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豆汁记》中这一桌的美食,老北京豆汁竟然是宫廷饮料

文丨文文有文有煨签约作者

编辑丨文文

初看书名我并没有对它产生多大的阅读兴趣,《豆汁记》应该是写食物或者讲述生活的书。

豆汁是老北京独具特色的传统小吃,根据文字记载有300年的历史。豆汁是以绿豆为原料,将淀粉滤出制作粉条等食品后的剩余残渣进行发酵产生的,具有养胃、解毒、清火的功效。

豆汁历史悠久,据说早在辽宋时期就已在北京地区盛行,而豆汁成为宫廷饮料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事情。

以上“豆汁”的解释摘自百度百科,与文中形容的豆汁有一些小出入,文意表示:豆汁在清朝尾期是非常差的食物,是穷苦人民才吃的东西,与百度百科所说的“宫廷饮料”相距甚远。

本着不求甚解的原则,我在脑中对豆汁进行了一番推演,我认为豆汁不可能是“宫廷饮料”,而是穷苦人民的智慧结晶。

不妨从豆汁的制作流程去想象——以绿豆为原料,将淀粉滤出制作粉条等食品后的剩余残渣进行发酵产生。以此可推,豆汁的发明应该是在民间,某位粉条师傅习惯把制作粉条的残渣留着自己喝,有一天他没有喝完,留到第二天发现它发酵了,又不舍得倒掉,尝尝发现挺好喝,于是发明的豆汁。

由残渣发酵而来的食物怎么会成为宫廷饮料?

从当时的统治民族——满族的饮食习惯去推演。

我查阅了网上关于清朝皇宫贵族的饮食,清朝是满族统治的,满族是游牧民族,游牧民族的饮食单一,牛羊肉,乳制品,少蔬菜,烹调手法是水煮和烧烤。

清末爱吃鸭子,例如‘八宝鸭胗’‘八仙鸭子’、‘金银鸭子’、‘脍鸭腰’、‘燕窝炒炉鸭丝’等等,光看烤鸭的做法——在鸭子身上开洞吹气至其鼓胀,在入火烤制,这样的工艺没有对鸭子的狂爱,又这么能发明出来?

而《豆汁记》中的‘美食up主’也是满族人,擅长制作精美的糕点,‘萨其马’‘豌豆黄’‘枣泥糕’‘如意卷’‘乌塔饽饽’‘奶糕’等等,据说清朝糕点就有3000多种。

豆汁在众多精美的美食中,如何能跻身皇宫菜单?

从豆汁本身的口味,有说:别看它六块钱一杯,但是超划算,够30个人喝一年;有说:豆汁儿,是打开味觉的第1001把钥匙。

总之,喜欢的人为之疯狂,不喜欢的人深恶痛绝。

风评如此差异化的饮料,若是放在皇宫贵族家中,在宴请宾客时候,宾客初尝豆汁,喜爱是最好的,若是觉得难喝,如同喝泔水一般,遇上和主人家一同举杯共饮,岂不尴尬?

  • 初读记录

那时候的老北京,封建王朝刚结束,宫里的御厨到外头谋生,那么多皇宫贵族吃的美食流入民间,虽然起初是军阀和富有的人才吃得上。

书中印象最深的一道菜是活吃熟鱼,也叫“醋溜活鱼”,是将鱼快手去鳞杀肚,鱼身上的肉快速切片,肉不离身,粘上粉,然后用湿毛巾抓住鱼头,下油锅仅炸熟鱼身,最后淋上糖醋汁,上桌的时候鱼嘴还在不停地开合

其中的秘诀竟然是先手对鱼进行麻醉——给鱼灌白酒。

“大羹必有淡味,至宝必有瑕秽,大简必有不好,良工必有不巧。”

作者的水平之高,文中可见。大羹:即太羹,古代用来祭祀的不加作料的肉汤。至宝:最珍贵的宝玉。瑕:玉的疵病。秽:污浊。大简:指文章高手。不好:犹言“败笔”。不巧:不巧妙的作品。

形容好的东西,难免有不好的方面。

可谓是遣词造句的艺术,我心底大赞:“挖槽,牛逼。”

“怹”字,读tān。属于老北京方言用字,对第三人称“他”的敬称。

文中佣工与作者聊天,谈到家主时候用“怹”指代“他”。两个人说话,在谈到第三者时都要在言语上使用敬称,可见那时候在礼节上面是多么的严谨

‘叶赫那拉’是满族的姓氏,灭朝后爆发了辛亥革命,很多人改了姓氏为‘叶’,如果你是姓‘叶’的,又是满族,那么你可能是一位没落贵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承德,满族美食满桌子都是硬菜
祖国各地美食:(1)焦圈豆汁(北京)
天坛北门·老磁器豆汁
为什么北京那么难吃?
满汉全席,到底有多少道菜?什么样的人能吃得上呢?
致那些年,我们吃过才知道被坑的名小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