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9湖北新媒体文学联展||散文:曹文乾3篇

夷陵评论

夷陵区文艺评论家协会  主办

2020-076 总第 553 期  编发:元辰

曹文乾:笔名:一文钱,教师、湖北宜昌市散文协会会员、夷陵作家会员,人民网、中国人大新闻网开辟有个人专栏,兼任多家网站、报纸、刊物、电台等新闻媒体特约记者,网站编辑。多年来写作新闻、散文、诗歌、杂文、小说等3000多篇(件),作品散见于《农民日报》、《湖北日报》、《散文天地》、《文苑》、《武汉文学》、《三峡日报》、《三峡晚报》、《中国作家网》等报刊、网络及文学平台。《漫步秋天》获第四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金奖。散文《三代人的年》被选入中考语文阅读试题。     

 元辰评点:

 曹文乾散文简说

    读曹老师散文有些年了。他的散文功底扎实,行文准确,文法简洁,语言干净;题材也把握得比较好,总是熟悉生活的写照,身边事身边人身边景,踏实,真诚,洋溢着生活与人生的正能量;审美情趣雅致,几乎从文本可以看出为人的雅静正直,是传统意义上尽职尽责的好先生。因而他的创作超出语文老师下水作文范畴,作品发于《农民日报》、《湖北日报》、《散文天地》、《文苑》、《武汉文学》、《三峡日报》、《三峡晚报》等散文园地,成为真正散文作家。

    这些成绩必须肯定,标志着他达到的高度。作为业余写作,已经非常不容易。

    但是,艺无止境。有没有必要继续从现在的平台出发,提高一步?

    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只要还想写着,就要努力进步。一旦停止,艺术生命便告完结,成为一尊铜像,供人瞻仰、研究。

    是否达到某个高度就有人瞻仰、研究,为后学留下艺术遗产?

    太难。

    写作对于作者的意义,重要的不在后世如何评价,而在自己是否不断进取。

    一个作者达到一定高度,所幸的不是很多人来学习、朝贺,而是有人提醒,还有潜力,浪费可惜。

    山外青山楼外楼,身在山中却难看见。

    曹文乾达到的高度,就是:进一步可成省级,止一步市区级。

    进还是退,作者自己决定。

    进,就要进一步理解如何写好乡土题材散文。出身乡土,处在大都市之外,离开熟悉的题材作探游也可以,只是难度更大、风险更大。处理题材的方法,无非是:从广度进军,题材系列化,通过集束方法,展示一方水土为什么和怎样养育了这样的风情和这样的人;从深度进军,在日常乡土生活情态下,人的行为、命运与心灵受到了怎样的变迁与干预,为时代写志,要深入灵魂与命运;从现代性出发,捕捉和发掘新生活新理念对旧乡土的改变与冲击,人们如何从不适应到适应,从一味惋惜、保留到既向前也照后,走向与城市化共进的新乡土之路。如此等等,利用好身边题材,而不要毫无计划地随意处理掉。

    进,就要关注分析散文界的基本动向,了解各类散文的出发阵地到了哪里。创作同科研一样,始终承认拓荒者与集大成者。跟着庞大队伍亦步亦趋,很难冒尖出来。认准方向,弯道超车,非常必要。比如同类题材,既可以从前因后果的完整性、别开生面的立意发掘或细节运用、别致新颖的入题角度和叙述方式、开掘的深度与抵达的高度去超越,也可以通过原汁原味再现(如老舍的《龙须沟》)、诗意提炼(如鲁迅《伤逝》郁达夫《迟桂花》)、空灵致远(林清玄人物散文)、梦幻重构(如李修文《山河袈裟》浸沉于自我角度)等表达方式上去超越。

     进,还要放眼量放胸怀,相约望星空。散文的奇思妙想同样来自“高原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康德语)。从哪里出发,到何处抵达,需要作者规划。常见一些文友拘谨于日常所见,立足于常情所知,往往被题材束缚,写着被事被传说被文献牵着鼻子走了,找不回散文的初心。这是很多文友不够突破的重要原因。望星空啊望星空,找回最初的灵感。

     评论只能传达一种感觉。弄不好以为好为人师。且当小和尚敲木鱼,一种习惯而已。听不进莫烦,听进了莫迷。谁愿听,说给谁。一种声音,一种看法,一种交流而已。互帮互学,没有谁是老师。

曹文乾散文三篇

杀年猪

一眨眼,时间就滑进了年关。每每这个时候,我总是忆起儿时杀年猪的情景来。我的老家法官泉在乡下农村,每年一进入腊月,满山谷里炊烟袅袅,“嗷嗷……”那一声声凄凉悲烈的猪嚎声如雷贯耳,不用猜,这是庄户人家在宰杀年猪了。

天还没大亮,母亲就早早起了床,在大锅里盛满水,架起木柴用旺火猛烧,待锅里窜起一串串泡泡,水完全沸腾,一切准备就绪后,母亲就喊来帮忙的乡邻及杀猪佬宰杀年猪。

挑来帮忙的人都是左邻右舍的几个壮汉,他们全当自己的活儿干,卷腿挽袖,赤膊裸脚,跃进猪栏里,默契配合屠夫将肥猪擒拿。杀猪也得讲究分工有序,屠夫首先用套绳把猪脖子圈住,帮忙的人揪的揪耳朵,拽的拽尾巴,三四个大汉硬生生的把肥猪擒到“刑场”。猪也算是拼出了老命,四条腿子死死的蹭地往回走,嘴里一声盖过一声撕心裂肺的嚎叫……或是猪在大声呐喊救命,许是央求屠夫手下留情……母亲连忙拿出猪食桶,一边敲打着食桶,一边“ 诺儿诺儿”地呼唤着猪的名子…… 那是母亲对猪的不舍,或是对来年的一种期盼和祈祷。我在一旁看到如此悲戚的猪,心痛的想,猪呀,谁叫你平日里贪吃贪睡不干活的呀,要不是你长满一身横肉,会宰杀你吗?!

几条汉子和屠夫携手把猪擒到事先准备好的两条板凳上,屠夫将明晃晃的“点刀”在铁棒上磨了又磨,大概是让刀刃更锋利些吧。大伙有的用力将猪身死死按住,有的逮住猪腿子,杀猪佬搂起猪头,朝着它的脖子就是一刀,随之殷红的血喷涌而出,只是分分钟的功夫,猪便呜呼哀哉了。

大伙用嘴把猪吹得气鼓鼓的,圆溜溜的,然后,把宰杀的猪放进滚烫的腰盆里,用开水淋遍猪身的每一处,随后,一阵阵“扑哧扑哧”的刨猪毛声响彻云霄,大家刨的刨,扯的扯,不一会儿,一头浑身是毛的猪瞬间变得白白胖胖的了。屠夫从火垄里扯来红通通的洛铁,把猪身上没有刨干净的猪毛再用洛铁洛一遍,缕缕轻烟袅袅腾空而去,满鼻子里飘飞出那种洛猪肉怪怪香香的味儿来……

 大家把刨干净的猪抬起来,悬挂在木梯上,杀猪佬手脚麻利,三把两下,开膛破肚,把一头猪,头是头,尾是尾的,分门别类砍出了大小几十块肉来。帮忙的乡亲们忙着将棕叶撕下来,揉搓成粗细一致的棕绳,用来悬挂猪肉。

小时候,大人忙杀猪,我们小孩子就喜欢玩猪泡,杀猪前,我们最盼望的是玩猪泡,猪泡即猪尿泡,也就是猪的膀胱。那个时代,猪尿泡比气球还要珍贵,市面上没有气球卖,杀猪佬在给猪开膛破肚前,院子里大大小小的孩子围了里外三层,都争着要猪泡。猪尿泡比气球厚多了,具有韧性,不易破碎,虽然猪尿泡有股浓浓的骚臭味,然而,我们谁拥有了一个猪泡就俨然拥有了全世界。我们用一根竹管,使劲地吹,吹至南瓜大小后,就把猪泡抛向空中,我们就来玩猪尿泡的游戏了,像现在的足球和排球一样,一群孩子跳起来投、跃起来抢,用脚踢,那欢呼声,嬉闹声,合着村子里狗儿的狂吠声,不亚于一场运动会。小小的猪泡玩出了我们儿时的欢乐……

年猪宰杀完毕,家庭主妇就要忙着灌香肠,把热肉腌起来,准备熏制腊肉。接下来就是邀请亲戚好友,乡邻来家里吃“猪血花”。那个时候喂猪都是割的猪草,红薯,剩菜剩饭。猪自然生长的缓慢,一般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育成肥猪。

主人在灶房里忙碌起来,切菜、择菜、炒菜,忙得不亦乐乎!吃血花的人来了,主人用吊锅把猪肉、排骨煮的香喷喷的,满屋里飘飞着让还没有宰杀年猪的庄户人解解馋。桌子摆满了由猪肉烹煮的菜肴,左邻右舍大家聚在一起,热热闹闹,有说有笑,推杯换盏,吃得酒酣脸热的。场面是那么壮观,碗里的肉便风卷残云般装进了胃里,慰藉了饥馋,就这样,那一点点快乐就从心里升腾起来,在周身弥漫开来,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所有的辛劳和苦涩顿时化作满屋的愉悦,一边品尝那美味的猪肉,一边品尝着浓浓的乡情,着实令人回味和难忘。

荷韵浅吟

夏日傍晚,信步柏临河畔,湖水倒影,小舟浅搁,荷叶田田,风月无边,袅袅白莲,纤尘不染,风儿轻拂,荷影蹁跹。捧一枚花香,捻一朵微笑,拾一段岁月,绘一幅美好。久立岸边,静等花开,追溯时光,俯身聆听,青蛙低吟,荷花浅唱。

丝丝垂柳摇曳出一泓碧绿的湖,荷花的清香婉转出风儿的吟唱,回眸一瞬片片新绿,恰似翡翠留心头。叶儿一抹羞涩绯红了蓬的脸颊,红花点点,娇小依人。荷花妩媚,莲蓬高雅,竞相媲美,绝美风景姗然入眼帘。酒香的流韵点染了夏日的芬芳,掬一捧湖边水,独享岁月深处一隅安然。

行走在柏临河畔,穿梭稻花香人工湖,掩映在绿荫丛中的稻花香厂区格外醒目,空气中不时飘飞出阵阵酒的醇香,扑进我的鼻,醉了我的心。从龙泉古镇溯河而上,沿途挤满我眼的全是流动的风景——荷花池。挪步驻足稻花香宾馆门前的亭阁台榭,看湖中倩影,赏叶丛莲花,缕缕清香,沁人心脾,令人好不惬意。  我倚于稻花香龙凤桥,面向古镇,放眼眺望,天空过滤般格外清鲜,河水依旧,山还是昔日的山,水依旧是柏临河的水。然睿智的稻花香人,别出心裁,在河中拦腰截流,纳千溪,汇万壑,用智慧之笔,绘出面前这幅绝美独秀的风景——人工湖。

龙凤桥悠闲踱步,桥下河水潺潺,碧波漾漾。这一泓湖水,虽无大海之澎湃,亦无长江之汹涌。但青葱翠绿的荷叶与碧波荡漾的湖水交相辉映,荷叶、绿水、莲花、廊桥、小船以及岸边垂钓游人,浑然一体,似一幅淡墨成韵的画卷。碧玉般的湖水,如一方无瑕的翡翠。微风拂来,水面泛起层层涟漪,流金淌银,蔚为壮观。登高放眼观湖,湖水俨然仙女手中的一条彩带,逶迤飘逸。面对这富有诗情画意的人工湖,宛如遇到自己久别重逢的恋人,除了贪婪眼福去欣赏她外在的撩人动情的妩媚,须臾间,你定会在脑子里不知足地生发一个与她相依乃至于拥有的念头。

手扶桥墩,细数稻花香人工湖,水面上耸出一把把小伞,分明是少女摆动的裙。荷叶上滚落的露珠像小孩子在吹泡泡,似滴非落。夏风,不时袭来,想擦拭叶脸颊上的相思泪。荷叶挤挤挨挨铺满了碧绿的湖,叶与叶之间几乎没有留一点儿缝隙。湖中荷花次第开放,层层的小伞间,零星地点缀着红的、白的花,有的袅娜地开,有的羞涩地打着朵儿。莲蓬纷繁缀于荷叶之间,宛如豆蔻少女。此刻,让我不禁想起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当风儿轻轻拂过我的心田,眼前满湖的荷花随风摇曳,似仙女翩翩起舞,煞是好看。凉风习习,皓月当空,柔和的月光撒在湖面上,岸边柔和的灯光交相辉映,柏临河畔几百亩荷叶依稀可见,满池的荷叶,宛如一把把翠绿的伞儿,葱绿一片,微风阵阵,绿浪摇曳,风情万种。亭亭玉立的荷花,如仙子般翩翩起舞。

要是遇到雨天,你徜徉柏临河畔,丝丝的细雨和着柔柔的风,雨滴温润着荷花娇艳欲滴,荷花的香气依旧不减,你满鼻腔里都会被荷花这种特有的味道占据着。雨中的荷花也是一道绝美的风景。

无风的时候,荷花又是安静的。碧绿的荷叶一簇簇的簇拥着,稻花香人工湖,湖面比较宽阔,然而荷叶似恋人,一叶依偎另一叶连片地生长,在绿叶丛中点缀着各色的荷花,宛如众星捧月一般。荷花没有渲染和烘托,她的美源自于自身的安静,来自于纯自然,毫无装饰与做作。

沿途信步游走,稻花香二桥至青龙村漫水桥河段的荷花,大概是因为这里的池塘没有龙泉集镇池水深的缘故吧,开出的荷花不仅多,而且早,荷叶的颜色也大不一样。一碧连天的大大小小的荷塘里,弥望的是一望无际的荷叶。盛开着白的花、红的莲,宛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婆娑起舞,荷花多而美,叫人目不暇接。前几日,一连下了一周的阴雨,给碧绿的湖水添了些许浑浊。然夏雨带不走荷花的清香与美丽,它依旧风姿绰约,婀娜多姿。风咋起,碧波漾漾,好一幅秀美的景。细瞧那荷柄,嫩绿的杆,披满了细细密密微黄的刺儿,修长的身姿略显纤细,别小瞧这荷柄,是她擎起了这满湖的伞。无边的荷叶,无际与绵延的新绿,展现我的眼前的是如此之俊美。一朵粉白的小荷花不甘寂寞,硬是挤出了身子,钻破了荷叶探出了头来。莲蓬有的个儿高挑,一枝独秀;有的虽说身材矮小,但也不失雅致,偶尔随风摇曳,姿态万千,甚是好看。荷叶与多情的莲花,相映成趣,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构成了乡村这道独美的风景。一朵朵荷花,一支支莲蓬,加上满湖的碧绿,似一幅动态的水墨画。每至周末,不少外地游客来此赏景拍照游玩。

龙泉的荷似天然的绿色屏障,这生态景观成就了柏临河一道最美的风景。改革开放以来,龙泉一跃成为中国白酒名镇、全国文明村镇。昔日砖木结构的旧房不见了踪影,今日新颖别致的别墅、大厦鳞次栉比。当年泥泞的小道变成了如今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沥青路。漫步柏临河畔,河水清澈,一群群鱼儿水中嬉戏,湛蓝如洗的天空给人一种静谧与无限的遐想,清新靓丽的宜居环境让人舒服。

河风凉凉的,像沉淀的人生,不再浮躁,在品味名利与得失后淡泊一切。夏天的流水是清澈的,像历经风雨的智者,收敛了年少的冲动与鲁莽,返璞归真。柏临河畔是一幅醉美的画,写满了灿烂与翠绿。她的殷实,她的芬芳,她的色彩,宛如一缕缕情丝,洒在我干涸的心田。 

又到一年开学季

又到了一年一度开学的时候,寂寞了一个暑期的校园又开始人头攒动。漫步书香校园,寻觅往日的翠绿,仿佛一切还是昨天。五彩斑斓的校园,翠叶环绕楼舍,绿树和华灯相伴,树叶苍翠,秋菊怒放,樟树挺拔,丹桂飘香,名花异草,人文景观,编织出一道道亮丽的校园风景。

细细地品读校园风景,触景生情,睹物思人,我想,人生最弥足珍贵的东西是什么呢。从教几十年来,遇到过辉煌的斑斓,也曾有过落魄的无助,但无法磨灭一位老师对自己学生的记忆。我深爱的那些孩子,你是否会把我从记忆中抹去?!

我时常想,人生最弥足珍贵的东西是什么呢。从教几十年来,遇到过辉煌的斑斓,也曾有过落魄的无助,但无法磨灭一位老师对自己学生的记忆。我深爱的那些孩子,你是否会把我从记忆中抹去?!

今年中考的前一天中午,我正躺下准备午休的时候,贾甄宇的妈妈给我发来微信说:“今天因给中考学生腾考场,七八年级学生放假,孩儿们自发组织,到小学里来看您来了。”我收到信息后,颇有点受宠若惊。贾甄宇不是我过去教过的学生吗,现已到中学读书了,还到小学来看我?!我激动的从床头立马竖了起来……

来到办公室,呵!我的办公桌已挨挨挤挤的被20多个孩子围的水泄不通。他们手里拎着大包小袋的水果、花钵什么的。见到我一脸的兴奋,仅仅一年没见了,这些孩子有的长高了许多,有的胖了,有的瘦了……因为是中午,办公室里有老师在伏案休息,我三言两语的与孩娃们嘘寒了几句后,他们便离去。匆忙之中,我也忘了给他们拍一张照片留存。

当天上午,已经有很多孩子到学校来看过我了,我的办公室桌上早已成了水果市场。香蕉、葡萄、梨子、水桃、车厘子、西瓜等各种各样的水果,还有副食,仙人球,本子笔等一应俱全。

连续两天来,娃娃们陆陆续续从他们所就读的学校专程跑来看我,他们大多是龙泉中学的学生,但也有的是从宜昌市私立学校、小溪塔赶过来的。他们的突然驾到,令我很是意外,也着实让我生发感动。

我是一个十分怀旧的人,当一茬又一茬的学生远离而去时,就像自己远嫁的女儿那般思念。2018年这届小学毕业学生,我从小学三年级一直教到小学毕业,连续4年担任他们的语文学科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在4年的时间里,孩子们笑过,哭过,但更多的是快乐。昨夜,我的学生又跃进我的梦中课堂。或许每天与孩子们朝夕相处,和他们一起学习,倾听他们心声,习以为常罢了。

这些孩子可爱的让你忍俊不禁。记得有一次,黄铭杨颖小女生在纸条上写下:“曹老师,你最帅!”还用胶布在课桌上团团转转缠了数圈。我发现后莫名地笑了,哈哈,我帅吗?我因为眼疾分明是十足的丑八怪呀!

我的学生时常给我制造莫名的惊喜。记得有一次下课铃声刚响,一群孩子呼啦一下众星拱月般围着我,他们手里拿着各自的生日礼物,异口同声地说:“曹老师,生日快乐!”蛋糕、鲜花、茶杯、也有他们自制的小礼物。班上的“小书法家”杨怡文,送给我一个风一吹就“叮叮铛铛”的风铃……我问他们是咋知道我的生日的,孩子们说,他们是从我的QQ号里查到的。多么有心计的孩子啊!

“小机灵鬼”宋林杰,别看他个儿小,可是在篮球场上绝不输人。那次,我们602班与603班首战旗开得胜,后来在与601班比赛时,后来据说那是因为他们的班主任老师从中作梗,出了个馊主意,让他们用几个高个子队员“严防死守”我班的宋林杰。老师告诉他们宁愿犯规,也不让宋林杰投球。那次宋林杰可惨了,他的腿受了伤,血淌了出来,当时我看后也十分心疼,心里责怪601班的队员做的有点过分。还有一次,在拔河比赛中,我们602班输了,孩子们一个个抱头哭了起来,我说有赢就必然有输嘛,这很正常啊!我当时也不知道说啥,就掏出几十元钱,买了一些雪糕来安慰安慰这些孩子。

 这一届学生的家长也让我倍受感动,至今难忘。不会忘记罗鑫雯的妈妈,得知我78岁的父亲饲养土蜂蜜销路犯愁时,她主动联系亲朋好友,帮我父亲找销路。分到他班多年的郑明琦同学,他的妈妈每遇教师节,总不忘给我这个曾经的老师发一条短信、一句问候、一束鲜花。雷克庆、鲍瑞淇的爸妈,在我生病住院期间,不辞路途之遥驾车到医院看望我。还有转学到他班他校的刘东鑫、邓辰玄睿、王楚倍等学生的爸妈,无时无刻的慰问与惦念无不令我动容。

回想起这些孩子,他们是那般的十足可爱,高兴时笑逐颜开,憋屈时痛哭流涕,有时形态可掬,有时又“浪荡不羁”……磕磕绊绊的日子在不经意间溜走,我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孩子们已一个个地从我身边飞走了。

经常和这些天真无邪,稚气未脱的孩子们打交道,即便是到了80岁,你也永远是童心未泯,青春永驻,别有一番情趣忆心头。

最让我感动的是,当学生离开自己以后,他们还记得我,这足以让自己颇有成就感,心中时时涌起一股莫名的撼动。清楚的记得,学生升入初中后的第一个教师节、中秋节,有几个学生省下平时的零花钱,在周五那天特意给我送来几个月饼,虽说这月饼值不了多少钱,但这份难得的情意,却深深地烙在我的心迹……

学生佳宜与她妈妈时常惦记着她曾经的老师——我。记得2019年5月的一天傍晚,佳宜的妈妈问我在不在家。我又不教她的孩子了,也帮不了她什么忙,怎好意思让家长来看我呢!我就婉转地拒绝她说,我在外面还没有回来呢。大约一刻钟以后,佳宜的奶奶再次给我打来电话说,给我捎来了一盒茶叶,家里没人,就放在门外鞋柜里……

在我与孩子、家长们相处的日子里,留下了一些感念,既是一份和谐,又是一种美好……一路艰辛,一路陪伴,亲身经历过的这些事以及这些孩子,让我无时无刻无不萌发感动。

    《夷陵评论》欢迎惠赐达到省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水平的文学作品,来稿附个人简介、个人照片,邮66371560@qq.com,文责自负。 已在微信平台发布的,需对“元辰文苑”开放白名单。元辰赞赏账户陈宇辰只对元辰个人作品开放

微主元辰,本名袁国新,宜昌人。夷陵区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著有《迈向智慧的金色通道》《悠悠人生》《网上漫语》《现场批评》,发表小说、散文、诗歌二百万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作家美文 | 曹文乾:杀年猪
紧急通知!养猪人请速速回老家!因为马上就要…
散文||怕过年
赫崇明||【散文】关东杀猪菜
童年趣事——杀年猪(连载24) || 作者 曹治中
【桐城记忆】杀年猪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