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夷陵评论||名家名作:杨世灿《山海经》秘境第十七《大荒北经》连载(十四)

陵区文艺评论家协会  主办

2022-108 总第874期  

执编元辰

杨世灿:悟叟(1942-)湖北宜都人。曾任教师、文教局科员、厂长、设计院牵头人、学校党委书记。副县副研,中国散文学会、宜昌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文安之研究会、曹廷杰学会顾问,屈原学会会员,炎黄研究会理事,湖北杨守敬研究副秘书长,中国水利文化学会理事。出版有《县尊问路》、《大禹传人》、《杨守敬学术年谱》、《水经注疏·三峡注補》(熊茂洽先生同撰)、《水经注疏補》中华书局出版560万字。

《山海经》秘境

 ———屈原杨守敬诸子百家解读秘境

文/杨世灿 杨泽甦宏 杨泽未冬

《大荒北经》第十七目录

原文

参考翻译

秘境解读:

一、《大荒北经》第十七所说到的山、水、海、地名、人名、图腾、自然、物种及关键词。

二、《大荒北经》第十七所说到的山、水、海、地名、人名、图腾、自然、物种等今在何处?

三、《水经注疏补》中的“大荒北经”及其渊流

三、《水经注疏补》中的“大荒北经”及其渊流(续十一:《水经注疏补》卷三十五、三十六)

《水經注疏補》卷三十五 江水三

夏水。古水名。故道從湖北省枝江東南、沙市西南,分江水或沮漳東出。北支入漢水名夏水。南支入長江名中夏水,故道多有不穩。參見卷三十二《經》夏水出江津,於江陵縣東南。屈原所謂過夏首而西浮顧龍門而不見。今湖北當陽草埠湖鎮季家湖入沮漳河之張家口閘(夏首),在楚城遺址北。豫章口,豫,古同,與漳口(章口、張口),章古特指漳水,在今當陽季家湖入沮漳河之張家口閘。中夏口,季家湖(楊水)入沮漳,東出又分南北二支,南支東逕江陵入江,北支東逕潛江入漢,今名澤口(中夏口在張新民垸楊湖),所謂夏水也。揚口運河又稱揚水運河,西晉杜預鎮襄陽,在先秦運河基礎上,利用江漢多湖蕩的便利條件,開揚口(今湖北潛江新民垸楊湖),穿渠西至荊州市(今湖北省江陵市)城下,西連沮漳,建造揚水運河,南連揚水,北連漢江。楚王命令令尹孫叔敖主持修築揚水運河。揚水又作楊水、陽水。中夏口又作中襄口。長湖的前身,與古揚水有關。揚水運河起沮漳今菱角洲,終點在潛江澤口西楊湖。夏水之首,江之汜,指今枝江百里洲,洲北為內江,洲南為大江。汜,由幹流分出又匯合到幹流的水。

補,長沙下雋縣,一、長沙,簡稱長,湖南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長沙地處湖南省東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長瀏盆地西緣。長沙是楚文明和湘楚文化的發源地,因屈原和賈誼的影響而被稱為屈賈之鄉 馬王堆漢墓和走馬樓簡牘等重要文物的出土反映其深厚的楚文化以及湖湘文化底蘊,位於嶽麓山下的嶽麓書院為湖南文化教育的象徵。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于長沙建城。長沙曾有臨湘潭州古稱。《逸周書·王會》長沙鱉。商周寧鄉縣炭河裡遺址出土四羊方尊等青銅器。楚成王置黔中郡,長沙為其轄域。長沙,楚之粟也。秦長沙郡。兩漢為長沙國都城。

西陵縣故城。今湖北武漢黃陂區西南、府河北、盤龍城遺址。西陵縣漢高祖始置江夏郡的十四縣之一。漢西陵縣和安陸縣在今武漢市黃陂區境域內交界。漢之安陸縣包括安陸、雲夢、應城三縣及漢川、孝感、黃陂、漢陽等縣之各一部分。西陵縣、東陵。史上河北易縣為西陵,遵化為東陵。白起拔湖北宜昌為西陵,江西九江武甯縣幕阜山東林鄉為東陵。湖北江夏郡西陵縣在黃岡縣西北今黃州區西北邾城(禹王城),東陵在揚州廬江郡,尋陽城在古黃梅蘭池城。九江“東陵者”當是黃梅尋陽蘭池故城。

《水經注疏補》卷三十六青衣水 桓水 若水 沫水

青海省,簡稱,治西寧。瀾滄江發源于青海唐古山脈北麓的貢則木雜雪山,源頭段稱紮曲。昆侖山橫貫中部,唐古喇山峙立于南,祁連山矗立於北,茫茫草原起伏綿延,柴達木盆地浩瀚無限。稱青海西域之沖,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為三江源長江源頭的三叉口可哥西裡和沱沱河沿等地發現舊石器文化遺址。羌人祖先三苗從江漢間流徙至青海,逐水草而居,以狩獵遊牧為主。羌族是最早在青海勞動生息的民族。殷商青海被稱為三危地。夏代為西羌。周、秦稱為西戎氐羌地。西羌人首領稱為酋長戎王,以馬駕車,所謂萬乘之君也。漢武帝在青海設立臨羌縣和破羌縣(今樂都一帶)。王莽設西海郡。羌人移居甘肅隴東、陝西西部、寧夏南部等地,稱為東羌,隴東以西地區的羌人稱為西羌。三國魏在青海置西平郡(今西寧市)。六世紀中葉,西藏吐蕃首領松贊幹布完成青藏高原的統治,建都邏些(拉薩),青海為吐蕃所轄。文成公主嫁於松贊幹布。710年,唐金城公主嫁給吐蕃棄隸緒贊。唐與吐蕃和好,立碑於赤嶺(今日月山),交馬互市均在赤嶺。唐與吐蕃交于唐蕃古道。宋唃(音古)廝囉號為宗喀王,建都青唐(今西寧)。元推行土司制度,封土司、千百戶等職。明裂土分爵,俾自為守,以茶易馬。諸州設茶馬司,設西寧衛儒學。萬曆《西寧衛志》開創了青海地區編史修志的先河。清順治10年,五世達賴赴京覲見順治皇帝。康熙封後藏班禪喇嘛為班禪額爾德尼。清設總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務大臣民國馬麒歷任西寧總兵蒙番宣尉使甘邊寧鎮守使官職。1929年成立青海省。1949年全省縣以上行政區劃為1市(西寧市)、1專區(玉樹專區)、2個設治局和19個縣。2015年,青海下轄2個地級市,6個民族自治州,27個縣,7個民族自治縣,3個縣級市,6個市轄區,5個行政委員會。基層行政單位有:369個鄉,34個民族鄉,36個鎮。瀾滄江源于青海唐古山脈北麓的貢則木雜雪山,源頭段稱紮曲。

若水出蜀郡旄牛徼外疏:守敬按:《漢志》蜀郡旄牛若水出徼外,是《經》所本。《後漢書·注》瀘水一名若水,出旄牛徼外。旄牛已見《江水注》一,今水曰鴉龍江,源出西番裏塘城西北,匝巴顏喀喇山,東南流,直清溪縣西四百餘裏地,接冕寧縣境,皆古旄牛徼外地也。東南至故關為若水也。疏:守敬按:《史記·五帝本紀·索隱》引《水經》無也字。《司馬相如傳》,略定西南夷,邊關益斥。又雲,關沫若,是若水故有關也。《山海經》曰:南海之內,黑水之閒,有木名曰若木,若水出焉。疏:守敬按:《海內經》文,郝懿行本作南海之外,誤。又雲:灰野之山有樹焉,青葉赤華,厥名若木。疏:會貞按:《大荒北經》文。灰野作泂野,《文選·甘泉賦》及《月賦·注》、《類聚》八十九引《經》並作灰野,與此同,則泂字誤。生崑崙山,西附西極也。疏:守敬按:郭《注》文,證以《離騷》王逸《注》,若木在昆侖西極,蓋-2945-此本《經》文傳鈔誤作郭《注》也。[]《淮南子》曰:若木在建木西,木有十華,其光照下地。疏:守敬按:《墬形訓》文作木有十日,其華照下地。高《注》,若木端有十日,狀如蓮華,華猶光也。此鈔略變其辭。故屈原《離騷·天問》曰:羲和未陽,若華何光?是也,然若木之生,非一所也。黑水之閒,厥木所植,水出其下,故水受其稱焉。疏:守敬按:若《說文》作,雲,日初出東方湯穀,所登榑桑木也。是東極亦有若木。《山海經》所說,乃西極若木,若水因以得名也。若水沿流,閒關蜀土,黃帝長子昌意,德劣不足紹承大位,降居斯水,為諸侯焉。疏:會貞按:《禦覽》一百六十六引《九州要紀》,臺登縣有奴諾川、鸚鵡山,黑水之閒若水出焉,其下即黃帝子昌意降居若水,是此。娶蜀山氏女,生顓頊于若水之野。疏:孫星衍曰:按《山海經》顓頊是昌意之孫。會貞按:《海內經》,昌意生韓流,韓流生顓頊。郭《注》,《竹書》雲,昌意產乾荒,乾荒即韓流也,生顓頊。郝懿行駁之,謂《竹書》乾荒蓋即顓頊。此《經》又有韓流生顓頊,與《竹書》及《大戴禮》、《史記》皆不合。郭氏欲以此《經》附合《竹書》,恐非。郝氏校《竹書》亦雲然。孫氏援《山海經》以表異同,蓋未見及也。有聖德,二十登帝位,承少皞金官之政,以水德膺厤矣。疏:朱膺作寶,《箋》曰:當作膺。戴仍,趙改。若水東南流,鮮水注之,一名州江。大度水疏:守敬按:《續漢志》旄牛,《注》引《華陽國志》有鮮水、若水,一名洲江,以此《注》證之,蓋衍若水二字,而脫大度水三字-2946-也。洲、州同。大度水即篇末所雲大渡水決入而納通稱者,與青衣之大渡水別也。出徼外,至旄牛道,疏:朱旄作髦,下同。《箋》曰:《漢志》作旄牛。戴、趙改。南流入于若水。疏:趙雲:按《漢志》蜀郡旄牛鮮水出徼外,南入若水。旄牛不曰道,《續志》亦不曰道,與《注》異也。守敬按:此《注》有道字,與《江水注》同,與此《經》及《沫水經》異。今霸拉河出打箭鑪西南境山,西南流入鴉龍江,疑即鮮水也。又逕越巂大莋縣入繩。疏:會貞按:漢縣屬越巂郡,後漢因,後廢,在今會理州西。《漢志》,若水南至大莋入繩。酈氏本《漢志》,原不誤。但《漢志》之繩水,指今金沙江,其雲若水入繩,即鴉龍江入金沙江也。酈氏接敘繩水之道則誤。繩水出徼外。《山海經》曰:巴遂之山,繩水出焉,東南流分為二水,其一水,枝流東出,逕廣柔縣,東流注于江,其一水,南逕旄牛道,至大莋,與若水合,自下亦通謂之為繩水矣。疏:會貞按:《漢志》越巂郡遂久縣,繩水出徼外。巴遂二句,《海內經》文,繩作澠。今金沙江源出西藏衛地,巴薩通拉木山,即《山海經》巴遂之山。阮元《雲南通志稿》謂遂薩音轉字變,上古文書,遙遙數千載,尚堪印證也。金沙江東南流,經四川,西至雲南中甸廳入邊,下合鴉龍江,無中道分出之水,且去旄牛、大莋絕遠。乃酈氏謂有枝流東逕廣柔[縣見《江水》一。]入江,又謂正流逕旄牛,至大莋與若水合,似繩水與旄牛、大莋近。且敘繩水與若水合,在若水合孫水之前,似大莋遠在會無之上者,並誤。《通典》臺登有繩水。《元和志》,念諾水本名繩水,在臺登縣西北七百里,自羌戎界流入瀘水。皆承酈氏之誤也。莋,夷也,汶山曰夷,疏:-2947-訛作莋,趙據《華陽國志》改夷。戴改同。南中曰昆彌,疏:會貞按:《華陽國志》作明。蜀曰邛,漢嘉、越巂曰莋,皆夷種也。疏:趙雲:按《禹貢錐指》曰,凡言筰者,夷人於大江水上置藤橋,謂之筰。定筰、大筰皆是近水置筰橋處。笮與筰同。《漢志》越巂郡定莋縣下雲,出鹽。步北澤在南,都尉治。會貞按:兩《漢》、《晉》、《宋志》作莋,《華陽國志》作筰。自莋夷也以下,《華陽國志》三文。補:《經》若水出蜀郡旄牛徼外,守敬按,蜀郡旄牛若水出徼外,是《經》所本。瀘水一名若水,出旄牛徼外。今水曰鴉龍江,源出西番裏塘城西北,匝巴顏喀喇山,東南流,直清溪縣西四百餘裏地,接冕寧縣境,皆古旄牛徼外地也。東南至故關為若水也。守敬按,關沫若,是若水故有關也。補,一、若水,今水曰鴉龍江。是金沙江最大支流,又名若水、打沖江、小金沙江,藏語稱尼雅曲,意為多魚之水。中國水能資源最富集的河流之一。發源于巴顏喀拉山南麓,逕青海流入四川,於攀枝花市三堆子入金沙江。石渠以上為石渠河,流經丘狀高原地區,河床寬淺,水流漫散。石渠以下稱雅礱江,由於山原地貌逐漸進入高山峽谷地帶,為橫斷山區北南向的主要河系之一。全長1 571千米,流域面積13.6萬平方千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為1860立方米每秒。主要支流。流域面積大於1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290條,其中大於500平方公里的有51條,大於或接近一萬平方公里的主要支流有鮮水河、理塘河、安寧河。鮮水河為雅礱江左岸支流,古稱鮮水、州江,源於青海省達日縣巴顏喀喇山南麓,北源稱泥曲(泥柯河),流入四川省色達縣境,在爐霍與南源達曲匯合後稱鮮水河。再南流經道孚縣至雅江縣以北27公里的兩河口處匯入雅礱江。該河長541公里,落差1340米,流域面積19338平方公里,河口流量202立方米/秒,幹流水能理論蘊藏量111萬千瓦。理塘河(又名無量河、勒曲)是雅礱江一級支流,源於甘孜州理塘縣西沙魯裡山中段雪山椏口,從木裡縣唐史鄉流入州境,流經木裡縣東子、沙灣等13個鄉,於鹽源北部窪裡鄉歐家灣注入雅礱江。木裡境內稱木裡河,臥落河入匯後稱小金河。州內長242.3公里,水面平均寬66米,流域面積1.085萬平方公里,落差1331米。主要支流有臥落河、羊奶河、陳昌溝、苦巴店溝、瓦廠河等。理塘河屬高山峽穀型河流,灘多流急,河床狹窄,水量較豐且穩定,主要是降水、少量融雪補給。理塘河出口多年平均流量290秒立方米,徑流量50.86億立方米。安寧河為雅礱江下游段的最大支流,全長337公里,幹流長303公里,涼山境內長222公里,流域面積9579平方公里,水面平均寬73米。它源於橫斷山脈小嶺之陽糯雪山與菩薩崗,上游由苗沖河和北莖河在拖烏大橋匯合後稱安寧河,流經冕寧、西昌、德昌3縣市及攀枝花市的米易縣,于米易縣安寧鄉灣灘匯入雅礱江。安寧河流域形如條帶,冕寧大橋以上為上游,冕寧到德昌黃水塘附近為中游,黃水塘以下為下游。安寧河水量豐沛,徑流主要是降水和地下水補給,時空變化規律同降水基本一致,其主要特徵是:年際變化不大,年內分配極不均勻,徑流深由北向南遞減,出界處多年平均流量217秒立方米,徑流量69.1億立方米。主要支流有18條,其中大於500平方公里的有4條,即孫水河、海河、茨達河、錦川河。小於500平方公里、大於100平方公里的河流14條。幹支流多以直角交匯,形成典型的羽狀水系。孫水河匯口以上為上游段,大橋至安寧橋為峽谷區,安寧橋至瀘沽以寬穀為主間有盆地;孫水河至錦川河口為中游段,多為寬穀,穀寬為25公里,以西昌段為最寬,可達812公里,河床有淺灘沙洲;錦川河口以下為下游段,河谷寬窄相間,有少數間盆地。 四川林區的重點在金沙江、雅礱江和大渡河流域。流域開發、治理與保護以水力發電為主,兼顧灌溉與供水(含跨流域調水)、防洪、航運、生態與環境保護等。下游河段錦屏一級、錦屏二級、桐子林、官地等梯級電站建設,中游河段兩河口、牙根、愣古、孟底溝、楊房溝、卡拉鄉等梯級電站的勘測設計。上游河段的規劃工作承擔南水北調西線工程56.5m的調水任務,配合金沙江承擔川江及長江中下游防洪。雅礱江為全國十二大水電基地之一,全流域水能理論蘊藏量3840kW,占長江流域總量的13.8%,可開發量達3466kW。幹流23級開發方案,總裝機容量28446.2MW,從上至下依次為仰日、達尼坎多、溫波寺、仁青嶺、熱巴、阿達、格尼、通哈、英達、新龍、共科、龔壩溝、兩河口、牙根、愣古、孟底溝、楊房溝、卡拉鄉、錦屏一級、錦屏二級、官地、二灘、桐子林。以大橋、晃橋等大中型水庫為骨幹,並輔以眾多小型、微型工程建設,並對供水水源和灌區進行配套建設與節水改造,增加水資源有效供給。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從雅礱江調水量為56.5m,其中從幹流熱巴水庫調水42.0m。水土保持綜合治理西部三江源。二、蜀郡旄牛徼外,旄牛古地名。《史記·司馬相如傳》南至牱為徼。《注》徼,塞也。以木柵水,為蠻夷界。因旄牛山得名。西漢元鼎六年(111)置旄牛縣,治今四川漢源縣南大渡河南岸。東晉永和(345356)中廢。南朝宋複置,不久複廢。齊、梁屬沈黎僚郡地。北周設黎州。《讀史方輿紀要》“金沙江源出麗江軍民府西北旄牛徼外,以產金沙而名。錢謙益《徐霞客傳》複尋金沙江,極於犛徼外。歷史上的漢源鄉、漢源街、漢源場多指九襄(今漢源縣九襄鎮)。1914年改清溪縣為漢源縣(縣治清溪鎮,今漢源縣清溪鎮),1950年漢源縣治由清溪鎮遷往新成立的九襄鎮(今漢源縣九襄鎮),1952年漢源縣人民政府駐地由漢源場(九襄鎮)遷至新成立的富林鎮,1955年四川、西康並省後屬雅安地區。隋置漢源縣。漢水出界內飛越山之仙人洞,縣因名。意為漢川水(今名流沙河)之源。三、東南至故關,四川漢源縣富莊古為沈黎要驛,吐番所踞,稱""村。漢唐時代漸成繁盛集市。明初(洪武十四年),大渡河守禦千戶指揮使李文富率薑、黃、任(賴)、巨、蔣(包)、張七姓子弟兵駐守黎州,插牌占山改稱富莊、富足場(今老場)。九襄鎮古稱漢源街、漢源場, 南絲路和茶馬古道交匯,漢初為沈黎郡、犛牛縣治地。漢源縣九襄古鎮石牌坊,位於古南方絲綢之路官馬大道。漢源縣清溪鎮素有建昌道上小潼關之稱。清溪古為笮都犛牛羌地,扼古驛道要衝。古城有城牆,高28尺,周長77分,門凡四:東曰省耕,南曰阜財,西曰通化,北曰武安。明毀。

屈原《離騷·天問》羲和未陽,若華何光?若木、黑水、厥木、崑崙山、西附西極。上敘桓水(瀾滄江)入於南海。出蜀山之此(湣氵改山)山在彼岷山西極。青衣縣即四川省雅安市寶興縣,春秋戰國為青衣羌國(衣黑),青衣水出之雅礱江(若水)出二水之間,故曰南海之內,黑水之閒。《注》《山海經》曰:南海之內,黑水之閒,有木名曰若木,若水出焉。守敬按,《海內經》郝懿行本作南海之外,誤。又雲:灰野之山有樹焉,青葉赤華,厥名若木。會貞按,作灰野。生崑崙山,西附西極也。守敬按,若木在昆侖西極。《淮南子》曰:若木在建木西,木有十華,其光照下地。守敬按,若木端有十日,狀如蓮華,華猶光也。故屈原《離騷·天問》曰:羲和未陽,若華何光?是也,然若木之生,非一所也。黑水之閒,厥木所植,水出其下,故水受其稱焉。守敬按,若作叒,日初出東方湯穀,所登榑桑叒木也。是東極亦有若木。西極若木,若水因以得名也。若水沿流,閒關蜀土,黃帝長子昌意,德劣不足紹承大位,降居斯水,為諸侯焉。會貞按,臺登縣有奴諾川、鸚鵡山,黑水之閒若水出焉,其下即黃帝子昌意降居若水,是此。娶蜀山氏女,生顓頊于若水之野。會貞按,《海內經》,昌意生韓流,韓流生顓頊。《竹書》昌意產乾荒,乾荒即韓流也,生顓頊。《竹書》乾荒蓋即顓頊。此《經》又有韓流生顓頊,與《竹書》及《大戴禮》、《史記》皆不合。有聖德,二十登帝位,承少皞金官之政,以水德膺厤矣。補,一、若木是伯益次子,大廉之弟。伯益曾佐大禹治水。伯益的兒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國(今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燧人氏(配華胥氏)伏羲(配女媧)少典黃帝少昊(又名玄囂,黃帝長子)蟜極業父大業伯益若木(伯益次子)昌曾昌祖昌父費昌(費國始祖、費姓始祖)。若木是漢族神話中的樹,長在太陽下落的地方。在南海,黑水和清水之間,有種樹名叫若木,若水就從那裡發源。《洛陽伽藍記》宣陽門外四裡有四夷館。南方吳人處金陵館,北夷來處燕然館,西夷來處崦嵫館,東夷來處扶桑館。扶桑泛指東方少數民族。日出扶桑,與日落崦嵫相對。北魏太武帝坑殺僧尼,致使僧人大批逃亡。慧深流亡海外。他的扶桑之行以探明東極為目的。扶桑之旅,大漢國是中轉地。《梁書· 東夷傳》,大漢國,在文身國東五千餘裡。慧深提到扶桑國在大漢國之東二萬餘裡。《梁書》扶桑國,自名國王為乙祁其國法,有南北獄,是外興安嶺以東地區。二、南海之內,黑水之閒。青海殷商稱三危地。夏西羌。周秦西戎氐。萬乘之君。漢臨羌縣。王莽西海郡。三國魏置西平郡。在巴顏喀拉山口,位於青海省中部偏南,是龐大的昆侖山脈南支的一部分,走向為西北----東南,西接可哥西裡山,東連岷山和邛崍山。舊稱巴顏喀喇山,蒙古語意為富饒的青色的山。巴顏喀拉山藏語叫職權瑪尼木占木松,即祖山的意思,是青海省境內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主峰位於瑪多縣西南、巴顏喀拉山口西北,藏語名為勒那冬日,海拔5266米。黃河發源於山脈西段海拔5202米的雅拉達澤山以東的約古宗列盆地。雅礱江發源於青海省稱多縣巴顏喀拉山南麓。山勢和緩,山前遍佈大小沼澤和湖泊,其中著名者為星宿海、紮陵湖和鄂陵湖。巴顏喀拉在蒙古語的意思,是富饒青(黑)色的山。雅礱江發源於青海省稱多縣巴顏喀拉山南麓,自西北向東南流逕尼達坎多後進入四川省,逕石渠縣、德格縣、色達縣、甘孜縣、新龍縣、爐霍縣、道孚縣、雅江縣、木裡藏族自治縣、涼山彝族自治州、逕鹽邊縣荒田西、攀枝花市東區,於高梁坪雅江橋,入金沙江。稱多縣屬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位於青海省中部。北部、西部與曲麻萊縣接壤,東南和四川省石渠縣毗鄰,西南和玉樹縣隔通天河相望。總人口為6.3萬人(2013年)。有文保族,拉布族、卡納族,休馬族、白日麥馬族,阿尼族等少數民族。 有尕藏寺、色航寺、拉布寺、賽巴寺等旅遊景點。黑水城,蒙古語稱為哈拉浩特,又稱黑城,位於乾涸的額濟納河(黑水)下游北岸的荒漠上,距阿拉善盟額濟納旗旗政府所在地達來庫布鎮東南方向25公里,是居延文化的一部分。黑水城是西夏在西部地區重要的農牧業基地和邊防要塞,是元代河西走廊通往嶺北行省的驛站要道,西夏十二監軍司之一黑山威福司治所。黑水城之所以稱為黑水,是因為在元之前有黑水河流到這裡,形成內陸湖名居延海,漢朝時,趕走匈奴後就有屯田駐兵,現今額濟納成為居延遺址和黑水城保護基地,成為旅遊風景區。四川有黑水縣。黑水縣是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下轄縣,位於四川省西北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青藏高原東南緣橫斷山脈中段北端的岷江上游,岷山與邛崍山脈交匯處。東南與茂縣連接,西南與理縣毗鄰,西接紅原縣,東與松潘接壤。黑水縣以境內黑水河得名。黑水為藏語措曲意譯,生鐵之意、水之意,引伸為黑水。因河流貫穿全境,河水呈黑色故稱。黑水縣境內有卡龍溝風景區、達古冰川、三奧雪山等旅遊景點。


繩水(一東流注江、一南與若水合)。今金沙江出青海玉樹縣(玉樹藏族自治州),東南逕四川西界,西藏自治區東界,逕雲南,其一合“南逕旄牛道( 四川漢源縣邛笮關)”南來之若水(雅礱江),其一“東出逕廣柔縣(今四川汶川縣西北)東流注于江(岷江)。“分為二水”當作“合”為二水。是《山海經》版本有誤?酈氏冤枉。《注》繩水出徼外。《山海經》曰:巴遂之山,繩水出焉,東南流分為二水,其一水,枝流東出,逕廣柔縣,東流注于江,其一水,南逕旄牛道,至大莋,與若水合,自下亦通謂之為繩水矣。會貞按,越巂郡遂久縣,繩水出徼外。巴遂二句,《海內經》文,繩作澠。今金沙江源出西藏衛地,巴薩通拉木山,即《山海經》巴遂之山。金沙江東南流,經四川,西至雲南中甸廳入邊,下合鴉龍江,無中道分出之水,且去旄牛、大莋絕遠。乃酈氏謂有枝流東逕廣柔入江,又謂正流逕旄牛,至大莋與若水合,似繩水與旄牛、大莋近。且敘繩水與若水合,在若水合孫水之前,似大莋遠在會無之上者,並誤。《通典》臺登有繩水。《元和志》,念諾水本名繩水,在臺登縣西北七百里,自羌戎界流入瀘水。皆承酈氏之誤也。補,金沙江,長江的上游。長江江源水系匯成通天河後,到青海玉樹縣境進入橫斷山區,開始稱為金沙江。金沙江流經雲貴高原西北部、川西南山地,到四川盆地西南部的宜賓接納岷江為止,全長2316千米,流域面積34萬平方千米。金沙江上段按河道特徵又可分4段:1.玉樹巴塘河口至地理孔段。2.地理孔至鄧柯段。3.鄧柯至奔子欄段。4.奔子欄至石鼓段。金沙江上段有13條支流的流域面積超過1200平方千米,9條支流的河長超過100千米,依次為松麥河、贈曲、熱曲、中岩曲、巴曲、藏曲、歐曲、達拉河和支巴羅河。中游從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石鼓鎮至四川省新市鎮為金沙江中段,河長約1220公里,江水奔流在四川、雲南兩省之間。金沙江過石鼓後,流向由原來的東南向,急轉成東北向,形成奇特的“U”型彎道,成為長江流向的一個急劇轉折,被稱為萬裡長江第一彎。金沙江中段有19條支流的流域面積超過1200平方千米,14條支流的河長超過100千米,它們依次為雅礱江、牛欄江、普渡河、龍川江、水落河、漁泡江、黑水河、西溪河、碩多崗河、美姑河、小江、漾弓江、以禮河和普隆河。從四川省新市鎮至宜賓市岷江口為金沙江下游,下段河長106千米。江水過新市鎮轉向東流,進入四川盆地,經綏江、屏山、水富、安邊等地。右岸匯入金沙江最後一條支流橫江,再流28.5公里到達宜賓市,過岷江口始稱長江。金沙江下段兩岸多在海拔500米以下,僅向家壩附近山嶺海拔超過500米,屬低山和丘陵,規劃在此處擬建向家壩水利樞紐。下游主要支流超過10萬平方千米的雅礱江,此外還有左岸的松麥河、水落河、右岸的普渡河、牛欄江、橫江等5條支流的流域面積在1萬平方千米以上。塵河源於會理縣外北鄉龍肘山麓石棚子。鯵魚河源於會理縣東北部馬宗鄉的馬店梁子,流經會東縣並於該縣南部洛左鄉小河口注入金沙江,因產鯵魚而得名。黑水河源於昭覺縣西部三崗鄉馬石樑子,自北向南流經昭覺、普格、甯南3縣,于甯南縣東南部華彈葫蘆口注入金沙江。西溪河源於昭覺縣北部比爾拉達,北南流向,在昭覺城東南3千米處有三灣河入匯,流經布拖、金陽縣境,于金陽縣西南打洛鄉石子壩注入金沙江。溜筒河源於美姑縣北部洪溪椅子椏口由北向南至美姑縣城下乍,經牛牛壩接納連洛河又轉向南行,到美姑大橋又向東流在雷波縣上田壩的沙坪子注入金沙江。水洛河源頭由甘孜進入木裡縣北部東朗鄉,自北向南流經縣多日、水洛、寧朗、依吉、俄椏等鄉,於俄椏南部牛溝注入金沙江。金沙江是長江泥沙的主要來源之一。屏山站多年平均年輸沙量為2.55億噸,約為宜昌站多年平均年輸沙量5.21億噸(1950-1989)48%,少數年份所占比重更大。如1974年,屏山站年輸沙量達5.01億噸,占宜昌6.76億噸的74.2%,占長江大通站年平均輸沙量的近一半。因此控制金沙江的洪水和泥沙,對三峽水庫長期運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歷史上,蒙古憲宗三年(1253年),忽必烈征大理過大渡河至金沙江。元至順初年(1330年),鎮西武靖王搠思班擊雲南叛王禿堅奪金沙江。1935428日野戰軍、紅軍巧渡金沙江 19355月,軍委縱隊、幹部團前衛5連、中央前衛偵察組渡過金沙江。193555日一、三軍團渡江。193559日五軍團渡金沙江。九軍團渡江。前衛團渡金沙江。中央紅軍渡金沙江,四渡赤水。 毛澤東《長征》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金沙江全流域25級電站,總裝機相當於4座三峽。金沙江上游建設果通至奔子欄共11級電站,總裝機達1500萬千瓦。金沙江中游開發上虎跳峽、兩家人、梨園、阿海、金安橋、龍開口、魯地拉、觀音岩等一庫八級電站,總裝機規模超過三峽。金沙江下游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4座世界級電站,總裝機規模相當於兩個三峽。另有2處四川攀枝花段金沙、銀江兩級電站。金沙江戰國《禹貢》稱為黑水,《山海經》稱繩水。東漢《說文解字》及《漢書·地理志》今雅礱江稱淹水,而以若水(雅礱江)為幹流。三國為瀘水,諸葛武侯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首次對金沙江水系做了詳細描述。唐稱神川天寶。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經過實地考察後提出推江源者,必當以金沙為首

夷種(莋、夷、昆彌、邛、)。西南夷少數民族,地在青、藏、川、雲邛崍山脈中滎經和瀘定之間的大礦山、大渡河與青衣江分水嶺、南至昆明。《注》莋,夷也,汶山曰夷,南中曰昆彌,蜀曰邛,漢嘉、越巂曰莋,皆夷種也。趙雲,定筰、大筰皆是近水置筰橋處。越巂郡定莋縣,出鹽。步北澤在南,都尉治。會貞按,自莋夷也以下,《華陽國志》文。補,邛笮山,作邛莋山、邛筰山。《史記·西南夷列傳》作,《漢書》作,《華陽國志》作 “為正字。《山海經》崍山。《華陽國志》長嶺。為古蜀國邛人笮人之間的界山,即為邛崍山脈中滎經和瀘定之間的大礦山,現為滎經和滬定之間的分界線,是大渡河與與青衣江的自然分水嶺,海撥3330米,埡口處稱三王山、三王杠(在青衣以西,大渡河以東為三王部落,由劉、楊、郝三王分治,故稱三王)。昆彌,昆莫,古代中國西域烏孫王國的名號。 自漢宣帝甘露元年起,烏孫有大小二昆彌,均受漢王朝冊封。《資治通鑒》 ()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中之中武德四年,昆彌遣使內附。昆彌,即漢之昆明也。

永昌縣犀象、鉤蛇、瘴氣、鬼彈。今雲南漾濞江(黑潓江)流域。犀象,犀角和象牙。《山海經·中山經》東流注于大江,其中多怪蛇 。郭璞注今永昌郡有鉤蛇,長數丈,尾岐,在水中鉤取岸上人牛馬啖之。瘴氣,《後漢書·南蠻傳》南州水土溫暑,加有瘴氣,致死。《搜神記》漢永昌郡不違縣,有禁水。水有毒氣,唯十一月,十三月差可渡涉,自正月至十月不可渡。渡輒病殺人,其氣中有惡物,不見其形,其似有聲。如有所投擊內中木,則折。中人,則害。士俗號為鬼彈。郡有罪人,徙之禁防,不過十日,皆死。保山市隆陽區古稱永昌,則禁水在此,當是漾濞江入瀾滄江流域。《注》水自永昌縣會貞按,永昌郡有永安縣。此作永昌,渠荒廢。疑即今保山縣治。而北逕其郡西,水左右甚饒犀象,山有鉤蛇,長七八丈,尾末有岐,蛇在山澗水中,以尾鉤岸上人牛食之。守敬按,《中山經》郭《注》,今永昌郡有鉤蛇。永昌郡有歧尾蛇。此水傍瘴氣特惡。守敬按,明鈔本作特。氣中有物,不見其形,其作有聲,中木則折,中人則害,名曰鬼彈。守敬按,雲南大川,瀾滄江中有物,黑如霧,光如火,聲如折木,破石,觸之則死,或曰瘴母也。《文選》謂之鬼彈,內典謂之禁水,惟順寧江中有之,他所絕無。惟十一月、十二月差可渡,正月至十月,逕之無不害人。故郡有罪人,徙之禁旁,不過十日皆死也。守敬按,漢永昌郡不韋縣有禁水,水有毒氣。是酈所本。補,一、永昌縣,大理後期改永昌節度置,治今雲南省保山市。轄境約當今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永平縣以南,瀾滄江以西,怒江、龍川江以東及緬甸聯邦薩爾溫江以東、南卡江以北地區。二、雲南省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有玉龍雪山、虎跳峽長江第一灣拉市海、寶山石頭城、東巴文化白沙壁畫旅遊資源。漾濞江出玉龍縣石鼓鎮九河白族鄉,名九河 ,南流逕劒川縣。三、劒川縣元代劍川設義督千戶,元至元八年(1271年)罷義督千戶改設劍川縣。水利老君山水庫金華鎮東片區安全人飲工程引黑潓江(漾濞江)之上源水。有大幹場水庫、黑潓江沙溪段治理。主要河流有金龍河、海尾河、白石江、彌沙河、象圖河。縣壩子有金華壩、沙溪壩、馬登上蘭壩。四、洱源縣,洱源,西漢至隋朝均屬葉榆縣地。唐麟德元年(664)設治,境內置浪穹、鄧備、舍利等州,六詔中境內有浪穹、鄧賧、施浪,南詔時為浪穹州。大理國設寧北賧、鄧賧、鳳羽郡。漾濞江逕洱源玉湖鎮西。洱源高原水鄉,彌苴河水系被稱之為洱海之源。黑潓江(漾濞江)水系多年平均徑流量6.38億立方米,幹流最大洪水達每秒1120立方米,境內落差達375米,平均坡降6.4%。五、漾濞彝族自治縣(簡稱漾濞縣)位於雲南省西部,在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博南古道、茶馬古道上的重鎮。漾濞縣東鄰大理市、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西連永平縣、雲龍縣,南交昌寧縣,北連洱源縣。春秋戰國屬滇國地。西漢屬益州郡。東漢屬永昌郡。蜀漢至南朝梁分屬雲南、永昌兩郡。北周、隋屬南寧州。唐為蒙巂、樣備詔地。宋大理國屬永昌府盛鄉郡和蒙舍鎮。元屬大理路蒙化州、永平縣,境內設樣備站。明清屬蒙化府和永昌府。民國設置漾濞縣。1950年,屬大理專區。1985年設立漾濞彝族自治縣。漾濞江逕上街鎮東北。六、大理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西漢,元封二年(西元前109年)設邪龍縣。195611月成立巍山彝族自治縣,195810月成立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巍山縣屬紅河和瀾滄江兩大水系,以境內西部山脈為分水嶺,山脈以西的漾濞江流域屬瀾滄江水系,山脈以東的西河流域屬紅河水系。境內主要河流有西河、漾濞江和樂秋河。漾濞江(黑潓江)逕文華鎮西,南逕鳳慶縣。七、鳳慶縣,古為蒲蠻之地,故亦稱蒲門。1950222日,順甯縣人民政府成立。19533月屬大理專區。1954826日改名鳳慶。1956年改屬臨滄地區。1959 年與雲縣合併後又分開,分設鳳慶建制。瀾滄江從西北入境,由東南出境,穿過縣城北部,有大小河流168條,全國首批100個農村初級電氣化縣之一,有水電站35座,國家西部重點工程總裝機容量420萬千瓦的小灣水電站。漾濞江(黑潓江)逕南澗彝族自治縣,西南流,於小灣東鎮岔江,入瀾滄江。黑水。今橫江(大關河)南廣河入長江,非入金沙江(宜賓東)水陸兩用之道,故曰水步道。《注》有黑水,會貞按,即《漢志》南廣之符黑水。

補:《經》又東北至僰道縣入于江。補,金沙江“又東北至僰道縣入于江”指至宜賓納岷江始稱長江。金沙江戰國《禹貢》稱其為黑水。《山海經》稱之為繩水。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及《漢書·地理志》今雅礱江以上部分稱為淹水。雅礱江幹流稱若水。雅礱江於攀枝花市東區入金沙江,金沙江仍稱若水。三國稱為瀘水,諸葛武侯五月渡瀘,深入不毛。雲南怒江逕怒江瀘水縣名瀘水,南流逕保山市。老窩河出今隆陽區東北,雲龍縣漕澗鎮北,北流逕瀘水縣老窩白族鄉,納沖家河,西流逕銀坡、茅草坪電站、白水河、新寨、納南支大密扣水,於六庫入怒江(瀘津水)。禁水即老窩河,屬怒江水系,地在保山、瀘水二縣,而非金沙江水系也。北魏酈道元《水經注》首次對金沙江水系詳細描述。金沙江還有麗水、馬湖江、神川等名稱。唐稱神川天寶。南詔曾封金沙江為四瀆之一。宋代因為沿河盛產沙金,黃金生於麗水,白銀出自朱提,河中出現大量淘金人而改稱金沙江。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經過實地考察後提出推江源者,必當以金沙為首,從而確認了金沙江作為長江上源而糾正了自《禹貢》以來岷山導江延續兩千年的謬誤。此說亦誤,細讀酈道元卷36《若水》,中國西北金沙江及其支流,東南入長江者數,岷江亦金沙江最後支流,至宜賓納岷江始稱長江。酈道元何其功高徐氏!

禹生石紐鄉。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禹裏鄉。《汶川縣誌》縣治綿池南十裡飛沙關嶺上裡許,地平衍,名刳兒坪。《注》縣有石紐鄉,禹所生也。朱《箋》曰,女狄暮汲石紐山下泉中,得月精如雞子,吞之,遂孕,十四月而生禹。守敬按,揚雄《蜀王本紀》,禹本汶山廣柔縣人也,生於石紐。禹生於石紐,其地名刳兒坪。茂州汶川縣石紐山在縣西七十三裏。石紐村在汶川縣西一百四十裏。在今汶川縣西北。今夷人共營之,地方百里,不敢居牧。有罪逃野,捕之者不逼,能藏三年,不為人得,則共原之,言大禹之神所祐之也。守敬按:《續漢志》廣柔,《注》引《華陽國志》文,小有異同。補,四川北川縣,位於綿陽市西部。東接江油市,南鄰安縣,西靠茂縣,北抵松潘、平武縣。縣政府駐地曲山鎮。境內有青片河,白草河,都壩河匯集爲湔江,出境至江油青蓮匯集爲涪江源頭。北周天和元年(566年)置北川縣,縣西北有北川城(汶川又稱北川)。唐析北川縣置石泉縣。1914年,複名北川縣。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於境內建立兩個縣蘇維埃政府,紅軍在千佛山與川軍對峙72天。1952年縣政府駐地由治城遷曲山。200376日,設立北川羌族自治縣。禹即大禹、夏禹,誕生於北川。《孟子》禹生石紐,西夷人也。《竹書紀年》禹母修巳,石紐生大禹。《史記》禹生西羌。楊雄,大禹降生的石紐在汶山郡廣柔縣。境內有石紐山,北川是大禹故里。《石泉縣志》石泉(北川)爲大禹誕生地。大禹穴小禹穴數百米之外的金鑼岩上有楷書禹穴二字,大徑八尺仙才天放,謹嚴有度,傳李白所書。禹裏鄉政府所在地治城,為漢魏時期的文山郡所屬廣柔縣,石城,高1.5丈,周圍四裡三,七百四十丈,城豪深五尺,寬三丈,建南門為阜民門、東門宏文門共三門。東門改為崇文門,靠大河西門,名成天門。城樓改東門為會昌門,北門為福建門。民國二十四年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三十八軍八十九師於422日進駐治城,政治部設福音堂(今蠶繭站)。

補:《經》東南過旄牛縣北,會貞按,縣見《江水注》一。又東至越巂靈道縣,蒙山南。補,沫水(大渡河)逕今四川省雅安漢源縣九襄鎮南、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沙坪鎮北、東流於銅茨鄉北流,逕沙灣區沙灣鎮,東北流逕水口鎮,合青衣江,東流於樂山市中心區入岷江。一、旄牛縣,旄牛縣,古縣名。西漢元鼎六年(111)置,治今四川省漢源縣西北九襄鎮。以地接旄牛(一作犛牛)種羌族得名。先屬沈黎郡,後屬蜀郡。東晉永和中廢。南朝宋複置,不久又廢。二、越巂靈道縣蒙山。1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開邛都國而置,治所在邛都縣(今四川西昌東南),轄境相當今天雲南麗江及綏江兩縣間金沙江以東,以西的祥雲大姚以北和四川木裡、石棉、甘洛、雷波以南地區。西漢後期隸屬于益州刺史部。王莽時改越巂為集巂。梁置巂州。隋唐時兩度恢復越巂郡舊稱。唐末其地入南詔。2、靈道縣今四川峨邊南境。峨邊彝族自治縣隸屬於四川省樂山市,位於四川省西南部的小涼山區,與佛教聖地峨眉山毗鄰。元鼎六年(前111年),峨邊屬越西郡靈關道。3、蒙頂山,又叫蒙山,為青藏高原到川西平原的過渡地帶,位於號稱天漏雅安市和名山區之間,最高峰上清峰,海拔1456米。蒙頂山因雨霧蒙沫而得名,這裡因常年雨量達2000毫米以上,古稱西蜀漏天。天梯古道位於山腰禹王宮至天蓋寺,有1430級石階,沿30°-50°的坡度上升,宛如雲梯,故名"天梯"三、王頲《禹誕石紐夏禹出生地考辯》一夏禹生於“石紐”。今理縣東北。 一汶山縣西八十,江之南”即“蠶陵縣”亦今黑水縣東南,一石泉縣亦今北川縣西北。《孟子》禹生石紐,西夷人也。《正義》禹生於茂州汶川縣,本冉駹國,皆西羌。《山海經》大禹生於石紐,江瀆神生於汶川。《海內經》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郭璞註:羽山之郊。《遁甲開山圖》女狄暮汲石紐山下,泉水中得月精如雞子,愛而含之,不覺而吞,遂有娠。十四月,生夏禹。《帝王世紀》伯禹,夏後氏,姒姓也。母曰修己,見流星貫昴,夢接意感,又吞神珠薏苡,胸折而生禹於石紐。《竹書紀年》沈約註:帝禹,夏後氏。母曰修己,出行見流星貫昴,夢接意感,既而吞神珠,修己背剖而生禹於石紐。李吉甫《元和郡縣志》梁置汶川縣。縣西置汶山郡。改隸茂州。縣西七十二裡,漢縣也,屬蜀郡。禹本汶山廣柔人,有石紐邑。禹所生處,今其地名刳兒畔。石紐”一作石夷、石細。泯江和大渡河上游支流“分水嶺,在今黑水(蘆花鎮)、紅原(哈拉瑪鎮)二縣的交界處。《塗山古碑》江出蜀之西徼,禹乃生於西羌石紐。《巴郡志》山在縣東五千二百步岷江東,城高七裡,周圍二十裡。酈道元江州塗山,有夏禹廟、塗山祠。禹生“石紐”之所在。補,銅茨鄉,有鐵匠山,漢鄧通在此開礦鑄幣,鄉境內有鄧通紀念堂,有園壩紫雲寺遺址、營業硝洞、雕刻安池花山。銅茨鄉是三銅文化的發源地,民間保留著銅河號子、銅河山歌、銅河花燈等民間藝術。沙灣鎮古稱南陵鎮,主要景點有郭沫若舊居。秦桂林郡(鬱林郡、鬱平郡)。今廣西貴港桂平市桂平鎮。南盤江逕廣西百色樂業縣黃猄洞西,納北盤江,東北流名紅水河。逕廣西河池天峨縣納蒙江曹渡河、逕東蘭縣、巴馬東、大化、逕都安納刁江、逕南寧馬山、來賓市忻城縣、合山、來賓市紅水河南北納清水河、青水河、逕宣武納柳江,名黔江,黔江逕桂平市,納西南貴港郁江,東流之紅水河名潯江、西江入珠海珠江口(南海)

文象水、蒙水、盧唯水、來細水(來西水)、伐水歷廣鬱至增食縣注于鬱水。今廣西百色市區剝隘河(右江),自田林、淩雲二縣,有枝流穀拉河、那馬河、西洋江、駝娘江、八桂河、樂裡河、澄碧河、璜桑江,匯入于田陽縣之右江(郁江紅水河)。《注》文象水、蒙水與盧唯水、守敬按,諸葛亮五月渡瀘,與此水相去甚遠,奈何混而一之?來細水、伐水,竝自縣東,歷廣鬱至增食縣,注于鬱水也。守敬按,今泓渰江出天保縣,有數源,東流合為一水,至恩隆縣(補今百色市田東縣)南,入西洋江,當即此諸水也。補,一、今雲南文山廣南縣上源西洋江(入馱娘江)即文象水自縣東指廣南縣。馱娘江于富寧縣名右江。二、蒙水,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蒙山縣蒙水,南入潯江(紅水河)。縣有大小河流159條,均發源于金秀大瑤山山脈和雞冠山山脈等山系,其中較大的江河有24條。湄江是蒙山江河的主流,屬西江水系,是西江支流蒙江的上游,發源於大瑤山,從縣西北新圩鎮的壩頭村入境,流經新圩鎮、西河鎮、蒙山鎮(縣城)、黃村鎮、漢豪鄉、陳塘鎮,下經藤縣在蒙江鎮匯入潯江,全長107·5公里。主要的支流有壬山河、茶山河、瓦沖江、百合江、夏宜河等河流。《山海經》邽山濛水出焉,南流注於洋水。三、蒙水、盧唯水、來細水(來西水)、伐水,當是八桂河、樂裡河、澄碧河、璜桑江。四、歷廣鬱(今廣西淩雲縣東南)至增食縣(今廣西百色田陽縣)注于鬱水。

《山海經》曰:離耳國、雕題國皆在鬱水南。疏:守敬按:《海內南經》文。下但言儋耳而引《交廣春秋》有雕身云云,豈即古所謂雕題國乎?以上敘越南之-3020-

水。此下忽接敘珠崖儋耳。此二郡皆在海中,與鬱水不相涉,蓋以《山海經》有在鬱水南之文,遂撮合之。可知酈氏所敘交趾、九真、日南之水地,但搜采諸史《南夷傳》及《交州記》、《林邑記》、《交廣春秋》諸書,以曲附《山海經》鬱水西南注入南海,入項陵東南之文。不必有精詳之圖為藍本也。《林邑記》曰:漢置九郡,儋耳預焉。疏:趙雲:按九郡謂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暨儋耳、朱崖而為九。儋耳、朱崖既罷,故《地理志》列七郡之目也。戴改預作與。會貞按:九郡或作七郡,詳《葉榆》、《泿水》二篇,預通作與。民好徒跣,疏:會貞按:《初學記》八引《珠崖傳》,男女或被髮徒跣。被髮見下。耳廣垂以為飾,疏:會貞按:郭璞《山海經·注》,離耳,鎪離其耳,分令下垂以為飾,即儋耳也。《後漢書·明帝紀·注》引楊孚[原作浮。]《異物志》,儋耳夷生則鏤其頰,皮連耳匡,分為數支,狀如雞腸,纍纍垂至肩。雖男女褻露,不以為羞。疏:會貞按:《吳志·薛綜傳》,日南郡男女裸體,不以為羞。此與日南同。暑褻薄日,自使人黑,積習成常,以黑為美。疏:會貞按:《齊書·林邑傳》,人色以黑為美,南方諸國皆然,故儋耳亦然。《離騷》所謂玄國矣。然則儋耳即離耳也。疏:會貞按:本郭璞說。王氏《交廣春秋》曰:疏:朱崖、儋耳二郡,與交州俱開,皆漢武帝所置,會貞按:《漢志》南海等郡,皆武帝元鼎六年開,屬交州。朱崖、儋耳亦屬交州,而言與交州俱開,若二郡在交州外者,蓋王氏從二郡既廢後追溯之,故雲然耳。在大海中,南極之外,疏:朱脫在字,戴、趙同。會貞按:-3021-《初學記》八,引《交廣二州記》有在字。《禦覽》一百七十二引《交州記》同,今增。對合浦徐聞縣疏:朱聞訛作文,《箋》曰:孫按《漢地理志》,合浦郡有徐聞縣。戴、趙改聞。會貞按:漢縣屬合浦郡,後漢因,吳為朱崖郡治,晉復屬合浦郡,宋因,齊為郡治,梁因。在今徐聞縣西北。清朗無風之日,遙望朱崖州疏:朱遙作逕,戴改徑趙改遙。如囷廩大。從徐聞對渡,北風舉帆,一日一夜而至。周迴二千餘裏,徑度八百里。人民可十萬餘家,皆殊種異類,被髮雕身,而女多姣好,白皙,長髮美鬢。犬羊相聚,不服德教。儋耳先廢,朱崖數叛,元帝以賈捐之議罷郡。疏:會貞按:《禦覽》六十九引王隱《晉書》自遙望朱崖州至美鬢略同。蓋本《交廣春秋》。如囷廩作如菌,周迴作周匝,異。《禦覽》三百七十三引《林邑國記》,朱崖人多長髮。漢時郡守貪殘,縛婦女,割頭取髮,由是叛亂,不復賓服。《漢書·昭帝紀》始元五年,罷儋耳郡。《元帝紀》,初元三年珠郡山南縣反,賈捐之以為宜棄珠,乃罷郡。詳見《捐之傳》。楊氏《南裔異物志》曰:儋耳、朱崖俱在海中。疏:朱訛作儋耳俱在朱崖。趙朱崖移儋耳下,雲:俱在下又有脫文。應劭、張晏皆雲,在大海中也。全、戴移同,增海中二字。會貞按:《賈捐之傳》,儋耳、珠郡皆在南方海中洲居。分為東蕃,故《山海經》曰:在鬱水南也。

《越南輯要》,滿刺加國,馬援征交趾時之西屠夷也。後又改號哥羅富沙,為占城所併。占城復為安南所滅,即今越南定祥及永隆省一帶也。《山海經》曰:鬱水出象郡而西南-3023-注南海,入項陵東南者也。疏:朱西訛作東,趙同,戴改。趙改項作須,:《山海經》作須陵。戴改同。守敬按:此《海內東經》文。又《海內南經》,鬱水出湘陵,南海,一曰相慮。是項陵、須陵、湘陵,地皆無考,而字形近,無以定為誰誤,不如各存其舊。應劭曰:鬱水出廣信疏:會貞按:《漢志》系鬱水於廣鬱,此廣信當作廣鬱。東入海,言始則可,疏:趙據黃本改則作或,戴改同。守敬按:明抄本作則,則字是。以言出廣鬱不誤,當作決辭,不當作疑辭也。終則非矣。疏:會貞按:酈氏以《山海經》鬱水西南注南海,而應劭言東入海,與《山海經》相反,遂斥其非。然《漢志》雲鬱水東至四會入海,應劭實本《漢志》不誤。酈氏專主《山海經》,以便敘入越南山水澤地,因以應說為非矣。補:《經》東北入於鬱。會貞按,《漢志》鬱林郡廣鬱,鬱水東至四會入海。《水經》敘鬱水從《漢志》,而析為二截,於此篇及《泿水》篇分載之。此篇廣鬱後雲,東至領方縣東北入於鬱。《泿水》篇雲,南至蒼梧猛陵縣為鬱溪,又東至高要縣為大水,又東至南海番禺縣西,分為二:其一南入於海,是也。此水入鬱本入泿,不言入泿言入鬱者,以下本鬱水《泿水》篇之鬱溪即此水所入之水也。兩篇銜接一氣,合觀之,自廣鬱至入海皆鬱水,總之,應《漢志》廣鬱下之文也。酈氏敘鬱水,則於此篇究言之。補,《經》上敘“東至鬱林廣鬱縣為鬱水”,左水、右水入廣西南寧邕江東至貴港市名郁江(鬱水)。廣鬱縣治今廣西淩雲縣東南。鬱水即漢、魏、南北朝時期的郁水,首受溫水及夜郎豚水,至今廣州市入海,凡今廣西的右江、郁江、潯江及廣東的西江皆稱郁水。豚水即今北盤江,溫水即今南盤江。南朝以後,郁水下游兼稱西江。約自唐、宋後,郁水上游稱為右江。今廣西東部一段郁水稱為潯江。補,一、談縣,今貴州盤縣西南。境內有古人類文明遺址盤縣大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可渡河、北盤江東南流,逕六盤水市西南、盤縣東北,烏都河北入北盤江。沈志:建甯太守談槁令,漢舊縣,屬牂柯。《溫水注》:豚水東北流,逕談槁縣。李兆洛雲:故縣,今曲靖府陸涼州境。南寧縣改為曲靖縣。南盤江所逕。三、牂柯郡且蘭縣,西晉改故且蘭縣置。轄今貴州黃平、貴定、凱裡,清水江源出重安江所逕,入湖南沅江。南朝齊時,曾為南柯郡治所。牂柯郡治頭蘭,苴蘭,竹籃。頭蘭,大竹籃,大王。頭蘭是歷代且蘭國王的通稱,也專指前111年被漢朝八校尉斬掉的頭蘭。《史記》及至南越反,上使馳義侯因犍為發南夷兵。且蘭君恐遠行,旁國虜其老弱,乃與其觽反,殺使者及犍為太守。漢乃發巴蜀罪人嘗擊南越者八校尉擊破之。會越已破,漢八校尉不下,即引兵還,行誅頭蘭。頭蘭,常隔滇道者也。已平頭蘭,遂平南夷為牂柯郡。今黔東南州、黔南州北部交界地帶為老鱉國苴蘭部的核心區域,是且蘭夜郎國中心,且蘭國都和漢武帝時期的大南夷縣治所附近。犍為郡南夷縣是牂牁郡的前身。四、明萬曆十四年(1586)置定番州,屬貴陽府。清襲明制,1913年廢州置定番縣,即今貴州惠水縣。蒙江出惠水縣長岩名漣江,南流於羅甸縣茂井鎮雙江口入紅水河(上游北盤江入南盤江)。

泿水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龍圩區長洲水利樞紐壩址。泿水即西江幹流、潯江下游蒼梧縣城龍圩鎮之水。《注》泿水注之。《山海經》作泿水。三十七卷泿水南至鬱林·潭中縣與鄰水合。戴、趙改泿。補,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龍圩區,長洲水利樞紐壩址位於西江幹流潯江下游梧州市郊長洲鎮,緊挨蒼梧縣城龍圩鎮,大壩跨長洲和泗化洲兩島並跨內、中、外三江,集水面積30.86萬平方千米,彙集了紅水河、柳江、郁江和北流河的水量,多年平均流量6100立方米/秒。水庫總庫容56億立方米,滯洪庫容37.4億立方米。

四會浦水上承日南郡盧容縣西古郎究。今廣東肇慶四會市,西江、北江、綏江和龍江,會流之地故名四會。此《注》當讀作“又南逕四會浦,水上承日南郡盧容縣西。古郎究浦內漕口,馬援所漕。浦,水邊或河流入海的地區。古郎究”當讀“廣州”,“古”的聲母、“郎”的韻母連讀,州,方言潮汕話讀ZIU究也。左江出越南諒山省諒山市亭立、逕諒山,西北流。北支出越南高平省高平,東流入奇窮河,入中國境,東至廣州。“四會浦”在大沙鎮、肇慶市鼎湖區貝水鎮。《注》又南逕四會浦水,上承日南郡盧容縣西。古郎究守敬按,漢縣屬日南郡,後漢、吳、晉、宋、齊、梁因,在今越南富春承天省境,山溪瀨中,謂之究。浦,內漕口,馬援所漕。守敬按,建武十九年,援征交阯事。補,四會浦,水上承日南郡盧容縣西,古郎究浦內漕口,馬援所漕。一、盧容縣于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屬日南郡。治所在今越南承天順化省順化市北香江。吳晉因之。林邑(占婆)與中國爭地,盧容縣遂成兩國交戰地。東晉後不屬中國,南齊廢。二、日南郡越裳氏地。《漢書》日南郡,故秦象郡,武帝元鼎六年開,更名。新朝改日南亭,東漢復日南郡名稱。日南郡南部人起義,獨立為林邑國(占婆國)。三國東吳建衡元年(269年),林邑改稱為區粟城,日南郡治朱吾縣。吳天紀二年(278年)吳廢日南郡,併入九德郡。西晉復日南郡,郡治在象林縣(今順化)。東晉林邑攻佔日南郡。南朝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攻佔區粟城、林邑。此後中國和占婆就以橫山為界。隋大業元年(605年),隋將軍劉方攻林邑國置蕩州、農州、沖州,轄12縣。大業三年(607年)改比景郡、海陰郡、林邑郡。後林邑王複其故地。隋日南郡唐改稱驩州,即越南榮市一帶。日南為驩州別稱。明朝佔領越南期間(1407—1428年),曾一度在乂安府下設日南州(後稱南靖州),隸屬交趾承宣佈政使司。三、古郎究,地名,即廣州。四、馬援(前14年-49年),字文淵。漢族,扶風茂陵(今陝西楊淩)人。西漢末東漢初年著名軍事家,東漢開國功臣之一。南征交趾,兩平嶺南,官至伏波將軍,因功封新息侯,尊為馬伏波。征側與征貳兩姐妹是漢朝交趾郡麊泠縣(今越南河內一帶)人。她們的父親是部落首領雒將。東漢建武十六年(40年)征側、征貳于交趾自立為征王。佔領交阯郡,九真、日南、合浦等地。劉秀任命馬援率領樓船將軍段志等南擊交趾。建武十八年,漢光武帝劉秀任命馬援為伏波將軍平定嶺南。馬援每到一處,為郡縣修治城郭,開渠引水灌田,便利百姓。馬援參照漢代法律,對越律進行整理修正。建武二十四年(48年),南方武陵郡五溪蠻暴動,馬援六十二歲請命南征。馬援立銅柱以為漢南邊疆界的標誌,其柱銘文為:銅柱折,交趾滅越人每過其下,以瓦石擲之,遂成丘。南征交趾,馬援常吃薏苡。回京拉滿一車做種子。劉秀贊其:瞿鑠哉是翁也!馬援有詩《武溪深行》、著有《銅馬相法》。《全後漢文》有《誡兄子嚴敦書》、《上銅馬式表》、《銅馬相法》、《上疏言隗囂》、《上疏言破羌以西不可棄》、《上書請複鑄五銖錢》、《擊尋陽山賊上書》、《上書請正印文》、《至荔浦見冬筍名曰苞筍上言》、《征交趾上言》、《將入九真上言》、《平交趾上言》、《奏請分西於縣》、《與隗囂將楊廣書》、《銅柱銘》等。五、廣東肇慶四會市,境內四水(西江、北江、綏江和龍江)會流之地,故名四會。漢高祖四年(前203年),趙佗據嶺南立南越國,四會縣為其屬地。西漢元鼎六年(111) 地域內置8縣,四會縣隸屬南海郡屬交州。三國吳黃武五年(226年),將縣東南部(即今三水、鶴山、新會、江門、開平、臺山、鬥門等縣市部分地區)劃出置平夷縣(後改為新夷縣、新會郡)。南北朝置高要、廣信、封興、武化、端溪、晉化、都城、樂城、悅城、夫阮、安遂、賓江、文招、南興、新興、臨允、甘東、單牒、龍潭、撫納、博林、威平、新招、化蒙、化穆、四會、懷集、化注、平興、初寧、招興、建寧、崇化、熙穆、崇德、謝沐、開建、永固38縣,分隸南海、蒼梧、晉康、新寧、綏建、宋隆(原宋熙)、臨慶7郡,分屬廣州、湘州。隋四會縣屬於南海郡。唐武德五年(622年),以四會、化蒙三縣地置南綏州。北宋 熙寧六年(1073年),四會割屬端州(後改肇慶府)。北宋政和元年(1111),四會縣隸肇慶路。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四會析出置廣寧縣。清隸廣東省。民國九年 是年秋,取消縣以下的都、鋪行政區劃制,改用區、鄉(鎮)建制。1952年和1958年間,四會曾與廣寧縣合稱廣四縣。1954年和1961年兩次分設,四會縣分別屬粵中區行政專員公署和肇慶地區專員公署。19931125日,四會撤縣設市。河流有綏江、龍江、漫水河、曲水河和何禮河,河流全長約434公里,其中市境河長149.6公里。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70260千瓦,已開發5.7萬千瓦。旅遊銀帶瀑布、貞山、柑鄉觀光大橋、天光墟

《經》究水北流左會盧容壽泠二水。補,此十二字當作經。熊會貞先生本卷末按:酈氏以《山海經》鬱水西南注南海,而應劭言東入海,與《山海經》相反,遂斥其非。然《漢志》雲鬱水東至四會入海,應劭實本《漢志》不誤。酈氏專主《山海經》,以便敘入越南山水澤地,因以應說為非矣。熊先生尚未提明的是:一、此句系經文。二、《山海經》鬱水西南注南海。三、酈氏專主《山海經》說。四、究水入越南山水澤地。五、鬱水本指紅水河,而此越南鬱水,系紅河。紅水河、紅河各為水系,互不相涉。

大源淮水。大源淮水出郍郍遠界即會安城入海之水。郍,古同那。今越南中部順化、會安古城地。占婆島與會安隔海相望,則會安古城是林邑古城。距廣州直線距離1100公里。古裡縮於今。酈氏所言二千五百里”約當。會安古城西南有桂山,其中香桂成林,桂父棲居此林,服桂得道”。玉嶺北出之水當是“大源淮水”,北流,逕桂山西北,納會客一水,當是“小源淮水”出老撾界,東流逕會安入海,隔海相望占婆島也《注》林邑西去廣州二千五百里,會貞按,林邑去廣州甚遠,何止二千五百里,且中隔交州,亦不得舍交州而別舉廣州。據《寰宇記》漢於交趾郡南三千里,置日南郡,林邑在日南郡南界四百里,交州治交趾郡,計林邑去交州三千四百里,此廣州當作交州,二千五百里,二當三之誤。城西南角高山長嶺,連接天鄣嶺,北接澗。大源淮水出郍郍遠界,三重長洲,隱山遶西衛北迴東,朱作衛山迴東,《箋》曰:山,舊本作北。戴改北。趙改曲街迴北,雲:下曲街迴東可證。守敬按,明抄本、黃本並作北。其嶺南開澗,小源淮水出松根界,上山壑流,隱山繞南曲街迴,東合淮流,以注典沖。其城西南際山,東北瞰水,重(漸土上下結構)流浦,周繞城下。東南(漸土上下結構)外,因傍薄城,東西橫長,南北縱狹,北邊西端,朱西訛作兩,趙同,戴改。會貞按,明抄本、黃本並作西。迴折曲入。城周圍八裏一百步,塼城二丈,會貞按,《隋書·林邑傳》,林邑以塼為城,蜃灰塗之。上起塼牆一丈,朱牆訛作城,戴、趙改。會貞按,明抄本、黃本並作牆。開方(阝巢)孔,塼上倚板,朱脫甎字,戴、趙增。會貞按,前區粟城下引《林邑記》,有甎上倚板之文。板上層閣,閣上架屋,屋上構樓。高者六七丈,下者四五丈。飛觀鴟尾,迎風拂雲,緣山瞰水,騫翥嵬(蕚艸改山)。但製造壯,拙稽古。夷俗城開四門,東為前門,當兩淮渚濱,于曲路有古碑,夷書《銘》讚前王胡達之德。會貞按,區粟城下雲,多城壘,自林邑王范胡達始,然則胡達蓋具有雄心者。西門當兩重(漸土上下結構),北迴上山,山西即淮流也。南門度兩重(漸土上下結構),對溫公壘。升平二年,交州刺史溫放之,殺交趾太守杜寶別駕阮朗,朱脫杜字,朗訛作郎。趙據《晉書》增改。戴增改同。會貞按,《晉書·穆帝紀》交州刺史溫放之,討林邑在升平三年。放之,溫嶠子,《晉書》附《嶠傳》言,將征林邑,交阯太守杜寶,別駕阮朗並不從,放之以其沮眾,誅之,勒兵而進,遂破林邑而還。比此《注》為略。遂征林邑,水陸累戰,佛保城自守,重求請服,聽之。今林邑東城南五裏,有溫公二壘,是也。會貞按,《安南志略》八,林邑城東五裏,有溫公三壘,異。北門濱淮,路斷不通。城內小城,周圍三百二十步,合堂瓦殿,南壁不開,兩頭長屋,脊出南北。南擬背曰西區城,內石山順淮面陽,開東向殿,飛簷鴟尾,青璅丹墀,朱璅訛作阝巢,趙改,戴改瑣。會貞按,黃省曾本作璅,與瑣同。《漢書·元後傳》,僭上赤墀青瑣。榱題桷椽,多諸古法。閣殿上柱,高城丈餘五,會貞按,高城丈餘五,謂高一丈有五尺也。《淄水注》,高九丈北降丈五。牛屎為埿。牆壁青光迴度,朱《箋》曰:當作迴廊。趙雲:按非也。迴度猶言迴行也。曲掖綺牖,紫窗椒房,嬪媵無別,宮觀,路寢,永巷,共在殿上,臨踞東軒,逕與下語。戴改逕作徑。子弟臣侍,皆不得上。屋有五十餘丘,朱《箋》曰:與區同,全、戴改區。連甍接棟,簷宇相承。朱相作如,《箋》曰:宋本作相承。趙雲:按如字不誤,乃瞻望擬議之詞。戴改相。神祠鬼塔,朱《箋》曰:舊本作神乾。趙雲:按祠字不誤。小大八廟,層臺重榭,狀似佛剎。郭無市里,邑寡人居,海岸蕭條,非生民所處,而首渠以永安,養國十世,豈久存哉?元嘉中,檀和之征林邑,其王楊邁,舉國夜奔竄山藪。據其城邑,收寶巨億。會貞按,《宋書·南夷傳》,元嘉二十三年,檀和之伐林邑,乘勝追討,即剋林邑。陽邁父子,並挺身奔逃,所獲珍異,皆是未名之寶。《梁書》,又銷其金人,得黃金數十萬金。軍還之後,楊邁歸國,家國荒殄,朱作(歹薾),《箋》曰:當作殄。戴、趙改。守敬按,明抄本作(歹爾),乃殄之俗體。時人靡存,躊躕崩擗,憤絕復蘇,即以元嘉二十三年死。初、楊邁母懷身,夢人鋪楊邁金席,與其兒落席上,金色光起,朱金字訛在上句席字上,趙據黃本移,戴移同。昭晰艷曜。朱晰訛作晰、戴、趙改。會貞按,黃本作晣。《說文》,昭晢,明也。《集韻》,晣同晢。華俗謂上金為紫磨金,夷俗謂上金為楊邁金。父胡達死,會貞按,《梁書·林邑傳》陽邁之父為諸農。《南史》同。上距胡達凡數世,則此胡達字誤,當作諸農。襲王位,能得人情,自以靈夢,為國祥慶。其太子初名咄,楊邁死,咄年十九,代立,慕先君之德,復改名楊邁。昭穆二世,父子共名,知林邑之將亡矣。會貞按,自初楊邁母至能得人情,《林邑記》文,引見《禦覽》三百九十八。《齊書·南夷傳》宋永初元年,林邑王楊邁初產云云,敘邁事略同。又言楊邁死,子咄立,慕其父,復改名楊邁。顧炎武《郡國利病書》,元至元二十二年,安南王陳日烜僭稱大越皇帝,襲其父名威晃。父子同名,猶林邑楊邁也。其城隍氵塹之外,林棘荒蔓,榛梗冥鬱,藤盤筀秀,會貞按,筀音桂,竹名。《中山經》丙山多筀竹。參錯際天。其中香桂成林,氣清煙澄。桂父,縣人也,棲居此林,服桂得道。朱《箋》曰:《列仙傳》雲,桂父,象林人也,色黑而時白,時黃、時赤,南海人爭事之。常服桂及葵,以龜腦和之,千丸十斤桂。今荊州之南,尚有桂丸焉。會貞按,《初學》二十三引裴氏《廣州記》,桂父常食桂葉,見知其神,尊事之,一旦與鄉曲別,飄然入雲。時禽異羽,翔集閒關,兼比翼鳥,不比不飛,會貞按,《爾雅·釋地》,南方有比翼鳥,不比不飛,謂之鶼鶼。鳥名歸飛,鳴聲自呼,會貞按,《禦覽》九百二十八引俞益期《與韓豫章牋》,林邑有鳥,名歸飛。此二語蓋承用俞說,下引俞書,則不復明言以避複。此戀鄉之思孔悲,桑梓之敬成俗也。豫章俞益期,性氣剛直,不下曲俗,容身無所,遠適在南,會貞按,《安南志略》十,作遠適日南。《與韓康伯書》曰:惟檳榔樹,最南遊之可觀,但性不耐霜,不得北植,不遇長者之目,令人恨深。會貞按,《類聚》八十七引俞益期《牋》至恨深止。可觀下敘檳榔子既非常云云,凡二十四語。《禦覽》九百七十一引至恨深同。中敘檳榔稍略,而其屈如覆虹其中如縋繩十字,出《類聚》外,皆極言其可觀,而酈氏刪之。嘗對飛鳥戀土,增思寄意。謂此鳥其背青,其腹赤,朱腹作腸,《箋》曰:當作腹。戴、趙改。丹心外露,鳴情未達,終日歸飛,飛不十千,路餘萬裏,朱餘作由,《箋》曰:宋本作餘,戴、趙改。何由歸哉!補,一、林邑西去廣州二千五百里。會安古城,位於越南中部,屬廣南省。199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會安古城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林邑國,位於中南半島東部之古國名。又作臨邑國。約在今越南南部順化等處。此地原系占族之根據地,西漢設為日南郡象林縣,稱為象林邑,略去象,故稱林邑。二、交州刺史溫放之,討林邑在升平三年。放之溫嶠子,《晉書》附《嶠傳》言,將征林邑,交阯太守杜寶,別駕阮朗並不從。溫嶠(288329年),字泰真,一作太真,東晉名將,太原祁縣(今山西祁縣)人,曹魏名臣溫恢的曾孫,西晉司徒溫羨之侄。東漢護羌校尉溫序之後。溫嶠博學能屬文,《隋書·經籍志》有《溫嶠集》十卷。東晉成帝至穆帝間(325361),林邑國王範文、範佛屢屢率兵寇犯交州之南邊,晉師數討無功。升平三年十二月(360),交州刺史溫放之率兵征林邑,曾進抵彭羅灣。三、交阯之亂,又作晉吳交阯之爭,是三國末期在交州發生的一次事件。該事件因吳交阯郡吏呂興在永安六年(263年,魏景元四年)起事反抗吳國統治而起,適逢蜀漢為曹魏所滅,於是其向曹魏投誠,而引起魏國以及其後的晉朝介入。該事件持續了近十年之久,波及吳國交、廣兩州多地(今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大部及越南北部),直至建衡三年(271年,晉泰始七年)才被吳國集結重兵平定。交、廣分置也因這一事件成為定制並被後世沿用,今越南北部地方開始成為獨立的行政區域。

離耳國、雕題國皆在鬱水南。鬱水南”即紅河所逕之南方國家。《山海經》所指流域、地域在中國西南。此越南、泰國、老撾、柬埔寨、緬甸、馬來亞是其一。《注》其川浦渚,有水蟲彌微,攢木食船,數十日壞。源潭湛瀨,有鮮魚,色黑,身五丈,會貞按,《禦覽》九百三十五引此,身下有長字。頭如馬首,伺人入水,便來為害。《山海經》曰:離耳國、雕題國皆在鬱水南。守敬按,《海內南經》文。下但言儋耳而引《交廣春秋》有雕身云云,豈即古所謂雕題國乎?以上敘越南之水。此下忽接敘珠崖儋耳。此二郡皆在海中,與鬱水不相涉,蓋以《山海經》有在鬱水南之文,遂撮合之。可知酈氏所敘交趾、九真、日南之水地,但搜采諸史《南夷傳》及《交州記》、《林邑記》、《交廣春秋》諸書,以曲附《山海經》鬱水西南注入南海,入項陵東南之文。不必有精詳之圖為藍本也。《林邑記》曰:漢置九郡,儋耳預焉。趙雲:按九郡謂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暨儋耳、朱崖而為九。儋耳、朱崖既罷,故《地理志》列七郡之目也。戴改預作與。會貞按,九郡或作七郡,詳《葉榆》、《泿水》二篇,預通作與。民好徒跣,會貞按,《初學記》八引《珠崖傳》,男女或被髮徒跣。被髮見下。耳廣垂以為飾,會貞按,郭璞《山海經·注》,離耳,鎪離其耳,分令下垂以為飾,即儋耳也。《後漢書·明帝紀·注》引楊孚[原作浮。]《異物志》,儋耳夷生則鏤其頰,皮連耳匡,分為數支,狀如雞腸,纍纍垂至肩。雖男女褻露,不以為羞。會貞按,《吳志·薛綜傳》,日南郡男女裸體,不以為羞。此與日南同。暑褻薄日,自使人黑,積習成常,以黑為美。會貞按,《齊書·林邑傳》,人色以黑為美,南方諸國皆然,故儋耳亦然。補,一、《山海經》曰:離耳國、雕題國皆在鬱水南。山海經校注》郭璞注袁珂點校。伯慮國。郭璞雲:未詳。郝懿行雲:伊尹四方令雲:正東伊慮。疑即此。離耳國。郭璞雲:鎪離其耳,分令下垂以為飾,即儋耳也。在朱崖海渚中。不食五穀,但噉蚌及藷藇也。郝懿行雲:伊尹四方令雲:正西離耳。郭雲即儋耳者,此南儋耳也。又有北儋耳,見大荒北經。珂案:大荒北經雲:有儋耳之國,任姓,禺號子,食穀。儋當為聸。說文(十二)雲:聸,垂耳也;從耳,詹聲。南方聸耳之國。雕題國。郭璞雲:點(藏經本作黔,孫星衍亦校黔,是也)涅其面,畫體為鱗采,即鮫人也。郝懿行雲:伊尹四方令雲:正西雕題。楚詞招魂王逸注雲:雕畫題,言南極之人,雕畫其,常食蠃也。桂海虞衡志雲:黎人女及笄,即黥頰為細花紋,謂之繡面女。亦其類也。郭雲即鮫人,恐非,或有訛字。鮫人見劉逵吳都賦注。珂案:鮫人乃人魚,見海內北經陵魚節注,此雕題國人固非鮫人也。北朐國。郭璞雲:音劬;未詳。郝懿行雲:疑即北戶也。爾雅疏引此經作北煦,戶、煦聲之轉。爾雅釋地四荒有北戶,郭注雲:北戶在南。皆在鬱水南。鬱水出湘陵南海。珂案:經文鬱水,文選四子講德論李善注引作鬱林;南海,宋本、吳寬抄本、毛扆本、明藏本均作南山。一曰相慮。畢沅雲:相字當為柏字,伯慮一作柏慮也。梟陽國。在北朐之西,其為人。郝懿行雲:揚雄羽獵賦、淮南氾論訓並作嘄陽,左思吳都賦作梟羊,說文(十四)作梟陽。人面長脣,黑身有毛,反踵,見人笑亦笑。郝懿行雲:郭注爾雅(釋獸)狒狒引此經作其狀如人。郝懿行雲:郭注爾雅狒狒引此;左手操管。燦按鬱水南”即紅河所逕之南方國家。“鬱水”本紅水河,入洞庭。文獻各本又以入南海之紅河為“鬱水”。則《山海經》離耳國、雕題國皆在鬱水南,所指流域、地域在中國西南。此越南、泰國、老撾、柬埔寨、緬甸、馬來亞是其一。追古溯源,《南史·崔慧景傳》東陽女子婁逞,變服詐為丈夫,粗知圍棋,解文義,遍遊公卿,仕至揚州議曹從事。此人妖也,陰而欲為陽,事不果,故泄。南宋代嶽珂《記》江山邑寺有緇童,眉長逾尺,來淨慈,都人爭出視之。此非肖貌賦形之正,近於人妖矣。《離騷》玄國。今本《離騷》縣圃(玄圃)。《大招》南交趾只。國家為只。是酈道元所見《離騷》所謂玄國矣。而不是玄圃。孫吳朱崖郡治徐聞,在今雷州半島的徐聞縣西。西漢置儋耳郡治今海南儋州市三都鎮。漢置合浦郡徐聞縣,郡縣治徐聞縣西南海濱討網村今湛江市二橋村。

《山海經》鬱水。紅河之南,前江流至檳椥省分成四條支流,兩條包圍檳椥省,另外兩條貫穿其中。越南南通河出鴻嶺,西注湄公河,南於檳椥省入南海。《注》《山海經》曰:鬱水出象郡而西南注南海,入項陵東南者也。朱西訛作東,趙同,戴改。趙改項作須,云:《山海經》作須陵。戴改同。守敬按,此《海內東經》文。又《海內南經》,鬱水出湘陵,南海,一曰相慮。是項陵、須陵、湘陵,地皆無考,而字形近,無以定為誰誤,不如各存其舊。補,柬埔寨首都金邊,坐落在湄公河與洞裡薩河之間的三角洲地帶。項陵,前江流至檳椥省分成四條支流,兩條包圍檳椥省,另外兩條貫穿其中。平均海拔約1.25米,常江水氾濫。以生產稻米為主。南通河出鴻嶺,西注湄公河,南於檳椥省入南海。項陵當是象林,漢日南郡屬縣,在今越南峴港以南武嘉河之南。東漢末區連起兵建林邑國。後西晉複置,北移寄治盧容(今越南順化附近)。東晉後為林邑所有。

酈氏專主《山海經》入越南山水澤地。紅水河之南,紅河之南,乃《山海經》之兩鬱水,前賢未明其旨,故難解難分。《注》應劭曰:鬱水出廣信會貞按,《漢志》系鬱水於廣鬱,此廣信當作廣鬱。東入海,言始則可,趙據黃本改則作或,戴改同。守敬按,明抄本作則,則字是。以言出廣鬱不誤,當作決辭,不當作疑辭也。終則非矣。會貞按,酈氏以《山海經》鬱水西南注南海,而應劭言東入海,與《山海經》相反,遂斥其非。然《漢志》雲鬱水東至四會入海,應劭實本《漢志》不誤。酈氏專主《山海經》,以便敘入越南山水澤地,因以應說為非矣。補,以上“究水經”各家疏文不刪,以便閱檢。

认证文艺微公号,入驻360图书馆,同步发布作品,经审核公开后,可供读者转为个人馆藏。

“夷陵评论”微刊专栏专事文艺作品推介、评论,兼顾文化建设;

“元辰私坊”专栏只发布个人作品。

微主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湖北省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夷陵区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本号总在深夜等待您的好稿,共同打造优秀平台。也许您已成了大家。小小的本号,依然欢迎你回来坐坐。

    所有来稿文责自负,加个人简介、个人照片。稿件微信元辰或发66371560@qq.com信箱。已在微信平台发布的,需对“元辰文苑”开放白名单。

    元辰赞赏账户陈宇辰只对元辰个人作品开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灿读经典---考貪水今雲南青海湖入漁泡江入金沙江
《水经.若水注》考略
華陽國志校補圖注·南中志之雲南郡/河陽郡
牛屯山《水经注 (魏)酈道元 卷三十六》《资治通鉴(宋)司馬光》冯乘、临水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卷一四五六
自然笔记:旅人徐霞客 作者:徐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