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辰私坊||《麦青麦黄》阅读批评:曹宗国:元辰的文学修行//欧阳杏蓬:让自己更平民,让生活更深刻
userphoto

2022.08.21 湖北

关注

拙著《麦青麦黄》及其阅读批评

曹宗国 /元辰的文学修行

李华章等师友回应

欧阳杏蓬/让自己更平民,让生活更深刻

    曹宗国,湖北宜昌人,知名文化学者、作家,代表作长篇历史小说《巴山旧事》获第二届“长江杯”网络小说大赛一等奖,并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奖。大量文史评论见诸《新浪》《今日头条》。

曹宗国 /元辰的文学修行


元辰先生将新书《麦青麦黄》赠我,我说你不是认为印书没有用吗,怎么又印了?他回言印一点送朋友,欠的书债太多了!
但是看扉页上的介绍,他曾经印过 《迈向智慧的金色通道》、《悠游人生》、《网上漫语》、《现场批评》 四部文集 ,而且还有《雪宴》和《家在三峡》两部书稿将出版,由此我认为他印书的目的並非只是为了还人情,很可能是为了让自己的作品上“铜版册”,比放在网络上存在感强一点,可以保存得更长久一点。
除此之外,我想他决不会是改变主意,以为印书能有多大作用。
所谓印书的作用,也並非单指难以销售和沒有多少人愿意看,而是传统通行的文学评价标准和程式都失效了,现在的作品都难以得到权威的优劣确认。从这个角度看,现在绝大多数作者出书和发表文章,都可以说是没有多大作用的!比如普通作家的作品,不可能跟以前一样,有机会在出版社正规出版发行;和传统主流文学刊物编辑不熟悉的作者,也很难在上面发表作品。即便你发表了作品和自费出版了,也很少有人阅读,不可能得到社会公认,也不可能有正规的文学评论让文坛发现和认可。当然,有些比较成熟的作者或作家,也可能将自已的作品申报扶持经费,用来支付印书的成本,但即便扶持出版的作品也是绝少有读者购买的,同样只能用以赠送或堆放在自家屋角里。
与此同时,网络文学也好景不再了。现在网络上发作品,已经不可能一夜点击暴红被众多读者阅读,这种跟买彩票一样的幸运机率也沒有了。还有,过去常常举办全国性和地方大型文学比赛,幸运者可能一举获奖成名,也已经好多年停办了。虽然也有某些举办诗词散文小说书画大赛的,名头倒是很大,其实都是为了赚钱的骗人把戏,文艺界正经人士大都嗤之以鼻。
这样一来,文学写作的出路几乎是全然让人绝望了!而不死心的文学青年,只能在网群和自媒体公号上发表作品,得到的评论都只是朋友的大拇指;即便有的被转发扩散,也不过是过眼云烟。他们这样搞下去,要想写出点名堂来其实是不可能的。如此这般,我们写作和发表出版作品,究竟有什么用呢?
面对如此文学写作的困境,许多作者感到颓丧,甚至一些严肃的老作家都为此而苦恼、迷惘和黙然。
但我发现元辰对这种境遇居然完全不介意。与绝大多数文学写作者不同,他是从来不在乎自已的作品能否通过上述途径获取声名的,也全然不在意能否通过写作而被验明自己的文学正身,仍然一如既往地献身于自已的文学追求。
元辰自1997年全身心投入文学创作,就没有跻身传统文学圈子而是独立特行于网络江湖。他在网络上也不是向大型网站投稿,或者瞅机会参与网络文学大赛,而是开办网络文学批评个人论坛《问石斋》,担任汉网、东湖、长江文坛超级版主,专注于网络文学批评和网络散文写作。他主持编辑了大型网络刊物《新汉语时代》、《汉语姿态》和自媒体专栏。他为叶新中篇小说、马季《网络文学十年史》、王晓英短篇小说、诗歌集、散文集写评论,参与《出版商务周报》组织的《网络文学》十年谈,並作为自由撰稿人发表中短小说散文,对网友发表的作品连篇壘牍地进行“现埸评论”。后来,他又集合大批文学同好和追随者建立网群,经常深更半夜到群里“巡山”。再后来,就是主办如今声名远扬的《夷陵评论》公号,花费大量心血推介本地文学人士的文学作品,扶持乡土草根文学爱好者,转载百花齐放的名家名作。同时,他又成年累月地创作一部世所罕见的长篇小说。元辰持之以恒二十多年来黙黙行进的这条文学道路,完全是同传统作家的功名之路截然不同的。
同时,元辰文学创作的思想艺术风格也不是以传统正统的主流文学认同为准绳的,而是他独有的观点和见解。
元辰的文学创作並不是以小说为主的,他在散文、评论方面也多有深耕细作,甚至在格律诗词方面也造诣很深,但无论那种文体,他都不是循规蹈矩,而是如同他的书法一样,别出心裁自成一体。他创作的所有文学作品,都不是按传统文学出版发表评奖的要求来写的,也不是根据任何文学理论条条框框生搬硬套的。他在豆瓣阅读的个人莶名写道:“写作就是一种挥撒,迎风一刀,光影留在谁家心灵底片上,便与谁共享心头灵山……关键是未来我们有共同的诗意远方”。
就拿他新近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麦青麦黄》来说,我翻看阅读了二十二篇中部分篇章,虽然都有感人的故事和人物,但沒有一篇是受传统小说、纯文学小说的拘束,完全是我手写我心的“生命自述”和人性的直击与张扬。而他的小说章法,可以说是“铁匠无样,边打边相”。他开头-篇甚至直接以自已的笔名为主人公,直面俗世平民小人物众生相、抒写人生命运的尴尬与挣扎。而用作书名的短篇《麦青麦黄》,表面看起来是写了一段“小芳”式的乡下知青爱恋故事,其实不过是作者潜意识的心灵独白。这种穷小子的白日美梦是我们年青时都做过的,也唯有老了的穷小子才能解读出来。元辰正在日夜续写的长篇巨制,也正在他自己的小说荒原上信马由缰。
而关于元辰的文学评论,更是有他独特的评论方式和标准。他不是沒有钻研过传统文学理论,他对我的中短篇小说集《人迹》的悲剧意识的评论文章,就颇具现实主义理论深度,曾在《中国作家网》上发表。但他写的大量的跟读点评《现场评论》,却完全是以他的文学直觉和心灵感悟为出发点的,根本没有遵从文学理论敎条和概念化的词句。这样的评论甚至一度被学院派认为“不算文学评论”。元辰也根本不理他们那一套,我行我素自行其是,结集出版了《网上漫语》、《现埸批评》。
那么,元辰倾其毕生心血于这种不计功利的文学创作,他是何苦呢,他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我认为,他是把文学当作了一种修行。
文学的修行,就是像人世间的苦行僧一样,恪守自已的信念,独立思考,孤苦煎熬,追求文学的真谛而不在意文学的华彩。文学的修行有时甚至需在人间炼狱中走一遭,才留下一些浸满血和泪的文字。文学的修行,更需要自身的道德完善和人格坚守,只用自己的生命为文学殉道,而无所谓碑陵和花环。
元辰就是这样一位世所罕见的把文学当修行的牛人,而且他已经在自已独劈的文学幽径上孤苦独行了二十五个春秋。无论雨雪风霜,酷暑冰寒,他都全身心地沉浸在这种有如以青灯黄卷相伴的苦行。他没有游山玩水的遠行,没有垂钓搓牌的娱乐,也少有把酒临风的聚会,每曰每夜,他都好比在打坐在自己的禅房书斋里,敲打着键盘,云游在虚拟的空间。这么多年月,他每天都熬更守夜,晓曦塔社区楼上总是亮着他的窗灯,为此,人们把他称之为“文学守夜人”。
试想,如果心中没有一种宏毅的文学执念,有谁能吃这样的苦、耐这样的劳,把本当可以享乐的晩年付诸如此清贫的苦行?有谁愿意在字里行间燃尽自已生命的烛光?更何况,命运並没有对这位修行者赐以人间天伦之福,反而无情夺走了他爱子的生命,让白发送黑发人的悲摧折擵他的孤老余生。怅望青山愛子的坟茔,他更加把写作当作人生绝望的支撑,把文学当作自已的生命唯一的寄托和传承。元辰,就是这样一位悲情的文学修行者。
元辰的生命也就在这样的修行中延展在字里行间。二十五年来,他用心血凝注的文字何止这印刷的七本书,更有数千万言飞掦在网络江湖。他的修行虽然不在意功名,却並非不成文学的“正果”。他的“非学院派文学评论”最终得到有见识的评论家的认可和网络文学评论界的尊重,並且被推荐加入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他的散文作品也具备了中国散文家的资质。至于元辰独有的文学理念和我行我素的写作的文学价值判定,这不是囿于封闭的文学体制和观念可以辨识清楚的,还有待于整个文学思想观念的改革开放更新,我们至少可以认为这更符合文学创作的自由天性。更重要的是,元辰的文学修行得到众多文学界人士和大批文学爱好者的景仰和拥趸,他多年荣任夷陵区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还被宣传部门认定为文化名人。
元辰已年届七十又四,他的文学修行可谓功德园满,但他仍然潜心苦行着。每天凌晨,晓曦塔楼窗的那盏灯仍然亮着………

曹文反馈

李华章

      读完了曹宗国先生的大作,十分感动。元辰先生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为文学辛勤耕耘,为文学新人热情浇灌,其奉献精神令人仰止,堪称夷陵宜昌文坛的一座高峰,可歌可赞!衷心祝愿他文学生命常青常绿!华章隨笔8,2O于苏马荡

张泽勇

       对元辰所著所为,评论精妙。

张永久

曹兄这篇文章写得很棒写出了一个真实的元辰,把元辰的写作和文学行动归结成修行,也十分准确。
热爱文学是种选择,这种选择不功利,且往往劳心费力,收获渺渺。享受这个热爱的过程,让生命能够发热发光,其中的美妙之处也是一种人生体检。其他的,尽人事,听天命,就够了。

老端端

       认真拜读了曹宗国先生的文章,曹先生对元辰先生作品,文品,人品的评价,十分衷恳,说出了我想说而说不出的话。尊崇元辰先生。钦佩曹先生。

三峡辣鱼儿感言

       曹老师的此文厉害。首先竖起我国当代文学创作现象的宏大背景墙,再叙元辰老师独立特行的文学逐梦二十年历程与成就,剖析其文学作品及文学评论的艺术思想,转而特写《麦青麦黄》的风格特色。最后完成作者对夷陵老作家元辰先生及文学作品的长景式立体化全方位的总结定位:文学修行者,坚毅执着的文学修行者!.......朴实,生动,简约,精辟,足见曹老的洞察能力、文字功力和对元老长期惺惺相惜彼此吸引的深厚情谊。堪称一篇优秀的文学评论!

肖启权

      雷开艳老师,你转发的曹宗国先生评元辰老师的短篇小说集《麦青麦黄》,评得非常好,不仅读透了文,也悟到了作者的心。作者他的确是在执着地修行,也是在玩命地追寻生命的真谛。他用辛勤地汗水和殷红的鲜血在浇灌文艺艺术,启迪人们去诠释理解人生意义。因此,他不顾年迈力衰,废寝忘食工作,夜以继日。他在文学评论,散文赏析,还有诗歌绘画,还有书法艺术雕刻,都广有涉猎。甚至著作连连。很难令人置信,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还这样执著敬业,成就丰硕。令吾辈无不敬仰有加。对此,在你们评论之后,我也写点感受,算是鞍前马后,异口同声赞语吧!祝小说作者健康长寿,也祝各位老师们愉快!

楚飞云

       曹宗国先生的评介是中肯的,并且文中说了很多让人内心多少有些“怃然”的实话。有幸认识元辰老师已有十多年了,元辰老师的为人为文都让我心生敬慕。在生活的泥水中翻滚过无数个来回的人,还有谁敢轻言“赤子之心”?文学是不是一项“事业”可以探讨,可能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无处不在的“山头”、“圈子”、“利益”,实在和“文心”相去甚远。我衷心为元辰老师的执着与坚守,点赞和喝采。

陈毅然

评得好!
“元辰就是这样一位世所罕见的把文学当修行的牛人,而且他已经在自已独劈的文学幽径上孤苦独行了二十五个春秋。无论雨雪风霜,酷暑冰寒,他都全身心地沉浸在这种有如以青灯黄卷相伴的苦行。他没有游山玩水的遠行,没有垂钓搓牌的娱乐,也少有把酒临风的聚会,每曰每夜,他都好比在打坐在自己的禅房书斋里,敲打着键盘,云游在虚拟的空间。这么多年月,他每天都熬更守夜,晓曦塔社区楼上总是亮着他的窗灯,为此,人们把他称之为“文学守夜人”。”确实如此!文学自始自终都是一种孤独修行,文学精神,元辰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文学爱好者参悟、崇敬、学习!

元辰

曹兄辛勤为文,美意点评,切中我心中所想。我的写作,一向只为自己心中目标,借文学以求人生之道,寻找生命的支撑力,到达心中灵山家园,疗心疗伤,以使自我能在境窘境绝境中坚持向善向道,圆梦诗意意志的自由自在,提高自己活着的品质。但求悦己,或可悦人。至少,我在与诸多不甘堕落的灵魂一路同行。
兄之大作,虽多美言,但在求得人生自由向上方面,的确如我心中所想与多年所为,我的确是一名借文学以修身的修行者。或者说,我的业余文学经历,不过是一个老年文学爱好者的人生行为艺术。
感慨有加。兄带病为我操心劳碌,我心有愧,无以回报。接受美言,认同修行修心理论,继续修身悟真的最后历程,于兄之后,相望前行,愿多多保重

      欧阳杏蓬,1970年生于湖南宁远,现居广州,文化民工。曾任《大周末》杂志主编、《电影评介》杂志主编,2014年创立广州媒略策划有限公司。已出版文集有《以孤独的名义》、《缤纷湘南》、《广州读本》、《一生两半》、《现实之境》、《我们东干脚》六种。《深圳一条大路上的海阔天空》、《橙子树》、《旁边的人》《面死而生》被选入《深圳读本》、冰心图书奖《向生命鞠躬》、《国学 人文教程》、《2019中国作家网年度精选》等。


欧阳杏
元辰短篇小说集《麦青麦黄》:让自己更平民,让生活更深刻

湖北作家元辰创作的短篇小说集《麦青麦黄》,做了他个人生活的见证,也见证一段历史。作为文友,我跟他时常会在QQ里聊几句,偶尔会交流一下彼此之间的创作情况和生活情况。元辰是写文学评论的,著有《网上漫语》《现场批评》等论集,在湖北网络文坛,可谓活跃和颇具影响,扶持了不少新人。《麦青麦黄》该是他的第一部小说集,小说中各式各样的人物,各式各样的命运,都有深刻的时代印记。

短篇小说《麦青麦黄》收录了作者22篇小说,让我惊喜的不是作为小说集主推的短篇小说《麦青麦黄》,而是开篇《生命自述》,现实的生活,现代性的叙述,肆意的文字,剥离的情感,意识流的表现技巧,哭笑不得的故事,让我记起了博尔赫斯的文字。当我读到“用全部的创造力为所有远行者造一间木屋,让他们疲惫的身心暂歇;然后用鞭子把他们赶到无可躲藏的荒野,逼迫他们自己去问'我的家在哪里’?”时,我甚至觉得,该书读完第一篇就值了。

小说集中的,从《木子红木子白》、《柿子青青凌凌》、《麦青麦黄》到末篇《鸢尾花》,凡21篇,都带着鲜明的三峡地域特色,三峡一带的民俗、风俗、故事、山水,莫不在其中。写地方特色的小说很多,鲁迅、沈从文、贾平凹、莫言……,各有擅长。而元辰作为地方上的作家,凭着跟文字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功力,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体现了出来,从《木子红木子白》、《柿子青青凌凌》、《麦青麦黄》到末篇《鸢尾花》,故事结构简单,文字干净简约,意犹未尽的白描犹多,读他的文字,有汪曾祺的用笔韵味,读小说故事,如赏中国画,留白处尽是滋味,如他的短篇小说《绝地》,小说的主要人物云娘、老骚、老瘪、老瘪的女人,关系看似错综复杂,元辰通过人物的命运主线,化繁为简,干净利落,用历史为背景,写出了民间小人物的悲欢离合。

在元辰短篇小说集《麦青麦黄》里,元辰通过系列小说塑造了特定历史年代的一个下层典型人物形象“元志雄”(《木子红木子白》、《柿子青青凌凌》、《麦青麦黄》),无论生产、生活,元志雄都不失望,积极向上、勇于进取、胸怀宽广,还充满温情,活脱脱一个南方农村“有志青年”。而在《绝地》里,元辰着墨刻画的云娘形象,也是坚强的、执着的、积极的、明亮的、温暖的,有着十足的山里女人的味道。

在这本书里,作家塑造的众多平民式小人物的“群像”,也是这样的文学作品,读起来,不仅仅让人们感动于小人物的人格魅力,同时也被一个有温度的文学作品引导着,充溢着对光明、善良、美好、进取的向往与追求。我想,这应该就是一位优秀作家和一部优秀作品的价值所在,也是元辰这种接地气的写作,与时下其他创作地域性题材的作家有了截然不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追忆林斤澜先生
李健吾
【读与评】王达敏:学者气质的小说家
档案 | 李骏虎二十年文学创作成果概览(1998-2018)
刘以鬯chang
[文学评论]​蔡先进浅析刘会刚系列短篇小说审美特性《用讽刺之矛直击世道人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