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冯怀申:一生至爱糖火烧

冯怀申

国家高级面点技师,中国烹饪大师,国际养生中华美食协会会员,北京市房山区老北京烧饼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民促会饮食文化委员会顾问,中国御膳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御膳附饮食文化艺术发展中心客座教授。生于1956年,1975年参加工作,在北京东城区饮食公司隆福寺小吃店工作,拜王福玉为师,1982年在北京仿膳饭庄拜第三代御厨技艺传承人崔宝龙为师,学习宫廷小吃。曾任北京天地一家餐饮有限公司面点厨师长,现任老北京一碗居面点总监。曾为中央电视台《天天饮食》节目邀请客座大师,北京生活频道《快乐生活一点通》节目特约嘉宾、《食全食美》栏目特约嘉宾。多次主理国内外社会各界名人的宴会。2006年被编入《北京当代名厨》一书。2007年获得国际中华美食烹饪大赛面点师金奖,2009年获全国面食大赛总冠军。

采访|史莱克

摄影|张洋

他  说


关于厨艺

越简单的东西越能见功底,越是地道就越需要考究。

这活儿你只要是干进去了,特快就进入状态。

关于创新

得把东西为什么好吃的原理搞清楚,用什么设备不是关键。

......

READ MORE

“面真的很神奇,多一克碱、少一点儿水,变化非常大。同样一块面,我揉出来的和你揉出来的,口感肯定不一样。随着你的每一个动作,它都在变化。”

神奇的不仅仅是面,更是制作面点的技艺及掌握这门技艺的人。比如做了一辈子面点的冯怀申。作为北京市房山区老北京烧饼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最近几年他又凭借一个制作糖火烧的视频,成为诸多业内同行“偷师”的对象。

亲师父一句话解惑,与面点结缘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19岁的冯怀申像他的很多同龄人一样,从插队的顺义回城,经组织分配,进入原北京市东城区饮食服务公司(以下简称“东饮”)下属的隆福寺小吃店工作。在此之前,别说餐饮业,他连“东饮”是啥都不知道,还以为是卖冰棍的。那个年代,服务行业的社会地位相对比较低,每当同学、朋友问起“分到哪里”时,冯怀申都说:“进出口公司。”这个回答一点毛病也没有。

起初,冯怀申确实不喜欢这行业,倒并非是因为社会地位,而是觉得厨师工作太枯燥,更何况对于一个初入厨行的小学徒来说,没有任何成就感。上班第一天正好是元旦,快过年了,店里忙着蒸年糕,用的是那种竹子的大笼屉,一层一层摞上去,后来需要踩着梯子上去;笼屉没有卡槽,摞不好还会倒下来。天天登梯子、摆笼屉,他可真不想干,“这哪叫活儿呀”。他又被安排去学烙烧饼,跟的是王福玉师傅,后来冯怀申正式磕头拜王福玉为师。

北京小吃拼盘

虽然服从组织分配是必须的,但冯怀申还是不想干,觉得没意思。王福玉师傅技艺精湛,对于面点的分量、尺寸掌握得妙到毫巅。做一铛烧饼需要水面三斤二两,王师傅切一块面扔到秤盘上,“秤星都不带动的”,因为分量刚刚好。冯怀申如今回忆起来自己也笑,“轮到我,怎么也得划个二三十刀,那分量才能准,可能也是有点成心,把师傅气得够呛,把我给告到领导那里去了”。

擅长做思想工作的领导劝他,这么好的工作得珍惜,要好好学。要说还得是亲师父王福玉,虽然没什么高深的文化,但说的话更实在,“大家都到工厂当工人,那铁销子能吃吗?买一个烧饼要一两粮票,买块油饼要二两粮票。咱们这儿呢,起码我们做的能吃啊,又不用花钱”。这句话,冯怀申一直记得很牢,他自己也琢磨,既然干了这行,就这么干吧。                        

“快手冯”上线,一生至爱糖火烧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即使是在北京,隆福寺小吃店里也几乎全都是手工作业,不只是制作面点,而是从团煤球生火开始,一直到点心出炉,极少使用机械设备。

这思想一通,年轻人的干劲就上来了。冯怀申每天早早地来到单位,把炉子里的火生好,搞完卫生,沏好茶,再把师父请出来在一旁坐定,他就开始帮师父和面。勤奋有了,接下来就是琢磨怎么能学好手艺。“这活儿你只要是干进去了,特快就进入状态了。”一个半月后,冯怀申切一块三斤二两的水面,也只需要一刀。

隆福寺小吃店里的面点有一百多个品种,每一种他都做过,“既然你要学就都得学到”,但他喜欢的还是做糖火烧。店里给每个人的工作有定量,比如做烧饼,开始是80斤面,后来有了和面机,增加至4袋子共200斤面。冯怀申手快,面和好之后,其他材料一切准备就绪,最后团烧饼的时候,不到3秒钟就做好1个,所以得了“快手冯”的绰号。8小时工作制,做完就可以回家,所以他总是最先下班。

芸豆卷

热爱上了面点制作,冯怀申后来又拜北京仿膳饭庄第三代御厨技艺传承人崔宝龙为师,学习宫廷小吃。冯怀申制作的芸豆卷还上过2014年 北京APEC会议的国宴餐桌。

新的设备渐渐出现,制作面点不再需要完全依赖手工操作。冯怀申又琢磨起来:如何用新设备做出来传统的东西,还得是那个味?比如仿膳饭庄著名的肉末烧饼。冯怀申说:“把东西为什么好吃的原理搞清楚,那么你用烤箱也照样做得好吃。”

东奔西走,在非洲做烤鸭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大潮汹涌,餐饮业作为高度市场化的行业之一,得风气之先,很多人主动砸了自己的铁饭碗,到处去闯荡。冯怀申就是北京最早那批南下淘金的名厨之一。

虽说冯怀申是面点高手,但他并非只有这一门技术,也钻研过炒菜,在他离京闯荡的那些年,其实主要还是做热菜。他的第一站是义乌的一家北京烤鸭店,纯正的京味菜肴获得了南方人的喜欢,生意非常好。之后,冯怀申陆续到过中国很多地方打工,最喜欢的是上海和江西。其中,江西九江市的一家餐厅浔阳楼,让他现在提起来仍然觉得很怀念。

餐厅还没装修时冯怀申就去了,后厨的动线是他来设计的,甚至还自己手动做过一些柜子,由于非常符合他的操作习惯,工作起来特别便捷、舒适。更何况,推开窗户,外面就是长江,景观极佳,在这种环境里工作,着实令人难忘。但在浔阳楼工作这两年,冯怀申累坏了,有大半年的时间,由于只能他亲自上灶,每天都要炒一万多元流水的菜,后期他连锅都端不动了,也从此留下了工伤,到现在仍时不时地隐隐作痛。

在外面漂了五六年,冯怀申回到北京,陆续在一些餐厅工作,如参与过钱柜朝阳门店的开业,但东奔西走惯了的他,心里没法一下子安定下来,“特不爱在北京待着,觉得特没劲”。

豌豆黄

这时候,一个出国的机会摆在冯怀申面前,让他走得更远了——到非洲加蓬共和国的一家中餐厅“中国饭店”去做主厨。原来的主厨离职之后,半年多的时间都是由同样是中国人的副厨独自支撑后厨,冯怀申辗转到达后,还没及来得歇一歇,就得把后厨接过来,因为副厨也累坏了,得休息休息。

加蓬当地人说的是法语,冯怀申语言不通,菜单也看不懂,除了他之外,前厅的服务员及后厨做杂活的都是当地人。前厅与他的沟通非常不畅,有一次点菜时,服务员学了半天鸭子叫,他才明白,原来点的是炒鸭片。冯怀申让老板把法语菜单翻译成对应的中国菜名,他逐个背下来,也算掌握了一些法语,后来再没上演过这种戏剧性的场面。

除了面点,冯怀申外出打工时,做得最多的大概就是北京烤鸭了,即便是到了非洲也不例外,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冯怀申在当地市场上考察了半天,找到一种法国进口的鸭子,其口感、大小与北京填鸭接近,但也有很大的问题:没脑袋没翅膀,胸口大开膛,没法打气。

冯怀申琢磨了半天,拆了一个电风扇,将钎条磨成针,把鸭身上的刀口都缝好,只留个打气口。但动作得快,因为鸭子还会漏气,所以要提前准备好热水、皮水,打完气鸭子鼓起来就扔锅里烫好;鸭炉用的则是粤菜的烧鸭炉——一个大铁桶,但烤出来的效果很好。和在北京的售卖方式不一样,烤鸭不是现片的,而是提前改好刀,一只分成四份,“卖得倍儿快”。这个中国菜的名片之一,不仅仅于本地人来说是个难得的美味,在此工作的中国人也饱了口福,中外宾客纷纷点赞、给好评。

驴打滚

做厨师工作,不管是在熟悉环境的国内,还是在陌生的异国,唯有“辛苦”二字是相同的。中国饭店人手少,技术活都得冯怀申和副厨两个人做。他每天早上起来,先到一个半地下的厨房去做初加工,把虾饺、水饺、烧饼、面条等先做出来;忙到快中午了,再回到地面上的厨房吊汤,准备开餐。这种生活一干就是两年。

在加蓬生活期间,冯怀申自创的一种饮食搭配是每天半瓶二锅头酒+两头大蒜,一次病也没得过。

面点推广大使与“非遗”传承人

回国之后,冯怀申的工作重心就固定在了北京。走南闯北这么多年,做炒菜的时间要多于做面点的时间,但他的手艺可没丢下,且一直精进,如今又回到本行来了,相继任北京天地一家餐饮有限公司面点厨师长、老舍茶馆面点厨师长,近十几年来一直任北京一碗居面点总监、顾问,他说“我还是得做我这个‘冷门’”

让他痛心的是,从离开隆福寺小吃店到现在回归面点行当,就这么短短的十几年时间,一些传统的面点制作工艺都很少有人会做了。“因为很多店生意好,追求快节奏,没人再照那个老规矩去做,这手艺就没了。”并且,相对于高工资的炒菜,学面点的更少了,后备力量匮乏。

肉末烧饼

冯怀申一直惦记着做从前做糖火烧时学到的一项技术:摔山子。将和好的面擀成一个山字形,双手拿起,在空中抡一圈,啪地摔到面案上,这块面变得又长又平整;然后抹上调好的红糖麻酱,一边抹一边卷,卷的过程中,还要不断用手修整两边的形,这样卷出来的烧饼层次分明且清晰,“烧饼直径是两寸一,层次应该是在18层以上,切开断面像一本书”,说起关于烧饼的大数据,冯怀申张嘴就来。

但是现在很多人做这种糖火烧,不会摔山子,而是把面团直接擀成面片,快倒是快,但做出来的烧饼层次不行。前几年,京城食家霍权策划并组织拍摄了一个视频,在这里面,冯怀申展示了的糖火烧的每一步制作过程,并有非常详细的解说,可以说,只要你细心揣磨了这个视频,基本上就会做了。冯怀申说:“其实这种方法并不难掌握,只要用心的话,很快就学会了。”

近几年,冯怀申成了电视台里各档美食节目的热门嘉宾,他特别热爱宣传老北京小吃的烹饪文化,向大众、向专业人士讲解传统面点技艺,也经常到外地去讲课。2018年8月,冯怀申的新书《小吃大艺:记忆中的老北京小吃》正式发行,入选的80种小吃均历史悠久,兼具乡土气息与地域特色。看此书最宜搭配的,大概就是糖火烧了。

Q&A

Q:同样是师父教徒弟,您学徒时那个年代与现在有什么不一样? 

A:从前师父并不会手把手教你,得靠你自己观察、学习。一般只有你做错了,师父才会纠正你。看师父炸脆麻花时,我觉得很简单,轮到自己炸,扔油锅里炸半天捞出来还是软的。师父也不说你也不骂你,把我和的面拿起来,扔在案板上,寒碜死你。你自己就知道想办法了。有时候师父也急,说“做油炸的东西,和面只占三成,油锅里的功夫占七成”,这句话我永远记得。

现在的徒弟都特聪明,要文化有文化,心灵手巧的,但不像我们那会儿学东西,那股劲儿整不出来。现在我收的徒弟没有从“一张白纸”开始的,所以你很难改变他;但他们也很相信我,教给他们一些技艺,他们觉得“特神奇”,做出来的东西不一样,他们心里也挺高兴的。但是你要说从头教,那种概念肯定不一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京城美食吃货篇五:小个头蕴藏大能量(2)
面点师都不会的十种烧饼 火烧做法,咬一口酥得直掉渣
糖酥烧饼如何起酥,全凭两个技巧,看多年面点师详细操作
去哪吃最正宗的老北京小吃十三绝~
老北京小吃十三绝大搜罗!我的胃已经蠢蠢欲动了!
北京小吃十三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