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崇高的服务
导读
Overseascampus
于科学和信仰之间的争论由来已久。那么,如何看待科学?科学在当代中国受到极大的重视却又为何踟蹰不前?回顾西方历史,科学和信仰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西方基督教世界经过中世纪之后,迅速发展出系统的科学,进而称霸世界;中国文化在近两千年的时间里,一直充当着世界新技术的发动机,源源不断地向欧亚大陆的西部输送创新与发明,却与科学霸主地位无缘。


这一点几乎困惑了每一个中国人。科学体系为什么单单出现在欧洲,科学与基督教到底有何渊源?这一直是见仁见智,众说不一的话题。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一现象取决于文化的差异,而非个人智力的高低。


人类的灵性,对自然的奥秘保持着永恒的探索激情。庄子问: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吗?)我们再追问一句:大自然是如何涂抹出天空和海洋的颜色呢?对自然的洞察与思索,或取决于个人的智慧,例如庄子这样的智者。但由此到真理的最后揭示,却往往需要数代人或数百年的努力,远不是个人之力可为。某一项科学发现可能因为某些人的智慧,但是科学,这个庞大和具有高度继承性的系统的发生与发展,则决定于哲学思路、信仰类型和社会结构。


适合于科学诞生的哲学思路,或者说观察世界的视角,是科学出现的决定因素之一。因为视角的不同,人类历史上不同地域的文化,发展出了完全不同的哲学思想。而在人文环境方面,信仰、文化类型和社会结构,则是科学发生、发展的另一个决定因素。此文所探讨的,是基督教在这一方面的角色。

 


西方社会的支持


推动科学发展的第一动力,在于人类对理性的追求,或者说灵性的光辉在人心中的闪烁,这是其内在的本质。


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前的几个世纪,古希腊的理性主义得以在欧洲重新展示,学者们折服于造物主规划的缜密和逻辑的严谨,因而穷一生之力来揭示上帝的伟大,以及人神间的霄壤之别。科学的灵性本质得到了社会的支持。教会、贵族,并没有因为以往的神迹如今被理性解析而震怒,反而因为上帝赐予人类的理性光辉而膜拜。


科学爆发的第二动力,在于其广泛的技术应用和商人活跃的经济活动。由于基督教天赋人权的教义,希腊、罗马鄙视劳动的传统不复存在。科学应用于劳动,不再被知识阶层视作对智慧的亵渎,再加上商人对利润与高生产率的追求,这些都为技术的进步提供了无穷动力,最终也为科学的冲天之势铸就了稳固的基础。因为对生产与生活的帮助,科学的发展得到了全社会各阶层的尊重与支持。

 


国人的哲学思维


以上的两个方面也体现在中国文化正统中,但并不明显。首先,中国没有鄙视劳动的传统。因为中国社会以农为本,历代都将农民的劳动视作国家的基础。自汉至清,皇帝都要亲自扶犁耕作,以示对劳作的尊崇,即史书上无数次出现的“上耕籍田”。


只是,政府有追求高生产率的动力,文化中却又有轻商的传统,于是,个体的人或者家庭,就减弱了追求高生产率的动力与机制。因为,当生产力高出了个体需求和政府所提倡的管道的输出量的时候,产品的过剩不能带来应有的财富。所以,中国文化虽然具备一定的发展技术的动力,但较之自由经济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仍难以比肩。


理性在中国文化中也并不缺乏,其地位之高,世所公认。比较历史上诸多伟大文明,西方权威历史学家认为,中国的帝制时代是学者治国。但是,中国哲学思维的理性,更倾向于社会层面和综合方式,而没有古希腊的解析思路。民众对学者的支持,也仅限于世俗福祉的层面,无法达到基督教世界,民众信仰上帝所产生的热情。

 


信仰促生了科学


西方世界则是另一番景象。基督教与科学之间的关系虽是众说纷纭的,但是基督教的价值体系和所营造的社会环境,对于科学的系统性突破,却是必要的和决定性的。


具有高度系统性和高度继承性的科学,能否诞生并不在于某个学者智力的高低,而在于社会是否有一个环境,支持其发展,一步步构建这个辉煌的大厦。经典力学的奠基人的牛顿说,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揭示造物主工作的慎密与伟大。在那个时代,整个欧洲对上帝的信仰程度是超乎我们想象的。


科学家们认为,上帝创造万物,是让人认识他,追求他,感激他,荣耀他。科学研究是对上帝的最崇高的服务。科学工作上升到了信仰的层次,激发了科学家的无限潜能。对此,社会不但给予极高的崇敬,也预备了特定的职位和机制,为科学家提供丰厚的经济支援。这样,基督教世界就为科学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支持。

 


与教廷的冲突

 

科学在发展过程中,与教廷有过许多冲突。但这些冲突,本质上不是科学与基督教的矛盾,而是思想自由与思想独裁的矛盾。科学家对上帝的理解,与普通人相比,是有区别而又深刻的。在科学萌芽之初,科学家的各种上帝观,与教会的上帝观之间的冲突,就已经存在。这在哥白尼、布鲁诺和伽利略等人的身上,表现得尤其尖锐。


中国的教科书一直认为,布鲁诺为了科学,与宗教做斗争,因而献身。但是当代英国学者耶兹通过研究认为,布鲁诺并非是从当代“科学”的角度,提出他的哲学世界观,相反,他要将人的自然观推回到赫尔墨斯传统中。赫尔墨斯主义主张:“上帝之完满就是万物存在之现实,有形的和无形的,可感的和可推理的。任何存在都是上帝,上帝就是万物。”布鲁诺是为了他毕生信仰、追随的赫尔墨斯法术传统而死的。所以,布鲁诺悲剧的本质,不是科学与基督教之争,而是教廷思想独裁不容异议。


这种现象,自古至今屡见不鲜——大概没有一个统治者喜欢布鲁诺这样的人物。如果我们因布鲁诺的际遇,就推导出基督教反科学,这在逻辑上并不能成立。牛顿隐藏了自己信仰中与教会相抵触的部分,哥白尼则避免了自己与教廷的正面冲突,而布鲁诺则对教会的统治性观点毫不客气地抨击。3个不同的策略,造就了3个迥然相异的人生。

 


被囚禁和利用


科学在当代中国受到极大的重视却又踟蹰不前,这一尴尬现象是哲学上的偏颇和信仰的缺失导致的。崇拜上帝的人,对未知世界是敬畏的。科学的发展指向未知世界,敬畏自然是科学发展的底线。一些机械的无神论者,以万物之灵自居,凌驾于自然之上,以主人对仆人的心态对待未知世界,上帝就对他们关上了未知世界的大门。


一些哲学派系,将人类需求作为科学的源动力,这无疑是谬莫大焉。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这些最典型、最重要的科学发现,都不是由于人类的直接需求。反倒是科学的进步,推动了需求的满足。


当物质需求错误地放在了上帝的位置,科学在这个价值体系之下,就失去了神性的崇高和灵性的光辉,处于被囚禁与利用的地位,科学也就失去了人文环境的支持。


中国的一位科学家在谈及基础科学研究的价值时说,基础科学从最初的成果,到创造生产力,需要很长的周期,可能是一百年。显然,他的目光比有些人长远了许多,然而,他对科学的价值定位,依然是“实现人类利益的工具”。相信牛顿和爱因斯坦是不会这样定位科学的,他们会认为那是对上帝的亵渎。因为是人类服务于上帝,而非上帝服务于人类。


本文首发《海外校园》106期,版权属OC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来源。未经同意,请勿修改文章原始内容。点击底部右下“写留言”,发表您的观点和感想! 


点击以下标题,阅读相关文章

从伽利略事件试析科学与信仰的恩仇

科学已经证明了上帝不存在吗?

上古洪水的考古新发现

科学无法解释人类三大起源


与你一起:行走·探索·归回
故事 | 观点 | 福音 | 文艺 | 青春 | 生活 
ID:overseascampus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尼采所说的“上帝死了”是什么意思?
中世纪哲学中理性与信仰关系之思
信仰的意义与奥秘(中)
在这方面,宗教比哲学更有效!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达尔文,你这样弄死上帝合适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