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帝文教与史家笔法》:《史记》的另一种阅读方式和思考路径
2 0 1 9 年

编辑推荐

  • 刘小枫写70页长篇序言解读、推荐此书。

  • 本书基于对司马迁《史记》的文本细读,以“立朝”、“立教”为纲,张开史家“笔法”、“心法”之目。

  • 本书提供了《史记》的另一种阅读方式和思考路径。

《武帝文教与史家笔法》

董成龙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年2月

后记

洪迈(1123—1202)指出秦、隋二朝被后世诟病,未必因为它们太过不堪,还有一层原因,是它们紧随其后的汉朝和唐朝都“享国久长”,相较之下,显得秦、隋这两个朝代很糟糕(《容斋随笔·秦隋之恶》)。长短比较,固然有其道理;但更重要的差异或许在于秦、隋两朝都是纷繁战局的终结者,完成了立朝的事业,原本承载了历史寄托,却迅速重蹈覆辙,留待它们身后的汉、唐两朝才完成立教的事业。如饶宗颐先生(1917—2018)所示,正统之“正”(立教)比“统”(立朝)更重要,无奈历代正统论大多着眼于“统”。


洪迈

汉朝一改黄老之学与汉初祖制,转向以法立国、以儒文明的政制安排;唐朝一改以往的进身之制,开创科举,以制度化的方式将士子身心收入斛中。汉、唐在经学和制度两方面的事业拓展,为此后直至今日的中国文教事业提供了核心要素,虽然经学及其制度已经被打散,但一些义理已经化作日用而不知的生活要素。文教事业这三重面向,不可不察。

1936年,毛泽东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创作了《沁园春·雪》,感叹江山多娇,回望中古君主,“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评点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元太祖五人,指出了他们的缺陷,无疑都指向文教问题。冯至先生(1905—1993)曾诗云:“我们走过的城市、山川,都化成了我们的生命”(《我们站立在高高的山巅》)。无怪乎,经历过漫长中世纪和二十世纪数次大革命的我们,面对文教的故事并不陌生。



犹太人面临着“保国”、“保种”、“保教”的问题;晚清先进士人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局,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看来在思考国是上,犹太人问题和中国人问题在这三个层面相遇:国、种和教。

数年前,我在业师邱立波先生指导下完成一篇小文,当时落笔总结说全文皆是邱师学思之注脚,今日这本小书当然也没有逃出邱师为我规范的学人心性和问题意识;原来今日的思考早在数年前邱师为我讲解班马异同时就已埋下伏笔。本书还在扩充时,邱师的《礼法与国体:两汉政治的历史与经验》问世(中央编译出版社,2018年),不禁感慨师徒学缘殊胜。业师许振洲先生行无为之教正是无违我业已确立的学问品性,时至今日方知当时许师是在潜移默化地让我习练收束之功,可惜而今才理解这番良苦用心;他早年研究法家,可惜我不通法语,无法阅读他用法语撰写的《中国法家的统治艺术》( L’Artde la Politique chez les Légistes Chinois,1995),许师晚近研究共和国史的一身工夫,我也未能吸收一二,否则这本小书可能会有另外的境界。

刘小枫先生让我见识到成德者如何提携年轻后学,本书大纲正是在小枫先生的点拨下才得以成型,若没有小枫先生的鼓励,这本小书也断不能成。十七年前,小枫先生曾以述为作,撰文《司马迁是政治哲学家?》(载《二十一世纪》,2001年2月),十七年过去了,不知道司马迁研究的路线有没有受此影响而引发转变;十七年后的今日,这本小书若能呼应那篇文章则是莫大之幸——毕竟,这本小书的许多观点背后都是小枫先生的“幽灵”(当然,文责自负)。这些年,若没有几位贤师相伴,真不知道该如何度过。

在本书大纲以《立教时刻的史家笔法》刊发(载《天府新论》,2018年第2期)前后,刘训练先生、任锋先生和唐文明先生都曾提供无私的帮助,为我最终完成这部小书增添了信心。娄林兄和顾枝鹰兄为本书正标题提供了漂亮的拉丁文和希腊文翻译。从定稿到问世,若没有彭文曼编辑的辛勤劳动,本书也无法这么快问世。谨此一并致谢。

本书力图以司马迁“成一家之言”的当代观察贯通“天人之际”和“古今之变”的理解,当然也因此始终存在将司马迁看小的危险和疑虑。全书除引言外,共六章,其中四章都分别有三节篇幅,唯有论黄帝一章仅两节,论武帝一章则占四节,显然是武帝一章偷走了黄帝的一节。关于《史记》五部分的篇章安排,本书也提供了某种思考,穿插在书中,留待细心的读者挖掘。

《史记·夏本纪》,图源wikipedia

修改书稿的夜深时分,曾经一度翻读北岛的《时间的玫瑰》,用读诗的意境来消解读史的疲乏,其中写到俄国诗人涅克拉索夫(1821—1878)的一句诗:“我泪水涔涔,却不是为了个人的不幸。”这不也正是司马迁下笔时几度哽咽的独白吗?所谓“情深而文明”(《礼记·乐记》,《史记·乐书》)的文教理想,怎能不为之神往?

下笔至此,想到几年前编译的一本小册子,其中一句话令我至今难忘——哈钦斯(Robert Hutchins,1899—1977)曾经说:“一个没有经验又未开化的强国,会是世界和平的一大威胁……未开化的政治权力是危险的,未开化的闲暇是堕落的,也会是危险的”(《大学与博雅教育》,华夏出版社,2015年)。

本成果受北京外国语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科研项目资助。这本以专著面貌问世的小书,着实是一篇关于《史记》的读书报告。

写作本书,原不在研究计划之列,可谓迷失了正路。

为了记下阅读文字、探寻幽暗的摸索过程,前后又花费了近一年时间将心海中的琐思排列组合,落成文字。2017年夏秋之际,辗转于贵阳花溪与乐山峨眉山之间,初创草稿;2018年惊蛰书稿始成,又经春分、大暑,往返于京津宁路上,我在行将奔赴长春净月潭之前成稿。从西南到东北,书中所记,当然可以看到时代的印记,也有个人的颠簸,不免有生疏浅陋之处。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说得恐怕不只是应当注意逝者的丧葬之礼,还在于如何对待故事和传统及作为它们承载者的古人和古书。走进两千年前《史记》幽暗昏惑的文字森林,有了这本小书作为纪念。但在研讨立国与立教这一问题线索上,许多思考并未因此结束,反倒刚刚开始。

董成龙

2018年8月7日

戊戌年立秋定稿于魏公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表达课丨钱锺书先生这句话,帮我们看到《鸿门宴》的好
司马迁
《史记》及其著作人
【鬼畜· 人力VOCALOID】报任安书(《清明上河图》词改)
史记——出版说明
《史记》——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