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乡的味道|美食

故乡读书会


  ◆  

    

余梦楼

乡情.美食

家乡的味道——东源特产

文|远山孤泉

作者简介

  远山孤泉,本姓王,阳新东源人。县直机关公务员。研究阳新民俗和鄂南方言,散文、通讯常见诸报端。

东源特产之一:鸭蛋圆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北方过年盛行吃饺子,南方爱吃鸭蛋圆。鸭蛋圆又叫大坨萝、薯粉圆、芋头圆,类似通山的包坨,外表为鸭蛋状,故名鸭蛋圆,寓意家庭美满、团团圆圆,这是东源世代相传的风俗。

将五花肉、豆芽、炸豆腐、萝卜、油渣、猪血、花生米、河虾、青蒜等食材切成细小的丁状,倒入锅中进行搅合翻炒,做成口味绝佳的馅料,馅做好后放置凉透。芋头洗净,带皮煮熟,取适量薯粉,将熟芋头剥皮放至盆里的薯粉中,加少量开水揉匀,揉粉过程要不停歇。揉好薯粉之后,就要尽快地包芋头圆了,包圆最重要的就是做窝,从揉好的粉团中取适量小粉团,用双手反复捏粉团四周让其成凹状,皮越薄越好,把做好的馅放置其中,就可以封口了。用两只手反复环揉,让其成圆团状,一颗鸭蛋圆就做成啦!封口处皮的厚薄,密实程度直接体现做芋头圆的水平。

鸭蛋圆可煮食,先在锅中加入鲜汤料煮沸,然后轻轻放入,煮到一个个浮出水面,颜色变成乳白色即可食用。也可蒸食,蒸食味道筋滑可口。除夕之夜,一家人围坐在火塘旁,吃着热气腾腾的鸭蛋圆,其乐融融!

鸭蛋圆对于东源人,已经不仅是一种难忘的美食,更是一种记忆、一份牵挂、一股乡情、一厢思念。

2019年10月1日

东源特产之二:粉皮

用米筛过下来的细小的米渣叫做碎米,它既不能煮饭,煮粥也不好吃,喂猪又不舍,过去,粮食产量低,常常吃不饱,聪慧的东源人民就把碎米加工制作成可口的食物--粉皮。

将碎米浸泡一两个小时,磨成浆。选择方形蒸具,一般是废铁皮箱剪成,底部是平的,像现在的果盘。蒸粉皮时,首先要把蒸锅中的水烧开,再在蒸具上铺好一块浸泡好的白蒸布,蒸布要铺平紧贴蒸具,刷上食用油,以防粘布,落浆均匀且要薄,用火要猛,特别要掌握火候,火候过少不熟透生浆不好吃,火候过多蒸出的粉皮粗糙不够滑嫩。

粉皮蒸好后,马上拿出剥落,晾在竹竿上让其散热,翻转一次,使两面干燥均匀,待晾至半干时,取下来折叠切成丝条状,再拿到太阳下晒干。

粉皮具有柔润嫩滑,口感筋道等特点。因其凝聚了风土人情,蕴藏着厚重的饮食文化,包含了人民的智慧,亲朋好友来了,捎上一些粉皮作礼品,乡情、亲情、友情尽显其中。

2019年10月15日

东源特产之三:腊肉

肉,也叫熏肉,一般是山区柴火多的地方制作。其他地方的腊肉,常用花椒、桂皮、葱蒜、生姜、食盐等腌制而成,东源的腊肉不添加任何佐料,保持了猪肉的本味。

从腊月初开始,家家户户便着手宰年猪,取五花肉,剁成条块,每块3--5斤,放入缸中,用热盐腌一周时间,便可起缸。晾干盐水后,就把它挂在灶头,让缕缕炊烟将它熏干。熏好后,将它洗干净,放在稻草中保存,一年都不会变质。

腊肉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齿,可蒸食、可炒食,也可煮食,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特别是腊猪脚,与水竹笋一起炖,具有开胃、去寒、消食、美肤的效果。

只要你是东源人,无论你是商贾,还是游子,甚至是国家领导人,都忘不了家乡的腊肉味。王平将军离开家乡几十年,对家乡的腊肉仍旧念念不忘。七十年代末,他奉调进京,当时公社党委书记马章春去北京看望将军,他说,你们来时什么东西都莫带,就将家乡的腊肉带点我吃就行了。此后,公社每年要剁10斤肉,分成3提,用柏树的锯末熏成,然后送到将军家里。而将军的保健医生只允许其隔空吃那么一块,将军不答应。并说道,这是我们家乡人祖祖辈辈吃的腊肉,味道特别香,对身体没有损害的,不信你也来吃吃看,保健医生尝了尝,感觉真不错,此后也爱上了咱家乡的腊肉。

2019年11月1日

东源特产之四:合菜

东源人对合菜情有独钟,婚丧嫁娶、乔迁新居、满月寿宴,几乎都离不开这道菜。合菜因配料齐全、营养丰富、味道醇美、成本低廉而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菜。

合菜的主要原料是黄方瓜、油面、苕粉籽、糯米、豆腐籽。合菜的做法很有讲究,有时候用大火,有时用文火,有时用炭火。再比如这配料吧,连那葱蒜姜切成什么样的形状,什么时候投放,都有许多规矩和不同的顺序。做合菜要用一口大锅,慢慢熬制而成。合菜的各种配料彼此吸纳了对方的精华,更新了自己的品味,可谓是取长补短、色味相连,他们不是形影相吊而是携手共存,不是情色单一而是五彩缤纷。菜如其人,做合菜得慢着性子等待,熬得越久味道越好,所谓日久见人心。合菜其貌不扬,其名不响,但敦厚实在,这些都像东源人骨子里那股相互学习、坦诚直白、友善相处的性情一样。

随着仙岛湖旅游开发的兴起,东源合菜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它将走出山门,奔向外面广阔的世界……

2019年11月30日

东源特产之五:薯线粉

东源山多,自古至今有着种红薯的习惯,因红薯不易储存,睿智的祖先就把它加工成不同品种的薯类食品,而薯线粉就是其中之一。

薯线粉的原料是薯粉,柴油机发明之前,用磨盆把红薯磨碎,叫做磨薯粉。有了机器后,就省力多啦!把红薯洗干净后,放到磨浆机里磨成浆渣。准备一个能装一吨水的大木桶,桶壁离底两寸凿一圆孔,平时用一个木塞从里向外塞着。木桶上架一个打豆腐用的专用木架,也可用两根扁担架起来,木架用包袱皮垫住。把浆渣放入包袱中,边倒水边晃荡揉压包袱,白晃晃的淀粉水就漏入大木桶中,一个大木桶大约能滤一两百斤红薯浆渣。沉淀一夜,桶里的水澄清了,就拔掉木塞,清水流完后,沉淀在桶底的就是雪白的薯粉了。把薯粉铲上来,沥干晾晒,就成了薯线粉的原料。

东源人把薯线粉的制作叫做线薯线粉,线薯线粉要看天气,常在晚上制作,第二天能够打霜结冰,薯线粉就好看又好吃。在厨房的灶台上架一口装满水的大锅,松树木柴火烧得旺旺的。灶旁放一大脚盆,先将薯粉加水调制成芡糊。水烧开后,线薯线粉的师傅就正式登场了,只见他左手持一底部有十来个圆孔的葫芦瓢,端置于大锅之上,右手用拳头使劲地锤击瓢中的淀粉,淀粉便从瓢底部的小洞里漏出来,变成了白色的线条,蛇一般徐徐滑落到锅里的开水中。瞬间,晶莹剔透的薯粉丝就被灶台下的人捞出来,放入早已准备好的冷水中冷却,再拿到竹杆上晾一晚上,晒两三天就可以打包收藏了。

手工制作的薯线粉,营养丰富,它能吸收各种鲜美汤料的味道,如果烹制得当,色泽晶晶发亮、入口软糯滑爽、嘴嚼筋道,久煮不烂,是招待宾朋的席上珍馐。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打工经济逐渐兴起,每年春节过后,勤劳勇敢的东源人民就随着打工大军远赴浙江、深圳、福建等地打工。思乡之时,吃一碗家乡的薯线粉,就仿佛回到了家乡,回到了父母的身边。

2019年11月20日

东源特产之六:粑崽

东源有一首民谣:二十四,打扬尘;二十五,接祖人;二十六,杀猪肉;二十七,礑粉碓;二十八,剃头发;二十九,家家有;三十日,恰个代破实;年初一,恰得嗝饱气。礑粉碓就是做粑崽,粑崽是东源的民俗食品,周边有的地方叫印子粑,一般在春节前制作。以籼米为主,兑进适量的糯米,用碓舂成粉,加入清甜的山泉水揉和,用粑印印成粑,放入蒸笼蒸熟。

粑崽的制作有专用的模具,叫做“粑印”。模具里面有各式各样的图案,有反向的如马、牛、羊、鸡、鱼以及鸟雀、花、草等,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每当做粑崽的日子,那就像是一次全家总动员的游戏,隔壁左右的也不请自来,大家一起动手欢聚一堂,小孩子们早已抢好自己心仪的粑印,迫不及待的等待游戏的开始。待米团和好后,就可以开始印粑了,一群人围着一个大簸箕或者大桌子,上面铺好垫布,为提高效率,有人专门捏米团,米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了,会让做出来的粑很臃肿,太小的话,无法印出完整的花型,打出来的粑也不好看。把米团往粑印上一放,然后均匀挤平,保持角度,往簸箕上的硬板一敲,粑印上的生粑就全部掉下来。

把粑笼洗净,垫上芭蕉叶、粽叶或者罗布,把做好的生粑崽放入竹制粑笼里开始蒸,大约30分钟左右,就可以开笼,出笼的印子粑,晶莹透亮,造型美观,然后用食品红在粑上点上一个个红点点,这时,粑崽就成了美轮美奂的民间艺术品了。这时,就可以直接开吃啦!吃不完的,放在缸里,装满水慢慢吃。想吃的时候,就捞出来,可以煮汤吃,可以煎着吃,还可以烹糖吃。

东源还有一些与粑崽有关的民俗。传说,正月二十为女娲补天之日,家家户户都吃粑崽补天,如果不吃,当年就会发洪水。夏天,小孩子生疮,就家家户户去化缘,每家一碗米,做成粑崽分给生疮的小孩和各家各户吃,大家吃后,小孩的疮果真也好了。

2019年12月24日

〖相关美文

除夕|团年·祭祖·守岁·驱傩

黄冈人的一罐汤

故乡是黄冈|黄冈采风系列之⑬

欢迎阅读

抗疫|和安国寺崇谛法师

八旬诗翁抗疫日志

高永平:一位平民英雄的201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楚菜大厨教你做:农家粉皮炒腊肉,地道农家美食,要吃只有自己做
【食全食美】萍乡菜粉皮羊肉的做法
客家粉皮
春节返程,你都挑选了哪些特产给同事朋友分享?
财运捞汁三色拉皮(附自制捞汁配方)
三色拉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