。


迪奥米拉

伊西多拉

多罗泰亚的两种描述方式,一种是理性的和陈述性的,另一种是通过描述到过多罗泰亚的人的感受。也许我们对任何事都会有这么两种看待的方式,前一种是哲学的,后一种是诗人的。

有时候,像扎伊拉城是无法通过陈述性的描述表达的,因为那不是它的特点。就像一个人,扎伊拉城,当你说这个人有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两条腿和十个手指的时候你当然没有说错,但却等于什么都没说,因为人都是那样的。也许对这个人来说,他为什么表现得忧郁?他得眼神为什么迷茫?他无意中的叹息因何而起?他手臂上的伤疤、胸部的刺青和那不同寻常的耳洞都有着怎么样的一些故事?这些才是构成这个人的主体。就像的记忆“被写在街巷的角落 、窗格的护栏、楼梯的扶手、避雷针的天线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记都是抓挠、锯锉、刻凿、猛击留下的痕迹。”

阿纳斯塔西亚,欲望之城。她塑造你的欲望,让你变成她的奴隶,并且乐在其中。

塔马拉,符号之城。如果一个从来不知道文字这种事物的人拿到一本书,他会如何看待它认识它呢?也许他会说,这是一沓纸,一沓有一面被钉起来的纸,每一页上面都印着花纹,于是他准确的描述了它的样子,但是却永远不知道它的真实面貌。这本书就像。

佐拉

苔斯皮。认识是需要情感渲染,没有情感的认识是乏味的,没有感觉的,但是一旦牵涉情感却必然主观,所以不同的人面对相同的事物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于是,赶骆驼的人看到想到的是船,而船上的水手看到苔斯皮想到的却是骆驼。

吉尔玛

伊萨乌拉,宗教之城。人是那里来的呢?《创世纪》说是上帝造人,所以最初的人信仰上帝,叫他天父,遵照他的教诲。但是终有一日,有些人厌倦了,他们说上帝也许造了我们,但他造完我们之后就转身离开了,从那之后我们就始终在独自成长着。到最后人有了两种宗教,一种的神在天上,另一种的神在人间。这不是很像的两种宗教形式吗?

都说人生有无限的可能,可是当回头看时,我们却只看到仅有的一条细细的足迹,孤零零的,至于广袤大地上的其他部分则丝毫未被触及。那么再来想想我们经历了什么呢?只有一条贫乏的线段。甚至于,就算我们立志行万里路,也只不过是让这条线段更长些而已。因为每一个路口的选择都是无法重来的单选题,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另外一个选项会通向哪里,这可能是为人最无奈的悲剧,于是马可波罗用旅行填充那些失落的选项,而我则靠阅读。

莫利里亚,怀旧之城

菲朵拉,模型之城。蒸汽朋克文化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一种人类世界的未来,有意思的是,这种想象是我们已经离开蒸汽动力时代以后才发生的。我总在想,既然物理学理论有一种多重世界的假想,那么在那无数种可能存在的世界里,会不会有一个世界还处在蒸汽时代呢?把蒸汽动力发展到极端先进的一种蒸汽时代。倘若我们把真实的世界和我们的大脑所接受的世界视同为两个从某个相同的瞬间开始的平行宇宙,再假设从那一刻起我们的大脑就将不再接收真实世界的任何信息,那么在一段时间之后,真实的世界与我们大脑所想象的世界会是一致的吗?再或者我们坚持要将自己想象中的世界付诸于实践,那么这个改造过的世界与不加干涉的真实世界又是什么关系呢?模型到底有没有意义呢?

佐艾城,无差别之城。差异是好的还是坏的呢?如果没有差异,连进化论的自然选择都不会存在,所以差异似乎是好的。但是等级制也是一种差异,这种差异将事物分为高等和低等,就像《理想国》里的城邦,每个人天生注定了各自的位置,于是也就没有了选择,然后也就等于没有自由。那么,如果一座像是一样的城市——全城每个地方没有任何区别和差异,这种城市到底是好呢还是不好呢?

珍诺比亚,高柱之城。“经历岁月沧桑,而继续让欲望决定自己形态的城市”我总认为这正是贫乏造成的,但凡是理直气壮认为欲望就是一切的,只是因为精神供给为零罢了。

欧菲米亚,记忆之城。有人说新加坡之所以成功在于它是欧亚大陆海运的物流中心,它是货物集散地也是运输的财务交割中心。另外还有一些城市,例如解放前的上海、沦陷后的哈尔滨、二战中的卡萨布兰卡以及1949年以后的香港,这些城市与非常相似,只不过伤害、哈尔滨、卡萨布兰卡和香港的交换物是信息,而欧菲米亚的交换物是记忆。记忆与信息最大的不同是记忆是一种不停翻涌着的创造,而信息则绝对不能使之有变化。

马可波罗不懂得东方语言,他那些不明就里的指代反而拥有了广阔的空间,相反的,如果这空间是由明确的言语勾勒得,那它就被限制住了,会变得精确而狭小。

佐贝伊德,梦境之城。

伊帕奇亚,因果之城。在,所有事物都显得奇怪,湖水里没有少女而是咬着自溺者眼睛得螃蟹,中央大厅不是庄重得所在而是囚犯在挖掘玄武岩石,图书馆里不是智者而是吸鸦片得颓废年轻人,儿童游乐园里不是儿童而是指点迷津得智者。试想一下,我们对世界做出判断的方式实际上来自于因果律,我们认为自己都知道,认为自己很有逻辑,事实上我们只是困顿在自造的因果律监狱里。但有的人能看到这一点,昆德拉就曾经说:“将性与女人联系起来是上帝奇怪的主意,如果引发性欲的是燕子,那么就会少很多矛盾和麻烦。”伊帕奇亚,就是让我们警觉自己狭隘的认识论的所在。

阿尔米拉,水管之城。

克洛艾,贞洁之城。“这座最贞洁的城市,时刻都被肉欲推动着。”就像每一个繁华的大都会,人们没有心与心的交流,只有欲望,人与人之间靠着欲望联结、推动和沟通。肉欲是所有欲望中最原始的。

瓦尔德拉达,镜像之城

繁华之城。奥利维亚繁华康泰又污秽不堪,这是必然的,就像任何事物一样。倾国倾城的佳人尤物也有头屑耳屎,睡眼惺忪慵懒迷人也一样口臭逼人。客观描绘必然涉及丑陋、肮脏、粗鄙和虚伪,它并不来自于描绘,而是就存在于任何华美事物的本身,虽然描绘可能只取其一面,但是英明的人会立刻想到它没被描绘的暗处。

埃乌特洛比亚,群城之城。这是作者笔下最奇怪的城市之一,它奇怪在于它始终在变化,因为这不是一座城市,而是高原上很多城市的总称。城市里的人们每次只住在其中的一座,住烦了就全体迁移到另外一座,所以它始终在变。但是它又是不变的——“城市在她空着的棋盘上不断移动着,重复着她始终如一的生活。”这却是为何呢?我想应该是这个始终在变的城市满足了人那永不安分的本性,保障人工作生活的多姿多彩,于是“在帝国的所有城市中,只有埃乌特洛比亚保持始终不变。“

珍茹德,观看者之城

阿格劳拉,评价之城。

奥塔维亚,蛛网之城

艾尔西里亚,绳索之城。一个城市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是人?是建筑?在艾尔西里亚肯定是绳索,因为人们愿意为了绳索放弃整个城市。绳索是维系城市生命的关系网,但是最终这张网却会使城市瘫痪,并迫使人们遗弃城市,建设新城,然后在新城上继续拉起关系网,直至这张网再次瘫痪城市。这像不像“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呢?我们认为”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佛家的轮回说那么容易就与中国文化结合在一起,这自有其原因,但是纵观世界”富不过三代“和频繁的改朝换代乃是中国特色的东西,那么就像艾尔西里亚城一样,中国皇朝和高门大户为何都无法长久呢?

宝琪,支架之城。

莱安德拉,宅神守护神之城。对于任何城市亦或者文化,传统和舶来品总是推动其发展演化的两驾马车,没有城市能够仅靠传统存在,也没有城市能够完全凭空而来。只不过,这两驾马车虽然共同给了城市变化的动力,但它们却往往是以竞争的形式实现的。城市是如此,文化也是如此。

梅拉尼亚,对话之城。人类寿命是在太过短暂,所以用人类自身那种直观的认知方式是永远不可能发现宇宙奥秘的,因为宇宙的时间与人类的时间不在一个数量级上。牛顿、伽利略和爱因斯坦,他们之所以能够提出讲得通的关于宇宙真理的看法,正在于他们以理性逻辑思考取代了人的直观认知。城市总是在变化的,而且这个变化很可能有其规律——一种长期的趋势——只有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才能发现的规律,但是人的生命太短暂了,于是大部分人生活在混沌之中。

支撑桥梁的是桥拱,但是如果没有石头,就没有桥拱。就像领导国家的是这个国家的精英,但是如果没有普通的一个个的人,也就不会有精英们什么事。

斯麦拉尔迪那,道路之城。

菲利德,景致之城。就像女人最初吸引男人的多半在其美貌一样,菲利德城拥有让人赞叹的美貌。但是你如果长期呆在这座城市里,她美貌却很快就褪色了,你将不会再关注那些景致,也不会再为那倾城倾国的容貌神魂颠倒,你的双脚不会再追随你的眼睛,而是内心。

皮拉

安德尔玛,故人之城。人早晚会仅活在回忆里,甚至新资讯都会变成回忆的信号。遇到的每一个人,到过的每一个地方,都会勾起曾经的某段回忆,但是刚刚过眼的东西,却很难留在记忆里,人迟早会有这样一天的。这也许是因为到了一定年龄,身体机能退化,感官能力弱化,认知素材开始混乱和削减,我们的大脑为了弥补这种损失,保持我们的心理满足,就更多开始调取曾经记忆中的素材。

埃乌多西亚,地毯之城。在中世纪欧洲人看来,《圣经》就是“上帝赐予的星空和行星运转的轨道的形状”而人世间显然是“上帝之城”的卑劣仿冒品,所以《圣经》是一切的真理,是人世的行动指南。今天,这本据说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书已经失去了指南针的功能,600年前开始人也已经把上帝逐渐赶出了自己的现实生活。但是人的世界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一种状态,那就是有一天我们得知,“人世间”才是上帝的杰作样本,《圣经》的神圣只是一种误解——如果能又这样一种状态,那么人间就是绝对的天堂。

莫里亚纳,硬币之城。我之所以叫马可波罗描述的这座城市为“硬币之城”,是因为他说:“城市的各种形象在不断翻番,但是却没有厚度,只有正反两面:就像一张两面都有画的纸,两幅画既不能分开,也不能对看。”这段描述非常的奇妙。我们经常说看问题要全面,以点带面往往意味着不够客观,但是有没有一种就像是莫里亚纳城的现象呢?每次只能专注于城市的某一面,永远不能而且也做不到将它所有的面综合起来看待,就算是能够做到,那反而会带来不客观的结论。

克拉莉切,兴衰之城。克拉莉切自然只是马可波罗口中的其中一个城市,是卡尔维诺笔下千奇百怪中并不算靠前的一个,但是,我们这些以汉语为母语的人难道不觉得熟悉吗?我们难道不会惊呼——克拉莉切几乎就是中国的另外一个名字。

埃乌萨皮娅,死人之城。如果把地下的埃乌萨皮娅城比作游戏世界、网络世界,或者再具体一些像是抖音、微博、朋友圈、吃鸡什么的,那么这个城市的形象就清晰多了。我们的现实与埃乌萨皮娅最相像的地方在于,也许迟早有一天我们会糊涂的——到底抖音和现实哪一个是真正的生活呢?

贝尔萨贝阿,误解之城。贝尔萨贝阿有三个,一个是肮脏丑恶的天空之城,一个是真实地现实之城,一个是完美设计地地下之城。但是人们却搞错了,他们把天空中地丑恶当成完美,把权威的地下之城当成丑恶。之所以产生如此误解可能是因为,天空的贝尔萨贝阿是真实城市的人们自由快乐时刻排除的粪便形成的,而地下的完美之城则是最权威的城市建筑师设计的,它们的区别在于自由与权威。

莱奥尼亚,垃圾之城。这个世界是不可能不产生废弃物的,连于地球生物最重要的东西——空气,也不过是很多年之前这个地球上唯一的生物所排出的垃圾罢了。于是,越是日新月异越是垃圾遍地,垃圾既是新事物的废弃物,也是新事物的见证物。但是,新事物却不会越来越多,因为它总是被更新的事物所取代,自身则不断变成了新的垃圾,所以终有一天,垃圾会统治我们的世界,会淹没所有的事物,就像数十亿年前的垃圾——氧气——最终吞噬了这个世界上的厌氧生物,形成了一个新的以垃圾——氧气——为基础的世界。

伊莱那,围城之城。钱钟书的“围城”总会以很多其他面目出现,而且不仅是城内城外,还有困守的城、初到的城、离别的城、俯瞰的城、回忆的城、远观的城,这些城虽然都是同一个,但却各有各的模样。

阿尔嘉,荒芜之城。

泰克拉,在建之城。对于一座永远在建中的城市来说,主体就不是城市了,而是建设,建设本身就是意义所在,而不是城市。

特鲁德,飞机场之城。

欧林达,年轮之城。

劳多米亚,孪生之城。

佩林奇亚,天国之城。

普罗科比亚,人之城。相比于中世纪的欧洲,位于东亚的中国陆块上的人口数量起伏不定,这有两个相互关联的原因,一是战争和灾荒使古代中国人口减幅远远大于欧洲,二是在所谓的盛世或者平安年份古代中国人口增幅远远大于欧洲。于是,这两个问题可以合二为一,即在有利的年份中国古代人口总是呈现几何指数的增长,这种汹涌的人口增长是中世纪的欧洲所不没有的,甚至于与中国一水相隔的日本也没有这种现象,中国古代王朝的崩溃总是与庞大人口基数造成的帝国不堪重负有关,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中国人如此痴迷于生孩子呢?

莱萨,不幸之城。“这座不幸的城市每时每刻都包含着一座快乐的城市,而她自己却并未觉察到自己的存在。”——没有不幸,又怎么可能有幸福的?

安德里亚,星象之城。“尽管城市的生活受制于周密的规章管理,像是天体运行一样平静,它仍然要求这种现象的必然性,以摆脱人类意志的控制。”

切奇利雅,吞噬之城。

马洛奇亚,老鼠和燕子之城。

潘特熙莱雅,郊区之城。

特奥朵拉

贝莱尼切,双重之城。公正中多半埋藏着不公正的有毒的种子,不公正中往往孕育着公正的胚胎。在不公正中,正义提防着佞人和打手,凭借特殊秘密的方式,传承正义和希望。在公正时,积极分子宣称为了人类的未来,必须采取不公的强制手段来实施公正。于是在一个人类城市的未来里,它所有的公正和不公正,此时此刻就存在着,一个含着一个,贴的紧紧的,怎么也分不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700年前马可波罗眼中的“吴江城”
南美洲四大一线城市之一——上帝之城里约热内卢
福建省最富有的城市,不是厦门也不是福州,而是一座三线城市!
上帝的视角:世界各大城市空中俯瞰
上帝的视角:世界各大城市空中俯瞰。
[转帖]上帝的视角:世界各大城市空中俯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