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几种针刺透穴疗法
草原民间中医 2017-02-14 18:56:07

太溪透照海


主治: 巅痛 咳血 消渴咽喉肿痛 齿痛

月经不调遗精 阳痿

失眠


操作:针从本穴沿皮向前透至照海穴


治疗原理1 位有滋阴清热之功


经穴位治疗生殖系统疾病


为肾经与阴鞒脉的交会穴 阴鞒脉主人体的睡眠


参考(《经穴透刺法》 刘炎著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2年10月第1 版310页



天枢透中皖


天枢(大肠募穴,足阳明胃经)


定位:腹中部,脐中旁开2寸


主治:腹胀、腹痛、便秘、泄泻、痢疾、月经不调、痛经、起调节肠道的作用


中皖(胃募穴,任脉)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


主治:和胃健脾,治疗胃痛、呕吐、腹胀、消化不良、泄泻


透穴主治:调节阳明经气,加强腹壁收缩,鼓舞胃气,提升中气,治疗脾胃气虚


操作:由天枢向中皖直刺5~7寸


医案:


尹某,男,33岁,1999年7月15日诊。患胃肠疾患日久,X线钡餐检查诊为胃下垂,结肠镜检查诊为慢性结肠炎,长期服中西药未见好转。诊见:神疲乏力,形瘦纳呆,食后脘腹痞胀作呕,自觉胃脘沉坠,肛门坠胀,大便时带粘液,舌淡苔薄,脉弱无力。脉证参合,属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治宜补中益气、提胃举陷。


  施透穴针法:一组双侧滑肉门透刺梁门,一组双侧天枢透刺中脘,均用3寸毫针,施捻转泻法,两组交替使用。另外,根据脉证配以直刺水突、足三里,平补平泻;艾条灸中脘、神阙、气海、天枢、足三里。针刺3次后,自觉食后胃部沉坠感减轻,恶心消失。又针刺4次,肛坠等肠道症状不复见,胃纳渐增,脘腹得舒。经治1月,症告痊愈。随访2月,未见复发。


  按:脾为仓廪之官,胃为水谷之海,同属气血生化之源。素患胃疾,脾虚胃弱,气血渐少,气少不足以鼓动,血少不足以滋养,中气渐陷于下,传导失常,诸症迭出。取用滑肉门透梁门,天枢透中脘,以调节阳明经气,加强腹壁收缩,鼓舞胃气,升提中气,胃强则脾虚自愈;继灸中脘、气海、足三里等穴,暖胃健脾,益气补中;配以水突针之,“下病上取”,利咽膈而提气。如此治疗,脾胃得健,气血渐旺,中气上举,故而获效。


参考:作者李开明(湖北省钟祥市人民医院 431900)


《湖北中医杂志》1999-11


三阳络透郗门:


三阳络(手少阳三焦经)


定位: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耳聋、暴喑、齿痛、上肢痹痛等


郗门(手厥阴心包经)


定位: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呕血、咳血,可宁心安神


透穴主治:上肢痿痹、前臂麻木不遂、发热、心悸、胸满胁痛


操作:直刺05~1寸


参考:《经穴透刺法》刘炎著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2年第一版 132页


侠溪透足临泣



侠溪:定位:当第四五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耳鸣,耳聋;胸胁疼痛,乳痛;热病。


足临泣:定位:当足四趾本节(第四跖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主治:偏头痛,目赤肿痛,目眩,目涩;乳痈,乳胀,月经不调;胁肋疼痛,足跗肿痛;瘰疬,疟疾。


透穴操作:针从本穴特循经沿皮透,进针3-4寸。


透穴主治:胸胁疼痛,胆绞痛,目赤,目眩,热病,乳痈,疟疾,足跗肿痛。


参考:《经穴透刺法》刘炎著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2年第一版。



涌泉透太冲


(1)涌泉:足少阴肾经,井穴。


定位: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单穴主治:顶心头痛,眩晕,晕厥,癫狂,小儿惊风,失眠,便秘,小便不利,咽喉肿痛,舌干,失音,足心热。直刺0.5-1寸。


(2)太冲:足厥阴肝经,输穴,原穴。


定位: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单穴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口蜗,青盲,咽喉干痛,耳鸣,耳聋,月经不调,崩漏,疝气,遗尿,癫痫,小儿惊风,中风,胁痛,郁闷,急噪易怒,下肢痿痹。


(3)涌泉透太冲,刺法:刺从涌泉向内上斜刺,进针2-3寸,透至足厥阴肝经之太冲穴。


涌泉透太冲主治:头痛,小儿惊风,晕厥,足心热,癫,狂,痫,足跗肿 。


太冲透涌泉主治:疝气,崩漏,遗精早泄,足跗疼痛,半身不遂,癫狂,癫痫,小儿惊风,头痛,眩晕,呕吐,呃逆,面痛,晕厥,失音。


李梅村教授针灸经验:


太冲透涌泉,


功效:滋阴潜阳,壮水制火,上病下治。


用法:采用2寸毫针,太冲穴透刺向涌泉方向,内庭穴针刺斜向脚掌,针刺深浅视患者


得气速迟而定。针刺得气后,嘱患者作足趾之屈伸活动,其活动幅度以患者舒适为度。这称之为自我行针法,一般针刺留针15分钟左右,或留至患者自觉症状改善和消失后取针。1日1次或隔日1次,11次为1疗程。 适应证:高血压、内耳性眩晕、麻痹性斜视、头痛等。



列缺透太渊:


可以配合合谷透后溪治疗痹证


单穴证治


1. 列缺 络穴,八脉交会穴


[定位]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蜗斜,偏正头痛,项强,牙痛等。


2.太渊 原穴,脉会


[定位]碗横纹中,桡动脉桡侧凹陷中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背痛,桡腕关节症,无脉症等。


透刺法:从列缺针循经络沿皮肤至太渊,进针0.5寸


透刺主治:列缺向上斜刺可以治疗偏正头痛,若透向太渊穴治疗痰饮咳嗽,口眼蜗斜,外感咳嗽,通常为外邪雍遏肺气,宣降失常所致,取列缺透太渊,亦为随经脉循行而针以解表宣肺,是邪从外解,列缺为肺经络穴,肺主气,大肠主传导,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经实则应泻大肠,故肺气雍遏的表实证当选络穴列缺,取其上宣下泄之功,顺经透刺肺经原穴太渊,以加强宣肺降气之效,如大发汗解表之力,是邪从皮毛而外泻,一针投刺原络两穴,故表实证如外感风寒(热)咳嗽自除。


王秀明,南京中医院,1977年


临床经验


①妇女月经不调,崩漏,下血——配合血海等经验要穴。


②助心行血——心脏疾患,具有保健作用


③中风——可配合肩髃透曲池等


④行水——小便不利.


⑤治疗颈项口齿等头部疾患:取头项寻列缺之意


丘墟透照海 ( 摘自《经穴透刺法》)


单穴证治:


1. 丘墟 胆经原穴


【定位】 在足外踝的前下方 ,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主治】 胸胁胀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脚气,疟疾等。


2.照海 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脉。


【定位】 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主治】 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阴挺,阴痒,小便频数,癃闭,咽喉干痛,目赤肿痛,痫证,失眠等。


透刺操作手法:


足背屈,针从丘墟穴针尖对准足内踝下进针2。5-3寸,透足少阴之照海穴。


功效主治:


胸肋痛,外踝肿痛,中风偏瘫,痫证,惊恐不宁。


参考(《经穴透刺法》刘炎著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2年10月第1版



阳陵泉透阴陵泉


1. 阳陵泉:(定位与主治)


在膝下一寸,月行外廉陷者。


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取穴。


2. 阴陵泉:(定位与主治)


在膝下内侧辅骨下陷中,伸足乃得之。


在胫骨内侧踝下缘凹陷处取穴。


3.透刺功效:可治疗腹痛,腹胀,漏肩风,落枕,胆囊病征,下肢痿痹,急性腰扭伤,遗尿,小便不利,膝肿痛,水肿,口苦,黄疸等病证


4. 此透刺可以参照2007年4月,第23卷第4期的《实用中医杂志》



冲阳透内庭


冲阳:在足背高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单穴主治:胃痛,胀痛。足背肿痛,足痿无力


内庭:在足背,当第二,第三趾间,趾蹊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单穴主治:齿痛,咽喉肿痛。腹痛,腹胀,便秘,痢疾。足背肿痛。


透刺法:伸直足背,铮从本穴循经向下透至内庭穴


治疗:口眼歪斜,面肿齿痛,癫,狂,痫,胃痛,足背无力,步覆不利。————出处:《镜穴透刺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医针灸系列:心胆气虚型失眠的足针疗法
五脏有疾,应出十二原!十二原穴结构功能解析,此文不看太可惜!
内庭穴
按摩内庭穴 祛火 止痛 润燥 减肥(相关链接奇经八脉也是药,一治就治一大片、103方穴位大药房、上病下治、30种疼痛首选止疼方法、解决脱发烦恼第一要穴、人体经络主治病症速查手册、泻血穴位及释义...)
解溪穴
经络原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