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与大冶一中同在

故乡读书会,有态度,有温度。



    

怀念

吴中杰老师与大冶一中同在

张幼军 

吴中杰老师逝世之后,柯玉霞老师的《吴中杰老师永无终结》悼念文章写得多么好啊!好在心心念念写出了吴老师对一中的好对学生的好!“吴中杰”和“无终结”正好谐音,也许是上天的意思。我想,更应该成为大冶一中人的共识——吴老师不会因其生命的结束而终结他的全部,我们会永远记住他。作为精神偶像,吴老师与大冶一中同在。

吴中杰老师是我的恩师。我读高二、高三时,吴老师教我语文。这才有了密切交往。说老实话,在我读初中时,在我幼稚的眼光里,对吴老师印象并不好。对这位穿着长长的风衣,昂着头扬着发的教着高中的老师,看不惯他的“扮相”,感觉他很高傲。读到高中,吴老师成了我的语文老师,接触多了,就渐渐喜欢上了这位老师,感觉到吴老师也很喜欢我。特别是,一次作文,吴老师竟然给了我95分。大家知道的,吴老师作文评分是抠得很紧的,不轻易给高分。

我喜欢他,是从佩服他的真才实学开始的。渐渐地班里的同学都感觉吴老师讲课没有废话。若能将他的每句话记录下来,必是一篇好文章。接着是喜欢他的性格人品——正直、豪爽、特立独行、无拘无束……渐渐又有了个愿望,我要读懂吴中杰这本大书。但是,直到吴老师86岁高龄病逝,我都不能自信说是把这本大书读懂了些许。我花了几个小时写了一挽联:

思念到永远  

玉树临风  倾城人品  中杰当为学界名宿

耳提面命  心存教诲  先生永是小生恩师

  小生张幼军敬挽

我试图用这幅挽联概括他的生平和我的感受。很显然,这是笔力不达的,大约算作吴老师这本大书的内容简介吧。

大冶一中是个读书的好地方。而这个读书的好地方的创建,大冶一中之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现代化学校与吴老师密不可分。我确切地认为,凡到一中来读书的学子和来这里教书的先生都应该首先读一读吴老师这本大书。大冶一中的书很多,吴老师这本大书尤为珍贵,是大冶一中应当永远传承下去的宝贵财富。

首先,吴老师这本大书是一本十分励志的书。这对于一切到大冶一中来学习或工作的人们都是不可不读的人生教科书。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吴老师身材俊朗,永远是那么帅气、倜傥、风光,如玉树临风,器宇轩昂,高贵而气质不俗、气魄非凡。其实,吴老师还真不是富贵人家子弟。吴老师是江苏武进人。他从小就是一个极苦的孩子。读小学时父母就离异了。母亲带着他们兄弟姐妹五个,生活之困窘可想而知。

也是天生就与大冶有缘分。吴老师上初中时,叔父送他来大冶投靠当时在大冶工作的父亲。而父亲很少照顾他有一餐没一顿的。正在长身体的年龄,哪有营养?有一次闲谈,吴老师讲到小时候,自己身体孱弱,家里很无奈,也就这样一直孱弱着,一直到初中。他还告诉我:“说来你不会相信,真的,我上初中了还尿床的。”

1951年,吴老师在大冶一中初中毕业。那时大冶一中还没有高中部。吴老师须只身去武昌报考高中。当时身无分文,向别人借了一块钱。仅供用来饥饿时制止心发慌,歇宿、车费都谈不上。吴老师是步行从大冶到武昌的。在如此艰难的境遇下,吴老师高中发奋努力,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华中师范学院,经过四年的大学深造,1958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大冶一中任教。

一个外地人来大冶工作,没有人给机会、给关照、给提携,全凭自己打拼,拼出一片自己的新天地,而且常常是顶着种种打压,该有多么难啊!吴老师的名声在黄石、在湖北省都是大大的;吴老师作为在大冶学界教育界最有名望的老前辈知识分子,是当仁不让和当之无愧的。其地位,要我说,是大师级、是泰斗级,很少有人能及;大冶一中自1957年建高中以来的老师们中论学识人品,或许无出其右者。

吴老师这本书更是一本大爱的书。吴老师爱大冶、爱大冶一中、爱他的学生。从1958年分配到大冶工作,就一直以大冶为家。六十多年啊,包括寒暑假,甚至过年的时候,他就待在大冶、待在大冶一中,极少回江苏武进。纯乎一个大冶人、大冶通。没有爱是待不住的啊。有的老师到一中来不到一年就转走了。有的是来把一中当“跳板”的,有的嫌一中待遇低了。我当一中教务主任时,有一就有十好几人进进出出,走马灯一样,搞得排课都困难。吴老师不但不走,还把家属迁来做合同工。

吴老师爱大冶一中是爱到骨子里去了。为什么说大冶一中之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现代化学校与吴老师密不可分呢?新建大冶一中可以说是为大冶人民做了一件造福子孙万代的功德无量的大好事情。头功当然是时任大冶市委书记马清明再就是吴中杰老师了。内面有一个情况,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

我曾听吴老师说过,那还是在马清明未来大冶之前,市委市政府准备为大冶的有功人士建一“享受楼”,吴老师是大冶最早一批特级教师,毫无疑问是具备住“享受楼”资格的。可是吴老师提出,当前最迫切的是大冶一中应向省级试验性示范性高中进军。就一中的现状而言,“硬件”永远无法达标。不说别的400米跑道就无法实现。吴老师提出一中扩建的设想。市委市政府采纳了吴老师的建议。吴老师打趣地跟我说,“享受楼”我给踢了,不去住了我要翻新大冶一中。吴老师是要政府腾出钱来加强大冶一中的建设啊。

正好马清明上任,在吴老师“扩建”建议的基础上规划迁址新建一中。而迁往何处?又是吴老师跑遍了大冶的山山水水,最后选定在张麒地界张麒村对面金湖畔。也可以说,如果没有吴老师对大冶一中的深情深爱、没有吴老师的大胆设想,就不可能有现在新建的现代化的大冶一中。

吴老师对大冶一中的深情深爱不仅仅表现在这次新建一中。可以说,几十年来他是时时事事处处点点滴滴都把一中挂在心上为一中的发展着想的。这里再举两例。

吴老师是学界语文界权威,每年高考阅卷省教育考试院都会聘请吴老师为语文阅卷点业务组成员。所谓业务组,就是高考阅卷专家组,负责组织领导阅卷工作,包括制订有关规定、评分标准、细则及处理阅卷中的种种难题。吴老师凭自己的权威和利用自己的“职权”,每年都要带好几个老师去阅卷。起初,我还认为吴老师关心年轻老师生活提高点老师们的收入,阅卷虽十分辛苦,但也可弄点小钱贴补家用。

有一次,吴老师是这样对我说的:“我为什么大暑天大老远的把你们弄到武汉这个大蒸笼来蒸包子受罪,你以为是为了帮你们弄几个小钱?错了!根本不在于帮你们捞点'外快’,这也不仅仅在于培养你们,也不仅在于扩大大冶一中的影响力。这,对你们是一个大的锻炼!对你们有好处,对学生有好处,对一中无疑有大好处。通过阅卷可以学习很多。对你们指导学生复习备考会有很多新认知。”

他说:应该转变观念,变单纯巩固知识的应考训练为全方位的应考训练原来说到复习备考似乎就是知识的复习巩固,似乎只要知识过硬就可以拿高分。其实这是个极大的误解。参加高考学生的心理状况重要不?应该很重要吧。那么你老师通过参加阅卷,你就会命题人考什么怎么考阅卷人一般如何评分扣分各种题如何答等等方面有了认知,无异于帮助学生吃了颗定心丸。而问题往往是,学生除了知识巩固不巩固自己清楚外,其他方面心里没底。这真让人醍醐灌顶!原来,吴老师把老师弄去阅卷,是着眼于一中的发展进步。

一次,湖北大学《中学语文》主编马鹏举老师来一中调研,吴老师就把我的一篇《映山红可以在早春盛开——大面积提高学生文学评论写作水平的试验报告》推荐给他。马老师是大冶人,吴老师说:“你是土生土长的大冶人,大冶出了这么好的文章你不登,你登什么?《中学语文》的封二封三都是照片介绍优秀语文老师,张幼军也很优秀,我看完全可以上封二封三!”我把试验报告递给马老师。厚厚一本好几万字。占篇幅太多,马老师有点为难。吴老师说:“登嘛,可以分期登!”马老师提出改“试验报告”形式为论文形式。吴老师鼓励我说:“要得,只要登!张幼军,改!听着,你必须给改好!”

后来,吴老师多次催促我:“张幼军,你改好了没有?”我说还没有!“改!改好!你要知道,这不光是你个人的事!”“请您帮我改吧!”我跟他开玩笑说。“亏得你,这样的话你说得出口?”在吴老师严厉三番五次催促下,我将文章改好寄发过去。《中学语文》很快给发表了,并在封二刊出我的照片作了作者简介。结合后来吴老师经常跟我说到,大冶一中要进“千强”(全国一千所试验性性示范性高中)需要广大师生员工的点点滴滴的积累的话语,对吴老师说的“这不光是你个人的事”,现在,我更为深切地觉悟,吴老师对我的栽培,吴老师对他的所有的学生、徒弟的培养和他对年轻老师的不遗余力的帮助提携,都是着眼于一中的发展进步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确也。大冶一中广大师生员工就是秉持着吴老师点滴积累这一理念,经过十来年坚持不懈的积极努力和点点点滴滴的积累,才胜利地光荣地跨入全省试验性示范性高中的行列的。

吴老师之所以成为大冶一中一本不可多得的大书,因为他自己就是个读书狂。吴老师当时的收入很低,由于有人整吴老师的原因,吴老师的工资比应该拿的本科生工资矮一个层级。在这样比较困窘的情况下,他不惜拿出不少钱来订了不少书刊杂志。《红旗》是党中央刊物,当年他一期不落全数订阅。我读高三那年,他的宿舍就在我们的教室旁边,很逼仄五六个平米吧,他打开房门,我们就能看到一摞摞《红旗》占了不少“地盘”。我问过他,你正经的科班出身,学的是中文,肯定爱文学,怎么《红旗》这样的纯政治理论书你也喜欢?他说,政治理论书我就是喜欢《红旗》。当然,论文学书我最喜欢鲁迅。这个,一点不假。当着全校千名师生声情并茂朗读《Q正传》的生动一幕时时浮现目前。

文革前,一中有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室,很可惜在文革中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一些珍贵的图书都成了某些人的私藏。一次,进到吴老师新搬迁的宿舍看到桌上整整齐齐摆着全套《鲁迅全集》,心里诧异,吴老师不会像某些人一样,把公家珍贵的图书据为己有吧。吴老师见我诧异,说:“我把这套《鲁迅全集》搬到我宿舍里来,以后,老师同学到学校图书室,还能借到它;如果我不把它搬到我宿舍里来,大冶一中图书室肯定再也不会有了。文革,一中损失最大者就是图书。力所能及吧,能保护一本算一本。”我也是个爱书之人,当时,我感动得几乎掉下泪来。

是的,吴老师最喜读鲁迅最懂鲁迅。我认为他是得了鲁迅真传了,他就是个鲁迅第二。他的傲,不是傲气,是傲骨。多少人多少次要扳倒他的傲骨,最终也没有能扳倒。国画大师徐悲鸿先生的座右铭是: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吴老师就有这样一身神圣不可侵的傲骨。可是,很多人如同初中时的我一样,把吴老师的“傲”理解成了“高傲”“傲慢”“傲气十足”。这实在是对吴老师极大的误解。人生在世,会遇到许多不平等或不公正,吴老师也是这样,但他在遭遇种种不平等或不公正时,从来就没有低下他那高昂的头颅,也从不向命运低头。我想,这应该是吴老师这本大书最厚重的一页吧!

文学泰斗郁达夫在《忆鲁迅》的文章中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在我的眼里,吴老师是伟大的,是我们大冶一中的顶级人物,一中就是他的再造。一中因有他这样的人物而生辉。自一中有了高中以来,吴老师在一中的地位,如果有人说某某超过了他,那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简直是开历史的玩笑。

一中有这么一位让人敬重敬仰崇敬崇拜的人,如果我们不知拥护、爱戴、崇仰,意味着什么呢?就是不说“没有希望”这么绝对,起码来说是不知感恩。中国有句俗语:前人栽树后人歇阴。吴老师经常把一中和一中人的关系比作大树和靠着大树的关系。而栽树人就是吴老师呀,其手植之树已亭亭如盖矣,将永远庇荫一辈辈一中人!

现在,吴老师去世了,我们还在大树底下享受着其阴凉,享受着现代化学校的一切便利的阳光的工作和生活,心里,起码得感谢吴老师再造一中之恩,起码要心心念念吴老师的好,才不会辜负了吴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地为大冶一中所付出的一切。心心念念吴老师的好,不难做到每个一中人都会永远地心心念念吴老师的好,吴老师就与大冶一中同在了!

作者简介

张幼军 湖北省大冶市人,1948年1月出生。1967年高中毕业,1968年12月作为城镇知青下乡锻炼整十年,在农村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作为优秀知青受到省政府表彰。1977年考入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大学毕业以后,先后在大冶教师进修学校、大冶一中、华南师大嘉玛学校任教。

曾为湖北省中语会会员、黄石市中语会副理事长、大冶市中语会会长、黄石市首届学术和学科带头人、黄石市中学教师高级职务评委、湖北省高考评卷员和语文科大组长。1993年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2001年被评为湖北省特级教师。有文章在《语文学习》等多家语文专业杂志上发表;有著述在《教育科学出版社》等多家出版单位出版;有论文获省级一等奖。

退休之后,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作为大冶方言发音人所录语音被省档案馆收藏。

【欢迎阅读】

张幼军:曲径通幽隐处深

网红书记陈行甲的背景解密

您仿佛从未走远,不曾离去!

睹物思人忆良师:回忆高庆赐先生

华师三先生印象|李全修

我的古典文学课老师:黄瑞云先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石文坛]杨秋雨的随笔《我高中时代的生物老师》
新刊 | 吴中杰:上海三校《鲁迅年谱》编写经过
没有阅读史的孩子是可怜的
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刘书飞老师高中语文教学风格简介》
但凡多读点书也不至于这样啊!
“我的自述”之十四:《我成长路上遇到的贵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