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话勃拉姆斯 | 乐评

牛小北/摄

勃拉姆斯的晚期作品以晦涩难懂著称。在其精细雕琢的音乐语汇中,我们似乎很难找到情感的共鸣。对于演奏家而言,对话勃拉姆斯,准确表达其晚年的心境是极富挑战的课题。6月22日,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携手钢琴家孙佳依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了“完全勃拉姆斯”小提琴独奏音乐会。这场与勃拉姆斯晚期三首作品的音乐对话,按创作的时间顺序,由《第一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Op.80)拉开帷幕。

吕思清对这一作品的演绎是富有层次感的,尽管《第一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的三个乐章在整体性上并不具备听众普遍对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认知——旋律性极强,且在不同乐句间有强烈的对比冲突。尤其对第二乐章的音乐处理中,两位演奏家能很好地把握长线条乐句的情感递进。钢琴家孙佳依对开头民歌式旋律的演绎极为细腻,充满幻想且克制,将勃拉姆斯忧愁矛盾的性格展现得尤为到位。在钢琴的一段铺垫后,小提琴通过弱起的重复节奏音型进入。在整个慢板乐章中,类似的处理还有很多,两位演奏家却能在细微的演奏变化中调动起观众的情绪。

勃拉姆斯的“第二”(Op.100)和“第三”(Op.108)小提琴奏鸣曲创作完成于同一年,与第一首奏鸣曲相隔近十年。尽管我们可以感受到,同为晚期作品,第二与第三奏鸣曲比起勃拉姆斯十年前的创作,在音乐结构和情感表达的复杂性上又展现出一定程度的突破,但两首作品在音乐性格上不尽相同。前者的情绪起伏较为平缓,旋律抒情甜美,带有大调作品明媚的特点;而后者戏剧性色彩浓郁,情绪跌宕起伏,是勃拉姆斯小调独奏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展现其晚年悲剧色彩的独奏作品之一。

对位化的写作在《第二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中占据不少篇幅,两位演奏家的配合也是较为出彩的。反复出现在作品中的小提琴与钢琴的声部互换,对两位演奏家在演奏中紧密的角色调动提出挑战。但显然,两位演奏家丰富的舞台经验对处理这些片段已经是了然于胸、驾轻就熟了。

勃拉姆斯的《第三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是其晚期创作阶段的总结性作品,也往往被评论家认为带有一定宿命论的论调。第一乐章在开始就走向情绪的爆发,几处困难的高音片段,吕思清处理得极为流畅,娴熟的演奏技巧让人惊叹。在这首作品中,勃拉姆斯融入了交响化的思维。除了四个乐章的基本构成,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主题间的强烈对比。两位演奏家在分句的气息中也极为统一,且融入了他们对独奏及伴奏织体音响结构的思考。

吕思清的返场演奏环节掀起了音乐会当晚的高潮。他先后为听众带来了一首经典的中国作品《新疆舞曲》和一首经典的克莱斯勒返场小品《美丽的罗丝玛琳》。在听众的热烈掌声中,吕思清演奏了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作品他先后录制过五个协奏曲版本,发行量数以百万,在国内外舞台上演奏过近千场,也被评论者称为“教科书级别”的存在。

回到与勃拉姆斯的对话。作为舞台上的常客,不论是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还是钢琴协奏曲,都是各种比赛及大型音乐会中的保留作品,而两位演奏家作为各自领域最为优秀的独奏家,或许在这场音乐会中会带有一些经验论的成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月15日晚,上交音乐厅同时上演两场精彩室内音乐会
炎炎夏日,送您一份小提琴欣赏入门指南
和解双重奏 | 勃拉姆斯与约阿希姆,没有羽翼的爱
世界著名四大小提琴协奏曲经典版本
音乐小百科:协奏曲
协奏曲、奏鸣曲、圆舞曲和进行曲,它们之间的差别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