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逛魔都——外滩周边老建筑 其二

由于上期建筑展的内容太专业,作为外行去拍照的水缸实在不知道怎么去解释说明,只得暂停这个系列的文章,有兴趣的小伙伴可自行前往观展,或者私信水缸要展览照片,所以这期内容是之前逛外滩周边时候拍的老建筑,就跟着水缸的镜头继续探寻这些有历史的老房子吧~

坐落于四川中路九江路的东亚银行大厦,该大厦建于1926年,此后一直用作东亚银行的经营及办公场所,现在为沪港银行历史展览馆,是内陆首家由外资银行设立的面向公众开放的银行历史类展览馆。

1920年代的九江路东段一带被称为“中国的华尔街”,是租界时代外资银行和洋行集中地。附近的德华、大陆、三菱等银行大厦相继建成,美国运通、花旗等各国银行也陆续在周边开业。东亚银行大厦位于四川中路299号,整体建筑风格属于装饰艺术派风格。

银行一楼大厅,有不少当年的办公用品展出,同时也是展览的第一阶段—勃勃生机:沪港早期金融业发展。

这个已经是比较晚期的电子打字机,早期是机械式的。

展览第二阶段的坚韧前行,主要是动荡时期至建国前夕,展出各种时期货币,也还原了旧时银行营业场景。

当时国民党政府控制金融业,实行“法币”政策后,滥发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给金融系统带来重创。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日军发行的“军票”成为当时香港市面上唯一流通的货币。动荡时期,币制历经多次变换。此后内陆爆发内战,国统区金融崩溃,游资涌入香港。

20世纪20年代,东亚银行在香港率先引进保管箱服务。当时成为东亚银行保管箱的租户,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

上海的东亚银行大厦也建有坚固安全的保管箱库,至展览馆落成前,东亚中国仍一直向客户提供保管箱库相关服务。

该保险箱库房墙上装大小不等的保管箱近500个,每个保管箱需要两把钥匙同时开启 ,一把在客户手中,一把在银行这边。

厚重的保险库库门,不是那么容易打开的。

银行的白色楼梯,在一些社交平台也是网红打卡地。

基本是从上往下拍,可以带到有类似马赛克效果的地砖。

换个角度,横向拍摄下楼梯。

入口处吊顶的浮雕,是装饰艺术派风格做符号性的装饰,形似天平。

四川中路320号的安利大楼,在东亚银行斜对面,一幢原六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结构体系大楼,是简化的古典式样(英式)建筑。

安利大楼是安利洋行的旧址,现为上海晶通化学品有限公司。

安利洋行的前身是德商瑞记洋行,1854年,德籍犹太人安诺德兄弟和同母异父的卡贝尔格在上海合资设立了德商瑞记洋行。后被维克多沙逊看上,假手安利大力扩展新沙逊洋行,吞并安利及其所属产业,到1936年安诺德兄弟退出,变为沙逊系统的一个企业。

东亚银行对面的江川大楼,原为德华银行,新古典主义风格,典型的三段式立面,最上面两层应该是在88年加建。

礼和洋行,是汉堡轮船公司、德国克虏伯炼钢厂、蔡司光学器材厂以及美国古特立汽车轮胎等的代理商,以进口德国重型机械、精密仪器、铁路和采矿设备以及军火闻名。

礼和洋行(Carlowitz & Co.)曾是远东最著名的德资企业。1840年代已经在广州营业,创始人是Richard von Carlowitz。1866年进入香港,1877年进入上海,后来上海成为总行所在地。

现在礼和洋行好像还有展览,但是具体哪个有点不记得了,等回头看下。

九江路111号的上投大厦,原大陆银行大楼,1933年落成,为十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具有装饰艺术派风格,立面强调竖向构图,底部由两层花岗岩砌筑,大楼中部和顶部略有后退,从而形成对称的层次感。除经营传统的银行业务之外,大陆还与金城、中南、交通、国华共五家银行共同出资500万元,联合创办了著名的太平保险公司,经营水、火、船壳和汽车的保险业务,从而打破了外商对中国保险业的垄断

南京东路114至142号的慈安里大楼,建于1906年,20世纪外滩地段清水砖墙老大楼的典型遗存之一,原来是福利公司,上海第一家百货公司,也是近代上海最大的一家外资百货公司。

说起这慈安里大楼的历史,犹太富商哈同一定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而南京路上以“慈”字为名的建筑也大多与哈同存在有密切的关联。由于哈同本人喜欢中国文化以及其妻罗迦陵笃信佛教的缘故,故而在哈同名下许多产业的名称中都会带有“慈”字,其中较为知名的有现南京路步行街上的慈安、慈昌、慈淑等大楼,现延安中路陕西北路一带的慈惠南里、慈惠北里等石库门里弄。

南京东路、四川中路西南转角的中央商场大楼,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末,由公和洋行设计,曾被作为商场和办公楼使用。上世纪50年代,零散的个体摊贩被集中起来,建立起来一个合作社,并为该楼正式取名“中央商场”,形成零售、修配两大体系。另外悬挂的“中央商场”匾额上四个字是郭沫若先生手迹。

这里曾是老上海人的“淘宝地”,是上海著名商业地标。

水缸来的时候还在圣诞之前,这里有着未装饰完的圣诞元素。

小雪人还是挺可爱的。

兜兜转转又绕到和平饭店,之前有做过相关内容,这边就不再赘述了。

和平饭店南楼,前身叫汇中饭店,再之前叫中央饭店,属于上海最早建成的旅店之一。建成于19世纪50年代,是幢英国式的3层楼房,文艺复兴建筑风格。

逛完收工,又到回家休息的时候了,大家下期再见,BYE~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外滩源老建筑:四川路(下)/ 作者:唐超
这家百年银行,把金库大门和保险柜开放了?
【记忆】外滩史话①——有利大楼
上海第一高楼(3)有利银行大楼
上海散步 (组图)十 二
知沪者也 | 九江路,曾经的“中国华尔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